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知魚之樂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中國古詩詞
    【市場價】
    222-323
    【優惠價】
    139-202
    【介質】 book
    【ISBN】978722410237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陝西人民
    • ISBN:9787224102376
    • 作者:子非魚
    • 頁數:266
    • 出版日期:2012-12-01
    • 印刷日期:2015-01-01
    • 包裝:平裝
    • 開本:32開
    • 版次:1
    • 印次:2
    • 字數:175千字
    • 《物演通論》作者王東嶽經典哲理隨筆!讀後,必將發生一場思想地震,其強度將由你自己決定!
      子非魚編著的《知魚之樂》隻收集了一些輕松散漫的隨筆閑談。雖屬散漫閑談,畢竟關涉到一個深在的思想繫統,故此建議讀者*好按照目錄次序逐一瀏覽,免得驟然跌入幽暗的迷宮找不著來路。當然,它尚不足以為你揭示全部問題的答案,但若能讓人胸中升起一朵朵疑雲,也未嘗不會釀成晚霞斑斕的別一番景致,萬一它居然給你帶來了一場精神世界的苦雨,那就索性借機洗刷一下原來存放在那兒的“真理”上的塵埃吧。
    • 《知魚之樂》是一本哲理隨筆,彙集了作者子非 魚數十年的思想精髓。在閱讀這本哲理隨筆之前,請 讀者諸君做好迎接一場思想地震的心理準備。自然存 在、精神存在、社會存在,這是三個截然不同、無法 貫通的領域嗎? 答案是否定的,《知魚之樂》的作者要告訴我們 一種全新的視角和思想方法,原來這三者統一於一個 更基源的自然律——遞弱代償。

    • 自然趨弱:弱歸人性
      無用的哲思
      有為與無為
      追求完善的遺憾
      平庸者偉岸
      人性之根:貪、煩、畏
      “快樂公式”題解
      惟求存在與通權達變
      另論“可憐天下父母心”
      苦海有邊 回頭無岸
      哥白尼與內耳前庭
      精神趨知:知歸茫然
      聽蚊子說:智者多憂
      莊周夢蝶與笛卡爾的疑慮
      我知道我一無所知
      “真”作假時假亦真
      “善”的缺憾與輝煌
      “美”是不美好的尺度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自然界裡沒有飛躍
      黑格爾:辯證邏輯的圈套
      理性邏輯方法談
      波普爾懸念:科學的真面目
      邏輯比事實*真實
      社會趨繁:繁歸動搖
      猴子與人:分歧源頭上的疑點
      天演的自由之路
      普羅米修斯的天譴詞
      社會標本:膜翅目王國的故事
      緣的解說:偶然與選擇
      戀愛的小花招與大背景
      富貴病:馬爾薩斯的失誤
      人類在自然界的位置

      附錄:遞弱演化的自然律綱要
    • 人性之根:貪、煩、畏 在這世上,我們都是囚徒,而且被囚禁在現世的 肉體之內。
      ——愛比克泰德 煩是生存結構的整體。
      ——海德格爾 畏之所畏者就是在世本身。
      ——海德格爾 “人是什麼”以及“人自身固有的東西”永遠都 是我們所要考慮的主要事情。
