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江曾培網文選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文集
    【市場價】
    251-364
    【優惠價】
    157-228
    【介質】 book
    【ISBN】978780706651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上海遠東
    • ISBN:9787807066514
    • 作者:江曾培
    • 頁數:380
    • 出版日期:2008-04-01
    • 印刷日期:2008-04-01
    • 包裝:平裝
    • 開本:32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342千字
    • 本書收錄了**出版家江曾培2001-2007年在網上發表的文章。所選的文章,在網上發表後,約有三分之一為傳統媒體刊載,內中有人民日報、解放日報、文彙報、新民晚報、北京日報,以及《群言》、《廉政嘹望》、《檢察風雲》等雜志。有些文章,分別獲得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成果獎、北京雜文獎、林放雜文獎提名獎等。有的作品人選年度“中國雜文排行榜”。作者錚錚正言,顯示著一個老文化工作者的一身正氣。
    • 這本集子選收的是著名出版家江曾培2001年至2007年間在網上發表的部 分文字。字無雕琢,酣暢明快,如行雲流水,似璣珠落盤,讀之猶飲“雨前 ”之香茗,清新之味油然而生。作者錚錚正言,顯示著一個老文化工作者的 一身正氣。雜文短小精悍、筆鋒犀利、思想敏銳、簡潔明快,深得乃師林放 先生的神韻。作品的最大特色,在於浩然正氣與坦誠真情的和諧結合。
    • 序 (鄧偉志)/1
      2007
      由“丁半樓”說官奢/3
      演出不宜黃金價/5
      從離婚率說道德情趣導向/7
      想起魯迅的兩段話/9
      拆牆又拆“牆”/12
      見義“智”為/14
      “十年磨一劍”與“一年磨十劍”/17
      想起“金魚的故事”/20
      博客的“馬桶味”/23
      懷念“櫻榴居”主/25
      書價呵,書價/30
      昂貴門票與昂貴公務之關繫/33
      “流水官”的流速/35
      慎用“平均數”/37
      褪卻紅衣學淡妝/39
      敢於亮劍的個性官員/41
      粗心的荒唐/43
      新“雙城記”/45
      出版不宜跟著電視走/47
      官員的新“面子工程”/50
      知否?知否?應是紅情綠意/52
      此“借”有名叫“借索”/54
      “紅頭文件”不可違法/56
      不能“握著鼠標忘了筆杆”/58
      願城市“可步行”/61
      官員收入不屬受保護的隱私/63
      人腿不要變成輪子/66
      由精神贍養說法治德治/68
      “一切圍著月亮轉”/70
      讓蟹與水和諧共生/72
      詩歌自拍自買的丑劇/74
      “閃婚”不宜/76
      莫讓家長做“書僮”/78
      微笑與利己主義冰水/80
      “讓學生動手做科學”/82
      “名字決定命運”?/84
      大地是神聖的/86
      2006
      從放鞭*談年味的濃淡/93
      宜向蒼生“虛前席”/95
      “跑官買官”的預演/97
      多點“非權力性影響力”/100
      為什麼不臉紅/103
      香港廉政公署的兩句口號/105
      糊塗官吆喝糊塗酒/107
      “房奴”之我見/109
      “概念消費”正反觀/111
      無知無畏抑或無恥無畏?/114
      “*苦惱的是在路上遇上狗”/116
      破破“加班文化”/119
