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紅歌紀事
    該商品所屬分類:藝術 -> 音樂
    【市場價】
    265-384
    【優惠價】
    166-240
    【介質】 book
    【ISBN】978750981112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中共黨史
    • ISBN:9787509811122
    • 作者:餘瑋//吳志菲
    • 頁數:259
    • 出版日期:2011-05-01
    • 印刷日期:2011-05-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282千字
    • 《祖國歌》《五四紀念愛國歌》《八月桂花遍地開》《歌八百壯士》《到敵人後方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南泥灣》《東方紅》《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洪湖水,浪打浪》《唱支山歌給黨聽》《我愛五指山,我愛萬泉河》《我愛你,中國》《小白楊》《亞洲雄風》《**》……
      紅歌創作有什麼隱情?紅歌傳唱過程中有什麼鮮為人知的故事?紅歌背後有什麼樣的歷史謎團?餘瑋、吳志菲所著的《紅歌紀事》挖掘了大量與紅歌有關的珍貴史實,忠實記錄著一件件鮮為人知的有關作詞、作曲、改編、傳唱的細節,吸收了大量的*新研究成果。
    • 紅歌創作有什麼隱情?紅歌傳唱過程中有什麼鮮為人知的故事?紅歌 背後有什麼樣的歷史謎團?紅歌裡有著怎樣的情與愛?紅歌創作者或首唱 者有什麼樣的人生變故?紅歌憑什麼“走紅”?紅歌有著什麼樣的藝術特 點或審美亮點?紅歌為什麼能夠歷久彌新?盡人皆知的紅歌有著什麼樣不 為人知的是是非非?…… 《紅歌紀事》——這部有關紅歌的作品,是紅色紀實作家餘瑋和紅色 勵志作家吳志菲多年來進行專題紅色尋訪的小結。在采寫過程中,作者挖 掘了大量與紅歌有關的珍貴史實,忠實記錄著一件件鮮為人知的有關作詞 、作曲、改編、傳唱的細節,吸收了大量的最新研究成果。 《紅歌紀事》——這部有關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的獻禮作品集黨史 、國史、軍史、音樂史於一書,不失解密性、可讀性和知識性,同時有較 強思想內涵。從一定意義上說,是一部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 價值觀教育的紅色讀本。在紅色旋律中,讓我們一同細品那一段段紅色的 歲月和一個個紅色的傳奇。
    • 《祖國歌》原本學堂樂歌
      (一)學堂樂歌開“新音樂”創作之先河
      (二)校園歌曲奠基人成就**愛國歌曲
      瀾壯闊的愛國運動與壯懷激越的“五四”愛國歌
      (一)一首歌背後是一場群眾性的愛國運動
      (二)創作首支“五四”題材歌曲的“音樂之父”
      “八桂”唱紅大江南北後的名分之爭
      (一)存疑的主創故事在當地口口相傳
      (二)“紅歌故裡”之爭的是是非非
      (三)唱響大江南北的內情
      《歌八百壯士》何以蕩氣回腸
      (一)四晝夜浴血四行倉庫
      (二)英雄贊歌成就“世紀經典”
      (三)困居孤軍營與流放他鄉的血淚傳奇
      (四)同樣值得敬仰與憑弔的民族英雄群體
      趙啟海的名字與抗戰名曲《到敵人後方去》一樣經典
      (一)傳唱救亡歌曲的他曾經想當自然科學家
      (二)與冼星海共度黃金搭檔歲月
      (三)喜愛民族音樂的他是王洛賓民歌的內地首唱者
      (四)教授經濟學是他職業生涯*長且為*後的一站
      (五)胸懷愛國心卻無力圓一個回國夢
      (六)此情長久豈在朝朝暮暮
      嘹亮《軍歌》唱出豪邁雄壯的軍威
      (一)作曲家與詩人因革命走到一起
      (二)窯洞裡誕生的紅色戰歌
      (三)長了翅膀的“大合唱”唱響根據地
      (四)調整變動和遭逢際遇折射時代風雲
      《南泥灣》與陝北“小江南”的前世今生
      (一)摸清“家底”以定解圍方向
      (二)“一把钁頭一支*”的墾荒屯田
      (三)“爛泥灣”成為陝北的“小江南”
      《東方紅》誕生與傳唱背後的撲朔迷離
