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梁羽生散文(生花妙筆俠影留)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中國現當代隨筆
【市場價】
233-337
【優惠價】
146-211
【介質】 book
【ISBN】978710803384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三聯書店
  • ISBN:9787108033840
  • 作者:梁羽生
  • 頁數:226
  • 出版日期:2010-08-01
  • 印刷日期:2010-08-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222千字
  • 梁羽生(一九二四~二○○九),本名陳文統,世代書香門第,熟讀古文,擅於對聯。從小喜歡看武俠小說,文史造詣頗深,涉足文壇後,曾用“梁慧如”、“馮瑜寧”等筆名發表過多篇散文、文藝評論和文史隨筆,也曾用“陳魯”筆名寫評論中國像棋的文章。從一九五四年到一九八四年間,共有三十五部武俠作品問世,總字數達一千多萬字,被譽為新武俠小說的開山祖師。本書收錄了其數篇**散文、詩、話,包括《煙鎖池塘柳尋根》《香港翻版書之怪現像》《霸王難免別虞姬》《口念彌陀的暴君》《悉尼桂林山水觀》等。
  • 梁羽生先生,乃新武俠小說的大師,人所知聞;然其於散文,亦一大作 手。梁先生有三十五部武俠小說傳世,更有五十年散文寫作如繁星無數。天 地之大,沙粒之微,都有他的妙筆生花。 本書是梁羽生生前編定的最後一部文集。書中精選梁先生散文六十餘篇 ,既記武俠因緣、古今人物;又有論史灼見、詩話書話;更有雲遊記趣、掌 故棋聞。梁先生國學功底深厚,文史修養篤實;而所見廣博、情致蘊藉,性 情文章、風趣幽默。“散文之筆”可說是梁羽生的武俠小說之外又一“絕活 ”,充分彰顯他的性情與志趣,是其弦歌不絕的生命的另一樂章!
  • 詩文閑話
    閑話怪聯
    煙鎖池塘柳尋根
    纔華*代納蘭詞
    翩翩濁世佳公子,富貴功名總等閑——再談納蘭容若的詞
    閑話《滿江紅》
    談幾首近代名家的《滿江紅》
    閑話打油詩
    回文詩詞趣談
    一位記者的舊詩
    楊振寧論詩及其他
    原子物理學家的詩
    古今書話
    香港翻版書之怪現像
    從香港小說談到阮郎的《格羅珊》
    世界*長的史詩
    愛之神的神話
    水仙花的故事
    除夕講童話
    讀蘇聯的小說
    一部嘲諷武俠小說的小說
    閑話校對
    讀史小識
    六國大封相縱橫談
    霸王難免別虞姬
    漢代女尸背後的王侯
    纔子失寵的秘密
    名士的無用與無聊
    辯纔無礙說玄奘
    武則天是否淫婦
    秦檜是“兩個中國論”的祖宗
    “萬歲”從來多短命
    聖明天子半庸纔
    口念彌陀的暴君
    末代皇帝的命運
    戲聞雜談
    夢的化裝
    怪夢不怪
    黃粱夢醒已三生
    殺父娶母情意綜
    數學與邏輯
    元宵雜談
    元旦談美
    從查理·卓別林談到孤獨感
    看戲的和演戲的
    創造“*高的真實”
    旅遊記趣
    悉尼桂林山水觀
    談天氣 懷大理
