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銀杏王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文集
    【市場價】
    273-396
    【優惠價】
    171-248
    【介質】 book
    【ISBN】978755500196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海峽文藝
    • ISBN:9787555001966
    • 作者:阮道明
    • 頁數:295
    • 出版日期:2013-12-01
    • 印刷日期:2013-12-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320千字
    • 《銀杏王》是連江縣作協**阮道明的散文集,全書分為五輯,分別為:家園印記、先賢禮記、邑人速記、遊蹤漫記、讀書札記等。寫人、寫景、寫事、寫情,內容豐富生動,文章重觀察、重欣賞、重聆聽、重思考、重哲理,以小見大,意蘊頗深,筆致靈動。
      閱讀《銀杏王》,窺見作者上善若水的創作境界。這本散文集,以小見大,意蘊頗深,筆致靈動。這是這些年作者耕耘的新收獲,可作為“自傳體”散文來讀,確實給人啟迪與教誨。
    • 《銀杏王》的大部分文章,都曾經在報 刊上發表過,此書突出一個關鍵詞“記”。阮道明抒 寫了少年在家鄉賣柴火、 燒木炭、捕溪魚、抓毛蟹、捉黃鱔、拾田螺、挖藷榔 等生活片段為題材的那些散文, 如《牛緣》、《拄杖》、《種絲瓜》、《番藷情結》 等篇。作者是個熱愛家園、熱愛生活、 熱愛勞動的人。他重觀察、重欣賞、重聆聽、重思考 、重哲理。他對身邊的物事有 一種與生俱來的親近感。他視它們為友伴,珍惜它們 的存在。 無論是作者筆下的連江歷史名人,還是對當代連 江人的印像,都是連江人物譜 的生動體現。《銀杏王》中記述的僑賢、企業家、醫 師、演員等,他們身上都散發連江氣息。 而在鄉土氣息濃郁的描寫之中,往往凸現了鄉土的變 化,尤其是連江改革開放春風 帶來的新面貌,這是這本散文集另一個可取之處。《 貴安古村換新顏》寫了貴安招商 引資,科學發展觀帶動了貴安脫貧致富,崛起新天地 。作者往往動態地來寫家園, 如《綠色小滄》,從歷史小滄,寫到山水小滄,直寫 到綠色小滄。“綠色是一種和諧 的顏色,它像征著平衡、和諧和生命力。小滄正在努 力打造綠色的精神家園。留給 人們的將是一個自然天成的生態印像。”《神往的可 門港》寫了港口歷史的變遷,如 今一個大型火電項目定格於可門港,打造海峽兩岸現 代制造業和物流業合作基地, “形成兩岸產業對接的集聚區域和祖國大陸對臺直接 ‘三通’的‘兩散’物流節點。” 融敘述、寫景、抒情於其中,言簡意賅,入體入理。
    • 家園印記
      故鄉的銀杏王
      兒時的麻筍干
      小小燒炭工
      其蔬也馥其蘊也豐
      砍柴記
      往事溪邊田
      番藷情結
      一次難忘的集體年夜飯
      大年三十賣柴記
      種絲瓜
      花菜情
      牛緣
      挖藷榔
      記憶中的油菜花
      母親的鬥笠
      蔥湯麥飯話麥蔥
      走過田埂
      童年捉魚趣
      記憶中的拗九粥
      大年三十拉板車
      捉毛蟹趣事
      巧捉黃鱔
      拄杖
      拾田螺往事
      緬懷大哥阮經在
      大姐夫擀面
      月餅的滋味
      貴安拉面
      “集體”養鴨記
      覆釜公路走筆
      母校不了情
      架起心中的“僑”梁
      情滿畬家新村
      鹿池村的傳說
      岱江浦東大橋
      長浦公路情思
      先賢禮記
      李彌遜與西山濂湖