      ——叔本華 人降生於世,很有些像馬戲團裡空中飛人的墜落 入網,甚至比那還要不及,因為那隻是一張身外的護 網,既不至讓你跌損,又不會死纏住你不放。但人生 卻無有不陷入身內的心性之網者,且此網既要傷人, 還要叫你永世不得脫身,這就是由貪、煩、畏編織而 成的三個連環羅網:無“貪”則不足以激發進取;進 取則必然導致“煩忙”與“煩神”;煩而無功、貪而 不得則“畏”立刻油然而生,由以逼迫你卷入*緊張 的貪欲之中。海德格爾因此將人生面世稱作“沉淪” ,並就“煩”與“畏”說了許多詰屈聱牙的思辨話語 ,然終究未能講清造成如此尷尬結局的人性根源。
      “人性”是什麼?一言以蔽之:“人性”是“物 性”的集成和發揚。
      那麼,“物性”又是什麼呢?這就必須從頭說起 了。世上原本沒有“物”,在宇宙發生以前,“物” 可能隻是某種能量分布狀態,愛因斯坦的質能互換方 程E=mc2(E代表能量,m代表質量,c代表光速)大 約就是對它的寫照。譬如,所謂“原子能”,就是指 由千分之七的原子核質量轉化釋放的能量。由於處在 這個階段上的“非物質”或“前物質”**穩定,它 不需要有任何屬性,因此一切物理的或數學的探測方 法到它那裡都一概失效,是謂“奇點”。宇宙大** 其實就是能量轉化為質量的過程,同時它也啟動了分 化衍續的自然進程。
      *原始的物質形態是基本粒子,它成為宇宙中所 有物質的基本“質料”。也就是說,此後一切演化而 來的東西都不過是基本粒子的暫時表現“形式”或臨 時寄居“空殼”。譬如原子是粒子的寄居殼;分子是 原子的寄居殼;細胞是分子的某種編碼形式;有機體 又是細胞的寄居體;*後,社會是有機體的寄存形態 ;如此等等。這就是亞裡士多德“從質料到形式”的 哲學猜想,也就是二十世紀科學發展打破物類界限的 所謂“萬物一繫”的道理。奇怪的是,恰恰是這些“ 形式”或“空殼”具有越來越多的屬性、能耐或智慧 ,而且,屬性越豐、能耐越強或智慧越高的物態或物 種,其存在效價或生存力度反而越衰微。換一個表述 方式的話,也可以這樣說:自然物態的進化演動,傾 向於將後衍的**物種拋入日益加深的生存危機和生 存焦慮之中。
      其他方面的問題姑且不談,我們現在先來考察一 下有關“生存焦慮”趨於深化的原因。
      自宇宙勃發以來,世事始終是分化演進的。從粒 子、原子、分子到生物,物態種類變得越來越豐富。
      這個以幾何級數或指數遞增的方式暴漲起來的物類, 成為一切後來者難以處置的巨**煩。因為分化無異 於致殘,而殘者必求互補,屬性就被這互補的要求所 激發。譬如,粒子一旦分化,電磁感應屬性等物理作 用力隨之發生,作為殘體的各個粒子便要借助此類屬 性,將自身聚合為原子乃至分子。再譬如,細胞一旦 分化,作為殘體的各個細胞便會生出某種類似於免疫 識別能力的辨認屬性,從而又將各分化者收攏為一, 是乃“多細胞有機體”。也就是說,分化者具有某種 永恆的回歸為一的傾向。“分化”造就了“條件”, “條件”造就了“依存”,此一分化者必成彼一分化 者的條件,任一分化者在失去作為自身條件的其他分 化者時都難以獨存。分化進程使條件遞繁,條件遞繁 使屬性遞增,屬性遞增又使依存的要求愈發強烈,條 件化的自然演歷就這樣令層層進化的物種步步墜入“ 有條件存在”的無底深淵——從而使一切後衍者變得 越來越焦慮,越來越貪婪! 貪婪因此成為人類不可緩和的心境,因為這心境 原本就建立在不可化解的自然處境上。一句話,人性 (人的屬性)是物性(物的屬性)的傳承和發揚,人 性中貪欲的深化程度與自然物演的條件化程度成正比 。如果你是一個質子,則你的貪欲隻限於獲得一個電 子就足以令你穩定在氫原子的存境上(氫原子由一個 質子和一個電子組成)。如果你進化為氦核(由兩個 質子與兩個中子構成),則你的貪欲必將上升到獲取 兩個電子纔行(氦原子的K殼層電子數為2)。如果你 還不甘寂寞,又讓自己進化成碳核,那麼,你的貪欲 就有些不好遏制了。