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忠孝仁義/青青子衿傳統文化書繫
    該商品所屬分類:少兒 -> 中國兒童文學
    【市場價】
    169-246
    【優惠價】
    106-154
    【介質】 book
    【ISBN】978754408345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山西教育
    • ISBN:9787544083454
    • 作者:編者:李建生|總主編:於漪
    • 頁數:256
    • 出版日期:2016-05-01
    • 印刷日期:2016-05-01
    • 包裝:平裝
    • 開本:32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182千字
    • 李建生編著的《忠孝仁義》從中國文化傳統中提煉出“精忠愛國”“仁者愛人”“孝悌無違”“見利思義”“誠信為本”“謙和好禮”“行己有恥”“包容會通”等八種精神,並以“忠孝仁義”統攝以上八種精神。從文獻中挖掘“忠孝仁義”所包含的**文化基因,探尋當下我們應賦予道德教育怎樣的時代生命,將“忠孝仁義”的豐富的歷史人文內涵展現在讀者面前。
    • 李建生編著的《忠孝仁義》對於傳承中華五千年 的德教精神,倡導基本的道德規範,促進良好社會風 氣的形成與發展,具有非常及時和深遠的意義。書稿 編著角度與眾不同,涉及內容較為典型,語言通俗易 懂,文字優美流暢,是一本非常好的文化通俗讀物。
    • 第一章 精忠愛國
      文化典籍
      一 孔子論“忠”
      二 孟子議“忠”
      三 王安石說“忠”
      四 弦高機智救國
      五 屈原自投淚羅
      六 李廣竭誠盡忠
      七 蘇武牧羊不屈
      八 李善知恩乳主
      九 祖逖聞雞起舞
      十 嶽飛精忠報國
      十一 範仲淹有志天下
      文化傾聽
      文化傳遞
      文化感悟
      第二章 仁者愛人
      文化典籍
      一 孔子論“仁”
      二 孟子議“仁”
      三 柳宗元說“仁”
      四 商湯網開三面
      五 子產為相施仁愛
      六 仁人賢相孫叔敖
      七 龔遂“緩”治渤海郡
      八 魏母愛前妻之子
      九 樂羊子妻巧勸夫
      十 唐太宗安人之道
      十一 周濟以仁心為政
      文化傾聽
      文化傳遞
      文化感悟
      第三章 孝悌無違
      文化典籍
      一 孔子論“孝”
      二 孟子談“孝”
      三 《孝經》說“孝”
      四 緹縈上書贖父刑
      五 子長承志作史書
      六 薛包灑掃回親心
      七 趙孝爭死救胞弟
      八 李密辭官盡孝心
      九 芳容負骨歸葬父
      十 江革苦讀遂父願
      十一 嶽飛孝親忠君國
      文化傾聽
      文化傳遞
      文化感悟
      第四章 見利思義
      文化典籍
      一 孔子論“義”
      二 孟子議“義”
      三 陸賈說“義”
      四 身在曹營心在漢
      五 李膺慷慨勇赴死
      六 聶政舍身謝知己
      七 魏乳母守忠死義
      八 王忳埋金彰德義
      九 武訓行乞辦義學
      十 馮諼市義焚券契
      十一 髯樵賤薪毆秦檜
      文化傾聽
      文化傳遞
      文化感悟
      第五章 誠信為本
      文化典籍
      一 孔子論“信”
      二 孟子議“誠信”
      三 魏徵說“誠信”
      四 曾子殺豬明不欺
      五 商鞅變法立木信
      六 軍無戲言斬王姬
      七 季札掛劍不欺心
      八 範式與友言有信
      九 夫妻守約鏡重圓
      十 建昌郡人賈無欺
      十一 失信於人害人己
      文化傾聽
      文化傳遞
      文化感悟
      第六章 謙和好禮
      文化典籍
      一 孔子論“禮”
      二 孟子議“禮”
      三 董仲舒說“禮”
      四 樂者中和之綱紀
      五 中山君禮招禍福
      六 晏嬰惜賢常自下
      七 將相言和為交歡
      八 張良拾履得兵法
      九 夫妻恩舉案齊眉
      十 陳蕃下榻責孝子
      十一 楊時誠心門立雪
      文化傾聽
      文化傳遞
      文化感悟
      第七章 行己有恥
      文化典籍
      一 孔子論“恥”
      二 孟子議“恥”
      三 顧炎武說“恥”
      四 勾踐困臥薪嘗膽
      五 太史隱忍著信史
      六 李陵遭圍降匈奴
      七 周處知恥改自新
      八 文山有為隱忍行
      九 晏嬰尚儉拒新車
      十 楊震公廉拒私謁
      十一 溫公訓儉示子康
      文化傾聽
      文化傳遞
      文化感悟