      (一)“佳縣二李”在詞作者署名上的變遷
      (二)曲源與創詞作者的真相
      (三)紅歌的誕生地是陝北還是瀋陽
      (四)經典紅歌的傳唱凝聚“集體的智慧”
      “南下”紅歌唱不盡的青春之歌
      (一)革命起點:以“革命”的名義集結在黨的旗幟下
      (二)革命洪流:擁抱緊張熱烈的軍事化生活踏進革命的門檻
      (三)革命熔爐:萬名青年捧著火熱的心接受革命第一課
      (四)革命青春:唱著鏗鏘的青春之歌踏上革命起跑線
      (五)革命征途:**次離開家庭投入革命的懷抱
      (六)革命情懷:永不凋謝的青春之花因革命而絢麗
      志願軍鏗鏘戰歌誕生的前前後後
      (一)昏黃煤油燈下的“出征誓詞”
      (二)腿上敲打出響徹朝鮮戰場的鏗鏘戰歌
      (三)歌詞作者因為評獎而被**披露
      《洪湖水,浪打浪》激蕩紅色鄉情
      (一)紅色經典的排練中由D晉A
      (二)從楚劇到歌劇的**轉型
      (三)韓英的原型撲朔迷離
      “唱支山歌給黨聽”順口溜成紅色歌曲
      (一)目不識丁的農奴女“唱支山歌給黨聽”
      (二)礦工的順口溜漸成紅色歌曲
      (三)聽她的歌就好像到了喜馬拉雅山
      (四)生日至今是個謎的歌唱家之酸與甜
      榮譽市民李雙江“愛五指山”
      (一)孝子歌唱家的一曲母愛之歌
      (二)經典歌曲廣為傳唱的背後
      (三)“想不年輕都難”的兩個“法寶”
      《海外赤子》主題曲《我愛你,中國》的拳拳中國心
      (一)一部電影與一首歌的傳奇
      (二)轟動全國的音樂作品背後
      (三)時代流行歌原唱者的殷殷赤子情
      (四)“臺灣*美聲音”放歌兩岸情
      “年輕的朋友”谷建芬的“曲意迎合”
      (一)“曲直”谷建芬:曲裡拐彎的人生旅途與和著大眾心聲的“暖色”作品
      (二)“曲意”谷建芬:經典歌曲傳唱不衰的背後之真情與**
      (三)“曲筆”谷建芬:為給自己“討個說法”所激發的“反作用力”
      (四)“曲面”谷建芬:披露高足成名之坎途與自己“年輕的心”
      說句心裡話“小白楊”也想“家”
      (一)“戴上紅領巾”的夢讓自己“撞入”音樂殿堂
      (二)小舞蹈演員“唱”進大北京
      (三)“戰士歌手”*愛的是常“回家”“看看”
      (四)經典名曲背後的撲朔迷離
      (五)明星丈夫甘做妻子的“衛星”
      《亞洲雄風》背後的人與事
      (一)“*神聖的一次創作”先有曲後有詞
      (二)一首裡程碑式的歌曲使他們當紅
      (三)與世界對話的歌者成為“體育歌後”
      (四)鐵杆體育迷創作體運經典名曲
      “紅旗歌手”用紅色旋律感恩家與國
      (一)《五星紅旗》飄揚大江南北
      (二)國慶獻禮心曲溫暖中國人的心靈
      (三)藝術人生因一位萍水相逢的好心人開啟
      (四)走流行路線的“主旋律歌手”感恩時代
      伴隨我們成長的紅色旋律(代後記)
    • 《祖國歌》原本學堂樂歌 “光陰似流水,不一會,課畢放學歸。課畢放學歸,同學們,明天再 會!我們 仔細想一會,**的功課明白未?先生講的話,可曾有違背?父母望兒歸 ,一路上 切莫徘徊。光陰似流水,不一會,落日向西垂。落日向西垂,同學們,明 天再會!” 這是20世紀初**的學堂樂歌之一《夕歌》。自這學生放學歌聲裡,我們 仿佛看 到這麼一個場景:夕陽西下,晚霞滿天,三五個少年,背著書包,蹦蹦跳 跳地從學 校高高興興地回家。
      1996年,時任中共中央******在六次文代會、五次作代會上重 溫《夕 歌》這首老歌,別有情趣。“夕歌”新唱,深情而優美的歌聲,表達出莘 莘學子努 力成為**有用之纔的心聲,抒發了他們以治國平天下為己任的遠大志向 ,給當 代人以極大的鞭策和鼓舞。
      《夕歌》的旋律是流傳全國的民間樂曲《老六板》,詞作者是李叔同 ,即後來蜚 聲中外的弘一大師。他的這首歌內容淺顯而立意很高,言近旨遠,有極強 的教化功 能。其實,同樣由他當年作詞的學堂樂歌《祖國歌》*負盛名,可謂*早 的紅歌。
      (一)學堂樂歌開“新音樂”創作之先河 19世紀末,在變法維新思潮影響下,“創辦新式學堂,引進西方** 教育體 制,開展現代科學教育”的潮流開始興起。1902年,清廷頒布《奏定學堂 章程》。
