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王春瑜雜文精選(上下)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中國現當代隨筆
    【市場價】
    654-948
    【優惠價】
    409-593
    【介質】 book
    【ISBN】978701015512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人民
    • ISBN:9787010155128
    • 作者:王春瑜
    • 頁數:531
    • 出版日期:2016-01-01
    • 印刷日期:2016-01-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401千字
    • 《王春瑜雜文精選(上下)》荟萃了**歷史學家王春瑜先生多年的雜文精華。其中大多涉及歷史和現實問題,作者以其獨特的視角,對各種社會現像和歷史問題做了全新的解讀,借古喻今,針砭時弊,讀後令人耳目一新,深受啟發。王春瑜先生繫我國**歷史學家,原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教授,多年從事明史的研究工作。此前曾先後出版雜文集10餘種,此次接受人民出版社原社長曾彥修的建議,從中精選出仍具有現實意義的部分內容,加以修訂再版,以饗讀者。
    • 王春瑜,歷任中國社科院副研究員、研究員及明 史研究室副主任,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著有《 明清史散論》、《明朝酒文化》、《交誼志》、《古 今集》等學術專著七種,散雜文集二十餘種。《王春 瑜雜文精選》分上下兩冊,選錄了其關於歷史和現實 問題的雜文約100篇,包括《學術乎?魔術乎?》、 《歷史劇,歷史的無奈》、《營救美軍飛行員目擊記 》等。
    • 上冊:
      時間是把殺豬刀——代序
      論語新編
      西瓜皮詞典(上)
      西瓜皮詞典(下)
      《學風大辭典》舉隅
      新編《孟子》
      動物語錄
      古本《老子》今譯
      尊重歷史
      風雨同舟的異類朋友
      說《新世說》
      鐘馗大笑
      學術乎?魔術乎?
      拉郎配
      保衛戰
      惡病
      破頭先
      鼓搗貓膩
      稿費
      休想封殺
      不識泰山
      梁任公言
      東風**枝
      《中國小通史》閱覽
      《新編日知錄》序
      阿什河畔帝夢渺——憑弔金上都
      “山溫水暖”話無錫
      歷史劇,歷史的無奈
      甲申三百六十周年祭
      虎門情思
      黃炎培論袁世凱
      徘徊在明玉珍墓前
      “文蝦”李鴻章
      梁鼎芬糊塗一世
      一本連環畫的回憶
      滄海月明珠有淚
      新四軍大哥
      營救美軍飛行員目擊記
      四野茫茫夜未央——夜訪商鞅故裡
      還珠樓主軼事
      書海臨風
      怪哉弼馬溫
      望斷南天——懷念譚其驤師
      啟蒙師
      漫話方成
      樂與友人心海夜航
      “崇國夫人”尋貓的風波
      閑話蛤蟆灘
      **藥名趣談
      戒煙記
      細看閑章
      難忘“土地廟”
      瑣憶黃仁宇
      虎坊橋隨筆
      學究慨世說反貪——答《文彙報》記者周毅
      歷史小說的閱讀及評獎——答《海南日報》記者
      讀史使人明智——答《人民日報》記者徐懷謙
      歷史是一面鏡子——答《中國紀檢監察報》記者王樂樂
      書生正氣古今傳——答《健報》記者曹青
      廟門燈火盡
      三百年前的“喫喝風”
      哀“南昌”
      請勿厚誣先賢
      克隆羊與東方文化主義
      合肥宰相與樂山太陽
      養得雄雞作風看
      艱難明清走一回
      料應厭作人間語
      記者與三味
      喘息的年輪
      讀《劉伯溫與哪吒城》
      挑燈喜讀磨劍篇
      酒色財氣沾不得
      讀茉莉花詩詞
      讀《賣油郎》
      草鞋情思
      螺螄經
      東堂老們
      誰是江上吹簫人
      風流道士楊世昌
      憶吳江老人
      母親的叮嚀
      曾老語驚天上人

      下冊:
      月下誰敢追蕭何
      文征明羞見孔夫子
      何必登上你的賊船——煞風景的考證之一
      紅豆、勞什子及其他——煞風景的考證之二
      花果山上的“猴門事件”
      慈菇和“萬萬順”
      讀《詔獄慘言》
      說“天地君親師”
      “笑區區、一檜亦何能”
      白鐵無辜鑄佞臣
      戴高帽考略
      “父母官”考
      燒書考
      吹牛考
      **與皇帝
      “萬歲”考
      萬歲君王隻釣龍
      浮腫病
      如此風馬牛
      玫瑰園雜識
      蟲災
      惡罵
      流失
      狂甩
      怪圈
      “錯到底”
      牛汪
      叔伯氣
      揣著明白
      釣魚
      假領頭
      擂鼓三通
      談蟲色變
      猶記風吹水上
      樹殤
      瘋狂消費
      “水滸氣”
      文壇邪風
      裁判
      “老作家”
      小保姆言
      天高皇帝近
      二兩半文化
      龍與謠諺
      阿Q的先輩與後輩
      又見蒼蠅飛一回?
