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水墨菜單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中國現當代隨筆
    【市場價】
    256-371
    【優惠價】
    160-232
    【介質】 book
    【ISBN】978754742429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山東畫報
    • ISBN:9787547424292
    • 作者:馮傑
    • 頁數:197
    • 出版日期:2017-08-01
    • 印刷日期:2017-08-01
    • 包裝:平裝
    • 開本:32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140千字
    • 馮傑著的《水墨菜單》介紹:作家潘采夫評論馮傑“在河南作家裡面,新鄉人劉震雲寫河南是黑色幽默,許昌人李佩甫寫河南是命運翻滾,濟源人李洱寫河南活色生香,嵩縣人閻連科寫河南則全是荒誕。馮傑和他們的路數都不一樣,他就像大哥們都外出工作,隻有他留下來侍奉雙親的那個兒子,這輩子不打算出門遠行了。馮傑筆下的北中原,溫暖,豐厚,傳統正在消失,傳統卻又留存,恰足為他的懷舊和回憶提供養分。馮傑如土蜂築巢,一輩子營造他的北中原王國,根本不願他顧。”
    • 《水墨菜單》作者馮傑筆下的北中原,溫暖,豐 厚,傳統正在消失,傳統卻又留存,恰足為他的懷舊 和回憶提供養分。馮傑如土蜂築巢,一輩子營造他的 北中原王國,根本不願他顧。 他總是在最尋常處,創造不平凡的靈光。在最庸 俗的地方,釀造不可能的貴氣。
    • 譜一 焦
      鵪鶉的**

      簸箕柳再記——村茶小簡史外篇
      白馍,是一種身份像征
      鱉事萃
      **的器物
      喫燒餅的適度——聽姥爺講述燒餅的中庸
      喫石榴者言
      喫過一次龍肉——目餐初試
      查茶和數米
      醋的結構分析
      燈盞的另一種功能
      《肚痛帖》和蒜燜面條
      揥蒜莛
      大刀面者言
      二寫枇杷
      餌絲和紅油和她
      風度和淡定
      譜二 濃
      狗尾巴柿餅
      鉻馇
      關於糊塗面條
      滾蛋湯·隱喻
      “茴香包”要放在米袋子裡
      喝生雞蛋的姿勢
      喝羊雜湯的姿勢
      和芋頭有仇者
      齁咸,齁咸
      航空勺子和荷花
      花生不會再見
      就——北中原鄉村食詞解釋
      集會·專寫賣菜一段
      荊芥帖
      啃樹皮的姿勢不對
      烙餅要用刨花
      狼的舅舅——關於鄉村野味的話題
      梨柿的起“烘”
      楝花雞、蘆花雞等雞們——私說雞事之一
      劉備種菜的意義
      譜三 淡
      毛豆腐的虛榮
      某年某月某**
      馬槽裡種荊芥
      面筋泡和蒜汁和書法
      那碟子配上鮮荔枝纔好看
      牛屯火燒正傳
      ■啦——一個小食詞
      披虎皮的辣椒
      評論油饌
      平底鐺之憶

      “肉絲帶底”的另一種版本
      ——村裡*好的下酒涼菜之一
      如此之稱——包飵
      “人肉”和標語有關
      山藥的胡子
      桑葚和黑碗
      樹的淚
      燒餅歌
      霜未降
      霜也可以偽造
      菘,去掉草頭帽子接近了松
      譜四 清
      湯的重復
      剔牙傳奇
      它們像許多孩子站在水中
      題柿子的話
      倭瓜小傳——菜中的侏儒
      鄉村原始股——賒二十隻雞以後的態度
      蕭紅喫過豫菜之初考
      羊外腰如作家之筆名
      元寶骨——我和坡公
      壓瓜經·細節的存檔
      庾信酥瓜老*成
      郓哥,你見過榀勃嗎?
