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電影符號學質疑(語言與電影)/光影譯庫
    該商品所屬分類:藝術 -> 影視/媒體
    【市場價】
    361-524
    【優惠價】
    226-328
    【介質】 book
    【ISBN】978755340096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團
    • ISBN:9787553400969
    • 作者:(法)讓·米特裡|主編:傅紅星|譯者:方爾平
    • 頁數:315
    • 出版日期:2012-09-01
    • 印刷日期:2012-09-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讓·米特裡所著的《電影符號學質疑(語言與電影)》以克裡斯蒂安?麥茨的著述為例,試圖指明電影符號學的局限:電影符號學能夠闡明“它是怎樣表意的”,卻無法解釋“它為什麼要表意”,*無法制定出適用於所有影片的有效法則。
    • 讓·米特裡所著的《電影符號學質疑(語言與電影)》對電影符號學進行 了客觀地認識和分析:從電影符號與表意,直接符號或“中性”影像,影像 與被感知的現實物,電影鏡頭,圖像符號的表意繫統,指示符號表意繫統的 內在關繫,客觀闡釋了電影蒙太奇,組合段,符碼與編碼,影像與言語,電 影的敘事結構與表意,深入剖析了電影的像征 與隱喻,電影的節奏與韻律 ,符號的意義與“無意義”,論述了電影影像、電影語言與意識形態的關繫 ;而作者對電影符號學的批評,甚至比電影符號學的建構者思路更清晰。從 這種意義上而言,《電影符號學質疑(語言與電影)》是電影符號學的終結之 作。
    • 前言
      第一章 預習
      1908年之前
      1908年-1918年
      蒙太奇
      節奏與表意
      早期理論
      語言與影像
      影像
      電影符號學及其合理性
      第二章 符號與表意
      是語言,還是話語?
      表意的價值
      第三章 直接符號或“中性”影像
      照片與膠片畫格
      現實物在它的影像中自我陳述
      通過人為手段而獲得的陳述語
      是“純真”的現實物,還是“第二級”表意
      第四章 影像與被感知的現實物
      形式與實體
      現實物與現實性
      視覺感知
      現實影像與電影影像:運動與幻像
      透視與“現實感”
      透視與意識形態
      從批評家到克裡底亞
      第五章 鏡頭
      特寫
      臉部特寫
      搖鏡頭和移動鏡頭
      與攝影機運動相對立的蒙太奇
      景深與深景
      畫內與畫外
      直視攝影機的目光
      技術與意識形態
      關於特寫的備注
      第六章 圖像符號的表意繫統
      被再現之物與再現物
      荒誕的效果
      自稱“我”的攝影機
      一種含蓄與暗示的藝術
      第七章 指示符號的表意繫統
      鏡頭的多義性
      鏡頭的重復
      第八章 論蒙太奇
      過分的概括
      表意和過分的能指
      “電影辯證法”
      巧合與連續
      剪接的問題
      “觀看的吸引力”
      第九章 論組合段
      主要的反駁
      是邏輯,還是語法
      第十章 符碼與編碼
      術語的理解
      不存在的法則
      一種自由的表達方式
      相似性與相像
      第十一章 影像與言語
      一種“內在”語言
      影像與文本的關繫
      直接手法與間接手法
      旁白
      第十二章 敘事結構
      敘事與話語(或故事)
      誰在發言
      陳述模式
      後果與連續
      聚焦者與聚焦對像
      第十三章 像征與隱喻
      為像征符號辯解
      形式的像征
      像征與精神分析
      隱喻和換喻
      “文學”影像
      “冗長目噦唆”的鏡頭
      解構與去戲劇化
      第十四章 節 奏
      節 奏與比例
      詩歌的節 奏
      影像的音樂與“純電影”
      電影的節 奏
      第十五章 意義與“無意義”
      電影的“無意義”
      卓別林的杜撰
      基頓的香水
      破壞的誇張
      意外的荒謬
      夢與想像
      電影特性與影片特性
      第十六章 影像、語言與思想
      一種“內在語言”
      一隻老鼠的思維
      思維的誕生
      從思維到語言
      先天的基礎結構與後天的智力
      一種具體的想像物
      參考書目
      原著索引
      附錄一 語言學,符號學著作選讀
      附錄二 八大組合段
      附錄三 專有名詞譯名索引