      遊璉墓與戚繼光
      探幽吳文華墓陵
      拜謁陳第墓道
      董應舉結廬八仙岩
      林森鐘情青芝山
      種在石縫間的香樟
      薩鎮冰在西溪
      浩氣長存棋盤堂
      玉山長存英烈魂
      瞻仰羅乃琳故居
      黃花碧血卓秋元
      訪林西惠故居遺址
      畬家英烈藍協峰
      邑人速記
      尚奉獻德所在——記福州閩發集團董事長林尚德先生
      海外赤子鄭時敏——美國福建公所**鄭時敏先生印像
      走近莊惟春
      僑賢阮孝木
      行善欣然劉官政
      記陳宏略名醫
      富佳老總陳惠
      自強不息莊後奇——記奇盛(香港)**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莊後奇先生
      金朝水的創業路
      畬族企業家藍建明
      吳昌達先生二三事
      張伯金的人生境界——記張瑩文化研究會會長張伯金
      古道熱腸鄭時浩
      王文奇的閩劇情結——連江藝昌閩劇團速記
      蘭金泉精制“黑珍珠”
      李豐的綠**懷
      遊蹤漫記
      福地爐山
      神往的可門港
      觀音山行旅
      福成橋的前世今生
      綠色小滄
      演繹“春天的故事”
      海帶情結
      勝日尋芳蟬步村
      城郊崛起新畬村
      沙洲情韻
      壺江文化廣場散記
      嶺頭林場速寫
      梅洋梅花節散記
      面對長門*臺
      南湖春秋
      瑁頭千年“樟抱榕”
      透堡南街楊氏宗祠
      造訪孫氏宗祠
      走進連江龍門陳氏宗祠
      丁家祠堂隨筆
      岩下“留耕堂”古民居
      南海神壇往事今生
      煙雨爐峰寺
      尋訪貴安古廉碑
      含光禪寺與含光塔
      玉華寺今昔
      座洋山回峰亭記
      閑話鯉魚朝天
      湯嶺古驛道
      貴安古村換新顏
      古道邊上屏峰村
      透堡古道
      馬祖紀遊
      走近瑞岩彌勒石像
      遊聯奎公園
      走進九龍山相思林
      屏南竹韻
      周寧鯉魚溪
      田螺坑土樓群
      永遠的長江
      麗江古城散記
      尋幽蝴蝶泉
      漫步青島棧橋
      寶島媽祖緣
      感受臺灣野柳
      金門中堡古民居掠影
      金門“虛江嘯臥”感懷
      品味鄭和漢酒
      咀嚼韓國泡菜
      韓國“三八線”記遊
      讀書札記
      記憶童年聽寫時
      與古書結緣
      生產隊老屋
      我的詩詞老師
      孤燈課讀憶當年
      阮籍《詠懷》詩丹照古今
      從血管裡噴出的詩聲——賞析鄭思肖《愛竹歌》
      長征精神鑄史詩——重讀毛澤東《七律·長征》
      藝精情重煥異彩——觀吳文娟剪紙藝術展
      《無弦琴聲》弦外音——記閩籍旅美女作家梁善德女士
      樸素生命的詮釋——讀詩集《亮出心靈的證據》
      真情隨心騰詩浪——讀何宗玉的《虎東吟韻》
      後記
    • 大年三十拉板車 在我的人生旅程中,*難忘的是年三十還在爐峰 山拉板車。那是生計所逼的奔 波,那是汗水洗面的累活,那是鬥智鬥勇的硬功。
      20世紀60年代初,家鄉辦了個長龍華僑農場,安 置東南亞被排華的僑胞。要 安置那麼多的僑胞,就需要蓋房子,於是我和農友們 扛下了用人力板車運輸基建石 料的任務。花崗岩石料,離安置區工地足足有8公裡遠 ,且在爐峰山上,一邊是山 道彎彎,一邊是峽谷深深,險像環生,車行十分艱難 。一不小心,連人帶車滾落谷 地。車毀人亡不是危言聳聽的事。
