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中國文學/牛津通識讀本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文學理論
【市場價】
201-292
【優惠價】
126-183
【介質】 book
【ISBN】978754476134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譯林
  • ISBN:9787544761345
  • 作者:(美國)桑稟華|譯者:李永毅
  • 頁數:128
  • 出版日期:2016-06-01
  • 印刷日期:2016-06-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漢學家桑稟華為遊歷中國文學的無邊景致提供的一份別致指南,巧妙運用具體例證來講述普遍主題,關注文學對社會和政治問題的回應,以及文學與歷史和哲學之間盤根錯節的牽連。
    桑稟華編著的《中國文學》這本書主要從哲學的、比較的視角,對中國文學進行了極為易讀的梳理。自古代直至現代當代,從寓言、詩詞、白話戲劇、白話小說到當代小說,融入魚、酒、夢、車站、花園、土匪等意像,寫法別致,引人入勝。
  • 桑稟華編著的《中國文學/牛津通識讀本》講述 了中國文學從古至今的歷程,尤其關注文學文化在回 應社會與政治關切時所發揮的關鍵作用。中國傳統的 文學概念不僅涵蓋了詩歌、詩學、戲劇、小說,也包 括了歷史和哲學,作者遵循了這種理解,在書中討論 了文學文化的哲學基礎以及文學直面歷史創傷、陶冶 情操、滋育感性的力量。桑稟華從古代的歷史文獻一 直追蹤到中國文學的現代化、全球化,突出了倫理和 審美之間的密切關繫,也展現了中國思想的多樣性。
  • 前言
    1 基礎:倫理、寓言和魚
    2 詩和詩學:山水、典故和酒
    3 文言敘事:史書、筆記和志怪小說
    4 白話戲劇和小說:園林、草寇和夢
    5 現代文學:創傷、運動和車站
    索引
    英文原文
  • 第二章 詩和詩學:山水、典故和酒 詩意地棲居 在《蘆灘釣艇圖》 中,吳鎮(1280— 1354)的 詩所占據的空間超過了作為主角的漁夫,雖然比起水 邊的蘆葦岸來它還是小些。書、畫和詩的含義融為一 體,這幅手繪卷軸濃縮了自然界和它內在的模式,堪 稱微型宇宙。
    紅葉村西夕照餘。黃蘆灘畔月痕初。輕撥櫂,且 歸歟。掛起漁竿不釣魚。
    他凝神注視光影的變幻,似乎在勞作之外看到了 什麼。觀畫者或許會在他的休憩中體會到許多種情緒 ,從沉靜到坦然,再到不安,甚至到陰郁,然後或許 又循環一遍,因為漁夫可以像征失意的文人,這在堵 死了出仕之路的元朝尤其能觸痛他們的心。這種情感 的起伏與水面的波浪和風中的蘆葦一樣,增強了作品 的感染力。畫常被稱為“無聲詩”,它能傳遞難以言 表的情緒,書法被看作性格的窗口,而詩則負有*復 雜的使命,不僅要喚醒自然的種種神秘,還要讓它們 激發情感的共鳴和歷史的聯想。
    在中國,詩歌向來都承擔了許多功能,修身養性 、教化社會、治理天下都在其中。人們認為詩歌呈現 了自然的運行模式,因而可以在易逝的時間中發現意 義,也可調節身體的“氣”,培養善的品格。陸機( 261—303)在《文賦》中寫道,“詩緣情而綺靡”。
    詩歌表達復雜情感的能力使得它既適合幽獨的沉思, 也適合眾人的雅集。許多詩都是應景之作,所以在標 題或序言中記錄了時間、地點和場合。互贈此類詩歌 有助於見證並深化彼此的關繫,也能促進政治的穩定 。
    正因詩歌有如此豐富的用途,它在古代中國就成 了zui受尊崇的文學體裁。古代的朝廷會采集民歌, 經史子集各類書籍都收入了詩歌。到了公元3世紀, 上層的扶植已經可以讓文人專心作詩,而且寫詩幾乎 成了士大夫階級的**纔能。7世紀末,唐朝*把這 種要求變成了制度,寫詩作賦被納入**統一的科舉 考試的科目。雖然現代學者對唐朝以後的詩評價不高 ,認為基本是因襲前人,但在整個帝制時代,詩歌仍 保持了文學**的地位。
    詩歌的感染力經常需仰賴理性所不能把握的“氣 ”,中國詩歌尤其擅長表達微妙易變的情緒。例如在 《二十四詩品》中,詩評家司空圖(837—908)不僅 討論了“悲慨”和“曠達”這樣的情感,而且還將“ 精神”等動態情緒與“縝密”等*靜態的情緒彼此對 照。司空圖的這篇詩話本身就是一首長抒情詩,它既 可形容詩,也可形容人。在開篇描繪“雄渾”的短章 之後,立刻有“衝淡”來與之平衡,並突出了這種特 質的飄忽難測: 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脫有形似,握手已違。
    其中一些情感(或者司空圖所稱的“品”)聚焦 於人的世界(“典雅”),另一些則指向人類陳規之 外的東西(“超詣”“飄逸”)。“自然”“實境” 等品側重可感的表像,“含蓄”“流動”等品則突出 無形的變化。這些詩品之間經常彼此交疊,體現了中 國詩歌各種維度相交織的豐富質感。以山水詩為例, 它不僅可以提供超脫紅塵的一條路徑(“飄逸”), 也可呈現人心與自然的親密交流以及自己的心境(“ 衝淡”)。P24-26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