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安東尼奧尼猜想及其他(精)/皮皮文集
    該商品所屬分類:藝術 -> 影視/媒體
    【市場價】
    166-240
    【優惠價】
    104-150
    【介質】 book
    【ISBN】978753213888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上海文藝
    • ISBN:9787532138883
    • 作者:皮皮
    • 頁數:249
    • 出版日期:2011-01-01
    • 印刷日期:2011-01-01
    • 包裝:精裝
    • 開本:32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166千字
    • 安東尼奧尼的電影*充分、*微妙、*深刻地揭示了現代人的內心世界。這本書中多處談到了寂寞和孤獨者以及舍棄自我的獻身。這些起界定作用的詞區分了藝術家。作者捕捉到這些並加以描述,對安東尼奧尼和安東尼奧尼的電影進行了評論。
    • 作為評論者,除了要抓住原著的靈魂,還要找到自己評論的靈魂,在對 別人作品的闡述中完成自己的創作,我用了四年時間這樣去做,希望也做到 了。
    • 安東尼奧尼猜想
      關於博爾赫斯的一篇小說
      關於馬原的一篇小說
      關於馮尼格的一篇小說
      關於橫光利一的一篇小說
      關於海明威的一篇小說
      關於卡夫卡的一篇小說
      關於馬爾克斯的一篇小說
      關於格林的_篇小說
      關於斯韋沃的一篇小說
      局外人的悲劇
    • “神經官能癥”餉紅色 ——《紅色沙漠》之談 《紅色沙漠》這部拍攝於1964年的影片,近半個世紀 後,我們觀看時,仍然沒有熟悉的感覺,因此也不會有親 切的感覺。但這不影響這部電影以無法整合的互相排斥的 印像印在觀眾的記憶中。一旦有新的觀眾提出為什麼時, 我想,安東尼奧尼使用這種電影語言的目的便達到了:在 由大面積紅色構置出的感官衝突中,埋下可以被觀眾用來 編織成答案的細節。
      我的電影是實驗作品。我沒有把自己當成職業導演,而 是當成一個實驗者和一個對同時代人進行探究的人。
      時間拉開了我們和這部電影的距離,但這部電影的實 驗性並沒有削弱。這意味著,導演以**同時代的方式來 完成對同時代人的探究,否則便意味著我們根本沒有進步。
      對“進步”這個概念當下*好的理解應該是變化,哪怕是 朝著不好的方向變化。安東尼奧尼當年在同時代人中間探 究的神經癥,如果是某種社會現像在人類精神上的先兆性 反應,如今已經是毫不罕見的日常現像。人們在忍受它的 磨難時,似乎並不熱心提出真正的為什麼。這也許是《紅 色沙漠》這樣電影的實驗性如今仍然昭彰的原因所在。德 勒茲說過,世界在期待它的居民,但他們卻沉淪於神經 癥中。正是安東尼奧尼對這個主題進行深入的挖掘,纔使 得這部電影的表現語言獲得了內在的生命力。
      《紅色沙漠》表現出的實驗性仍然不同於某些現代電 影的共性,後者的革命性通常意味著以電影自身為客體敘 述故事,緣由是不再有新的故事可講。這樣的轉變在強調 電影自身客觀的確定性的同時,再次陷入新的主觀性中。
      *重要的不是是否還有新故事可講,而是在哪個層次去講 哪怕是相同的故事。塞尚覺得自己隻要稍微變換一下位置, 對面的山就可以再次被畫成一幅**不同的畫。這也是安 東尼奧尼藝術探索的方向:不是把某種存在的客觀性盡快 地變成主觀表達,而是運用主觀的能動,深入存在的客觀 中去尋找不同層次上的可能性,表現這個過程同時涵蓋其 意義。
