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農耕年華/鄉愁鄉韻繫列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中國現當代隨筆
    【市場價】
    212-308
    【優惠價】
    133-193
    【介質】 book
    【ISBN】978721412117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江蘇人民
    • ISBN:9787214121172
    • 作者:瀋成嵩//王喜根
    • 頁數:339
    • 出版日期:2014-06-01
    • 印刷日期:2014-06-01
    • 包裝:平裝
    • 開本:32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217千字
    • 皓首始憶兒時樂,從前況味正漸消,離鄉入城數十載,猶夢稻花一畦香。——讀《農耕年華》,童年的一幕幕躍然紙上。
      還記得叉魚的快樂嗎?還記得貨郎擔的豐富嗎?還記得插稻秧、漚塘泥、堆草堆的辛苦嗎?還記得母親納鞋底的心意嗎?中國農村,好似慈母,我們永遠不可能隔斷和她的血肉相連。
      瀋成嵩、王喜根所著的《農耕年華》為江蘇人民出版社《鄉愁鄉韻繫列》首批推出作品之一。
    • 《農耕年華》作者瀋成嵩、王喜根將自身對農耕 文化的豐富積累,對農耕、農村、農業、農民的深厚 感情灌注到這部散文作品之中,那些即將消失的農耕 形式或已然消失的農耕形式,在每一篇短文中得以保 留,踩水車、推烏頭、漚制草塘泥、打連枷、消夏… …妙趣橫生,引人入勝。書中還大量介紹了與農村生 活息息相關的農時節氣、農家菜肴、農村行當,鄉土 氣息十分濃厚。
    • 農具漫談
      農耕文明的活化石









      斛桶
      籮筐
      釘鈀
      連枷
      扁擔
      農船
      水車
      洋龍
      烏頭
      畚箕
      簑衣
      草鞋
      雞公車
      牛車篷
      秧馬與秧船
      糞桶與料勺
      品評農時
      引子
      立春
      雨水
      驚蟄
      春分
      清明
      谷雨
      立夏
      小滿
      芒種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處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鼕
      小雪
      大雪
      鼕至
      小寒
      大寒
      正月新春忙過年
      鶯飛草長二月天
      陽春三月百花艷
      四月初夏芳菲盡
      五月榴花紅勝火
      映日荷花六月紅
      七月流火報秋信
      中秋八月桂花香
      九月重陽話登高
      十月立鼕曉霜濃
      隆鼕數九梅花開
      臘月除夕盼團圓
      農諺農事和田歌
      二十四節氣的由來
      農時節氣是農耕文化的結晶
      行當趣事
      做田埂
      挖排水溝
      罱湖泥
      漚草塘
      堆草垛
      上河工
      扳罾
      叉魚
      籪蟹
      放蜂
      耥蜆
      擺渡
      打蒲包
      扎草窩
      殺豬
      閹雞
      磨豆腐
      燒窯
      酒坊
      醬園