    雁山紅豆之憶
    小國寡民之樂
    在樸次茅斯食海鮮
    “買嚼”和“睇嘢”
    長屋風情
    還鄉小記
    棋事二三
    圍棋聖手吳清源
    中國圍棋的傳統風格
    迷上圍棋的名人
    永留佳話在棋壇——談何順安“歷史性的一局棋”
    棋盤上的皇帝
    棋盤上的兵馬
    七大名手的棋風
    武俠因緣
    與武俠小說的不解緣
    納蘭容若的武藝
    凌未風·易蘭珠·午虻
    達摩·禪宗·秘笈
    中國武俠小說略談
    特別收錄
    金應熙的博學與迷惘
    臺版後記
  • 纔華*代納蘭詞 納蘭容若的詞,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是詞苑裡一枝奪目的奇葩,與他同時 的和後世的詞家對他的評價都**之高,陳其年將他和南唐二主(李中主、 李後主)相提並論;聶晉人稱他的詞是“筆花四照,一字動移不得”;王國 維先生*認為他的詞不但是清代**人,而且是宋代以後的**人。這些評 語,對納蘭容若來說,我想當不是過譽之詞。
    有一件**奇怪、幾乎令人不能理解的事情是:納蘭容若為什麼會寫出 《飲水集》那樣的詞來?那些詞一片悲惻情調,不是苦懷昔日便是感慨今朝 ,十首有九首都是痛苦的傾訴,愴淒的呻吟,如果不知道他的生平的人,一 定以為他是窮愁潦倒的文人,誰知道他卻是極盡人間富貴的相國公子呢!他 廿一歲中進士,官至通議大夫、一等侍衛,皇帝**寵愛他,到各處巡視都 帶他同行,在封建時代,那可真是一種曠世的殊榮呢! 許多人將納蘭容若與李後主相比,可是李後主那些悲苦的詞,都是在他 被俘之後寫的;在被俘之前,李後主的詞卻是充滿了個人的歡樂。但納蘭容 若一生沒有受過什麼波折,始終都是過著貴族公子的生活,為什麼他的詞也 會那樣悲苦呢? 據我看來,正是因為他出身貴族家庭,因此特別感覺到貴族生活的腐朽 ,他曾經有幾句詞道:“電急流光,天生薄命,有淚如潮。勉為歡謔,到底 總無聊!”看來,他對那種“勉為歡謔”的生活,是感到無聊透頂的。
    納蘭容若的父親名叫納蘭明珠,官至太傅(相當於宰相),可說是位極人 臣。但此人庸俗卑鄙,而且貪財,和納蘭容若那種清高*俗的性格,正是***相反。我想,也許又正是因此,使他在貴族的血管裡流著“叛逆”的血液 ,他本質上是一個有正義感的讀書人,他父親的所作所為,都令他聽不慣、 看不慣,可是在封建的壓力下,他又不能公開地反抗父親,因此精神上就感 到郁悶,正像《紅樓夢》中的賈寶玉一樣。在封建壓力下,不能求得精神的 解脫,於是在詞章上就化為悲苦之聲。
    納蘭容若的情感**豐富,他說自己“不是人間富貴花”,而是天上的 “痴情種”,這一點也很和《紅樓夢》中的賈寶玉相同。無怪有些“紅學家 ”甚至認為《紅樓夢》中的賈寶玉,即是納蘭容若的化身,大觀園之事,即 是納蘭相府之事,做起詳細的“索引”來。這種說法,當然是幾近附會,但 兩人的性格,卻擁有共通之處。
    納蘭容若自稱是“痴情種”,事實也是如此,他在十八歲的時候有幾句 詞道:“十八年來墮世間,吹花嚼蕊弄冰弦,多情情寄阿誰邊?”那時他大 約尚未結婚,在夢想一個能了解他的伴侶。後來他結婚了,真的踫到了一個 知心的人,夫妻**恩愛,可惜婚後不久,他的妻子短命死掉,他就*悲苦 了。納蘭容若寫過好幾首悼亡詞,情感之真摯,允稱千古*唱!《七劍《裡 曾引過一首,隻從那首詞中,也可看出,他是如何的“痴情”了! 納蘭容若詞中,常自稱薄命,不料竟成“詞讖”,他後來真的短命,隻 三十一歲就死了! (選自《三劍樓隨筆》) 翩翩濁世佳公子,富貴功名總等閑——再談納蘭容若的詞 納蘭容若的詞中,“愁”字用得*多,幾乎十首中有七八首都有個“愁 ”字。可是他每一句中的愁字,都有一種新鮮的意境,隨手撚幾句來說,如 :“是一般心事,兩樣愁情。”“幾為愁多翻自笑。”“倚欄無緒不能愁。
