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餘秋雨書繫(共12冊)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文集
    【市場價】
    3686-5342
    【優惠價】
    2304-3339
    【介質】 book
    【ISBN】978753546116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長江文藝
    • ISBN:9787535461162
    • 作者:餘秋雨
    • 頁數:3654
    • 出版日期:2014-05-01
    • 印刷日期:2014-05-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餘秋雨編著的《何謂文化》用*動情的散文化語言回憶了與自己有過不尋常交往的多位文化巨匠,如謝晉、黃佐臨、巴金、章培恆,以及臺灣文化耆宿林懷民、白先勇和餘光中,並特別回憶了四十年前親自參與文化重建的周恩來**。這七篇文章,是餘秋雨一生散文寫作中的自珍篋藏。而本書的所有篇章均為**次公開出版。本書**次全面梳理和總結何謂文化這一根本性問題,旁及文化的定義,自己的文化觀,中國文化的特性,以及文化的誤區,人應該如何學習、踐行文化等具體問題。
    • 《何謂文化》一書為著名散文作家餘秋雨先生的最新著述,所有篇章均 為第一次公開出版。這是一本有價值的、厚重的文化讀本。 在《何謂文化》中,餘秋雨先生從理論,生命,文明,古典四個方面, 首次對文化這一根本問題作出自己的回答。首先在學理層面上進行分析辨源 ,逐一解答了文化是什麼、文化的根本目標以及中國文化的特點等重要問題 。第二部分在生命層面上展開追述,回憶了與巴金、謝晉、黃佐臨、白先勇 、餘光中、林懷民等文化巨匠的交往經歷,從這些大家身上找尋文化的奧秘 。除此之外,餘秋雨又結合了自己對多處文化遺址的考察,從古典中提煉文 化涵養,談古論今。 跨時空與地域的雙重視角,使本書既有理論上的厚度深度,又不乏感人 的故事與動情的文筆。堪稱20多年來餘秋雨先生關於文化思索的最誠懇、最 隆重、最重要的著述。
    • 學理的回答
      何謂文化
      利瑪竇說
      世界報告
      身上的文化
      向市長建言
      生命的回答
      謝家門孔
      Let them say
      巴金百年
      四十年前
      尋石之路
      欠君三拜
      仰望雲門
      大地的回答
      炎帝之碑
      法門寺碑
      采石磯碑
      鐘山之碑
      大聖塔碑
      金鐘樓碑
      秦長城博物館
      雲岡石窟
      都江堰
      昆侖**城
      謝晉墓碑
      古典的回答
      《心經》今譯
      《離騷》今譯
      《逍遙遊》今譯
      《赤壁賦》今譯
    • 講了文化,就要縮小範圍,講中國文化。
      中國文化的特性究竟是什麼?很多學者發表了各種意見,我大部分不贊 成。原因隻有一個,他們所找出來的“特性”,並沒有區別於其他文化的真 正特殊性。
      例如,“剛健有為”、“自強不息”、“海納百川”、“尊師重教”、 “寬容忍讓”、“厚德載物”等成語,一直被輪番用來概括中華文化的特性 。看起來好像並沒有錯,但一旦翻譯成外文就麻煩了,因為世界上*大多數 民族的經典中都有類似的說法,我們隻不過是用漢語文言來表述罷了。
      這表明了中國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可貴一致,卻也表明,我們不能以這些 一致性來說明中國文化獨特性。
      *重要的是,這些美好的語彙,大多是古代思想家對人們的教誨和宣示 ,並不能說明大家已經投之於實踐。有一些,恰恰古代思想家是看到大家沒 有做到,纔提出這種訓誡的。因此,所謂文化特性,還必須具有廣泛而長久 的實踐性。
      按照獨特性和實踐性的標準,我把中國文化的特性概括為三個“道”— — 其一,在社會模式上,建立了“禮儀之道”; 其二,在人格模式上,建立了“君子之道”: 其三,在行為模式上,建立了“中庸之道”。
      用這三個“道”來說明中國文化與別的文化的根本區別,外國人能接受 嗎? 我從六年前開始,就應邀分別在美國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 大學、馬裡蘭大學、華盛頓國會圖書館以這樣一條思路進行演講,反響十分 積極。每次演講之後,我照例還會與當地的教授、學者作一些討論。大致可 以肯定,這樣的思路比較容易被**學術界認可。
      下面,我想用*簡單的話語,對這三個“道”略作說明。