      1905年,廢除科舉,新式學堂紛紛建立,中國現代教育由此發軔。音樂作 為美育 的方式在那個時代**人物的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國的知識分子們開 始意 識到,如若不想再被欺負,隻有“學夷以制夷”。隻有學習西方現代科學 ,纔能了 解我們的差距,也隻有這樣我們纔能夠迎頭趕上,縮小差距。
      在新式學堂內開設的“樂歌”課,就是仿照西方學堂的教育體制所設 立 的。*初是學習日本人的辦學方法。之所以學習日本,是因為它從1868年 明治維 新後,開始全面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科學技術和教育體制,在亞洲成為 了一個 “西方化行為方式和封建主義思想混合體”的社會,在綜合國力方面全面 **中 國。為此,早期中國留學生大多選擇日本為留學地。這些早期的“海歸” 們,認識 到現代音樂教育之於國民素質的重要性,於是有的人開始學習這方面的知 識,回 國後成為了早期的音樂教師。
      學堂樂歌就是隨著新式學堂的建立而興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學堂開 設的 音樂課或為學堂唱歌而編創的歌曲,是一種選曲填詞的歌曲,起初多是歸 國的留 學生用日本和歐美的曲調填詞,後來用民間小曲或新創曲調。學堂樂歌的 倡導、 推廣者以瀋心工、李叔同、曾志忞等啟蒙音樂教育家為代表。
      李叔同,祖籍浙江平湖,1880年10月出生於天津一個富裕的家庭,幼 名成 蹊,學名文濤,字叔同,名號屢改。他是**個向中國傳播西方音樂的先 驅者,集 詩、詞、書畫、篆刻、音樂、戲劇、文學於一身,他在中國百年文化發展 史中是學術 界**的通纔和奇纔。
      李叔同5歲喪父,在母親的撫養下成長。1901年秋,入南洋公學就讀經 濟特 科班,與黃炎培、邵力子、謝無量等受業於蔡元培。次年11月,南洋公學 發生學 生罷課風潮,李叔同等繼而退學。1903年,李叔同與退學者在上海“滬學 會”內 增設補習科,常舉行演說會。1905年東渡日本留學,在東京美術學校攻油 畫,同 時學習音樂,並與留日的曾孝谷、歐陽予倩、謝杭白等創辦《春柳劇社》 ,演出話 劇《茶花女》、《黑奴吁天錄》、《新蝶夢》等,是中國話劇開拓者之一 。1910年, 李叔同從日本留學歸國後,擔任過教師、編輯之職,後剃度為僧,法名演 音,號弘 一,晚號晚晴老人。
      在音樂方面,李叔同是作詞、作曲的大家,也是***早從事樂歌創 作取得 豐碩成果並有深遠影響的人。他主編了***本音樂期刊《音樂小雜志 》,國 內**個用五線譜作曲的也是他,並在***早推廣西方“音樂**”鋼 琴。他 在浙江一師講解和聲、對位,是西方樂理傳入中國的第_人,還是“學堂樂 歌”的 *早推動者之一。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他編輯出版的《國學唱歌集 》,被 當時的中小學取為教材。他創作的歌曲內容廣泛,形式多樣,主要分3類: 一是愛 國歌曲,如《祖國歌》、《我的國》、《哀祖國》、《大中華》等;二是 抒情歌曲,如 《幽居》、《春遊》、《早秋》、《西湖》、《送別》等;三是哲理歌曲 ,如《落花》、 《悲秋》、《晚鐘》、《月》等。李叔同的歌曲大多曲調優美,歌詞瑯瑯 ,易於上 口,因此傳布很廣,影響極大。
      李叔同的詩詞在近代中國文學**同樣占有一席之地。他年輕時,即 以纔華 橫溢引起文壇矚目。客居上海時,他將以往所作詩詞手錄為《詩鐘彙編初 集》,在 “城南文社”社友中傳閱,後又結集《李廬詩鐘》。
      (二)校園歌曲奠基人成就**愛國歌曲 在“滬學會”補習科時,李叔同就注意將民族 傳統文化遺產作為學堂樂歌的題材。他親自創作並 教學生唱歌,從《詩經》、《楚辭》和古詩詞中選出 13篇,配上西洋和日本音樂的曲調,連同中國戲曲中 兩段昆曲的譯譜合編成集,做成《國學唱歌集》,並 於1905年編印出版,供學校教學所用。其中,他為學 員作詞配曲的《祖國歌》是當時為數較少的以中國 民間曲調《老六板》為基礎重新編配、填詞的一首 學堂樂歌。
      《老六板》是中國漢族民間器樂曲,為古老的 民間絲竹樂曲調,又稱《老八板》。《老六板》流傳 地域較廣,在廣東、廣西、貴州等地稱為《十八板 力》,在內蒙地區稱為《八譜》或《八音》。江南絲 竹、西安古樂、山西八大套等樂種中也包含此曲。
      P1-3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