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周中明文集(全四冊)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文集
【市場價】
5009-7259
【優惠價】
3131-4537
【介質】 book
【ISBN】978755962324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北京聯合
  • ISBN:9787559623249
  • 出版日期:2019-02-01
  • 印刷日期:2019-02-15
  • 包裝:平裝
  • 版次:1
  • 印次:1
  • 走進《紅樓夢》《金瓶梅》的藝術世界,探尋古典小說的藝術之美!
  • 周中明文集一:紅樓夢的語言藝術 紅樓夢的藝術創新 本書綜合《紅樓夢》各版本的長短優劣,從其語言藝術的整體美、風格美、哲理美、寓意美到生動性、準確性,從簡潔美、繪畫美、境界美到藝術獨創性,以及對俗語和比喻的運用等方面,對《紅樓夢》的語言藝術成就進行科學的探討和總結,旨在拉近人們與“高不可及”的《紅樓夢》之間的距離。 周中明文集二:金瓶梅藝術論 小說史話 本書把《金瓶梅》放在中國小說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力求全面地歷史地認識和評價它的藝術成就和缺陷,以期提高我們對於《金瓶梅》的閱讀、理解和藝術欣賞水平,並幫助我們了解整個中國小說藝術的多樣性和豐富性,了解它們之間前後繼承與發展的辯證關繫及其歷史軌跡。 周中明文集三:中國的小說藝術 戲曲曲藝民歌寓言研究 本書對中國小說的題材加工、形像塑造、語言藝術和風格特色等方面,作了比較具體深入的探討,以總結和闡述我國古典小說的藝術經驗。既有微觀上透徹、細致的分析,又有宏觀上對歷史發展規律的揭示。耐人思索,雅俗共賞,對於希望學習、研究中國小說藝術經驗的文學研究者和愛好者來說,這是一本非常實用的參考書。 周中明文集四:桐城派研究 姚鼐研究 本書秉持“嚴格從歷史事實出發,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摒棄任何主觀成見”的宗旨,從詳實、確鑿的材料出發,對桐城派研究中的諸多問題作了詳盡、細膩的剖析,提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觀點和看法,評價頗為全面、公正,開闢了桐城派研究的新視野和新領域。
  • 周中明,男,安徽大學文學院教授,1934年4月生,江蘇省揚中市人。1961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繫漢語言文學專業。又在山東大學中文繫進修二年多。曾任安徽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紅樓夢學會常務理事、《紅樓夢學刊》編委、中國金瓶梅學會理事、《金瓶梅研究》編委、中國俗文學學會理事、安徽省文聯委員、安徽省桐城派研究會顧問。在大陸和臺灣出版有專著:《紅樓夢的語言藝術》,被美國哈佛大學韓南教授列為博士研究生必讀參考書;《紅樓夢——迷人的藝術世界》,1992年被評為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金瓶梅藝術論》,1996年被評為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中國的小說藝術》,1995年被評為安徽省高校人文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桐城派研究》,被錢仲聯先生譽為“持論精闢,史實可信”,“壽世可必。”先後在《文學評論》、《紅樓夢學刊》、《紅樓夢研究集刊》、《光明日報·文學遺產》、《文史哲》、《學術月刊》、《社會科學戰線》、《明清小說研究》等刊物發表論文百餘篇。退休後著有《姚鼐研究》。