      作為“看客”的遺憾/121
      莫讓“裸考生”蒙屈/123
      別把夜壺當茶壺/126
      此事真假都該打/128
      此非“人緣”是“權緣”/130
      多講講“共贏”價值觀/132
      公證不公的“拍案驚奇”/134
      莫將“什錦菜”變成“十景病”/136
      2005
      治庸論/141
      “民告官”的多與少/144
      像心髒一樣工作/147
      注意“月亮背面”/149
      愛情教育是人文教育/151
      “海歸”中有“海鮮”,也有“海
      草”/154
      冤案不僅因有過於執/157
      審批過,便對麼?/161
      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163
      官民比的幾個版本/166
      黃金書書落誰家/168
      標點符號的炒作/170
      我竟成了“書畫名家”/173
      讀《哀溺》/176
      官車“變臉”與“變臉”官員/179
      “七年之癢”變為“三年之癢”/181
      制度的“錢道”與“人道”/183
      不要借別人的高貴來自豪/185
      論“貪大”“好大”之風/187
      燈雖滅,光常明/190
      幸福*大化/193
      “穿馬甲”的藥價/195
      2004
      節日綜合征之“過”/201
      想起恩格斯的話/203
      想起林則徐/206
      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209
      以不貪為寶/212
      喫相與教養/215
      生命不能承受之醉/217
      以惡小始,以惡崩終/219
      染不可不慎也/223
      由南霸天說“隋霸天”/225
      “無釐頭”不可成風/228
      高不成,低不就/230
      全面加強廉政文化建設/232
      公共利益的異化與弱化/235
      唯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238
      這個“生面”不“開”為好/241
      蔣慶的“士兵”“將軍”觀/244
      防止將“灰色收入”漂“白”/246
      重點是向官賭開刀/250
      生態共存與心態共榮/253
      2003
      新聞“盤假”/259
      讓安全意識融入城市精神/262
      幸福重心境/265
      大與小/268
      清除江湖義氣/270
      且說“代際婚姻”/272
      文學精神不可“缺席”/275
      反思飲食文化/277
      科學文化不相信官級/280
      夜郎由“臭”變“香”/283
      也許是種“賣點”廣告/285
      穿新鞋,走歪路/287
      天價月餅的“曲徑通幽”/289
      自殺一個都太多/291
      還湖於民/293
      斑馬線上的丑陋/295
      老百姓與父母官/297
      2002
      “書中自有顏如玉”別解/301
      對寵物過寵/303
      不做華威先生/305
      從大人本身抓起/307
      出遊偶遇小感/309
      教養與禮貌/311
      假若她倆不是處女/313
      學會過富日子/315
      有感於AA制/317
      知識競賽中的“三無”/319
      熱愛母語/321
      且說單身熱/325
      尊嚴不可侮/327
      試論“秘書腐敗”/329
      類似蛋和雞的爭論/332
      由整形美容說美/334
      一“雞”二主現像/336
      野草美/338
      法中情/340
      2001
