[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  文化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保健/养生
     体育/运动
     手工/DIY
     休闲/爱好
     英文原版书
     港台图书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如是琴要
    該商品所屬分類:藝術 -> 音樂
    【市場價】
    416-603
    【優惠價】
    260-377
    【介質】 book
    【ISBN】978750809506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華夏
    • ISBN:9787508095066
    • 作者:編者:如山
    • 頁數:271
    • 出版日期:2018-08-01
    • 印刷日期:2018-08-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175千字
    • ★ 一個韓國法師追尋中國文人琴
      ★ 暢談中國古琴裡的士人風骨
      ★ 在實踐中勾勒出中國古琴之現代魅力
      ★ 極為古老的古琴煥發出了極為新鮮的氣息
      ★ 不隻是普及入門,*有古琴的天人氣像
      琴,含至德之和平也。以琴起遠古之思,頤養神氣,宣和情志。琴,導天人之相合也。以琴通世間萬像,師法自然,體悟大道。
    • 本書對中國古琴文化進行了繫統而精到的全景式勾勒,涵蓋古琴的發展歷史、樂器構造、演奏藝術、文化像征、學科內涵和哲學思想等。作者的立場和視角既承自故老相傳的琴學道統,又源於數十年操縵開啟的“ 心源”,故書中古代原典精義與自家灼見琳瑯紛呈,啟人以思,感人以美,使閱讀兼具治學之精與怡情之趣。如是琴要,琴要如是。初識琴者可將本書作為始涉琴海上佳的地圖和指南;習琴有年者亦可以本書為引,細求古琴之“ 本來面目”,以滋潤舊調之新聲。
    • 北京大學哲學博士。現任北京大學宗教學繫特聘研究員、中國昆劇古琴研究會理事、中國琴會名譽理事。著有 《禪與藝》《臨濟禪法研究》,發行古琴專輯《琴音三昧》《太古正音》《山林之樂》等。潛心古琴教研廿餘載,先後師從梅庵、泛川、廣陵、中州、虞山諸派名家,博釆眾長,尤得廣陵派“ 跌宕多變,綺麗細膩,剛柔相濟,音韻並茂”之味。於詩文、禪學、哲學、書畫、棋茶各領域,皆貫通其理,不拘成格。創辦集古琴教學、研究、表演於一體的“ 如山古琴”,秉持“ 以道統藝,由藝臻道;弘揚文化,淨化人心”的宗旨,堅持中國傳統文化與人文精神的傳承和傳播,先後在北京音樂廳、北京大學百年講堂等地舉辦古琴音樂會數十場,多次遠赴美、英、韓等國開展藝術交流。
    • 序章 中國文化中的琴 \\ 1
      第一節 琴之由來 \\ 3
      第二節 琴之小史 \\ 8
      第三節 琴之當下 \\ 12
      第一章 識 琴 \\ 21
      第一節 形制紋韻 \\ 23
      第二節 良材美斲 \\ 36
      第三節 撥弦化境 \\ 50
      第二章 聽 琴 \\ 59
      第一節 音 色 \\ 61
      第二節 聲 律 \\ 70
      第三節 曲 操 \\ 88
      第三章 撫 琴 \\ 103
      第一節 身 法 \\ 105
      第二節 指 法 \\ 110
      第三節 心 法 \\ 133
      第四章 習 琴 \\ 157
      第一節 琴 人 \\ 159
      第二節 琴 曲 \\ 181
      第三節 琴 派 \\ 197
      第五章 參 琴 \\ 209
      第一節 儒之禮樂 \\ 212
      第二節 道之天樂 \\ 226
      第三節 釋之禪樂 \\ 246
      結 語 \\ 261
      邁向未來的古琴 \\ 263