      《紅色沙漠》中*先呈現出的畫面特點,即使被譽為 視覺的革命,仍然不是**位的東西。正如安東尼奧尼自 己解釋的那樣:“視覺的東西總是跟主題關繫緊密的。…… 困難的是你積攢想像中的東西,深入它們,發掘它們。構 成這個想法的主題在你的潛意識中工作,而這個想法的張 力決定了你能跟它走多遠。這個主題準確地說是一個道德 選擇。”這樣的藝術出發點,帶給這部電影某種思維能力, 它*終變成觀眾思考的可能性。而很多現代電影正在有意 識取消這一點,它們采取的與外部世界的敵對姿態賦予人 物*多破壞性的行為,有時甚至是自我毀滅。可惜這並不 帶給藝術以延伸的空間。藝術家面對現實的敵對態度也許 隻在現實謬誤集中的層面(往往是表層)纔是必需的,這 有助於他們深入下去,發現引起這荒謬的原因。客觀世界 中的因果互相存在於它們的世界,而非我們的頭腦中。因 此,我*願意把《紅色沙漠》中缺乏和諧的視覺衝突的畫 面效果看成是提醒和引子,目的在於喚起注意。畢加索說 過~句話,人們不再為所欲為的那一刻起,他們所做的一 切都將有意義。這也可以用來解釋科克托的《詩人之血》 與《紅色沙漠》、《野草莓》和《資產階級審慎生活的魅力》 本質的不同。《詩人之血》想在電影形式上闖出一條路, 以此代替內容。
      《紅色沙漠》也被贊譽為進行了一場色彩革命,從慣 常意義下導演通過光線變化獲得色彩變化,到人為地改變 自然界的顏色,安東尼奧尼像舞美設計師一樣粉刷了工廠 區的樹木和大型機器設備,以紅色為主的大面積的色彩覆 蓋,像評論家說的那樣,“賦予了工廠區一種抽像的美感”。
      而導演自己的解釋是:“工廠的煙囪等等,自身就有某種 美感,我隻想把它們翻譯出來。”安東尼奧尼通過色彩完 成的這種翻譯,差不多創造了工業羅曼蒂克,可惜,這隻 不過是這部電影的副產品。
      在伯格曼、德萊葉、雷奈等導演還堅守黑白的領地時, 安東尼奧尼對色彩有了另外的理解。他覺得色彩在現代生 活中有了過去時間裡**沒有過的新含義和新職能,而黑 白已經屬於博物館。除了他對色彩的認識,引發《紅色沙 漠》中的色彩革命的原因也直接關聯著他的個人體驗。他 說,色彩對他來說永遠是令人激動的,他的觀察也總是發 生在色彩中。他的夢也都是彩色的,他夢中的那些奇異的 時間,都是彩色的。除此之外,神經癥患者也是安東尼奧 尼一直感興趣的主題。在他早期紀錄片《自殺未遂者》以 及他曾經計劃拍攝的關於精神病院的同類影片中所積攢的 經驗,是他拍攝《紅色沙漠》的另夕卜由頭。大面積具有進 攻性的紅色與神經癥的虛弱和恐慌所能構成的視覺感覺上 的衝突,持續地喚起了觀眾的陌生感。他們無法把任何意 義上的衝突——色彩構成的外在衝突以及衝突和人物內心 衝突之間的暗示般關聯——協調起來。於是,神經癥的主 題從一切背景中凸現出來。
      安東尼奧尼自己曾經說過,他在這部電影中要表現的 神經癥患者,屬於社會中不能適應的那部分人。而這部分 人因為不適應外在的一切,*加拘泥於自己的生活方式中。
      這種過時的生活方式幾乎就是引起神經癥的原因。上帝用 疾病懲罰人類,不妨首先被理解為提醒。神經官能癥作為 疾病其實在提醒患者處於自我*新的必要中。但不是每個 人都能面對這樣的提醒,《紅色沙漠》中男主人公科拉多 便是典型的例子。而作為神經癥患者的女主人公朱利亞娜 **陷於這種疾病的折磨中,她的掙扎便是她的面對和努 力。而結果根本無法預測,所以安東尼奧尼認為,自我* 新的意義在於努力的過程中。科拉多和朱利亞娜是同路人, 他們生活狀態的區別在於,後者的病癥變成她日常生活的 主宰,使她必須作為病人生活;而科拉多是攜帶這種“病 灶”的潛在患者,這“病灶”是他現有生活方式——四處 遊走進而回避自己的原因。
      這兩個隻有程度之分的病人,認出了對方並彼此吸引。
