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弦歌杏壇平生記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文集
    【市場價】
    361-523
    【優惠價】
    226-327
    【介質】 book
    【ISBN】978756492630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河南大學
    • ISBN:9787564926304
    • 作者:張強武
    • 頁數:202
    • 出版日期:2016-12-01
    • 印刷日期:2016-12-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187千字
    • 張強武著的《弦歌杏壇平生記》一部個人史,半部社會史。追隨著強武先生的背影,可清晰地看到河南近代教育的軌跡。親情、師恩、事業、知己,世事的無常與變幻,人生的喜悅與艱辛,在先生的筆下,都充滿著濃濃的人情與感恩。辛酸與委屈,艱難與努力,坎坷與得意,挫折與成功,在先生心裡經多年積澱,早已沉渣盡去,久窖成醇,所餘的隻是歲月的厚重與思想的醇香。
    • 張強武著的《弦歌杏壇平生記》共分十章,即心 懷故鄉、啟蒙情深、艱辛求學、恩師印像、教學躬行 錄、科研方略記、亞公恩重山水長、大學風骨個性分 明、創建高水平民辦大學的思考以及回饋勵學設“勁 獎”等。本書期望對研究古典村落文化有所參考,對 後人尋根、立志有所幫助,對教師做好教學、科研有 所借鋻,對民辦高校辦學者、領導者有所啟迪。
    • 序言(一)
      序言(二)
      第一章 心懷故鄉
      第一節 鐘靈毓秀的琉璃廟溝村
      第二節 規模恢宏的柏茂莊園
      第三節 軍民抗戰的紅色根據地
      第二章 啟蒙情深
      第一節 心繫農家相映紅
      第二節 父母家教育啟蒙
      第三節 回眸小學頗輕盈
      第三章 艱辛求學
      第一節 寧樸康道
      第二節 汴京考學
      第三節 黃校求學
      第四節 大學幽深
      第四章 恩師印像
      第一節 圖業決策——武克明校長
      第二節 伯樂清韻——楊俊傑枝長
      第三節 恩師足音——張威老師
      第四節 善誘入門——王應鼎老師
      第五節 賜教幽深——戴毓琰主任
      第五章 教學躬行錄
      第一節 初試鋒芒,直抒胸臆
      第二節 浪裡淘沙,矢志教育
      第三節 醉心教書,不落凡俗
      第四節 陡出奇兵,標準宣講
      第五節 教學風格數點紅
      第六章 科研方略記
      第一節 科研路線圖
      第二節 遲來的業績認同
      第七章 亞公恩重山水長
      第一節 幸與亞公結緣
      第二節 大姐在港安度晚年
      第三節 濃濃親惰
      第四節 管理琴曲
      第五節 恩德水長
      第六節 信任山高
      第七節 “代表”風雲
      第八節 月夜茕茕,追思亞公
      第八章 大學風骨個性分明
      第一節 升達學院初創13年
      第二節 用心做人,用情做事
      第三節 立志正氣,兩袖清風
      第四節 尊重休制,人和風清
      第五節 嚴格管理,嚴謹治校
      第六節 愛惜人纔,重用人纔
      第九章 創建高水平民辦大學的思考
      第一節 耬上睛天碧四垂167——讀張強武教授《大學文化凝煉記》著作
      第二節 學帶文化:民辦大學強較的基本途徑170——兼談王廣亞博士的大學文化
      第三節 民辦高枝積極應對MOOC的興起
      第四節 創建高水平民辦大學的路徑探新
      第五節 學科專業特色:民辦高校的生命線
      第六節 民辦高枝亦崇高亦踐行亦創新的大學理念189——薦王廣亞博士《我的大學理念》著作
      第十章 回饋勵學設“勁獎”
      後記
    • 第一節鐘靈毓秀的琉璃廟溝村 記憶中的故鄉是儒家社會秩序的寫照,是遺世獨 立、平靜祥和的家園,是溫情脈脈、鐘靈毓秀的小山 村,故鄉的風土人情令人懷念。