    • 琴之由來 中國傳統樂器中,*能體現中國音樂雅文化特色的就是琴。琴是上古創制而傳習至今的**的絲弦樂器,這一點我們從樂的繁體字“樂”的由來和寫法上就可以找到端倪。“樂”字*早出現在殷商時期的甲骨文中,一般學者認為其指的是絲弦附於木架上的古琴及瑟之類的樂器。這也表明,琴或瑟這樣的絲弦樂器早在文字出現之前就有了。
      從音樂發展狀況看,打擊樂器石磬和吹奏樂器陶埙比琴瑟的產生*早,而先人們為什麼獨以絲弦樂器琴或瑟的像形為“樂”的代表呢?這大概源於琴在中國音樂文化中所具有的獨特地位。
      或許,古代先人們選取古琴、瑟之像形代表樂,是基於琴樂的曼妙之音無法表現,纔以琴的像形代表音樂的“樂”字。樂字出現後,衍生出很多與琴樂相關的意思。如快樂的樂的意思,極有可能是先人們在演奏古琴和欣賞古琴,以及同時載歌載舞之情境下,感受到了極大的愉悅之情,因而將琴的 像形文字樂(yue)引申為快樂(le)的意思,甚至引申為喜愛, 喜愛沉浸其中,即“仁者樂(yao)山,智者樂(yao)水”的樂。 可以大膽推測,正是由於“樂”字被賦予的含義增多,無法 單獨代表琴這一樂器,從而產生了小篆體的像形文字“ ”, 被視為琴的縱側面的像形。當然,也有人將琴字解釋為形聲字, 即玉玨下加上今字。 在中國音樂發展**,以單字命名的樂器,大都起源於 中國本土,例如琴、瑟、箏、簫、笛、埙等等,而以雙音或 多音命名的樂器,如琵琶、二胡、箜篌,則多為外族樂器傳 入中土。琴在古代就是現在我們所稱的古琴。很多人認為,“古 琴”這個稱謂的出現是比較晚的事情,是為了區分其他以琴 命名的樂器,如胡琴、揚琴、阮琴,以及近代從海外傳來的 鋼琴、小提琴等等;以及隨著音樂的發展,“琴”逐漸成了所 有樂器的統稱,例如“琴行”一詞的琴。然而實際並非如此。 古琴之名,由來已尚。如:南北朝庾信《幽居值春》詩雲:“短 歌吹細笛,低聲泛古琴。”宋代曾慥《類說》卷三十六引《風 俗通義》雲:“古琴歌曲有五,如《鹿鳴》《騶虞》之類。” 唐代白居易《鄧魴張徹落第》詩雲:“古琴無俗韻,奏罷無人 聽。”李賀《聽穎師彈琴歌》詩雲:“古琴大軫長八尺,嶧陽 老樹非桐孫。”早在漢魏六朝,人們便稱呼琴為“古琴”了, 可見其古遠,自不待言。 在現今出土的文物實物中,較早的古琴有戰國初期曾侯 乙墓中的十弦琴和長沙馬王堆漢墓中的七弦琴,前者距今已有2400多年的歷史,後者距今也有1900多年。而關於古琴創制的傳說則*為久遠,常見的有: 1.伏羲作琴說 太皞庖犧氏(即伏羲,作者注),風姓……作三十五弦之瑟,木德王,注春令。(《史記?補三皇本紀》) 伏羲作瑟,伏羲作琴。(《世本?作篇》) 2.朱襄氏之“士達”作琴說 昔古朱襄氏之治天下也,多風而陽氣畜積,萬物散解,果實不成,故士達作為五弦瑟,以來陰氣,以定群生。(《呂氏春秋?仲夏紀?古樂》) 3.神農作琴說 神農作琴。神農氏琴長三尺六寸六分,上有五弦,曰宮、商、角、徵、羽。文王增二弦,曰少宮商。(《世本?作篇》) 昔者,神農造琴,以定神,齊淫僻,去邪欲,反其天真者。(漢?揚雄《琴清英》) 神農之初作琴也,以歸神,及其淫也,反其天心。(《淮南子?泰族訓》) 昔神農氏繼宓羲(即伏羲)而王天下,上觀法於天,下取法於地,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削桐為琴,練絲為弦,以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焉。
      (漢?桓譚《新論》) (琴),禁也。神農所作。洞越練朱,五弦, 周加二弦。像形。(《說文解字》十二下) 4. 祝融作琴說 祝融取榣山之梓作琴,彈之有異聲,能致五色 鳥舞於庭中。琴之至寶者,一曰皇來,二曰鸞來, 三曰鳳來,故生長子,即名曰琴。(《說郛》卷 一百輯《古琴疏》) 5. 黃帝改琴說 太帝(即黃帝,作者注)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 帝禁不止,故破其瑟為二十五弦。(《史記?封禪書》) 五十弦瑟不知為誰所作,傳說黃帝不忍其悲而一剖為二, 半為琴,半為瑟。則黃帝在傳說中當為二十五弦琴之創造者。 6. 