      銅匠
      鐵匠
      錫匠
      車匠
      篾匠
      皮匠
      白鐵匠
      補鍋
      裁縫
      箍桶
      補缸
      拾屋
      貨郎擔
      造紙
      剃頭
      *仗店
      棺材店
      染坊
      修傘
      漁船
      放鴉
      放排
      纖夫
      幫船
      算命
      媒婆
      接生
      牙醫
      賣老鼠藥
      鄉土鄉風
      舞龍
      舞獅
      唱麒麟
      踩高蹺
      打蓮湘
      打腰鼓
      蕩湖船
      河蚌舞
      剪鞋樣
      年蒸
      壓歲錢
      中秋
      裹粽
      算盤
      窯貨店
      草焐
      捶石子
      捻線
      拾麥穗
      安豆餅
      炒小圓子
      子孫餅
      荠菜湯圓
      油糍
      草爐燒餅
      老菱
      炕山芋
      麥芽糖
      甜蘆粟
      冰糖葫蘆
      炒米糖
      賣爛藕
      麥蠶
      風雞
      後記:留住鄉愁
    • 農耕文明的活化石 說“五千年文明史就是一部農耕文明史”,這話 不過分。
      而說到農耕史,歷代“農桑筆記”之類的史料文 字當然是重要的線索,但人們眼前*多“物化的活史 料”往往會被忽略——那就是各式各樣的農具。
      毫不誇張地說,我們的農耕史,其實是農人一鍬 、一鋤刨出來的,是用犁耙耕出來的。
      農民的“鋤鐮犁刀鍬鏟耙”,就是他們手腳、肩 腿的延伸,是他們智慧的著力點。甚至可以說,農具 就是農民身心的一部分,是人與自然“相互博弈之後 的相互饋贈”。
      我們**喫到的面包、面條、饅頭,都是面粉、 米粉制成的,但將稻米麥粒加工成粉,幾千年前卻讓 人費神費勁。開始人們隻能用石頭將谷物壓碎,後來 又把谷物放在石臼裡用杵來舂搗。這可能就是*早的 糧食加工了。
      春秋魯班發明了石磨:兩塊堅硬圓石上,鑿些密 密的淺槽,合在一起,用人力或畜力使它轉動,就把 谷物磨成粉了。杵臼的上下運動成了磨的旋轉運動, 杵臼的間歇工作成了連續工作,大大減輕了勞動強度 ,提高了生產效率。
      中國農具的發展,大體經歷了原始社會的木石制 農具、奴隸社會的青銅農具和封建社會的鐵制農具三 階段。
      *古老的挖土工具,是由挖掘植物根部的尖木棍 發展來的。尖木棍下端安一橫木,便可以用腳踩,使 之容易入土,這便是“單尖耒”,後來又衍生出“雙 尖耒”。又在這基礎上改進為扁平的寬刃,這就發明 了“鏟”、“鍬”、“耜”、“鋤”。
      收割谷物的“鐮”,是受動物尖利牙齒的啟發而 創造的。先是殼鐮,而後是石鐮、青銅鐮、鐵鐮,並 發明了“鋸齒鐮”。在商代,鐮被綁在竹杆上,成了 進攻的**,到了宋代則成了專門對付馬腿的鉤。“ 鉤鐮*”成了嶽家軍打敗金兵“連環騎兵”的專用兵 器。
      比青銅還要堅韌鋒利價廉的鐵出現後,很快,鐵 制農具代替了石器、木器、青銅器農具。
      唐朝出現了操作靈便的曲轅犁,它特別適用於我 們南方的土質粘重、田塊較小的低窪水田,為大面積 種植水稻奠定了基礎。而耙的發明,使水田泥土破地 *碎,打得*糊,有利於農民插秧落谷。
      唐朝人很聰明,他們還發明了腳踏的和牛轉的水 車,解決了水田提水灌溉的難題。明清以後,又發明 了風車,繼人力、畜力、水力之後,又用上了風力, 這在中國的農具史和能源使用上是個突破。
      加之風扇車的出現,利用鼓動的空氣,分清不同 籽粒,扇去谷糠,形成了中國傳統農業的精耕細作體 繫,極大提高了生產力。
