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既見君子--詩經中的君子之道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中國古詩詞
    【市場價】
    228-331
    【優惠價】
    143-207
    【介質】 book
    【ISBN】978756394388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北京工業大學
    • ISBN:9787563943883
    • 作者:夏葳
    • 頁數:249
    • 出版日期:2015-10-01
    • 印刷日期:2015-10-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202千字
    • “君子”是《詩經》中除了一般人稱代詞之外,出現頻率*高的具體稱謂。“君子”兩個字,就像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一樣,蘊含著豐富內涵。夏葳編著的《既見君子--詩經中的君子之道》以修身、孝親、事君、治國、齊天下為脈絡,結合《詩經》中的君子之道,將《詩經》的精髓融入生活,給現實人生以啟迪。
    • 《詩經》中很多優秀的詩篇以詩的生動、詩的簡 淨、詩的直擊人心,講述“君子”的德行、儀表、處 事、做人,警醒後世的我們。既見君子,樂且有儀。 夏葳編著的《既見君子--詩經中的君子之道》以 修身、齊家、孝悌、事君、治國、齊天下為脈絡,結 合《詩經》中的經典篇章,以犀利的文筆,獨到的構 思,傾情解讀《詩經》中的君子之道,將《詩經》的 精髓融入篇章,給予現實人生以啟迪。銳意進取,積 極應對人生路上的風雨,化泥濘為坦途,且行且珍惜 ,這纔是每個人都應有的生活態度。
    • 第一章 修身·玉
      第一節 《衛風·淇奧》:如切如磋,如琢如磨003
      第二節 《衛風·考槃》:考槃在澗,碩人之寬011
      第三節 《衛風·木爪》: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017
      第四節 《齊風·猗嗟》:巧趨蹌兮,射則臧兮022
      第五節 《魏風·汾沮洳》:彼其之子,美如玉028
      第六節 《小雅·菁菁者莪》:既見君子,樂且有儀033
      第七節 《小雅·裳裳者華》:左之左之,君子宣之038
      第二章 齊家·寧
      第一節 《鄭風·女曰雞鳴》:知子之好之,雜佩以報之045
      第二節 《鄭風·風雨》:既見君子,雲胡不喜051
      第三節 《鄭風·出其東門》:縞衣綦巾,聊樂我員057
      第四節 《邶風·擊鼓》:執子之手,與子偕老062
      第五節 《周南·螽斯》:宜爾子孫,繩繩兮069
      第六節 《陳風·衡門》:衡門之下,可以棲遲074
      第七節 《大雅·行葦》:戚戚兄弟,莫遠具爾080
      第三章 孝悌·悅
      第一節 《邶風·凱風》:母氏聖善,我無令人087
      第二節 《小雅·四牡》:是用作歌,將母來諗092
      第三節 《小雅·蓼莪》:哀哀父母,生我劬勞097
      第四節 《小雅·北山》:王事靡盬,憂我父母101
      第五節 《小雅·常棣》:凡今之人,莫如兄弟107
      第六節 《小雅·小宛》:溫溫恭人,如集於木112
      第七節 《小雅·角弓》:兄弟昏姻,無胥遠矣117
      第四章 事君·仕
      第一節 《小雅·庭燎》:君子至止,鸞聲將將127
      第二節 《小雅·無將大車》:無思百憂,祗自重兮131
      第三節 孫雅·桑扈》:君子樂胥,萬邦之屏136
      第四節 伏雅·旱麓》:豈弟君子,干祿豈弟141
      第五節 《大雅·卷阿》:豈弟君子,四方為則146
      第六節 《大雅·板》:猶之未遠,是用大諫150
      第七節 《大雅·蒸民》:夙夜匪解,以事一人158
      第五章 治國·固
      第一節 《衛風·黍離》:知我者,謂我心憂167
      第二節 《鄭風·羔裘》:彼其之子,邦之彥兮172
      第三節 《小雅·沔水》:心之憂矣,不可彌忘177
