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做最好的自己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中國現當代隨筆
    【市場價】
    408-592
    【優惠價】
    255-370
    【介質】 book
    【ISBN】978756763795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安徽師大
    • ISBN:9787567637955
    • 作者:章桂周
    • 頁數:285
    • 出版日期:2018-11-01
    • 印刷日期:2018-11-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222千字
    • 章桂周著的《做*好的自己》是一本個人散文集,共選78篇文章,分為五個專輯,分別為:從何知道,人是什麼,為什麼活,活得怎樣,怎麼去活。文章各自獨立,又互相關聯,勾勒出對宇宙人生的多方位思考。或析認識源起,或論價值理想,或寫人情世態,或陳生存之道,時有灼見實感。大端考量,小處著墨,既洞幽燭微,又提要鉤玄,貫穿其間的是對真善美的追求和對做*好的自己的向往。本書作為哲理散文集,既有文學的興味,又有歷史的視角、哲學的深邃,可滿足讀者多方位的閱讀興趣。
    • 章桂周著的《做最好的自己》是一本哲理散文 集。全書分為“從何知道”“人是什麼”“為什麼 活”“活得怎樣”“怎麼去活”五個專輯,文章各 自獨立,又互相關聯,成為一個整體繫統,勾勒出 作者近20年來對宇宙人生的多方位思考,實有通天 盡人之懷。有時有感而發,有時探源索微,有時因 事說理,時有灼見與實感。或析認識源起,或論價 值理想,或寫人情世態,或陳生存之道。 本書將文史哲熔於一爐,溝通通俗與專業,文 字鮮活而典雅,深刻犀利又筆帶情感,既有文學的 興味,又有歷史的視角和哲學的深邃,貫穿其間的 是對真善美的追求、對宇宙人生的最終目的的追問 和對做最好的自己的向往。
    • **輯:從何知道
      ——我今停杯一問之
      從何知道
      認知的發生
      現像的還原
      辯證的辨證
      學術的分科
      條件反射與直覺主義
      我是一元論者
      理式與時間
      永恆真理的勝利
      見多不怪
      道可道,**道
      社會文化與個體認識
      存在與恩想
      思想還原
      語詞的遊戲
      第二輯:人是什麼
      ——人生自是有情痴
      物質緣起
      生命衝動
      人之第三性
      本能的置換
      意義的取得
      社會心理結構
      人的定位
      生命的兩種形式
      生命的成長
      達於至人
      道通為一
      從“文學不死”說起
      審美與認識及道德的關繫發微
      第三輯:為什麼活
      ——眾裡手他千百度
      向上帝祈禱
      *終目的
      生命的驅動
      因為信仰
      一生何求
      生命誠可貴
      背負宿命的人
      相親相愛
      真善美與假丑惡
      第四輯:活得怎樣
      ——人生到處知何似
      構境下的存在
      華嚴與緣在
      *必有處
      天道無情
      人性的光輝是怎樣抹去的
    • 事物總是具體而紛纭,需要我們從具體特殊的 感覺走向抽像的一般觀念。英國哲學家休謨認為在 時空中相近或相似的印像所產生的觀念是相互聯繫 的,也就是說心靈有一種從一個觀念向另一個觀念 轉移的傾向,這一傾向把時空中幾種特殊事物聯結 起來形成一般名詞,把相似的特殊觀念聯結起來形 成一般觀念。休謨從經驗中提出了三條結合原則: 類似、時空接近、因果關繫。通過這三條原則,想 像將簡單觀念聯繫在一起,形成了各種不同的復雜 觀念。他又通過比較,將復雜觀念在哲學上的關繫 分為七類:類似關繫(resemblance)、同一關繫 (identity)、空間和時間關繫、數量(quantity)或 數目關繫(Bum.ber)、相反關繫(contrariety)、 性質的程度關繫(degrees)、因果關繫。當然,無論 是通過直觀、證明方式來發現的觀念的關繫(邏輯知 識),還是通過觀察、推理方式來發現的實際的事情 (經驗知識),從根本上說都不具備確定性,因為畢 竟隻是心理上的觀念上的聯繫。由此構成後來康德 所說的“休謨問題”。
      有些觀念是很抽像復雜的,像什麼神靈、人權 、**、法律、正義之類,離可感的實體都**遙 遠,但人類還是把它們從現實中聯繫起來,並且發 揮我們的想像,形成種種思想觀念,構成我們生活 其中的“想像的現實”。由此發展出許許多多的行 為模式,形成我們各種的文化。會通不僅讓世界清 晰起來,也把我們人類本身組織起來。正是這種想 像的現實,讓我們*好的合作與創新。
      休謨發現因果關繫隻是一種經驗關繫,不過是 習慣(custom)的聯想而已,按照相近、接續、恆常 結合在一起的原則出現。因為事物的恆常的相似性 而引發人的相似性聯想,便可由一個推到那一個, 我們就將一個稱之為原因,另一個稱為結果。比如 早上起來發現地上濕了,我們推想昨晚可能下雨了 ,因為一般如此,但未必**可靠,也可能另有原 因。休謨說:“我們推斷的基礎就是發生於習慣性 的結合的推移過程。”(《人性論》)“由經驗所得 來的一切論證,都建立於我們在自然物像間所發現 的那種相似關繫;而且因為有這種相似關繫,我們 纔期望將來所發生的結果也和我們所見的由同樣物 像而來的結果相似。”(《人類理解研究》) 然而這種根據經驗而來的推論**是由於習慣 而產生的結果,而不是理性的結果。休謨認為,事 物之間聯繫不是必然性的結果,歸納問題在邏輯和 實踐上都是不可證明的,因果關繫不具有客觀的普 遍性。這種理性推斷固然沒有客觀的普遍性,有著 局限,但我覺得太正常不過了,我們的世界、我們 人類、我們的宇宙都不可能具有**的客觀普遍性 。就我們人類歷史來說,也纔幾萬年而已,說不定 哪天消亡也是說不準的事。但我們又有什麼可擔心 的,這並不妨礙我們的使用,自然科學的研究隻要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