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隔著竹簾兒看見她(精)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中國現當代隨筆
    【市場價】
    310-449
    【優惠價】
    194-281
    【介質】 book
    【ISBN】978702011600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人民文學
    • ISBN:9787020116003
    • 作者:林海音
    • 頁數:211
    • 出版日期:2013-04-01
    • 印刷日期:2016-07-01
    • 包裝:精裝
    • 開本:32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156千字
    • 《隔著竹簾兒看見她(精)》由林海音著,人世種種,無常無住,沒有什麼一定是永恆不變的。悲歡喜樂,轉眼成空,身前身後的名聲事業,說來也仍是虛空。但真的一切想開了、看透了,人生也就不成其為人生,某些煩惱、某些憂慮、某些遺憾,都是避免不了、也不應回避的。如是,我們就“隔著竹簾兒”看下去吧,從這些熟識的或陌生的、親近的或遙遠的人與事之中,參透人生。有些悲涼,有些寂寞,但仍皆歸之於可親。這便是林海音作品之魅力。
    • 《隔著竹簾兒看見她(精)》是林海音晚年最重 要的回憶文章結集。在這本書中,林海音記錄了她所 熟悉的某些當代人物的側影或浮雕,這些人絕大多數 是作家、知識分子與文化人物,如成舍我、雷震、胡 碟、白楊、蘇雪林、沉櫻、宗白華、蕭乾、文傑若等 ,都與文學、藝術及新聞有關,且都與林海音有深切 的感情,寫來別有與眾不同的風味,展示了林海音半 個多世紀以來豐富多彩、交遊廣闊的人脈關繫。
    • 原序 朦矓
      “啞行者”蔣彝
      隔著竹簾兒看見她!
      “牧童阿勛”
      遙念胡蝶
      念遠方的沉櫻
      附:天上人間憶沉櫻(金秉英)
      春聲已遠
      海天永隔故人情
      憶故友文心
      邱七七和高堂老母
      秦氏千載史
      觀《北京故事》隨想
      看《立報》?憶故人
      “野女孩”和“嚴肅先生”
      雷震亮相及其他
      演藝生涯半世紀的白楊
      一別半世紀
      讀陶邦彥的新作
      藝文二三事小記
      簡寫《芙蓉鎮》作者古華
      一生的老師
      她今年九十五歲嘍!
      讀《我的父子關繫》
      附:我的父子關繫(王正方)
      *後的沉櫻
      附:沉櫻、梁宗岱的*後通信
      怨“藕”(張錯)
      一甲子的同學會
      附:在父親身邊的日子(餘慧清)
      亮麗且溫柔
      後記
    • 上面是我重讀《歌謠周刊》隨手所記。這三冊《 歌謠周刊》合訂本是向朱介凡先生借來的,在此前的 三十多年,我也有一套留在北平,是喜歡又忘不了的 一份民俗雜志,**重讀,別提多高興。介凡久藏的 這套雜志,霉氣味重極了,讀久了,頭昏腦漲的,但 是也舍不得放下。
      《歌謠周刊》*早於民國十一年十二月十七日, 由北京大學歌謠研究會出版,每期不過八頁,三四篇 文章或集輯一些各地歌謠而已。即使如此單薄,內容 卻厚實。他們*早於民國七年二月就開始征集歌謠, 由劉半農、瀋尹默、周作人主編選事,五月起纔在日 刊上發表了一百多則劉半農所編訂的歌謠選,趕上五 四運動,搜集的工作停頓了,劉、瀋二人又都出國去 留學。這一停直到民國九年纔真正地成立了“歌謠研 究會”,十一年纔創辦這份中國*早也是獨一份的《 歌謠周刊》。編輯*出力的是常惠、顧頡剛、魏建功 、董作賓諸北大教授。他們自己寫稿、編稿、邀稿、 搜集歌謠。撰稿人經常有周作人、郭紹虞、胡適之、 王禮錫、瀋兼士、林語堂、容肇祖、容庚、梁遇春、 錢玄同諸人。一經發刊,就不斷有外來的反應,可見 民俗是大家喜愛的,他們不愁缺稿,而諸學人也發表 了許多研究及整理歌謠的文章,既通俗,又有學術性 ,這是所以我在求學時就喜歡的一種刊物。
      早期《歌謠周刊》所發表的作品,零散的較多, 到了第四十九期(即民十三年四月)開始以橫排方式 出現,並且有了專題研究,如我前面所說的“看見她 ”專號,以及“婚姻”專號,“孟姜女”專號,“方 言”專號等等。林語堂先生對於方言*為熱心,這大 概是因為歌謠采自各省,發音不同,而且歌謠實乃一 種口傳文學,古來少有文字記錄,瑯瑯上口,皆出自 婆婆、媽媽、長工、奶媽等不識字人物,代代傳下來 ,到了民國,纔由識字的有心人及學者,想到其重要 性而做記錄的工作。林語堂先生不但熱心於方言的音 標研究,也擬成立方言學會,但是沒有成功。
      可惜的是,這薄薄八頁每期賣一大枚一份的雜志 ,到了民國十四年六月二十八日的第九十七期,宣告 停刊,已刊登的光是歌謠就有兩千兩百二十六首。據 說是因為北大研究所要出版一份“研究所國學門周刊 ”,歌謠也列為這綜合大周刊的一門,所以沒有單獨 出版的必要了。
      但令人高興的是到了民國二十四年,北大又恢復 “歌謠研究會”了,胡適、周作人、魏建功、羅常培 、顧頡剛、常惠等教授為研究會的委員。到了民國二 十五年四月四日,恢復了《歌謠周刊》,算為第二卷 **期,每年一卷。主編人是畢業北大當時做助教的 徐芳。徐芳是北大高材生,我初中讀書時,就**仰 慕這位當時有“北大女詩人”稱號的大學女生。她主 編這份周刊,雖然有她的**的老師們支持,但是她 個人也是一樣的努力搜求歌謠,深入民間探訪,研寫 ,寫了多篇有關歌謠的研究。例如:兒歌的唱法,北 平的喜歌,數來寶裡的溜口轍等。顧頡剛繼續他十年 前的吳歌的搜集和研究,寫《吳歌小史》篇。董作賓 為了《看見她》這一首歌做整理和研究,還有像《張 打鐵》這首全國到處都有的歌謠,她也曾編全期專號 研究,都是令人欽佩的。讀者也寫了意見,大家都來 討論,是因為民間的歌謠乃是每個人的,誰都想搜求 了獻出來,這種民俗鄉土的研討,是*親切之事,沒 聽說前幾年咱們這兒居然有惡形惡相的鄉土論戰,我 一直不懂! P8-11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