    ”“唱罷秋墳愁未歇。”“一種煙波各自愁。”“天將愁味釀多‘情。”“ 將愁不去,秋色行難住。”或寫遠方的懷念,或寫幽冥的哀悼,或以景人情 ,或因愁寄意,都是各各不同,而且有新鮮的聯想。
    也許因為納蘭容若太善於言愁了,因此一般人對他有個誤解,以為他是 個消極頹廢的詞人。其實他的“愁”,正如前一篇所談過的,乃是在封建壓 力下,精神苦悶的表現;而且除了“工愁善恨”之外,他也還有激昂悲憤的 一面。用百劍堂主的詞來說,就是還有“悲慷氣,酷近燕幽”的一面! 納蘭容若曾救過一位犯罪被流放的朋友,這位朋友叫做吳兆騫(漢槎), 也是個名士,因“科場案”受嫌,被“遣戌”關外的寧古塔,納蘭容若向父 親求情,結果將他赦回。納蘭將這件事情引為生平得意事之一,他有兩句詞 道:“*塞生還吳季子,算眼前此外皆閑事。”所說的就是這件事情。
    納蘭容若為朋友的得救而感到歡喜,但也為朋友的遭遇而感到悲憤。他 營救成功之後,寄一首詞給他的另一位朋友顧梁汾報信,並抒寫他心中的憤 怒道:“就*著浮名相累,仕宦何妨如斷梗,隻那將聲影供群吠,天休問, 且休矣!”這幾句詞把朝中的大官們罵得好慘,竟然將他們比為一群亂吠的 狗呢! 納蘭容若喜愛交遊,他的朋友都是當時的名士,可是他從不曾仗過自己 的勢力,替朋友謀官,他的朋友在官場中的也多不得意。例如他有一位朋友 叫姜宸英的,纔學很好,可是在官場中半世浮沉,始終浮不上去,*後還把 官掉了。他有一首詞安慰他道:“失意每多如意少,終古幾人稱屈,須知道 福因纔折,獨臥藜床看北鬥,背高城玉笛吹成血!”在這幾句詞中,他為有 纔能的人抱屈,也對“自古以來”壓制人纔的那種情況表示了不滿。在這首 詞裡,他還有幾句道:“丈夫未肯因人熱,且乘閑,五湖料理,扁舟一葉! ”那又是何等的高傲,他在表現朋友“不肯因人熱”的“丈夫氣概”中也表 現了自己! 在君主政治的統治下,官僚們都是結黨營私互相排斥的,納蘭容若*看 不慣這種事情,因此在另一首送給顧梁汾的詞裡又道:“共君此夜須沉醉, 且由他蛾眉謠諑,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問,冷笑置之而已!”“蛾眉謠 諑”這句典故出於屈原的《離騷》。屈原的《離騷》裡有兩句是“眾女嫉餘 之蛾眉兮,謠諑謂餘以為善淫”。“眾女”就是指那些專門愛說人壞話的小 人。納蘭容若認為對那些謠諑,可以冷笑置之,不必與小人爭一日之長短。
    這幾句詞表現了他的曠達,也表現了他的清傲。
    納蘭容若的出現,在中國詞壇上是一個奇跡。他以相國公子的身份,卻 大膽地鄙棄了貴族的生活,追求個性的解放和精神的自由,人們愛拿他與李 後主相比,但在這一點上,我以為他已經比李後主*跨前一步了。
    巴爾扎克熱狂於做貴族,但他的作品卻尖刻地諷刺了貴族;托爾斯泰是 個伯爵,但卻走到農民的群中。對於有良心的作家,腐朽的環境,**桎梏 不了他們向上的心靈。
