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人工智能真的來了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中國現當代隨筆
    【市場價】
    344-499
    【優惠價】
    215-312
    【介質】 book
    【ISBN】9787539975221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 ISBN:9787539975221
    • 作者:楊瀾
    • 出版日期:2017-08-01
    • 印刷日期:2017-08-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中國首位媒體人***探尋人工智能,書寫高科技背後的浪漫與理性。斯坦福大學終身教授、“谷歌雲”首席科學家李飛飛作序。李彥宏、李德毅、李開復、張亞勤、吳恩達、胡郁、王永東、微軟小冰傾情推薦。楊瀾繼**暢銷書《世界很大,幸好有你》《一問一世界》《幸福要回答》後首部跨界力作。

      5個**,20多座城市,30多個**重量級科研機構,80多位世界知名AI科學家。

      一段充滿驚奇與驚喜、溫暖與溫度、哲思與展望的人工智能探尋之旅。


    • 這本書是著名媒體人楊瀾女士全新跨界力作。楊瀾作為中國首位全方位探尋人工智能的媒體人,在2016年,帶領團隊歷時一年,走訪美國、英國、日本、中國等國家的二十多座城市,采訪了三十多個頂尖實驗室及研究機構的八十多位行業專家,制作出《探尋人工智能》紀錄片。在剪輯紀錄片的過程中,楊瀾回味和沉浸其中,用媒體人的人文視角、獨特的親身體驗以及細膩的情感,通過文字,全面記錄了那些改變世界的人和事,書寫了一段充滿驚奇與驚喜、溫暖與溫度、哲思與展望的,一個文科生的人工智能探尋之旅。 楊瀾在書中記錄了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卡內基·梅隆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著名學府,IBM、微軟、百度、facebook等國際性知名大企業,以及中國本土的諸如科大訊飛、曠視科技等新興企業在深度學習、視覺識別、語音識別、機器人制造、自動駕駛等人工智能領域的全新科研成果;展現了代表目前人工智能研究領先水平的,可以上天入水,可以大若巨人、小若米粒的各式各樣、讓你“萬萬沒想到”的機器人;分享了諸多重量級科學家、知名人士對於人工智能的探索或思考,比如“谷歌雲”首席科學家李飛飛、“谷歌大腦”創始人吳恩達、“卷積神經網絡之父”揚·樂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埃裡克·坎德爾、微軟研究院院長埃裡克·霍維茨、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理事長李德毅、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智能語音專家鄧力、“仿人形機器人教父”石黑浩、告誡人們要警惕“超級智能”的牛津大學人類未來研究院院長尼克·博斯特羅姆、“首個帶著芯片行走的人”凱文·沃維克、“首個親歷自動駕駛汽車事故”的資深科技記者約翰·馬爾科夫、硅谷創業家傑瑞·卡普蘭,以及參演過多部人工智能題材電影的好萊塢明星摩根·弗裡曼等。 AI改變世界,誰來改變AI?楊瀾在書中用浪漫而理性的筆觸,闡釋了對於人工智能在社會、經濟、倫理等方面的觀察與思考。科技是一把雙刃劍,做出選擇的是人,不是機器。未來到底往何處發展,取決於我們如何設計、管理和應用人工智能。說到底,人工智能就像一面鏡子,照見人類智能的神奇與偉大。
    • 楊瀾,資深傳媒人士,陽光媒體集團和陽光文化基金會聯合創始人、主席。曾出任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的形像大使,代表中國做申奧陳述;擔任北京申辦2022年鼕奧會的陳述人,亦被聘為2010年上海世博會形像大使。目前還擔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首位中國形像大使、國際特殊奧林匹克全球形像大使及全球董事、美國林肯中心中國顧問委員會主席、中國慈善聯合會副會長。 曾獲多項國內外榮譽,包括:哥倫比亞大學國際及公共事務學院“環球領導力獎”、中華慈善獎行為楷模獎、中國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榮譽、佩利媒體中心授予的女性“開拓者”榮譽,還被福布斯評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100位女性之一。
    • 序言 / 李飛飛
      引言:一個文科生的人工智能之旅