      第八章 包容會通
      文化典籍
      一 孔子論“和恕”
      二 孟子議“和恕”
      三 曾國藩說“敬恕”
      四 鮑叔大度薦管仲
      五 白圭經商有所長
      六 蒙正不喜記人過
      七 太宗“五事”治天下
      八 瀋括博學著筆談
      九 東吳四傑相汲引
      十 鄭和西洋播文明
      十一 國父篤志紓時艱
      文化傾聽
      文化傳遞
      文化感悟
    • 包容會通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範疇。它的內 涵比較豐富,既包括包容異己、胸懷寬廣、厚德載物 的為人德行,又包括視野開闊、兼收並蓄、融會貫通 的處世眼光。“包容會通”四個字高度概括了中國人 幾千年以來形成的人格上的襟懷氣度和生存的智慧謀 略,這種氣度和智慧熠熠生輝,成為中華民族重要的 人文精神和自強不息、積極進取等價值取向的重要源 泉。
      包容會通思想中包容異己、胸懷寬廣、厚德載物 的成分和中國傳統儒家所倡導的“和”“恕”文化一 脈相通。“和”的*初義即和諧、協調,“和”和“ 合”的聯用始於春秋戰國時期,二者一同構成了“和 合”這一概念,從此各典籍中均多見“和合”一詞。
      《國語》中論述了“和”“同”的不同:“夫和實生 物,同則不繼……若以同裨同,盡乃棄矣。”意思是 萬物和諧協調則生萬物,**相同的東西會阻礙事物 的生長。換句話說,和合不是同等劃一,而是包含了 不同事物的差異,世界萬物隻有多樣性的統一,纔能 生生不息,纔能進步發展。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以“ 和”作為“禮”的核心,同時也是為人處世的核心。
      “禮之用,和為貴”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內容,他認為 “和”是治國為政和宗教禮儀的價值標準,同時也是 為人處世、處理人我關繫時應遵循的準則。他既看到 了不同人或事物之間的差別,又主張強調和合不同的 人和事物,並通過互補和濟達到統一和諧。“恕”也 是中國傳統儒家所倡導的重要倫理,其核心思想是待 人以寬容仁愛之心。恕,是“如”“心”的合字,即 人心如己心,己心如人心,是儒家思想所推崇的“推 己及人”,用自己的好惡去推想別人的好惡,這是仁 的核心和出發點,所以《說文解字》上說“恕,仁也 ”。“忠恕之道”可以說是孔子**的,這個思想對 後世影響很大。“忠恕之道”被孔子當成是處理人際 關繫的重要準則,將心比心、推己及人是其*主要的 表現特征。這樣,就可以消除別人對自己的怨恨,緩 和人際關繫,安定社會秩序。
      以上所選“鮑叔大度薦管仲”“蒙正不喜記人過 ”“東吳四傑相汲引”的故事,有的表現了朋友之問 不計前嫌的氣度胸襟,有的贊揚了國君任人唯賢的開 明大度,有的彰顯了君臣之間的互相信任、臣子之間 的“*相汲引”。這些故事從不同側面詮釋了包容異 己、胸懷寬廣、厚德載物的德行,成為傳誦千古的美 談。
      包容會通思想的另一側面,是視野開闊、兼收並 蓄、融會貫通的處世眼光,這也是中國文化融合精神 的表現。由於中國地理特征為相對封閉的內陸區域, 加上文化的孤立發展和中國人的內斂性格,中國傳統 文化具有一定的內向性、封閉性和保守性,但中國文 化又有著它與生俱來的開放性和包容性。葉小文先生 指出:“(中華民族)很少發生文明之間的互相蔑視、 彼此踐踏,較多的是互相尊重、彼此欣賞;很少文明 之間的以大欺小,弱肉強食,較多的是有容乃大、海 納百川;很少文明之間的區分優劣、生存競爭,較多 的是互相平等、和合共生;很少文明之間的孤芳自賞 ,一花獨放,較多的是互補共榮、百花齊放。”中國 歷**幾次民族的融合和文化的交流便是一個有力的 明證。
      以上所選故事“太宗‘五事’治天下”,唐太宗 對漢族與外族的“愛之如一”,並將文成公主嫁給松 贊干布來促進藏族經濟文化的發展,加強漢藏兩族的 親密友誼,體現了一國之君的開闊眼界和闊大胸襟; “鄭和西洋播文明”裡中國人的腳步已經跨出國界, 不僅擴大了海外貿易,還傳播了中華文明,促進中外 文化的雙向交流。這些故事和“昭君出塞”“張騫通 西域”“玄奘西天取經”“鋻真東渡日本”等故事一 起構成了傳統文化“包容會通”特色的亮麗風景線。
      包容會通用於經商,體現為一種有智有勇有仁德、權 衡時變、開闊眼界和果敢決斷的融會貫通,於是司馬 遷記載了白圭的經商有道;包容會通用於科學研究, 則表現為博學多纔,對自然現像的關注,對事物發展 規律的探究,瀋括著寫《夢溪筆談》便是一個典範; 當然,國運維艱之時,包容會通則呼喚睜眼看世界的 有識之士容納天下事物、分析天下事情、縱觀天下事 理、應付天下變化,進而思求救國策略,共紓天下患 難,以上所選“國父篤志紓時艱”便是其中典型一例 。
      兩千多年來,包容會通的文化傳統在歷史的演進 過程中不斷豐富發展,成為**統一和民族團結的源 泉,同時也促進了社會的安定、人纔的培育和文明風 尚的養成。直到**,貫穿其中的寬容和諧、厚德載 物、海納百川、兼容並包、自強不息等人文精神和價 值取向,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P250-252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