      記得18歲那年的年三十,我加入拉板車隊伍,一 是出自對難僑的同情,二是憑 年輕氣盛,“初生牛犢不怕虎”,再則因三年自然災 害,家徒四壁,食不果腹,賺點 工錢,為家裡減輕經濟負擔。父母聽說年三十我要去 拉板車,就百般規勸,但我主 意已定,隻好千叮囑萬叮囑,路上要小心小心再小心 。
      大清早,身著寒衣,腳履草鞋,肩披毛巾,我拉 板車出發了。到了山頭采石場, 把一塊塊大約重百來斤的石料搬上車,用繩子綁緊。
      因為用力,全身很快就暖和起 來,弄得我滿頭大汗。接著,就是拉車上路。出了采 石場沒多遠,就是連續下坡。
      這當然是*令人擔憂又後怕的。因為載重的板車有慣 性,車子又無自動剎車,隻靠 車尾“木拖”與地面摩擦產生的阻力減緩車速,把握 不好,車子會越滾越快,如同 脫韁野馬,事故就此而生。此時此刻,我牢記一個大 叔經驗良言:“你跟車在後,保 持一定距離,隨機應變,鎮定掌控車把,順應車子軌 跡,保險平安無事。”於是,我 專心致志,左右車把。一路上,隻聽風聲從耳邊忽悠 而過,兩旁草木急速後閃,車 輪與路面摩擦發出“吱吱喳喳”的刺耳聲……一個急 彎又一個急彎,一道溝坎又一 道溝坎,一條陡坡又一條陡坡,都順利通過了,終於 抵達了建築工地,我身上已是 一身冷汗。過年的鞭*聲此起彼伏,我想,拉這麼一 趟板車,簡直就是能力、智力、 自然力的有機結合。
      然而,道路並不平坦,突發情況會令人猝不及防 的。當天下坡路上突然有一塊 隆起的石頭,車輪碾過,車子跳起,車速加快,把頭 快要失去控制,板車滑向路沿, 下面就是深谷大溝,心想這下可完了。這時,我急中 生智,千鈞一發之際,將把頭 勁力挺起,板車重心立即後移,車尾著地產生的阻力 ,很快緩衝了滑速,化險為夷, 車子與性命纔保住了。“喫一塹,長一智。”我牢牢 記住了這次事故的教訓。
      人生總有**次,而且有無數的**次。這些無 數的**次串接起來,纔組成 人生的坎坷歷程。我有了這一次拉板車有驚無險的經 歷,心裡好像喫下了一顆定心 丸,對後來的出車就不再提心弔膽了。
      經過多次磨煉,我纔懂得:拉板車不光憑力氣, 其中還有許多科學省力的竅門。
      比如,因地制宜地加大“木拖”觸地面積,增加阻力 ,以緩解自上而下的慣性衝力, 達到適當的前行速度與平衡的效果。又如,在平緩路 段,借助車子慣性,用“單腳 跳”方法,驅動車子前行可以節省力氣。再如,遇到 陡坡時,老遠就得蓄勢快速衝 刺,必要路段為輕松起見,還可以約定車友左膀右臂 後推助力輔之,表達一種團隊 合力等事半功倍效果。掌握了這些竅門,運用自如, 就能從笨重的體力勞動中得到 意想不到的收獲。總之,從容應變,匠心獨運,纔能 “過五關斬六將”。
      勞動是辛苦的,但苦中有樂。特別在山區拉板車 ,滿目高遠的藍天,變幻的雲 朵,流翠的茶林,湧動的群山,常常伴隨來去匆匆。
      每當拉累時,人歇在山道上高 唱一首山歌,或對著青山大吼一聲,引起群山回響, 那是多麼富有詩情畫意,雖然 場景蒼涼、悲壯、淒美,但每每熱血沸騰。當把石材 從山頭順利地運到工地,看著 一幢幢樓房平地崛起時,心中漾起的是一種不可言狀 的豪情。當接過歸僑僑眷雙手 遞來的香煙和茶水時,心裡總有一陣溫熱與感動。這 就是收獲,這就是快意。從這 個意義上說,爐峰上拉板車給我一生留下濃墨重彩的 一頁。
      退休後,我幾乎一到年關,總要隨家人到爐峰走 走看看。沒有聽到爐峰山上開 山炸石的聲響,也看不到拉板車的人了。寬廣的水泥 路,盤山繞嶺。青山綠水,遊 人絡繹不*,可謂今非昔比了。然而,面對已被萋萋 荒草所淹沒的昔日板車道,心 裡一陣感傷。我駐足默視,久久不忍離去,因為這裡 有揮之不去的念想,有付出辛 勞的往事,有刻骨銘心的記憶,有催生奮鬥的**。
      2009年7月19日 P43-44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