      先說“禮儀之道”。我們的祖先早已發現,文化雖軟,但要流傳必須打 造出具體的形態。從原始社會傳下來的各種民間文化,大多是以陋風惡俗的 強硬方式來推行的。那麼,思想精英們試圖推行的仁愛、高尚、溫厚、互敬 、忍讓、秩序,也不能流於空泛,而必須設計出一整套行為規範,通過一定 的儀式進行半強制化的傳揚。例如,出於親情倫理的孝文化,年幼的孩子尚 未獲得深刻認知時,也必須學會每天向父母親請安。這種請安就是半強制化 的行為規範,也是孝文化得以延續的纜索。因此,所謂“禮儀”,就是一種 便於固定,便於實行,便於審視,便於繼承的生活化了的文化儀式。設計者 們相信,隻要規範在,儀式在,裡邊所蘊藏著的文化精神也就有可能存活, 否則,文化精神隻能隨風飄散。因此,苟子說,“禮者,人道之極也”。意 思是,禮儀是人文道德的根本。禮儀當然也會給每個人帶來很多不自由,這 ATL子早就看出來了,因此說“克己復禮”。正是孔子和其他先師們的努力 ,使中國在不少時候被稱為“禮儀之邦”。
      把“禮儀”當作社會模式,也使中國文化在幾千年問保持著一種可貴的 端莊。缺點是,“禮儀”太注重外在形式和繁文縟節,限制了心靈啟蒙和個 性表達,*阻礙了大多數中國學者進行超驗、抽像的**思考。
      再說“君子之道”。儒者企圖改造社會而做不到,*後就把改造社會的 目標變成了改造人格。起先,他們設定的行為程序是“修身、齊家、治國、 平天下”,修身是出發點,誰知辛苦到後來,治國、平天下的計劃基本落空 ,因此,出發點又變成了目的地。他們修身的模型,就是君子。
      把君子作為人格理想,是中國文化**的特征。在這裡我們不妨作一個 宏觀對比:在這個世界上,有的民族把人格理想定為“覺者”,有的民族把 人格理想定為“先知”,有的民族把人格理想定為“巨人”,有的民族把人 格理想定為“紳士”,有的民族把人格理想定為“騎士”,有的民族把人格 理想定為“武士”,而中華民族的人格理想是“君子”,不與它們重復。
      我們的祖先沒有給君子下一個定義。但是比下定義*精彩的是,他們明 確設定了君子的對立面——小人。而且,在一切問題上都把君子和小人進行 近距離的直接對照。這種理論方式,形像鮮明,反差強烈,容易感受,又朗 朗上口,**便於流傳。
      你們看,歷來中國人隻要稍有文化就能隨口說出“君子坦蕩蕩,小人常 戚戚”、“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等等。
      結果,兩千多年說下來,君子和小人的界限成了中國文化的**界限。隻要 是中國人,即使失敗了也希望失敗得像個君子,而不希望轉變為成功的小人 ;即使被別人說成是壞人,也不願意被別人說成小人。如此深入人心,證明 古代儒者確實已經把一切政治之夢、禮儀之夢凝縮成了君子之夢、人格之夢 。
      *後說“中庸之道”。簡單說來,就是中國文化在本性上不信任一切***化的**。“中庸之道”認為,**化的言詞雖然聽起來痛快、爽利,卻 一定害人害己。因此,必須警惕痛快和爽利,而去尋求合適和恰當;必須放 棄僵硬和狹窄,而去尋求彈性和寬容。
      “中庸之道”是一種整體思維方式。它反對切割,而提倡整合;它希望 清晰,卻又容忍混沌;它要求結果,卻也承認過程;它知道是非,卻又肯定 轉化……它認為,互補、互動、互易的整體,是世界的真相,而**化思維 則是虛假思維。
      中國歷**也出現過不少**化事件,就近而言,像義和團、“**” 等等,但時間都不長。占據歷史**地位的,還是基於農耕文明四季輪回、 陰陽互生的“中庸”、“中和”、“中道”哲學。這種哲學,經由儒家和道 家的深刻論述和實踐,已成為中國人的基本行為模式,與世界上其他地方一 直在痴迷的宗教**主義和軍事擴張主義形成鮮明的對照。我認為,中華文 明之所以能夠成為人類幾大古文明中**沒有中斷和消亡的幸存者,有很多 原因,其中*重要的秘密就是“中庸之道”。“中庸之道”在一次次巨大的 災難中起了關鍵的緩衝作用、阻爆作用和療傷作用,既保全了自己,又維護 了世界。例如,中國的主流文化不支持跨國軍事遠征,這就和其他那些重大 文明很不一樣。這種區別,連很多來華的西方傳教士也過了很久纔弄明白, 發覺根源就是“中庸之道”。二00五年我曾在聯合國世界文明大會上發表了 題為《利瑪竇說》的演講,以一繫列歷史事實,從文化哲學上批駁了“中國 威脅論”。
      好了,三個“道”,社會模式、人格模式、行為模式齊全,而且組合嚴 整,構成了一種大文化的“三足鼎立”。這尊文化之鼎,既是中國人精神凝 聚的理由,又是中國人在地球上的一個重大建樹。別人如果不承認,那是他 們自己沒有見識。
      有些人,直到**還經常拿著西方近代建立的一些社會觀念貶斥中國和 中國人。不錯,那些西方觀念都很**,很值得我們學習,但我稍稍也有一 點不服氣。因為在那些觀念產生之前,中國文化已經相當剛健地存活了至少 五千年。“相當剛健”的證據,就是當同年的鄰居早已紛紛死亡,而它還生 氣勃勃地活到了**,活出了諸子百家,活出了秦漢唐宋,活出了人丁興旺 。活得那麼久,活得那麼大,難道就沒有自己的精神價值麼? 幾個月前在臺北,我與一位美籍華人政論者產生爭執。他說:“西方的 價值繫統,是我們討論全部問題的起點和終點。”我說:“是不是終點,你 我都沒有資格判斷。但是,我有資格肯定,起點不在那裡。”P13-17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