    • 第一章 預習 電影問世之初,誰也沒想到它能夠變成一種藝術,也沒想到它能成為一 種工業,*不必說會認可它是一種語言、一種承載著含義的“用於觀看的材 料”了。
      因此,在探討早期電影理論和原則之前,我們*好簡要地回顧一下電影 是怎樣成為人們樂於承認的重要藝術的。
      1908年之前 眾所周知,1895年12月28日,“盧米埃爾電影”在巴黎格朗咖啡廳 (GrandCafe)地下室的印第安廳裡**公開放映。
      當時,電影隻是一種記錄和復制運動的機器,但這已非同尋常,因為此 前從未實現。同時,這也是一種新的娛樂節目,因為它是在戲劇演出的地方 被投映在銀幕上的。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火車進站》、《出港的船》、《嬰兒午餐》本 質上已經“屬於電影”。不僅鏡頭畫面“取自現實”,而且從火車出現在背 景處之時起,鏡頭便開始將猛衝過來的火車拍攝下來。至於給嬰兒喂食的盧 米埃爾太太,鏡頭取的是半身景,這個鏡頭與後來所說的“美式鏡頭”如出 一轍。鏡頭的視角位於一個能選取*佳角度和合適軸線來審度事物的觀察者 之處。從誕生之日起,戲劇舞臺的那個狹小的範圍就已經被打破。空間取代 了舞臺。鏡頭空間僅僅受到畫面邊界的限制,而鏡頭畫面就仿佛一扇面向外 在世界的天窗。
      很快,人們就覺察到攝影機具有很多功能,發現它具有可以移動的優勢 。早期的導演根本不是那些受制於既定美學準則的戲劇從業人員,而隻是一 些照相師而已,他們所能做的,那些手持一架柯達照相機的業餘愛好者也都 能完成。
      從1896年開始,亞歷山大·普洛米奧、菲利克斯·梅斯基奇、弗朗西斯 ·杜布利耶遠赴國外,推介“盧米埃爾電影”,並帶回了世界各地的“畫面 ”。就是在那個時期,普洛米奧在客居意大利期間突發奇想,將攝影機擺放 在一艘“貢多拉”船上。雖然攝影機是固定的(1909年之前都是如此),但 隨著“貢多拉”的移動,它卻記錄下了一些全景鏡頭,以至於《威尼斯大運 河》(1897)成為**部擁有“移動鏡頭”(travelling)的影片,這是史 無前例的。這一發現令普洛米奧自豪不已,他隨即將攝影機固定在各種運動 載體上.諸如火車的車廂、橫渡大西洋客輪的甲板、勃朗峰的纜車等等。
      就在那時,一個名叫喬治·梅裡愛的魔術師發現,他可以利用盧米埃爾 兄弟的設備,將他當時在羅貝爾一烏丹劇院表演的魔術場景記錄下來,進行 推廣。就這樣,梅裡愛成為**個以電影為演出節目的人,從而也是**個 引入了“場面調度”概念的人。
      當盧米埃爾在“活生生的自然”中取景、尊重真實性並且滿足於將現實 原樣記錄下來的時候,梅裡愛成為**個利用電影創造出一種新的演出節目 的人。借用戲劇手法,梅裡愛將預先設置和組織的場景拍攝下來,使一些前 所未有的奇跡得以問世,攝影機的諸多功能補救了戲劇舞臺的種種不足之處 。盡管這些功能隻是被視為魔術師的手段,而非即將到來的一種語言的基本 要素,但正是梅裡愛發現並掌握了這些功能,而且利用它們制造出了*早的 **,.這是***的。
      然而,梅裡愛的藝術之所以仍然屬於戲劇範疇,而不是布景設置、畫布 或演員位置的原因在於視角一成不變的獨一性:攝影機總是一動不動地固定 在同一個舞臺空間前面,總是以同一種方式向人們展示鏡頭前發生的場景, 而不是主動地去發現場景,去場景發生之處或即將發生之處進行探尋。
      正如安德烈·馬爾羅曾經指出的那樣: 當電影隻是一種對運動的人物進行復制的方式之時,它就還不是一種高 於攝影的藝術。在一個局限的空間裡,一般是一個真實的或想像的戲劇舞臺 ,一些演員在做動作,表演一部戲劇或是一出滑稽劇,而機器僅僅是將此記 錄下來而已。電影成為一種表達(而非復制)的方式,始於上述局限的空問 被摧毀,始於剪輯人員將故事切分為多個鏡頭,將前後連續的多個時刻記錄 下來而不是拍攝某個戲劇舞臺,使鏡頭靠近被攝對像(從而在必要之時使銀 幕上的人物變大),或是使之遠離被攝對像,尤其是將戲劇舞臺替換成“鏡 頭場景”,也即由銀幕所限制的空間——演員可以走進“鏡頭場景”,亦可 從中走出;導演可以選擇“鏡頭場景”,而非受其制約。Ⅲ 與此同時,在梅裡愛的影片中, “鏡頭場景”即為舞臺空間,銀幕邊 界即為舞臺欄杆。盡管畫面所展現的地點多種多樣,但它們隻是一個接一個 地進人到同一個空間,呈現在同一個視點前,就好像戲劇中諸多“背景幕布 ”呈現在坐在座位上以同一個視角審度事物的觀眾面前那樣。
      當然,這些背景幕布從上一個過渡到下一個的時候,它們之間確實存在 著敘事上的連續性和時間上的先後順序,但同時也總是存在著“斷裂”,正 如戲劇舞臺從上一場戲過渡到下一場戲那樣。**不同的是,戲劇依靠降下 帷幕或“*換布景”而實現過渡,而梅裡愛影片中的背景幕布則可以瞬間過 渡到下一個,這得益於鏡頭的剪接。然而,這種瞬時性並不意味著運動的連 續性或動作的連續性,*別說時間的連續性了。時間、動作、運動由多個不 連續的碎片而組合,仿佛在不斷跳躍。
      由於視點一成不變,因此在一成不變的時間中前後*迭的,是一些一成 不變的空間(無論其內容是何等的多種多樣)。背景幕布之間聯繫性的缺乏 凸顯了它們之間的不連續性,而它們在時間和空間中缺乏運動性則*加凸顯 了這一點。P11-13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