      別了,太平花
      吹牛續考
      未莊評職稱的風波——故事新編
      稿子能這樣刪嗎?
      選秀去了,又來了……
      誰挽強弓射色狼
      居京微辭
      評泡沫史學
      女媧長得啥模樣
      月有陰晴圓缺
      雜壇人物瑣錄
      老王賣瓜——《續封神》小傳·序·跋
      明清神化皇帝一瞥
      古代貪官污吏一瞥
      走出清官時代
      走出輪回
      居高聲自遠
      又是合歡花開時
      天涯誰是酒同僚
      輞川勝境夢裡尋
      讀罷古今頭飛雪
      語文守望
      臺北聞琴
      我與“老牛堂”
      血濃於水
      別了,老虎屎
      牛屋筆耕又一年
      編輯學者化
      好書不厭千回讀
      二泉映月
      考拉之墓
      明沙帶雪驚寒夜
      萬裡長風吹古愁
      有志者事競成
      日落紫禁城
      “他是我們的人”
      話說焦大爺
      英格蘭鐵匠喬的那頂禮帽
      哀馬慧珍
      人文精神,魂兮歸來
      道學一落千丈考
      猿啼鶴鳴一樣親
      論“口袋運動”
      好青年
      吉星文與盧溝橋
      增長知識·閱讀歷史——答《中國圖書評論》記者於瑾
      陸文夫潑向瞎子阿炳的狗血
      出版大家
      通榆河紀事碑文
    • 何必登上你的賊船——煞風景的考證之一 不久前,在電視新聞裡看到越劇名伶茅威濤演的 《孔乙己》的片段,心裡真不是滋味。雖然她為了藝 術,剃了光頭(青絲委地,多可惜),但無論怎樣化 妝,也難以將這位漂亮小姐的扮相與黑瘦、潦倒、肮 髒、可憐又可厭的孔乙己的形像畫上等號。不知她是 怎樣來念孔乙己的臭名昭著的“竊書不能算偷……竊 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麼?”的辯護詞的。需 知,時下常有人事實上將孔乙己的辯護詞奉為金科玉 律,如果將孔乙己數茴香豆時的哼哼嘰嘰“多乎哉? 不多也”改頭換面,來形容此輩,肯定是“少乎哉? 不少也”! 當然,“蕭條異代不同時”,**的孔乙己的“ 後起之莠”,當然不屑於偷一點紙張筆墨、書,換碗 酒喫。不,他們為了名利,偷學者的文章,“長途販 運”。譬方說,將北京報刊上發表的文章,偷到上海 、湖北、新疆的報刊上發表,有的報刊發行量不大, 作者不會看到,也就難以發現,何況咱大中國的報刊 ,又何其多也。即以不纔而論,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 ,就已開始被文壇扒手光顧。例如,章太炎在《書顧 亭林軼事》一文中,說“清一代票號制度,皆亭林、 青主(按:傅山)所創也”。某些學者據此引申,認 為山西票號是顧炎武始創的,旨在為抗清服務。我認 為此說毫無根據,在刊於1979年鼕《中國史研究》上 的拙撰長篇學術論文《顧炎武北上抗清說考辨》中, 專門有一段,予以駁詰。但不久,有人在西北的某學 術刊物上,著文論山西票號史,將我的這段論文,格 抄不論,一字不漏,既未打引號,也未注明來源,這 不是剽竊又是什麼?過了些時候,上海一位文友來信 告訴我,我辛辛苦苦研究後寫成的考證文章、發表於 中華書局出版的《學林漫錄》上的《蒙汗藥之謎》( 按:不久前有人著文說《水滸傳》裡的蒙汗藥乃子虛 烏有。這是無知妄說,古代確有蒙汗藥,而且**的 黑社會仍在使用)被人抄去,刊於一家科技類報紙, 而且還被一家文摘報紙轉載。我與某單位領導聊天時 ,說起此事,此公打哈哈說:“有稿費大家一起花花 嘛!”還有一位文友似乎一臉的肅然起敬,對我說: “王兄真棒!文章發表,就有人抄,說明尊作學術質 量高,社會影響大。您看我的文章,至今人家也瞧不 上,沒人抄。”正是這種小環境輿論氛圍的熏染下, 我在一次大型學術研討會上說:“比起前輩史學大師 ,我覺得自己夠沒出息的了!現在居然有人抄襲我的 論文,他們這樣抬愛我,真是不勝榮幸之至。”說完 這句話,忽然想到詩人公劉說過:“中國人倘沒有一 點阿Q精神,還能活下去嗎?”不禁黯然神傷。