      尷尬名人/345
      且看“臺獨”/347
      紅與黑/349
      審視知識分子/352
      “龍井茶”何其多/354
      說“吐痰”/356
      魯迅論雷峰塔/358
      涉外婚姻不相信眼淚/360
      杜甫草堂形像大使?/362
      *快*高*強+*美/364
      別讓右腦閑著/366
      想起乞乞科夫/368
      知了叫有何妨/370
      說情者猛於虎/372
      “色迷迷的新聞眼”/374
      “低處流”和“高處走”/376
      跋/378
    • 想起“金魚的故事” 歌頌美好夫妻關繫的歌曲《十五的月亮》,有句膾炙人口的詞:“軍功 章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如今有個鋃鐺入獄的貪官,在被戴上手銬 時,以類似的句式,說了這樣一段話:“我戴的手銬有我的一半,也有我妻 子的一半。”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女人的一半是男人,對夫妻來說,*是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相互影響,相互推動,以致各自的行為都深深打下對方的烙印, “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不過,同樣是“一半”和“一半”的融合 ,結果卻會大相徑庭,有的生發出“軍功章”的榮耀,有的則獲得“手銬” 的懲罰。前者屬正題,後者為反題。
      夫妻間的“一半”相助,應當做正題,不做反題。特別是擁有權力者的 “另一半”,是作為“賢內助”,“助”其“權為民所用”,還是作為“貪 內助”,“助”其“以權謀私”,往往會導致“軍功章”或“手銬”的兩種 不同結果,演繹出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路,不可不察。
      在如今的官場,“賢內助”並不少見。人民好公僕鄭為民一心為民,一 身正氣,他的妻子楊力求就是一位“賢內助”。她全力支持鄭為民勤政廉政 ,從不利用丈夫的權力為家庭謀取任何私利,她一直在平凡崗位上勞動,風 雨天仍擠公交車上班,從不搭乘公家的“便車”,並為自己定下一個包括“ 不接受任何禮品”的“三不”規矩,始終堅守著。他倆的兒子說:“在廉政 的問題上,爸爸把前門,媽媽把後門。”但毋庸置疑,時下與貪官共牛的“ 貪內助”,也越來越多。一家網站上有份“貪內助”名單,內中提到雲南省 原省長李嘉廷之妻王驍,公安部原副部長李紀周之妻程辛聯,安徽省原副省 長王懷忠之妻韓桂榮,浙江省寧波市原市委書記許運鴻之妻傅培培,北京市 原交通局副局長畢玉璽之妻王學英,山東省供銷社原主任矯智仁之妻鐘福卿 ,黑龍江省綏化市原市委書記馬德之妻田雅芝,海南省東方市原市委書記戚 火貴之妻符榮英,等等。自然,這份名單遠非一份**名單,但已足以說明 在一個貪官後面總有著一個貪妻,就如同一個成功的男人的後面總站著一個 支持他的女人一樣。
      貪官與“貪內助”,有些原本都是私欲膨脹的人,權欲熏心,錢迷心竅 ,一旦權在手,就夫唱婦隨,狼狽為奸,利用權力“一個在前臺唱戲,一個 在後臺收錢”,共同演繹瘋狂斂財的雙簧戲。也有些貪官初始倒是不貪的, 甚至曾以清廉自許,但由於“另一半”貪婪,經不住“枕頭風”的日刮夜吹 ,逐步滑向犯罪的深淵。因受賄被判死緩的貪官畢玉璽,剛任領導時是拒賄 的,“貪內助”王學英以“愛家庭,愛兒女”的畸形的愛,要其為子女斂財 ,於是他開始收受禮金,從半推半就到照單全收,從隻收錢到無所不收,從 戰戰兢兢到毫無顧忌。戚火貴出身貧苦,一度曾被人認為是清官,但妻子符 榮英對送禮行賄者來者不拒,甚至主動索要,終於將戚火貴拖下了水。說自 己戴的手銬有他“妻子一半”的貪官矯智仁,其妻鐘福卿對他走上犯罪道路 起了極大的推波助瀾作用,在矯智仁的涉案總額中,由鐘福卿直接經手的達 40多萬元。近日一個報道說,北京某大學的一個博士生導師,受被稱為“家 庭女皇”的悍妻逼迫,一次次挪用公款給她炒股,以涉嫌挪用公款罪被立案 處理。