      01 機器會思考嗎?
      每個人都應該知道阿蘭?圖靈
      了不起的Watson
      Watson的跨界亮相
      深度學習有多“深”?
      ?深度學習不是**算法

      02 智能時代,『諸神』的狂歡
      ImageNet的洪荒之力
      人工智能“她力量”
      機器認出了貓
      學霸是怎樣煉成的
      語音識別:生不逢時與生逢其時
      一次不可忽視的人機小戰
      機器翻譯:重建人類“巴別塔”
      “中國聲谷”:讓世界聆聽我們的聲音
      胡郁的白發

      03 我歌唱『帶電』的身體
      MIT:機器人寒武紀物種大爆發
      奇怪酒店:新來的服務生
      摔跤吧,機器人
      機器人的**支舞
      攤開你的掌心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哆啦A夢”

      03 AI改變世界,誰來改變AI
      當石黑浩遇上“石黑浩”
      假作真時真亦假
      我,半機械人
      假如記憶可以移植
      給我一雙慧眼吧
      牛津大學裡的速度與**
      放開方向盤

      05 『愛』是可以計算的嗎?
      會畫畫的傻瓜
      創作的另一種可能
      A+I=愛?
      讓我陪在你身邊
      誰動了我的奶酪?
      你好,助理
      落棋無悔