帝俊子晏龍作琴說 帝俊生晏龍,晏龍是為琴瑟。(《山海經?海內經》) 晏龍者,帝俊之子也,有良琴六,一曰菌首, 二曰義輔,三曰蓬明,四曰白民,五曰簡開,六曰垂漆。 (《說郛》卷一百輯《古琴疏》) 7. 舜作琴說 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禮記?樂記》) 盡管琴到底是誰**已無法考證,但有一點很顯然:琴的創造者不是一般人,而是那些智慧超群、德行出眾的明君、聖賢,是中國文化的創造者。這似乎從一開始就決定了琴在中國文化中獨特的地位。它是一件樂器,但*不是普通的樂器,而是“聖人之器”,其音被稱之為“太古遺音”。
      古琴創立之初主要有兩種基本功能,**為通神明,宗教祭祀之用。《禮記?禮運篇》雲:“玄酒在室,醴盞在戶,粢醍在堂,澄酒在下,陳其犧牲,備其鼎俎,列其琴瑟,管磬鐘鼓,修其祝嘏,以降上神,與其先祖。”先賢們用琴以類萬物,祭祖通天,聽琴音占卜旦夕福禍。琴是人追求天人合一的神器,人通過琴了解神明,體悟天地之道。第二為傳情達志。這一功用後來被文人士大夫階層沿用,傳承至今。
      邁向未來的古琴 古琴承載了華夏文化的精髓,再現了人文精神中真善美的境界,它是整個人類文明的瑰寶。古琴的歷史可追溯至上古時代,其創制之初,即有禁心、載道、宣德的主要功能,同時也是表達思想感情的媒介,是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琴不但在形制上飽含文化的要素,撫琴人,那些曾經的文人雅士,*是中國文化的實踐者,琴是他們手中個體化的“弦歌”工具,是他們表達精神情志的載體,因而琴樂被稱為“文人音樂”,充分體現了中國文人的道德、情操、志趣和感情。撫琴創作,求美、啟真、揚善,儒道釋各家於此都有不同的琴學理論,例如儒家講人性,正心、平和,禁邪思;道家講自然性,遊心、自由、重弦外之音;禪宗講佛性,清心、了塵,指下頓悟。所以說,古琴文化積蓄了上千年華夏文明的精華,是中國文人的一種重要修養,“熱”應該是常態,“冷”隻會是暫時的。
      隨著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綜合國力的不斷提高,中國文化已經影響著世界文化。如今,不僅亞洲,連歐美其他**,對中國文化的關注也與日俱增。古琴是中國傳統音樂**流傳*久的樂器,是中國古典音樂的代表,是記錄中國傳統文化、審美取向、精神追求的載體,其獨特的中國式?264? 如 是 琴 要 的記譜方式、文化內涵、音樂形式,以及流傳千年的曲目與 典故,都散發出古老而迷人的魅力。加之近代遭國人冷遇的 經歷,增加了它的神秘色彩,促使近年來古琴重新“熱”了 起來。而對於中國人自身而言,經濟條件改善了之後,追求* 高層次、*高雅的文化是很自然的需求。正因這種精神需求, 曾經被冷落的古琴纔有了拾回身份的機會,古琴纔能夠重新 “熱”起來。尤其2003年古琴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 錄後,對古琴文化的一繫列宣傳和挖掘,促使古琴逐步走進 人們的視野,受到*多人的關注和青睞。一方面,古琴得到 了應有的身份印證,被亞洲以及世界其他**追捧,這有利 於古琴文化的保護、挖掘和研究。古琴踐習者也隨之倍增, *多的人願意學習古琴、傳承和發揚古琴文化,這是理所當然, 也是文化發展的必然。另一方面,在備受關注的同時,古琴 也與其他藝術門類一樣,有了與經濟掛鉤的機會,以致不可 避免地出現了一定的泡沫現像,有礙於傳統的繼承和古琴精 神的延續,這是古琴文化復蘇過程中的不良形態。但隨著古 琴文化的深入推廣,古琴這門藝術終歸會步入正常的發展軌 道,成為與傳統一脈相承的文化生活方式。 中國古琴藝術的成就和歷史價值是無可取代、不能再生 的,它是人類共同的財富,是人類文明的瑰寶。保護及復興 古琴藝術遺產是我們這代人義不容辭的歷史使命,否則將愧 對祖先,也愧對後人。為此必須清醒客觀地認識古琴藝術發 展的現狀,明確未來的努力方向。
      回顧20世紀,復經社會文化的幾番之變,古琴藝術的發展困境重重: 一則,琴人匱乏,以至琴道衰、古音喪。