首先你得竭盡全力地為捕獲6個 電子而奮鬥,非此不能成全自身的元素“物格”(相 對於“人格”而言);然後,由於你的外殼層電子數 僅此尚未達到滿足(L殼層電子數的滿足值為8,碳原 子為4),你還得再去拚搶其他元素的外殼層電子, 由此形成有機化合物;到了這一步,你想清高也清高 不成了,因為有機分子是很難穩定的,它逼迫著你必 須貪得無厭地追拉其他各種元素甚至同類碳元素,結 果終於演成生物大分子乃至原始低等生物。從此,你 的貪欲一下子躍遷到生物代謝的高度,並隨著生物的 進化而越來越貪心萬丈。直到有**,你變成了人, 貪欲也達到**——作為人,你貪無饜足是因為烘托 你生存的條件太多,你隻有借助強烈的貪欲纔能在支 撐自身生存的條件海濤裡沉浮,假若你超然物外,不 求進取,你就會失去做人的資格——“貪”由此而被 奠定為人性中根深蒂固的基層規定。
      人處在物演進化序列的*後端,亦即飄浮在條件 分化量*紛纭的至高處,因此他的屬性也就*豐滿。
      這屬性早已從理化狀態的“感應”、經由低等生物的 “感性”、高等動物的“知性”而發展到人類**的 “理性”階段。然而即便是這個“理性屬性”,它也 和當初無機物態的“感應屬性”一樣隻是為了獲取自 存的條件,此外別無任何其他的意義。而且麻煩之處 在於,感應屬性足以讓理化物質占盡自身所需的全部 條件,就像作為氦原子核的質子滿足於占有兩個電子 那樣。可是到了人,他即使用盡自己理性屬性的渾身 解數,也仍然無法達成滿足,因為這世界上的所有分 化物全都是他的依存對像,而他又不可能同時占據如 此之多的對像全體,這不免使他隨時陷於如下兩種窘 境:條件太過雜多而致“煩忙”無休;條件占之不足 而致“煩神”不已;於是——“煩”也就被弄成了人 性中無可消解的心理狀態。
      出於同一機制,宇宙的條件化演進,必使越後衍 的物種其存在度越弱,這種情形是典型的累卵之危。
      每一個條件就像是一枚雞卵,你需要的生存條件越多 ,相當於把眾多雞卵壘得越高,你置身於那高高疊起 的累卵之上,心裡豈能不疑懼忐忑!倘或其中的某一 個必需條件突然崩潰,就像那疊羅漢似的某一雞卵驟 然碎裂,你的整個生存基礎不免立刻轟然坍塌。*何 況,世事紛纭,變幻無常,所變者,無非是生存條件 的消長不定。這是一個很簡單的算術問題,假設在日 常生活裡,各種內外條件發生變化的概率是萬分之一 ,那麼,如果你的存在方式簡單得像分子物質一樣, 譬如說所需的各種依存條件總共隻有十項,則每一千 天纔可能發生一次衝擊;如果你的生存方式復雜得像 一隻動物,譬如說所需的各種依存條件共有一百項, 則每一百天就會發生一次讓你不得不對生活有所調整 的變故;進一步講,如果我們文明人的生存條件隨著 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而增長到一萬項以上,那麼你將 每天都得面對一樁令你心驚肉跳的變局,此情此景, 怎能叫人泰然處之?——“畏”就這樣逐漸沉澱為人 性中與生俱來的情愫之一。
      對於衍存條件必趨繁化的自然演歷,人們通常非 但不能理解其間潛藏的可怕涵義,反倒為之大唱贊歌 ,這真是一幕上天戲弄人類的**表演。所以,當你 看到身為東方亞聖的孟子贊嘆“萬物皆備於我”時, 你不要以為那隻是孟子一人的淺薄,他其實代表了整 個人類的盲目無知。古希臘哲人普羅泰戈拉干脆說得 *加狂妄:“人是萬物的尺度”,仿佛萬物的存在或 不存在都要由人來擺布和衡量似的。殊不知,這話反 過來說可能會顯得*恰當一些:萬物演化的齊備狀態 正是人類生存危機的天然尺度! 上述三者——即“貪”、“煩”、“畏”——其 實就是人類生存效價式微的內質虛弱指標,或者說, 是物性動搖的人格化體現。它們相輔相成地建構起人 類“生存焦慮”的基本框架,並把這種導源於“物性 ”演化流程上的陰影**烙在了“人性”的*深處。
      有鋻於此,你對改善或療救人類貪婪的本質、煩躁的 心性以及懦怯的痼疾還能抱有什麼指望呢?P29-34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