      06 洞見未來:AI無處不在的世界
      *好的發明,*後的發明?
      好萊塢眼中的“人工智能”
      **智能有多遠?
      記憶總是讓我覺得不可思議
      人類,多麼了不起的傑作
      後記
    • 摔跤吧,機器人 從“人工昆蟲”到走入尋常百姓家 1968年,斯坦利?庫布裡克(Stanley Kubrick)的科幻電影《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誕生。這部電影被認為是“現代科幻電影技術的裡程碑”,它影響了之後幾乎所有的科幻電影。對於這點,或許創作者會有所預料,但它也影響了很多科學家的青少年時期。因為這部電影,讓很多年輕人對人工智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點或許是當初電影創作者們始料未及的。庫布裡克用天外飛仙般的電影畫面,探討宇宙的真理之謎,由此引發出來的哲學問題,似乎遠沒有影片中的一臺**人工智能計算機HAL9000*能吸引觀眾的眼球。
      HAL9000是一臺沒有身體,說話聲音像一位溫文爾雅的紳士的人工智能計算機,雖然它號稱從不出錯,但還是發生了致命的錯誤,當人類宇航員決定關掉它時,HAL9000用自己的智能對宇航員發起反擊。“HAL9000是個殺人狂,殺死了所有人,除此之外,它真的很智能,很有趣。”出身於澳大利亞一個中產階級家庭的羅德尼?布魯克斯(Rodney Brooks)成了HAL9000的死忠粉,也正是因為這個來自科幻電影中的人工智能,布魯克斯走上了對科學的探索之路。
      在澳大利亞布魯克斯就讀的大學裡,使用計算機是需要打卡纔可以的。當時的一位教授看出了這個學生對於計算機的痴迷,特批布魯克斯每個周日可以獨自使用計算機12個小時。就這樣,布魯克斯開始用機器語言編程。布魯克斯感謝教授對自己的幫助,卻還是因為這所大學裡面沒有計算機繫,選擇填報了美國一些**的有人工智能實驗室的高等學府,並幸運地收到其中幾所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從地圖上,他看到斯坦福大學離澳大利亞*近,於是這個對機器人情有獨鐘的年輕人踏上了美國尋夢的征程。
      在斯坦福大學人工智能實驗室,布魯克斯加入到機器人專家漢斯?莫拉韋克(Hans Moravec)的“斯坦福車”項目。當時,他們研發能自己觀察和自己行動的小車,這也是**自動駕駛汽車的鼻祖。這輛小車行動異常緩慢,每移動一步,都要進行大量的推理論證,在房間裡移動20米竟需要6個小時,這是何等緩慢的速度! 人類能在短時間內感知周圍環境,處理大量信息,並做出反應。但在機器眼裡,同一件物體在不同角度、不同光線的條件下,變得**不同。用邏輯的方法教會機器應付這個千變萬化的世界,比人工智能先驅們預想的要困難得多。布魯克斯決定要換一種思維來解決機器的行動問題。
      1984年,布魯克斯加入了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與人工智能實驗室。小小的昆蟲吸引了他的注意力,他觀察到昆蟲的腦袋雖然很小,但是可以自由自在地飛來飛去,彼此追逐,還可以逃生保護自己。昆蟲的這些能力,比當時的機器人要能干好多倍。何不從昆蟲身上做文章呢? 布魯克斯和他的團隊,開始以昆蟲為模板,造出了他們的**個機器人。它不構建這個世界的復雜表征,隻是根據來自感應器的輸入,來迅速決定做什麼,並保持每時每刻都能做出快速決策。它可以和人類行走的速度差不多,還可以在擁擠的房間裡行動。iRobot公司聯合創始人、布魯克斯的合作伙伴科林?安格爾(Colin Angle)開玩笑地跟我們說:“我們做的AI,不是指人工智能,而是指‘人工昆蟲’。”這個總結詼諧又到位,他們放棄之前從研究人類復雜行動入手的方法,轉向研究某些簡單行為的組合。小到足夠讓人忽視的昆蟲對布魯克斯和他的小伙伴來說,著實功不可沒。
      “人工昆蟲”技術並沒有僅僅停留在實驗室,布魯克斯帶領他創立的iRobot公司,開發出一款掃地機器人。2003年,這位纔華橫溢的科學家登上TED的舞臺,他在現場向觀眾展示了他的傑作。
      “這是一個你能外出買到的機器,它能夠清潔你家的地板,它就像不斷來回繞圈子似的出發,前進。如果它撞到什麼東西的話??你們看到了嗎?現在它開始沿著牆角走;它在繞著我的腳前行並在我周圍做清潔。別擔心,放輕松,這是個機器人,它很聰明!”布魯克斯風趣幽默的展示,引來陣陣笑聲,也贏得陣陣掌聲。雖然這款掃地機器人隻是一個“沒頭腦”的小家伙,但它不再是在實驗室中挪一步能把人急死的小車,也不再是隱藏在計算機裡隻有聲音沒有形體的神秘分子,這個可愛的行動派雖然隻能完成有限的任務,但已經開始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了。