  • 《周中明文集》(一)

    上篇?《紅樓夢》的語言藝術
    修訂版前言
    臺灣版序言
    悲喜映照及其他——談《紅樓夢》語言藝術的整體美
    質樸自然——談《紅樓夢》語言藝術的風格美
    詩人、歷史家和哲學家的三位一體——談《紅樓夢》語言藝術的哲理美
    藝術皇冠上的明珠——談《紅樓夢》中對俗語的運用
    文淺意深——談《紅樓夢》語言藝術的寓意美
    情趣盎然 ——談《紅樓夢》語言藝術的生動性
    怎樣纔“能使讀者由說話看出人來”?——談《紅樓夢》人物語言的性格化
    精當貼切,自然奇警——談《紅樓夢》中對比喻的運用
    “隻有一個詞可以表現它”——談《紅樓夢》語言的準確性
    “念在嘴裡倒像有幾千斤重的一個橄欖”——談《紅樓夢》語言藝術的含蓄有味
    惜墨如金——談《紅樓夢》語言藝術的簡潔美
    行文似繪——談《紅樓夢》語言藝術的繪畫美
    詩情畫意——談《紅樓夢》語言藝術的境界美
    青出於藍,蟬蛻於穢——《紅樓夢》的語言藝術對《金瓶梅》的繼承和發展
    後?記
    下篇?《紅樓夢》的藝術創新
    引?言
    第一章?藝術境界 至美迷人
    全面創新把《紅樓夢》推上了我國古代小說至美的峰巔
    典型形像塑造上的創新是《紅樓夢》令人入迷的根本原因
    第二章?人物描寫 曲盡其情
    賈寶玉的形像塑造是怎樣以假求真的
    鳳姐的形像塑造為什麼這樣生動活潑
    林黛玉之死為什麼那樣激動人心
    第三章?故事建構 底蘊深厚
    《紅樓夢》中寫“石頭”的哲理意蘊和藝術功能
    後四十回對寶黛愛情故事的不同描寫說明了什麼
    第四章?藝術手法 新奇別致
    《紅樓夢》人物描寫的對稱美
    像征的藝術手法在《紅樓夢》中起了什麼作用
    第五章?打破傳統 不容曲解
    《紅樓夢》是怎樣打破傳統的思想和寫法的
    關於《試論〈紅樓夢〉對“傳統寫法”的打破》的商榷——致×××同志的一封信
    關於《再論〈紅樓夢〉對“傳統寫法”的打破》的商榷——答×××同志
    第六章?偉大作家 **慧眼
    《紅樓夢》程本與脂本的大體比較
    ◆相關鏈接?
    從吳敬梓看曹雪芹的近代意識
    《紅樓夢——迷人的藝術世界》臺灣版自序
    說不盡的《紅樓夢》
    在揚州《紅樓夢》筆談會上的發言
    開創《紅樓夢》文本研究的新觀念、新思路、新局面——祝賀《紅樓夢學刊》創刊**00輯?
    從山旮旯裡走出來的巨人——沉痛悼念吳組緗老師
  • 悲喜映照及其他——談《紅樓夢》語言藝術的整體美 狄德羅說:“看完戲以後,我要獲得的不是一些詞句,而是印像。”“任何東西,假使不是一個整體就不會美。” 《紅樓夢》作為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它的美,也*不僅僅是表現在一些詞句上,*重要的是,它首先具有語言藝術的整體美——在悲和喜、動和靜、冷和熱、藏和露、疏和密、張和弛等方面,它的作者充分地運用和發揮了藝術的辯證法,使其達到對立統一、互相結合、彼此襯托、映照生輝的藝術效果。
    一、悲喜映照,喜極悲* 我們知道,《紅樓夢》寫的是賈寶玉和林黛玉、薛寶釵的愛情婚姻悲劇,是從一個封建大家庭的盛衰,進而宣判了整個中國封建社會必然崩潰的大悲劇。這是它的基本主題。然而作家把這個悲劇的主題,卻經常安排在喜劇的藝術氛圍中加以表現。賈政的女兒賈元春被封為皇妃,奉旨省親,賈政特地興建了長達三裡半的大觀園。迎親那日,“園內各處,帳舞蟠龍,簾飛彩鳳,金銀煥彩,珠寶爭輝,鼎焚百合之香,瓶插長春之蕊,靜悄無人咳嗽。賈赦等在西街門外,賈母等在榮府大門外。街頭巷口,俱繫圍幕擋嚴”。等了好久好久,先是十來對紅衣太監騎馬緩緩地走來,垂手站立,然後“方聞得隱隱細樂之聲”,然後是一對對的儀仗隊和捧著各種用具的太監過完,*後是這位尊貴的妃子駕到。這可算是《紅樓夢》中賈府喜慶、繁華、顯赫的鼎盛場面了。如同作者所說,要按“別書的俗套”,定“欲作一篇燈月賦,省親頌”,對這“太平氣像,富貴風流”來個*頂的贊頌了。