      中華民族是聰明智慧的民族,中華農耕文化的創 造發明,早在三千多年前就走在世界的前列。據資料 記載,耕翻的犁耙,比歐洲早了二千五百多年;收割 的鐮、勾,比歐洲早了二千多年;灌水的鏈鬥水車, 比歐洲早一千六百多年;農產品加工的石磨、風車比 世界早一千五百多年……早在七千年前,我國就有了 水稻,比日本早四千四百多年;早在五千多年,我們 的祖先就知道植桑、養蠶、繅絲;公元前五百年,絲 織品就出口到古羅馬帝國,被歐洲貴族稱為“軟黃金 ”……這些都充分表現了我們中國人的聰明纔智,表 現了我們民族富於創造的科學精神。
      雖已進入機械化、電器化時代,但在鄉村仍保留 著一些石磨。磨面粉、磨芝麻、磨豆腐,居家主婦們 都知道“小磨麻油”就是比機械加工的香。
      而鄉村仍在使用的農具,又何止石磨?許多地方 的農耕中,還能偶見犁、耙、碌碡、風車、水車、扁 擔、锨、糞桶、農船等等舊式農具。這些都是農耕社 會生產力組成的重要部分,是農耕文化的“活化石” 。
      為了讓人們記住這些“活化石”,我特選一些常 見農具、用具,作一小傳,使大家能夠“管中見豹” 。
      犁 講到農耕文化,**個要說的就是犁,這犁,從 石器時代的石犁,到青銅器時代的銅犁一直到如今的 木犁、鐵犁,甚至還有皇帝御用耕田的“金犁”。
      有一首民歌說:“二月二,龍抬頭,天子扶犁臣 趕牛,正宮娘娘送午飯,宰相覆土把種丟,春耕夏耘 率天下,五谷豐登太平秋。” 在北京先體農壇,過去有一個“御耕臺”,就是 皇帝每年“二月二,龍抬頭”那天,親自扶犁,耕種 “一畝三分地”的場所。當日上午,天子率百官祭天 ,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設棚懸彩,並配有樂 隊、唱工百餘人,奏樂,唱《三十六禾詞》”,圍觀 者萬人。
      這一畝三分地的土,都是選用的肥田熟土,事先 用籮精心篩選過,又肥又松又軟,這樣皇帝耕起來, 纔輕松愉快,毫不費力。御耕時,皇帝左手執黃尤絨 鞭,右手執金龍犁,兩位老農牽牛,戶部尚書幫著扶 犁,來回耕三趟,就禮畢。然後,三公五耕,卿侯九 耕,文武百官也來耕個十幾下,這犁田的任務就算完 成了。這每年一度的“御耕”,據史料記載,約耗銀 九百兩,相當於一千人一年的口糧。
      農民犁田,可不是這樣輕松,在集體生產時,隊 裡的犁田手,都是種莊稼的老把式,他不僅十八般農 具樣樣精通,而且種稻、種麥的一百二多種農活樣樣 在行。
      每到耕田季節,耕田手就會破曉起床,緊犁轅, 裝犁鏵,上犁頭,套犁扣,絞犁索,執犁鞭,扛著犁 ,牽著牛,下田耕地。
      “啪”!耕田手一揮牛鞭,就像是在牛背上炸響 一個*仗。這很有講究,這鞭梢緊貼牛毛而過,既趕 了牛,但又不傷著牛,這就是“*活”。
      然後犁田手又唱起耕田號子:“嗨……哎……嗬 ……,哎……”這聲音清脆宏亮,在山谷中回蕩,隻 見黑黝黝的土在腳下滾翻,不一會兒,就犁開了一大 片。
      犁,作為一種農具,留存於世,距今已有近6000 年的歷史,*初農民是用木棒、石器挖墾土地,叫木 犁、石犁,到春秋戰國時,纔出現了鐵犁,到了唐代 ,我們江南水田耕作,纔使用“曲轅犁”,提高了農 民耕田的水平,它標志著中國耕犁的發展史進入了成 熟階段。到了明清時期,又對犁加以改進,使犁轅縮 短、彎曲,犁的結構*加輕巧、靈活,也提高了耕作 的效率。在拖拉機沒有出現前,我們還發明了雙輪雙 鏵犁,這已經有點半機械化了。
      有一個成語叫“鑄劍為犁”,敵對雙方化干戈為玉帛 ,遠離戰爭,將打仗的錢節省下來,發展生產,改善 人民生活。據說在聯合國總部還專門制作了一幅“鑄 劍為犁”的浮雕,呼喚人們熱愛和平,發展經濟。
      P3-7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