      唐代詩人錢珝有一首詩《江行無題》:“萬木已 清霜,江邊村事忙。故溪黃稻熟,一夜夢中香。”詩 中充分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和熱愛,我想起琉璃廟溝 村頗有同感。退休後每次回到故鄉,面對著香氣襲人 的土地,我比當年對它的感受*親切、*深刻,也* 心存感激。如今的我,比以前*能融入這裡的一切, 而它,也對我娓娓訴說著*豐富、*詳盡的事。
      1938年,我出生在山清水秀、靈氣鐘聚的鞏縣琉 璃廟溝村,現在叫鞏義市新中村。我的家庭是一個大 戶人家,現在叫柏茂莊園,又叫張祜莊園,位於嵩山 餘脈五指嶺北麓,南望嵩山太室山峰,北臨滔滔黃河 南岸。周邊山岡丘阜像屏風一樣排列,地勢自南向北 傾斜,溪水縱貫南北狹長的山溝,如絲帶一樣蜿蜒其 境。山溝出口有座琉璃廟,這座山溝鄉村就取名琉璃 廟溝村。琉璃廟溝村屬暖溫帶,年均降雨量600毫米 左右,土地為黃土伴有紅黏土,適宜種小麥、玉米、 紅藷、谷子等。柿樹較多,記得每逢秋天,我家曬柿 餅、做柿子醋忙個不停。特別是上小學時,每天早上 帶幾個八月黃灠柿,又脆又甜,是很愜意的事情。地 下礦藏豐富,蘊藏量大,主要有煤炭、石灰岩、鋁石 等。
      村西山嶺,氣勢磅礡,清末民國初年打煤窯盛行 ,我叔張純諤就是西嶺窯(現豫興煤礦前身)一個煤 礦的買辦。那時買煤賣煤生意興隆,很多百姓遠遠從 汜水、滎陽趕來,有的趕著毛驢,有的挑著擔子,有 的推著獨輪車,吱吱呀呀,披星戴月、日夜兼程到琉 璃廟溝買煤賣煤,絡繹不*。我也不時跟著長工有聚 爺到礦上看稀罕。那時出煤,主要靠膘肥體壯的四頭 騾子拉一套,讓大轉輪快速旋轉,通過繩索滑輪將一 筐筐煤炭由深井提到地面,上煤用大煤筐,上水用牛 皮包。這也是那個年代工業起步的一道靚麗風景線! 村東樹窪嶺,高高聳立,嶺上建有*樓,瞭望村 子一覽無餘。嶺下河東場,是河東邊的臺地,我二爺 修建了一座花園,廳堂水榭,小橋流水,魚兒穿遊, 含苞欲放的荷花,清新淡雅的櫻花,欣欣向榮的向日 葵,迎風婀娜的垂柳,一派南國風光。花園之外是柏 茂家的菜園,我家的菜園在小河西南的一片臺地,老 牛水車又是一道昔日的風景,用老牛做動力,通過一 連串水鬥上來下去,提出井水澆灌蔬菜和草木蘭竹。
      東券門外的小河沿著柏茂莊園的邊沿,由南向北 ,來到琉璃廟前,過了琉璃廟又緩緩向北,經小裡河 、汜水河流人黃河。小河低窪處形成小水潭,清澈見 底,村裡人常在這裡洗衣、洗菜。上小學要沿河而下 ,從布滿各種白色、鵝黃、褐紅、淺紅色的鵝卵石的 河灘上歡快跑過,水流清澈,腳步輕快,拿一塊小瓦 片或小石頭拋出去,讓它貼著水面一跳一跳地漂,激 起一串串水花,玩得不亦樂乎!跳進河裡捉蝦、捉魚 也是常有之事。走進琉璃廟溝村,不時會聽到“砰、 砰、砰”的響聲,那是婦女在洗衣,用棒槌捶打衣服 ,在河溝折射的回聲,顯得格外渾厚。洗衣時用的是 皂角樹上長的皂角板,夾在衣服中用“棒槌”捶打, 再經揉搓、清洗,衣服就洗淨了。村裡人喫水的井, 就在東券門外靠南邊的小河旁,井口很大,水位較高 ,人們用扁擔勾著水桶,來回一甩,就灌滿了水,挑 回家裡倒進水缸。琉璃廟實際是老君廟,位於村子北 口。老君廟屋頂用彩色琉璃瓦封頂,遠遠望去,在陽 光的照射下,櫛比鱗次的琉璃瓦閃閃發亮,叫它琉璃 廟也名副其實。老君廟門樓高大雄偉,坐北朝南,有 東、中、西三個入口,平時走東門,門兩旁站立的哼 哈將軍造型誇張。進到廟裡,院子中央矗立一座碑樓 ,碑文記述老君生平,碑樓兩側是高大的柏樹,凌霄 花攀緣而上,紅花點綴翠柏。老君神殿坐落在月臺上 ,殿內有香案、神龕,高大鎏金的老君塑像安坐其中 。
      據說,1903年清廷詔令各府、州:“一等縣辦中 學堂,二、三等縣辦高等小學堂。”鞏縣不屬一等縣 ,1905年縣立高等小學堂成立,地點在縣城內考院地 址。1906年,崇仁**小學在東山福昌寺成立,創辦 人是我三爺舉人張祐和茶店人劉淑章先生,他們都是 柏茂學堂畢業的高材生。1933年,舉人張祜到省教育 廳備案,在老君廟創辦鞏縣私立篤志**小學,當年 秋招收學生50來人,參與創辦的柏茂人有張誥(二伯 )、張純驀(五伯)、張石山(十三叔)、張嵩生( 父親,老七)、張良吳(大哥)等十餘人,把老君廟 內四周的廟房改造成教室和辦公室。當時許多教師學 歷高,又是義務教師,如舉人張祐、校長張石山是北 京中國大學畢業,算術老師張嵩生是北京礦業大學畢 業,語文老師張良昊是東嶽美專畢業,張忻然(十六 叔)是北京師範大學畢業。P1-3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