然而偉大作家曹雪芹,卻在這富貴繁華的喜劇氛圍中,揭開了一幕令人沉痛欲*的悲劇:一面是“兩階樂起”,隆重舉行喜慶會見的禮儀,一面卻是—— 賈妃滿眼垂淚。方彼此上前廝見,一手攙賈母,一手攙王夫人,三個人滿心裡皆有許多話,隻是俱說不出,隻管嗚咽對泣。邢夫人,李紈,王熙鳳,迎、探、惜三姊妹等俱在旁圍繞,垂淚無言。半日,賈妃方忍悲強笑,安慰賈母、王夫人道:“當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見人的去處,好容易**回家娘兒們一會,不說說笑笑,反倒哭起來。一會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纔來。”說到這句,不禁又哽咽起來。(第十八回) 在會見她父親賈政時,也是: 又有賈政至簾外問安,賈妃垂簾行參等事。又隔簾含淚謂其父曰:“田舍之家,雖齏鹽布帛,終能聚天倫之樂;今雖富貴已極,骨肉各方,然終無意趣。”(第十八回) 在“時時細樂聲喧”的大喜大慶中,伴奏的卻是極痛極悲的“嗚咽對泣”聲。原來喜慶的是“富貴已極”,悲痛的卻是個性自由和骨肉人情的喪失。那個時代,社會的主要矛盾是廣大人民反封建、爭自由與封建統治的矛盾,正是這個主要矛盾,導致了封建社會的必然滅亡。賈妃的悲痛是與這個社會主要矛盾相通的。在這樣一個大喜大慶的場面,出現的卻是矛盾、悲哀和沉痛,甚至連一個“富貴已極”的皇妃,都郁結著“終無意趣”的憤懣,發出了對“不得見人的去處”的詛咒。如此喜中見悲,便使人不由得不激動、尋味,對那個喪失人性的封建統治感到無比的憤慨和*望。
    如果說賈元春還隻是個封建統治下有幸而又痛苦的馴服羔羊的話,那麼,作品的主人公賈寶玉卻是個令人贊頌的不屈的叛逆者了。這裡,喜中見悲,悲喜映照,同樣也取得了巨大的藝術效果。如第四十三回寫鳳姐過生日,“辦得十分熱鬧,不但有戲,連耍百戲並說書的男女先兒全有,都打點取樂頑耍”。在這樣舉家喜慶、盡歡極樂的場面中,李紈突然提起:怎麼少了個寶玉?這一提,作品馬上轉入了一個深悲極哀的場面,寫“寶玉遍體純素”,往七八裡路外“冷清清”的荒郊,找到一個“水仙庵”後院的井臺上,焚香含淚,祭起被逼投井自殺的丫鬟金釧兒來了。在這盡歡極樂、合家喜慶的時刻,如同李紈、探春等眾口一詞所說的:“憑他什麼,再沒有**出門之理。”可是寶玉竟出門了,而且竟是“遍體純素”地出門了。這並不是出於巧合,而是如陪他去祭祀的書童茗煙所說:“我知道今兒咱們裡頭大排筵宴,熱鬧**,二爺為此纔躲了出來的。”與此同時,金釧兒的妹妹玉釧兒,也在“歌管之聲中”“獨坐廊檐下垂淚”。如此喜中見悲,悲喜映照,正是強烈地說明了寶玉的心是與那窮歡極樂的人相背,而與這班被迫害被奴役的金釧兒、玉釧兒心心相連的;這就突出了賈寶玉的叛逆性格。
    不僅有喜中見悲,而且還有悲中見喜。喜中見悲,突出的是人們對封建統治的不滿和叛逆;悲中見喜,則強烈地暴露了封建階級本身的荒淫和衰朽。賈敬信道服丹,突然燒脹而歿。噩耗傳來,作為賈敬兒孫的賈珍、賈蓉父子,特奉“天子”“額外恩旨”,回家盡孝殯殮,一路“店也不投,連夜換馬飛馳”,一日四*天氣,剛到都門,賈珍、賈蓉就下了馬,“放聲大哭,從大門外便跪爬進來,至棺前稽顙泣血,直哭到天亮,喉嚨都啞了方住。尤氏等都一齊見過,賈珍父子忙按禮換了兇服,在棺前俯伏”。孝敬、悲痛,可謂極矣!然而,轉眼之間,就在這個滿“掛孝幔”的靈堂上,竟出現了這樣的事: 賈蓉且嘻嘻的望他二姨娘笑說:“二姨娘,你又來了。我的父親正想你呢。”尤二姐便紅了臉,罵道:“蓉小子,我過兩日不罵你幾句,你就過不得了。越發連個體統都沒了。還虧你是大家公子哥兒,每日念書學禮的,越發連那小家子飄坎的也跟不上。”……眾丫頭看不過,都笑說:“熱孝在身,老娘纔睡了覺。他兩個雖小,到底是姨娘家。你太眼裡沒有奶奶了,回來告訴爺,你喫不了兜著走。”賈蓉撇下他姨娘,便抱著丫頭們親嘴,說:“我的心肝,你說的是,咱們饞他兩個。”(第六十三回)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