    (選自《三劍樓隨筆》) 閑話《滿江紅》 《滿江紅》是常見的一個詞牌名。《詞學全書·填詞名解》說:“唐《 冥音錄》載曲名《上江虹》,後轉二字,得今名。”萬樹(紅友)《詞律》引 《冥音錄》,亦作《上江紅》。《白香詞譜》認為“上”諧作“滿”,音殊 不類。考《本草綱目》有“滿江紅”水草,為浮遊水面之細小植物,一名“ 芽胞果”。想唐宋時,民間已有此種名稱之水草,隨取入詞,未可知也。對 《滿江紅》這個詞牌名稱的由來,說法紛纭,不能盡錄。我們不想做詞學家 ,也就不必鑽牛角尖考據那許多了。
    《滿江紅》一詞,體裁甚多,據萬樹《詞律》已列有八體,*短的是八 十九字體,*長的是九十七字體。但現在通行的隻是九十三字體。
    文學*****的、也是*為人熟悉的一首《滿江紅》詞,是嶽飛那首 :“怒發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這一首詞,近代雖有一二詞家懷疑 它是偽作,但未能作為定論。我們仍依前人之說,認為它是嶽飛作的。這一 首詞激昂慷慨,有很充沛的愛祖國、抗強敵的感情,因此為世所傳誦。
    明代的文徵明有一首弔嶽墳而興感的《滿江紅》,詞道: 拂拭殘碑,敕飛字,依稀堪讀。慨當初,倚飛何重,後來何酷! 果是功成身合死,可憐身去言難贖。*無辜,堪恨*堪悲,風波獄。
    豈不念,中原蹙?豈不念,徽欽辱?念徽欽既返,此身何屬?千 載休談南渡錯,當時自怕中原復。笑區區一檜亦何能,逢其欲。
    此詞揭出嶽飛風波亭冤獄之秘,直指宋高宗趙構是殺害嶽飛的主兇,抨 擊了趙構的“當時自怕中原復”的向敵人屈膝求和的政策,等於是一篇嚴正 的“政論”。在封建社會中,這一首詞也算得是大膽之作了。
    另一首出名的《滿江紅》詞是薩都拉(亦作剌)的《金陵懷古》。這一首 詞因為格律嚴謹,在《白香詞譜》中是作為《滿江紅》這一詞牌的代表作的 。詞道: 六代豪華,春去也,*無消息。空悵望,山川形勝,已非疇昔。王謝堂 前雙燕子,烏衣巷口曾相識。聽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
    思往事,愁如織。懷故國,空陳跡。但荒煙衰草,亂鴉斜日。玉樹歌殘 秋露冷,胭脂井壞寒螀泣。到而今隻有蔣山青,秦淮碧。
    薩都拉字天錫,元代蒙古人。他的詞以“流麗清婉”見稱,從這一首詞 中也可以見到他的風格。《滿江紅》這個詞牌本來適宜於發抒雄壯或沉郁的 感情,而薩都拉的這首詞則用六朝舊事憑弔金陵,於清麗之中有很濃重的感 傷味道。
    在《滿江紅》中*特別的一種體裁是用平聲協韻的。這一體載創於姜白 石。其自敘雲:“《滿江紅》舊詞用仄韻,多不協律。……予欲以平韻為之 ,久不能成。因汛巢湖,祝曰:得一夕風,當以平韻《滿江紅》為神姥壽。
    言訖,風與帆俱駛,頃刻而成。末句聞佩環,則協律矣。”這是一個近乎“ 神話”的“詞話”。其詞雲: 仙姥來時,正一望,千頃翠瀾。旌旗擁,亂雲俱下,依約前山。命駕群 龍金作軛,相從諸娣玉為冠。向夜深,風定悄無人,聞珮環。神奇處,君試 看。奠淮右,阻江南。遣六丁雷電,別守東關。卻笑英雄無好手,一篙春水 走曹瞞。又怎知,人在小紅樓,簾影間。
    姜白石是宋代*究音律的詞家之一。平聲《滿江紅》後世作者極少,可 以考查的隻有吳文英、彭芳遠等寥寥數人而已。吳文英的“雲氣樓臺,分一 派,滄浪翠蓬……”萬樹《詞律》作為平聲《滿江紅》的代表作。
    近代詞家作《滿江紅》的也很不少,而且大都比前人之作*有意思。這 且留待下篇再談吧。
    P10-15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