      不過,此類抄襲行徑,畢竟或數百字,或千字, 像當年的孔乙己一樣,屬於小偷小摸,倘不欲雅訓, 徑可斥之為鼠竊狗偷,如此而已;抄襲者也多半是孔 乙己之類的無名小卒、阿貓阿狗,因此很少有原作者 會與此類鼠輩計較,一笑置之而已。但曾幾何時,歪 風又變!其顯著特征是:當年的孔乙己做夢都不會想 到,功名利祿一樣也不缺的博士、副教授、教授、博 士生導師,也居然與鼠為伍;由鼠竊狗偷而明火執仗 ,公然搶劫,將幾萬字、幾十萬字的著作據為己有, 膽子越來越大,氣焰也越來越囂張! 以前者而論,眼前*突出的例子,就是媒體揭露 的某大學中文繫教授張某,剽竊青年散文家伍立楊的 文章,經人著文揭露後,他居然還著文辯解,說“學 問乃天下之公器”,真不識羞恥二字。其實,他要是 認真讀一讀《孔乙己》,當無地自容:孔乙己乃科舉 制下犧牲品,衣食無著,偷點兒東西變賣,聊以果腹 。臺端乃堂堂教授,豐衣足食,又何須出此下策乎! 以後者而論,筆者*近踫到的一例,也堪稱典型 。近日在書店翻書,看到由雒啟坤、韓鵬傑主編,雒 啟坤點校的《永樂大典》精編(一)(九州圖書出版 社1998年版),標價780元。時下《永樂大典》正是 媒體、學術界的熱門話題,我立即將此書翻開。讀了 雒啟坤的長達十三頁逾兩萬字的《緒言》前幾段,頓 時感到奇怪了!這些文字怎麼如此面熟?干脆將《緒 言》全文復印回家,考證一番,弄個水落石出。當然 ,這屬於*簡單的考證:從書架上抽出中華書局1986 年版的該局老編輯張忱石先生著的《永樂大典史話》 ,將該書兩萬多字的正文部分,與雒啟坤的《緒言》 對照,立刻恍然大悟:原來,這篇《緒言》除了將張 忱石文的開頭,加上“我們”二字,刪去張文的三個 小標題和文末的一段話,狗尾續貂地加了四行字一小 段(按:這一小段**句“本書是六百年來《永樂大 典》**次排印出版。”不通之至。事實上,崇禎二 年,徐光啟建議開設歷局,用西洋測法,崇禎皇帝即 命刻《永樂大典》的《日食卷》行世,故時人稱“今 《永樂大典》刻本唯此”。見王世德《崇禎遺錄》。
      點校本刊於《明史資料叢刊》第五輯)外,其餘兩萬 字全部將張文照抄一遍!作為編審,張忱石先生在出 版界可謂“生姜還是老的辣”,但再“辣”也哪裡會 想到雒啟坤剽竊他人的著作,是這樣心狠手辣!雒啟 坤名不見經傳,好在我在學術界、新聞出版界朋友不 少,很快便了解到,此人不是別人,就是某大學中文 繫的副教授雒某,頭上還先後有過碩士、博士頭銜的 。提到博士,不禁想到唐代詩人李涉的一則掌故:據 《唐詩紀事》記載,李涉路過皖口西的江村井欄砂( 今安慶市附近)時,遇上綠林豪傑,問李涉是什麼人 ,同行者代答謂:李博士也。盜魁便說:“若是李博 士,不用剽奪,久聞詩名,願題一篇足矣。”李涉當 即寫詩一首:“暮雨瀟瀟江上村,綠林豪客夜知聞。
      他時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但是,不論是 當年的李涉博士,還是那幫強盜,他們豈能想到,一 千多年後,堂堂的博士、教授,居然也干起文化領域 的“綠林豪客”了!有的人還發了大財,買了洋房、 轎車,成了暴發戶。我認為,對此類暴發戶,有司應 當像對待生產偽劣產品坑人致富者一樣,罰得他們傾 家蕩產,否則有朝一日,文苑真有可能發展到“世上 如今半是君”了! 這裡,我願向文壇、學苑的大、小孔乙己及“綠 林豪客”大喝一聲:這一張舊船票,何必登上你的賊 船?! (原載《中華讀書報》1999年9月3日) P7-10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