      在他們相互接近的過程中,導演從一開始顯露出的傾向便 與感情無關,甚至所涉連的情欲成分也不多。他想讓他們 彼此面對,增加表現神經癥的角度。一次交通事故的驚嚇 引發了朱利亞娜的病癥,影片開始的時候,她剛戰勝了嚴 重的心理危機,但仍然深陷在後遺癥的折磨中。她假托講 別人的故事,告訴了科拉多自己病時的感受:她覺得整個 樓在晃動,她快要被淹沒了,但沒有人救她。在一個沒有 過類似經歷的人聽來這是荒唐可笑的感覺。就像那些患上 街道恐怖癥的人,在門前出汗發抖,不敢走上正常人連想 都不用想一步就可以邁上去的街道。如果沒有真正的同情 心,便沒有真正的理解。朱利亞娜知道自己病了,科拉多 的安慰就是勸她別多想。她說:“這真是好辦法。但是我 病了,我試著不去想它,但我又不能不想。這就是我的生 活。”別人勸她學習愛,愛家人,愛樹,愛狗,但她能感 覺到的隻有恐怖。她對自己處境的分析聽起來比旁觀者* 透徹。她自嘲地說,醫生覺得她戰勝了危機,結果她成了 一個不忠的妻子。她問科拉多是否愛自己,對方反問她為 什麼問時,她說:“我不知道,我從不滿足。為什麼我總 是需要別人,我太蠢了,所以我纔這樣。我愛所有曾經喜 歡我的人,喜歡他們圍繞我,像牆一樣。”她看到了自己 致命的缺陷,但對此她無能為力,除非殺死自己,而這也 是她曾經嘗試過的。這是一種悲慘,沒人對此負責的悲慘, 甚至連自己也不能為自己負起責任。這個有美貌有美滿家 庭也不窮困的女人發自心底的聲音就是——“我不舒服, 我從未舒服過,從未!” 科拉多的勸慰:“你想得太多了。我們都受過折磨, 多少而已。我們都需要幫助。”作為一個準神經官能癥者, 他無法體會朱利亞娜的無助(沒人可以指望,因為沒人能 理解這病態;自己明白這病態因為自己病著,因為自己病 著,所以自己不能指望自己。)因為他還沒有發病他也沒 有巨大的同情心。安東尼奧尼對此的看法是:“神經官能 癥患者在有危機感的同時也有瞬間的清晰——這病癥將持 續終生。他們也許能找到忍受妥協的辦法,但神經癥不會 消失。”因此,導演安排的拯救者的角色科拉多,到*後 隻是一個拯救者的扮演者,無法起到拯救的作用。他認為, “朱利亞娜在危機中為自己找了一個以為可以幫助自己的 人,但這個男人隻是從她和她的危機中獲得了好處。”她 要面對的是老問題,而老問題永遠不可能用制造新問題的 辦法來解決。
      科拉多,一個六年來不停搬家的工程師,他的脆弱決 定了他既不能幫助朱利亞娜似乎也幫不了自己。但他的敏 感能讓他捕捉自己內心的不適感也能讓他覺察到朱利亞娜 的危機。他說:“有時,我覺得,無論我待在什麼地方都 覺得不合適,這肯定也是我到處搬家的原因。”他試圖通 過新的生活新的工作來躲避危機,但這並不意味著*終的 出路。正像朱利亞娜對他說的那樣,人們四處遊走,*後 發現所有的一切都是曾經經歷過的。關於這一點,安東尼 奧尼有自己的分寸,他不覺得自己可以在電影中假想出一 個解決辦法或者指出一條所謂的出路。人們是否能使自己 適應一個不斷變化的世界,感覺到自己是否已經僵化。如 果不能適應這變化,引起各種癥狀,意味著必須改變。他 曾經說他不想強調“必須”兩個字,因為他電影中的類似 朱利亞娜的人物在嘗試改變甚至已經或多或少改變了。重 要的是這改變是否可以同拯救等同起來,同出路等同起來, 這是安東尼奧尼的懷疑所在,也是他從不在電影中為人物 指出出路的原因所在。
      《紅色沙漠》結尾的朦矓似乎已經清晰地預示了神經 癥延續的必然性,宛如西西弗斯必須推動的那塊巨石。西 西弗斯能把自己融進推石頭的無意義的循環中,忘掉自己 獻出自己。這種犧牲幫他戰勝了痛苦的感覺和折磨,也給 了他蔑視這命運的可能性。我們不能說他因此贏了,隻能 說他因此沒輸。人無法做到西西弗斯做到的一切,因為西 西弗斯不是人。所以,人**仍然在發神經官能癥,而且 沒有絲毫減弱的趨勢。
      P116-124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