      飲者參考存單
      **帖
      芋頭和鼻涕
      以墨煎魚
      一些北中原的歇後語一喫
      他拎著豬頭,他穿過竹林,他來了
      粽子和挑粽子的詩人
      紙經和紅箋
      炸菜角時不能誑語
      跋菜蔬對水墨的暈染
    • 鵪鶉的** 調理鵪鶉叫“把鵪鶉”。我姑姥爺會把鵪鶉,名 聲很遠,連道口鎮的閑人也知道。
      秋霜一過,大地就白了。棉花地裡的鵪鶉走動得 *多,未撥的棉花棵叫“花柴”。秋後冷清苗兒的時 辰,姑姥爺扛著捕鳥網和幾架鵪鶉籠便會上花柴地, 露水蹚濕了布鞋。
      安插上竹竿,設計好網,*後掛上引誘的鵪鶉籠 ,姑姥爺便在暗處靜靜期待。籠裡有一隻母鵪鶉,姑 姥爺稱為“誘子”。我後來知道,這誘子相當於漢奸 。
      姑姥爺的煙癮很大,搓搓手,得忍住不吸。他開 玩笑說,有屁也得細放。
      當誘子的鵪鶉多是昨夜掛在燈光下照了一夜,讓 燈光刺得一雙小鵪鶉豇豆眼發紅,此時在田野裡便開 始不住地叫喚,叫聲傳到花柴地裡,公鵪鶉聽到叫聲 紛紛趕去約會,正中我姑姥爺的下懷,便下網。
      以後纔開始“把”,就是調理。
      將一隻鵪鶉在手裡握著,大拇指和食指圈住脖子 ,無名指和小指夾住鵪鶉腿,讓鵪鶉爪**空,使不 上勁,便見姑姥爺開始捋鵪鶉羽,捋鵪鶉腿,捋鵪鶉 嗉子,走到哪裡調理到哪裡。有一次陪客,喝酒之間 ,還給我悄然露一下鵪鶉頭。
      鵪鶉怕光,把好後的鵪鶉要裝在鵪鶉布袋裡面, 繫在腰間,趕集時、社交時帶著。
      每次在走親戚的路上,我姥姥嘲笑我的拖沓相時 ,會拿出一個比喻:“看,像你姑姥爺的那個鵪鶉布 袋。” 北中原鵪鶉膽小。
      那一年秋天,我跟著姑姥爺拿過一次鵪鶉,在露 水裡,我忍不住咳嗽了一聲,大地安靜,羽毛縮進暗 夜裡了,驚得鵪鶉一夜皆無。
      姑姥爺彈下鞋上露水,遺憾地說:黃花菜涼了, 明天你不能給李書記按時送鵪鶉了。
      爊 這個“爊”字音讀“熬”,看字形像火熬一鍋鹿 肉湯,不像是燉鵪鶉。
      有熬菜;有不是熬湯的熬,就叫爊。
      爊的古意有另一種行為。把一隻小雞或鵪鶉用泥 巴裹住,放在一堆灰火裡煨熟,揭開再喫。在村裡, 爊純屬一種打野食兒的行為。
      在村外拾柴火,大家覺得時光單調,紛紛奇招迭 出,燒過螞蚱,燒過毛豆,燒過嫩玉米,都是素食素 事,次數一多,便不出新意,總覺得有一些《水滸傳 》裡李逵、魯智深們說過的感覺——“口中淡出鳥來 ”。我突發奇想,必須要來一些葷食葷事。
      燒馬、燒驢、燒大像,這些大物件憧憬一下就行 了,落到實處的隻有燒一下小雞。
      捉雞有兩種方法:一是徒步攆雞,我有此項競技 經驗,全村再有耐力的公雞也經不住兩裡的路程,你 隻要耐心盯住,緊趕慢追,它*終會服軟;二是釣雞 ,用一條絲線拴上一隻螞蚱作誘餌釣雞。村外經常走 動著三三兩兩閑散的公雞、母雞,多適用於前者。
      得手自然不在話下。把雞整理干淨,開膛破肚, 無須褪毛,稀水和泥,用泥巴裹一層,挖一方土坑, 填滿燒透的灰火,把雞埋在裡面開始燜,這就叫爊。
      等大家把籮筐裡的柴火拾滿歸來,暗坑裡的一隻 小雞正好燜熟。
      有了這個不可告人的秘籍,村裡的孩子都樂意去 村外拾柴火,別有用心。