      iRobot公司在掃地機器人的外觀設計上,費了一番心思。他們很小心地試圖將其設計為一臺正兒八經的機器,不走可愛路線,試圖讓人們嚴肅對待。他們想避免人們認為這個掃地機器人是個玩具。不過,這個沒頭腦的小家伙不僅沒有被當作是玩具,用戶與機器人的互動還產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安格爾告訴我們,在買掃地機器人之前,要是問,你會給這臺機器起名字嗎?人們一定會擺擺手說:“不會不會,這隻是一臺吸塵器。”然而一旦它成為了家裡的一部分,人們在看電視或者做別的事情時,你看到這個小家伙幫你忙前忙後,幾乎每一個人都會為它起名字,它成了家庭中*勤勞的一分子了。
      iRobot公司還有一種軍事偵察機器人,PackBot,它同樣沒有腦袋,但可以在軍隊前面開路,觀察洞穴。這款機器人做得相當堅固,可以隨環境而調節自己的行動:可以翻轉,可以自己進入通信範圍,還可以自己爬樓梯。在福島核災後,PackBot首先衝進高輻射的核電廠廢墟偵察,是當之無愧的“衝鋒陷陣”。
      還有個戰地機器人,士兵們給它起了個名字叫“史酷比”。每次史酷比拆了一顆**,士兵會在它的身上做個記號。有**,史酷比被炸壞了,受了嚴重的傷,當史酷比的操作員將它抱回補給站時,這個士兵眼中含淚,以幾乎乞求的口吻問道:“能修好它嗎?”此情此景,史酷比就像這個士兵倒下的一個戰友,他們並肩作戰,不可分離。
      安格爾拿起一個“受了重傷退休”的機器人,一邊指著機器人的“傷口”,一邊說:“從伊拉克回來的機器人,也許不完整了??你們看,這個控制臺上還有彈孔。機器人有時候不太走運,被炸壞了,但好在遇難的不是人,這就是我們設計這些機器人的目的。”如果不是他介紹,乍看上去,他手中的這個廢棄的機器人就像一塊廢鐵,隻是我們並不知道,在戰場上,不知道哪**會突然成為廢鐵的戰地機器人可以衝到人類士兵不能進入的地方,可以被重重地扔進一間破房子裡,可以蹚過淤泥沼澤,渾身都是泥巴面目全非。iRobot公司設計的戰地機器人*像一輛小坦克車,同樣沒有腦袋,有的隻是衝鋒陷陣的勇氣。難怪士兵們會對它們產生情感,這些戰地機器人可以犧牲自己,保護人類。
      薩瓦雷斯教授的小跟屁蟲 美麗的斯坦福大學校園裡,我和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繫的瑟威歐?薩瓦雷斯教授(Silvio Savarese)一路走,一路聊著人工智能的話題。在我們身後,有個胖乎乎的腆著肚子的“小家伙”一路跟著我們,就像個小跟屁蟲。這個機器人叫Jackrabbot,別真當它是小跟屁蟲,它在斯坦福校園還小有知名度呢,我們這一路走著,時不時會有學生停下來跟它合影,還有行人友好地跟它招手。Jackrabbot沒有胳膊,有一個圓圓的身體,它的腳是兩個相當於它身體1/3高度的輪子,它的主人薩瓦雷斯將一頂草帽扣在它的腦袋上,還給它戴了一條黑底紅色斜紋的領帶,領帶沿著它的大肚腩掛下來,既可愛又紳士,一陣風吹過,它的領帶被風給吹歪了,我忍不住幫這個沒有手的小紳士整了整。
      薩瓦雷斯告訴我,Jackrabbot是一個很有教養的機器人。它喜歡跟著人,也喜歡去嘗試理解人們在做什麼。難怪這個小紳士,我們一直走著,它就一路跟著,但是它不會主動超到我們前面去。當我們停下來說話,它也停了下來,用它的攝像頭眼睛看看我們,好像聽懂了我們在說什麼,很自覺地走到一邊去。讓我驚嘆的是,Jackrabbot竟然沒有從我們中間穿過,薩瓦雷斯說,因為Jackrabbot知道這是不禮貌的。我看著Jackrabbot晃晃悠悠地走到一旁去的背影,覺得它是一個懂事的機器人。
      薩瓦雷斯是斯坦福人工智能實驗室主任李飛飛的先生,也是人工智能領域傑出的科學家。他和團隊花了很長時間將人類的社交禮儀教給Jackrabbot。這位教授一直對能理解人類行為的算法很感興趣,所以目標是讓機器人真正理解人類的行為、活動和意圖。理解人類的意圖,這聽上去有些不可思議,我問他這個設計*困難的部分是什麼。薩瓦雷斯說,*困難的部分是機器人需要了解這裡是一個人,還是一棵樹,或者要能了解那裡是人行道還是馬路。他對Jackrabbot抱有*大的期望,他希望Jackrabbot能夠解決“*後一英裡” 的問題:“當運輸車到達送貨站,你還是需要將貨物從那裡遞到客戶手中,那就是這個機器人的用武之地了。”也許有**,當你打開家門,就是這個小家伙給你送上快遞呢,你一定會由衷地誇贊一句:“嗨,Jackrabbot,你真棒!” 雙足機器人勇敢地站起來 DARPA機器人挑戰賽被稱為機器人界的“鐵人三項”,舉辦比賽的宗旨是制造出能在對人類而言危險的地方工作的機器人。雙足機器人有其實際意義,尤其是救援機器人,它需要在人類的環境下獨立行動,它們也成了DARPA機器人挑戰賽的主角。