      貪官犯罪,*根本的原因自然是內因,是他們自身的蛻化變質。倘若他 們一身正氣,一心為公,就能“拒腐蝕,永不沾”,即使“另一半”是“貪 內助”,也能給以積極的影響。但是,夫妻畢竟是“一半”和“一半”的親 密關繫,要有效地抵御“枕頭風”的侵襲,並不是容易做到的。因此,倡導 “廉內助”,“一半”和“一半”經常相互提醒“勿以惡小而為之”,防微 杜漸,在官員家庭內部築起反腐的防線,讓家庭成為廉潔、平安的港灣,實 是深入反腐防腐的必要。
      俄羅斯有一個**童話:漁夫和金魚的故事。講一位漁夫在海邊救了一 條小金魚,小金魚為報救命之恩,答應為漁夫效勞,“有什麼要求,都能替 你辦到”。漁夫的妻子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逼迫漁夫向小金魚提要求,先是面 包、木盆,繼是木屋、宮殿,再是要做貴夫人、當女皇,小金魚都滿足了她 ,可欲壑難填的漁夫的妻子,可說是個瘋狂失去理智的“貪內助”了,竟提 出要做主宰大海的女霸王,讓各種魚兒來侍奉她。小金魚用尾巴在水裡一劃 ,遊進了深深的大海。於是,漁夫漁婆家中先前出現的東西全部消失了,衣 衫襤褸的漁婆坐在破舊小屋裡,仍然過著過去那樣貧窮的生活。這就是貪得 無厭的報應。一切“貪內助”都要以這個貪婪的漁婆為戒,一切為人夫的也 切忌像漁夫那樣對“另一半”錯誤指令那樣俯首聽命。跌人貪污腐敗的泥坑 後,就是想再恢復漁夫夫婦原先的貧困生活也不可得,而是要戴上手銬在囹 圄中苦度春秋了。因此,我想,在官場上,男“一半”也好,女“一半”也 好,都不妨重溫一下這個故事。
      2007.3.28 博客的“馬桶味” 某名人關閉了她的博客留言功能,她為此解釋道:“我這兒不是公共廁 所,不能讓他們隨地大小便。” 作家蔣子龍品評說,這句話傳達了一個確實的信息,有人到她的博客上 排洩糞便。同時,還道出了一個現實,天下比馬桶還多的博客,確有廁所化 的傾向,然而誰把博客弄成公廁,先被弄髒弄臭的是他自己。
      這裡提出的“博客廁所化”的問題,確是博客發展中值得注意的一個“ 傾向”問題。盡管現在“比馬桶還多的博客”,遠非個個都有“馬桶味”, 相反,不少博客以其富有個性的健康內容,為社會交往增添了一個自由交換 平臺,散發著作為傳媒應有的文化味。但是,博客中“隨地大小便”現像, 也確實令人觸目驚心。博客近年在我國急劇地“火”起來,與木子美在博客 中的“驚世駭俗”表現有很大關繫。而她的“驚世駭俗”,就是肆意炒作色 情,散發一種衝出道德規範的“馬桶味”。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博客是伴 著木子美的“馬桶味”在我國急速打開局面的。有的人並不以“馬桶味”為 臭為非,還公然將自己的博客叫做“馬桶味的博客”。他們在博客中或任意 傳謠造謠,散布虛假信息;或隨意傳播別人隱私,侮辱謾罵他人;或宣揚色 情暴力,敗壞社會風氣;而且用語粗俗,諸如“文壇是個屁,茅盾文學獎是 個屁”一類的“屁話”,毫無遮攔地就“放”出來。這就使不少博客在成為 “公共廁所”的同時,也成了語言垃圾場。
      由於博客可以自由發表自己的文圖,並自己進行編輯,編成一個獨立頁 面,它是較BBS之類*加自由的一種網絡交流形式,有人就濫用了這一自由 ,在這裡“隨地大小便”,使其異化為“公共廁所”。這樣做,是有害於博 客的健康發展的。雖然在博客上可以自由發表充分個人化的東西,甚至可以 說可以“隨心所欲”,但博客網畢竟屬公共空間,隻要發表出來,進入公眾 視野,就不能脫離社會規範的制約。這種社會規範,除法律外,*重要的是 道德。道德的作用,既是調整人們以及個人和社會關繫的行為規範,又是實 現人的全面自我完善的手段,網絡由於是個虛擬空間,現實生活中面對面的 人際交往變成了互不見面的虛擬交往,就*要注意“自我完善”,加強“慎 獨”,加強自律性道德。倘若不是這樣,而是自我放縱,胡作非為,在博客 上“隨地大小便”,不論是在自己博客上“排洩”,還是借別人的博客“拉 屎”,就會像蔣子龍所說,“先被弄髒搞臭的是他自己”。那些有“馬桶味 ”的博客,該用道德的清水衝洗衝洗了。
      2007.4.6 P20-24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