      也有大意失荊州的事例,有時回來,刨開土坑一 看,燒熟的雞竟然飛掉了。知道有人在暗處盯梢,提 前一步下手了。
      *壞的結果是高人埋一泡屎等你下手。
      村裡人都說近段不斷有丟雞事件,懷疑是鄰村那 些騎車收雞者。我二大娘家丟過一隻蘆花雞,那是她 經濟來源的一部分,一年裡的生活物質全靠那一方雞 屁股眼。她在街上遊行,拍著巴掌罵了兩天,從村東 罵到村西,不漏掉一塊磚。我們背著籮筐路過村口, 正好撞見,大家躲閃不及,鎮定,急忙安慰她,說: “這些天我們在村外拾柴火時,多次看到有兩隻黃鼠 狼在眼前穿過,它們來去可都是一溜小跑兒。” 簸箕柳再記——村茶小簡史外篇 中國茶的地理邊緣線*北在河南大別山。
      北中原不產茶,小時候在村裡一直沒有喝過茶。
      我姥爺注釋道:“喝茶破費,過去隻有道口鎮那幾家 地主老財家纔喝茶。他們喝喝,倒倒,*後喝的還沒 有倒的多。”又說:“喝貴茶還不如喫扁食、喫大肉 劃算。” 一村人一年四季都喝涼水,喝白開水,一股煙熏 的草木氣。
      有一年父親從50裡外的長垣縣騎自行車來,給我 姥姥家買來一隻保溫瓶,銀色瓶膽外面穿著一層竹罩 。全家人都當寶貝一樣,村裡叫姥娘的多,鄰居就有 個二姥娘,家裡凡有客人,就串門來借。
      我姥姥在後面囑咐著:小心點。二姥娘就緊緊抱 著瓶膽。
      我家來了客人,姥姥衝上一碗紅糖,偏要叫黑糖 水,色澤濃郁如暗夜,替代茶,算是待客的*高禮節 。
      全村有時喝一種“村茶”,叫簸箕柳,長在河灘 ,枝條專門用 於編農具器物。
      簸箕柳葉子纖長,葉廓上帶一絲紅邊。谷雨前後 采摘,曬干備用。麥收時節,家家會燒一大鍋簸箕柳 茶,用水桶挑到麥地,柳葉在雲彩裡上下起伏。
      我多是搶著燒茶。這裡有個秘密:比起在烈日下 割麥,燒茶是件偷懶的活兒,在灶上用柴火燒,簸箕 柳茶便粘有一種炊煙的味道,柳葉子煮出來的茶湯金 黃,透亮,竟有點像童子尿。
      2009年我到北京出差,在一家叫“天下鹽”的四 川餐館喫飯,開店者和我同行,是一位二流詩人,卻 有**情趣,他別出心裁,拿出一種隻限於他家的村 茶待我。茶葉子模樣粗糙,大大咧咧。我嘗一口,接 近當年簸箕柳葉味,同味相吸。
      他說:在京的四川人老遠打車來,為飲一口這茶 。
      回到村裡,我問二大爺,還有簸箕柳嗎? 二大爺一怔,想想說:“哪兒還有簸箕柳?連河 灘上空地都開發完了,再說編笆鬥的馬十斤不在了, 如今大家也不會編簸箕、擰笆鬥了。” 看來,這雅念不過想一下就算了。
      二大爺要領我開胸懷、展眼界,就帶我去看縣裡 推廣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我看到村外幾處新區連著,一片叫“歐洲小鎮” ,一片叫“愛麗香舍”。另一片正在建,十多臺弔車 騰空,張牙舞爪,像一隻隻鋼鐵烏賊。一位民工說, 建成後要叫“家在巴黎”。
      二大爺隨口問:“你說,巴黎是一種啥梨?” 二大爺悵然說:“當年這樓下都是一池一池的魚 ,一坑一坑的藕。” 二大爺*後說:“這名字真他娘繞口,還不如叫 簸箕柳區直截了當。”P3-11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