      傳統文人階層的消亡,和現代知識分子群體性的人文精神之缺失,在一定意義上導致了當代琴人的匱乏,及人文精神之失落。
      從春秋至清末,文人一直是古琴音樂的主要參與者、傳授者。然而,20世紀始,隨著西方強勢文化的衝擊,中國傳統文化經歷了***的浩劫,摒棄傳統、仿效西方一度成為知識界的主要思潮,在缺乏文化自信的群體社會心理下,傳統音樂的地位和評價一瀉千裡。新中國成立後,多次政治運動加劇了文化“斷層”的鴻溝,使中國知識分子經歷了對人性和人的創造力的中世紀般的窒息與扼殺。由於那個時期對待傳統所采取的“全盤否定”“棄舊圖新”“大破大立”“先破後立”等**的毀滅性的做法,致使改革開放後,市場經濟條件下,現代知識分子群體人文精神失落,古琴亦因此面臨***的危機。
      當代琴人作為知識分子群體中的一部分,也難免受到各種不良社會風氣之影響。古琴藝術原有的“器道一體”的藝術境界,正逐漸被功利主義所代替,喪失了古琴原本非功利性的精神追求本質。
      在這種情狀下,琴道衰、古音喪已成不爭的事實,古琴面臨“淪為博物館藝術”的危機。
      二則,傳統教授方式之廢棄,以至古琴師承脈絡盡失。?266? 如 是 琴 要西方文化的衝擊下,中國社會生活方式驟變,突出地反 映在教育體制上。西式音樂教育的制度與方法,取代了中國 音樂自由的傳習方式。古琴原本“口傳心授”的傳承方式, 遭到毀滅性打擊。 傳統上,古琴主要靠拜師授業,師父對徒弟心口相授, 是一對一的教與學的關繫。一方面入室弟子從師學習指法、 琴曲操縵、識譜、琴史等琴學和演奏知識;另一方面,師父 將其本門流派的風格特色、精神內涵在教琴過程中傳給弟子, 並在弟子中留意選撥琴學流派的傳人。在這種言傳身教中, 弟子受到師父學養、為人和精神境界等多方面熏陶,師父則 將從上一代承繼的琴學衣缽交到下一代傳人手上,形成一條 明確的師承脈絡,琴學流派就沿著這條脈絡繼往開來。 20 世紀以來,古琴傳統師承脈絡幾近中斷。受西學影響, 傳統音樂在形態、審美方式、教育體制等方面,均發生了全 面深刻的變化,這些變化滲透到古琴藝術的觀念、傳承、演 奏、打譜、創作等方方面面。1949年以後,在政府和相關團 體的支持下,北京、上海等音樂院校,采取西式音樂教育的 制度與方法,培養了一些古琴音樂的專業人纔。但除少數人 有機會進入表演團體、音樂院校或相關的研究機構任職以外, 不少音樂院校古琴專業畢業的學生因難以安排對口的工作而 被迫改行,從而導致音樂院校無法再招收*多學生專攻琴樂, 造成一種惡性循環。此外,古琴作為文人修身養性及自娛自 樂的功能有所消解,從自娛自樂的生活藝術向舞臺藝術轉變, 形成了“藝術化”“表演化”的新發展趨向,慢慢失去其自身的個性特征,與別的傳統樂器一道走上了泯滅個性、追求整齊劃一和標準化、職業化的道路。
      三則,生存環境堪憂,以至古琴藝術文脈斷裂、風範遺失。
      琴自古以來是文人們的一種生活樣態,傳習於文人們修身理性的行為過程,以及對真善美的精神訴求當中。然而,在經濟科技迅猛發展的**,市場經濟不僅從根本上取代了自給自足的經濟模式,導致了家族制社會生存模式的毀滅,也瓦解了建立在傳統生存模式下的文化結構。在這種情勢下,整個社會充斥著金錢至上、唯利是圖的風氣,導致精神信仰缺失。相對於物質的高速發展,精神家園枯萎荒蕪。古琴這門極富中華文化特色的藝術門類,失去了自身成長和獲取蘊養的社會土壤。
      近幾年來,從表面上看,隨著不少琴家的努力和相關政府機構的重視,年輕一代愛琴、學琴的人似乎已越來越多,各種名目的琴館、古琴培訓班在各地亦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成為當今古琴音樂發展中的一大景觀。然而,不容回避的是,在社會商業化的大背景之下,古琴逐漸開始從書齋、庭院走向大眾,也有一部分直接走向市場。
      放眼未來,復興古琴文化任務艱巨: 一則,重視琴人培養、琴學研究。