      我們在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與人工智能實驗室見到了高大威猛的雙足機器人,就像是一個個變形金剛,其中*引人關注的就是阿特拉斯——大力士了。
      來自中國的博士生戴泓楷對做機器人有著很大的熱情,DARPA機器人挑戰賽就是他的試金場。雖然DARPA挑戰賽並沒有一定要求使用人形機器人參賽,但小戴覺得,如果我們希望機器人可以具備**和人類一樣的能力的話,那麼很有可能我們就需要一個長得像人,智能方面也像人的機器人。
      為了適應人類環境的不確定性,組委會故意捉弄參賽的機器人,修改各種參數。決賽中,甚至要求去掉機器人身上的保護繩索。機器人需要完成開車、開門、鑽牆、上樓梯等一繫列動作,其中*難的一項就是下車。為此,戴泓楷所在的麻省理工學院參賽隊進行了反復的測試。
      小戴跟我回憶說,當時他們對於“下車”這個動作**有信心,有兩個同學當時就在實驗室的車上跳上跳下的,他們覺得“下車”這事**沒有問題。結果在他們比賽的**天,機器人在下車的時候,後背踫到了車座椅的後背,車座椅相當於反推了一把機器人,可憐的機器人直接就從車上摔了下去。看到機器人摔到地上的時候,小戴捶胸頓足,他說:“我覺得以後要是有了孩子,看見自己孩子摔地上的時候,可能就是這種反應吧。”聽著眼前這個率真學生的描述,我能想見那種情景,能體會那種心情。
      好在機器人哪裡跌倒又能在哪裡爬起來,它用頑強的意志站了起來,它拖著沉重的步伐,一步一步地走上樓梯??小戴說,他們給這個機器人賦予了規劃的能力。右手摔折了,左手還可以用,於是所有的動作就被這個頑強的機器人換到左手上面去了。
      壯士折臂,堅持到比賽*後一刻,完成了大部分任務,*終贏得了觀眾的喝彩。不以成敗論英雄。機器人所具有的可以調整自己左右手的能力,又讓它們的行動力往前進了一步。
      人工智能先驅阿蘭?圖靈(Alan Turing)曾設想過一個“思想的機器”,這種機器可以擁有電子大腦,以攝像頭為眼,以輪為腳,可以在鄉間漫步。但他又承認,現在這樣的技術條件還不具備,所以還是先專注於無形體的人工智能比較好。的確,走路,對人類來說是本能的一件事,但對機器來說卻是很大的挑戰。
      圖靈一定沒有想到,一代代人工智能專家和研究人員,甚至年輕的大學生,從未因此放棄過制造機器人的夢想。《2001:太空漫遊》中那個神通廣大的偏執殺人狂HAL9000終究還是隱藏在計算機裡的無形體的繫統,HAL9000也一定沒有想到,它雖然影響了很多科技控,他們驚嘆HAL9000的超能力,卻並沒有將無形體的智能視為**目標。盡管現在的機器人邁開雙腿還有些艱難,在飛滾的輪子之上還有些迷茫;盡管行動力超強的機器人可能沒頭腦、沒胳膊,甚至看上去像玩具、像一塊鋼鐵,但是這些形態各異的機器人,還是在無數次跌倒之後,堅強地爬了起來。在跌跌撞撞、橫衝直撞後,一點點熟悉和適應著人類的規則。它們逐漸走進人類的生活,雖然還處於蹣跚學步的階段,但可以肯定的是,人機共生的時代已經來臨,充滿期待和想像。
      機器人的**支舞 科學**的每次突破,它*初的樣子,都充滿著殘缺和不**。我想起李開復跟我講的一段關於Boston Dynamics的創始人和CEO馬克?萊伯特(Mark Raibert)當年的小故事。**的Boston Dynamics無論是四隻腳、兩隻腳,像人或者像狗,已經可以行動,不過在當時,萊伯特做的機器人Pougo隻有一隻腳,並且不會行動。終於有**晚上,萊伯特激動地向大家宣布:“現在可以看Pougo跳舞了!”隻見Pougo像一根棍子似的杵在地上,被一大圈線拉著連接到一臺電腦上。表演沒開始的時候,Pougo需要人扶著上場,手一松開,Pougo就“咚咚咚”地跳幾下,跳個五六下就倒下來了。大伙兒(李開復也是觀眾之一)還是鼓掌喝彩,因為機器人可以跳起來了——這就是*開始的研究。
      任何一位成功的科學家,都一定充滿著豐富的想像力和對科學百折不撓的執念。即使僵硬如棍子一般的機器人,也見證了它的發明者的歡樂或是悲傷,**看起來粗糙或簡陋,在當初卻也是一次又一次單純而美好的小確幸吧。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