      第四節 《小雅·節 南山》:君子如夷,惡怒是違181
      第五節 《小雅·十月之交》:四方有羨,我獨居憂187
      第六節 《小雅·小旻》:謀猶回通,何日斯沮193
      第七節 《小雅·青蠅》:豈弟君子,無信讒言199
      第六章 平天下·戎
      第一節 《秦風·小戎》:言念君子,溫其在邑207
      第二節 《秦風·無衣》:王於興師,修我戈矛213
      第三節 《豳風·東山》:不可畏也,伊可懷也220
      第四節 《小雅·出車》:今我來思,雨雪載途226
      第五節 《小雅·六月》:共武之服,以定王國232
      第六節 《小雅·采芑》:伐鼓淵淵,振旅闐闐239
      第七節 《小雅·何草不黃》:有棧之車,行彼周道244
    •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及至每個小小字節,都帶著 自家**的聲色和氣像,置身詩文的淵藪裡,或眉目 含笑,或兀自深沉。我們稱之為文化底蘊。
      譬如竹,提起它,我的腦海裡就會浮現出小時候 在課文裡背誦過的,當代**作家、詩人、兒童文學 家袁鷹《井岡翠竹》裡的一段文字來: 血雨腥風,毛竹青了又黃,黃了又青,不向殘暴 低頭,不向敵人彎腰。竹葉燒了,還有竹枝;竹枝斷 了。還有竹鞭;竹鞭砍了,還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一到春天,漫山遍野 ,向大地顯露著無限生機的,依然是那一望無際的翠 竹! 我的啟蒙老師,是一位身材修長、精明干練的女 教師。當她用鏗鏘圓潤的聲音朗讀這段話時,她神情 堅定有力,好像一根亭亭玉立的井岡翠竹,深深地打 動了講臺下每一顆稚嫩的童心。彼時,我在文字裡第 一次邂逅的這株堅強不屈的竹子以及它代表的民族氣 節和精神,根深蒂固地植在我幼小的心靈裡。我們的 文化以及精神信仰就這樣憑借文字一代一代傳承下來 。
      是的,干百年來,根植在中國文人心中的青青翠 竹,一向是“清高自潔、堅韌不撥”的代名詞。松、 竹、梅同為“歲寒三友”,先賢們頌竹、畫竹、寫竹 ,竹子與國人的精神生活締結了不解之緣。
      古代文人尤其喜歡在房前屋後種幾根竹子。竹子 在清風中龍吟細細,在明月下疏影搖曳,都讓詩人心 有所動,而竹傲視風霜、蒼翠儼然的品格,*讓詩人 心有共鳴。王子猷說:“何可一日無此君!”蘇東坡 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 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一樣的超凡脫 俗,一樣的清高自詡,相得益彰。
      司空圖《二十四詩品·典雅》雲:“玉壺買春, 賞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說的是初春時節 ,花香烏語,在一座翠竹掩映的茅屋內,坐著一群纔 華橫溢的佳士。杯中酒,檐下雨,左右修竹,相映成 趣,好個自得。閑情逸致不過如此吧。眾鳥高飛盡, 孤雲獨去閑。佳士及修竹,相看兩不厭。這一直是清 高自持的詩人們追求的*佳人生境界。
      當年李白路過當塗縣北的慈姥山,看到“積石俯 江,岸壁峻*,風濤洶湧。其山產竹,圓體疏節,堪 為簫管,聲中音律”,創作靈感瀑布般飛瀉,高歌一 曲展纔華: 野竹攢石生,含煙映江島。翠色落波深,虛聲帶 寒早。
      龍吟曾未聽,鳳曲吹應好。不學蒲柳凋,貞心嘗 自保。
      ——《慈姥竹》 極精極簡的筆法描摹出一幅勁竹圖。滿山的竹枝 在石縫中攢著勁兒瘋長,把整個江島輝映得郁郁蔥蔥 ,生機勃勃。翠綠的竹葉把它們的身影重重疊疊倒映 在碧綠的江水之上。秋風習習,寒意在竹枝的吟唱中 繚繞不去。詩人之前沒有聽過龍吟的聲音,但是此竹 簫發出的聲音,空靈悠長,感覺比笙簫奏出的“鳳曲 ”還要好聽,甚是難得。詩人不由得發出感嘆:做人 啊,不要像弱不禁風的蒲草柳條那般,秋風一起就枯 凋零落,要像這慈姥竹,石縫裡生,石縫裡長,虛心 貞潔,自強自尊,堅韌不撥。
      字裡行間,詩仙體物盡性,詩韻青枝綠葉,獨領 風騷,令人擊節。竹有節,詩人本色天然,一根傲骨 寧折不彎。
      P004-006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