      朱長文《琴史》中言:“夫心者道也,琴者器也,本乎道則可周於器。通乎心故可以應於琴。”“故君子之學於琴者,宜正心以審法,審法以察音。及其妙也,則音法可忘。而道器冥感,其殆庶幾矣。”琴人的培養,遠超出技藝的傳授範圍,?268? 如 是 琴 要 中國傳統的人文精神和琴道纔是必須的、根本的素養。古琴 演奏者,首先需要具備較高的文化修養。“汝果欲學詩,功夫 在詩外”,傳統文化的修習對古琴藝術的造詣至關重要。 新文化運動後,西方文化價值觀念不斷影響了中華大地 的各個領域,不少琴人不自覺地以西方音樂文化價值作為發 展的參照,容易忽視琴道精神內涵文化積累,重演奏技巧, 如若打譜則難以把握琴樂的精神實質。所以搶救整理在世老 一輩琴家和有代表性中青年琴家的藝術資料,深入研究古曲 的復原性“打譜”,培養各派琴家傳人,是加強古琴傳統的原 樣保護與繼承的必要工作。據不**統計,傳統琴曲有三千 多首,曲目六百多個,但已被“打譜”發掘整理者僅有百餘首。 認真繼承**的古琴藝術傳統,打譜是琴人應當努力的一項 重要工作。 還要從各個角度對古琴文化進行專項研究。包括琴書、 琴譜的收集、整理與出版;琴史和琴派淵源譜繫的研究與撰述; 琴律的研究與分析;古琴美學與理論的研究;琴歌的整理與 研習;琴器及斲琴工藝的研究;琴曲錄音收集,並以五線譜 簡譜等予以記錄;古譜研究及研彈新曲等等。琴學研究是古 琴藝術發展永葆青春的智力支持。 二則,探索古琴特色教育方式,創新古琴藝術再現形式。 傳統古琴師徒相授的傳承方式,對“技”的嚴格要求背後, 實際上是對人的道德、情操、文化品位的高要求。然而到20 世紀 50年代以後,這種傳承方式發生了極大的改變。例如, 古琴授課必須有正式的教材,並采用五線譜或簡譜與減字譜對照的雙行譜,原來較為自由的節奏被**地記錄下來,作了規範化處理,這種“固化”了的記譜和教授方式,不符合古琴藝術的原有風格,有礙於古琴藝術原貌的傳承。
      從事教育的琴人需要探索符合古琴自身特點的教育方式,創設相應教育機構,恢復、保留“口傳心授”的師承模式,將琴的正統觀念、技法傳給新一代琴人,同時注重中國傳統文化中各門類藝術的熏習,塑造綜合性高修為的古琴傳承人纔。
      另外,為適應現代藝術發展及市場需求,琴人承擔著古琴藝術的傳播推廣重任,在保有“自得其樂”“修身養性”的功能外,可以、也需要探索新型藝術表演形式,在不失其個性特征的基礎上,融會貫通各傳統藝術門類,追求高審美價值、藝術品位和藝術個性,將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以多樣的形式呈現給世人。
      三則,做好古琴文化普及工作,營造適宜古琴發展的生態環境。
      古琴應定位在文化,而不僅定位在音樂。對古琴藝術這一古老而具有高度文化價值的藝術形式采取有力而全面的保護措施,提高普通民眾文化藝術的欣賞水平,加強古琴文化普及工作,擴大古琴文化藝術受眾群體,已成為古琴發展的當務之急。
      傳統文化藝術的傳承不能隻流於形式,而失去它們原有的文化價值。理想的發展方式,應當是先對無形文化遺產的傳統加以研究保護,然後再考慮借助商業運作開展宣傳普及?270? 如 是 琴 要 工作,防止被動地、強制性地被商業綁架。 當古琴音樂真正成為人們文化生活的需要,成為當今時 代文化生活的組成部分的時候,古琴音樂纔能擺脫衰亡或僅 僅作為一種“博物館藝術”的命運,獲得生存空間並發揚光大。 古琴藝術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人文精神和特有的詩意 生活方式,是華夏文明的精髓,人類文化的瑰寶,其淨化心靈、 陶冶情操、開啟心智之功能,以及“非職業性”重性靈修養 的特點,具有前瞻性的價值,代表了中華民族音樂的至高成就。 現代社會語境中的文化不僅僅是一個實質性或者可實體 化的概念,*是一個關注性靈心理和價值信仰的概念,其根 本指向在於人類心性和人類生活的意義世界。任何一個人、 一個民族、一個**都有其特色的文化精神品質,它被視為 一個人的靈魂,一個民族和**的精神脊梁或精神支柱,成 為支撐人與社會發展的精神動力和價值源泉。正因如此,作 為與文化和性靈修養高度統一的古老而又獨樹一幟的古琴藝 術,纔*緊迫地需要走向復興,致力於中華民族“文化自覺、 文化自信、文化自強”的實現,成為人類世界和平發展的未 來福 音!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