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胡適雜憶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市場價】
    475-688
    【優惠價】
    297-430
    【出版社】中國文史出版社 
    【ISBN】978752052073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文史出版社
    ISBN:9787520520737
    商品編碼:10023693371245

    代碼:60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50萬冊暢銷書《從晚清到民國》作者唐德剛經典力作!
    ◇一代學人胡適的多面肖像,再現一個中國現代知識分子的人生選擇!
    ◇豆瓣平均分8.5,夏志清、周策縱作序推薦!
    ◇不為親者隱,不為尊者諱,為你還原胡適有血有肉、有智慧、有天纔也有缺點的真實一面。
    ◇傳主特殊:胡適是中國近現代史繞不過去的泰鬥性人物,作為把中國從傳統引往現代的啟蒙者,一直都有爭議性和話題性。
    ◇作者權威:唐德剛是胡適關門弟子,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歷史學教授,在口述歷史、中國近現代史等領域著作等身。
    ◇內容重磅:本書綜合了唐德剛自己的回憶、胡適日記的記錄以及對胡適的訪談,對胡適一生中的眾多重大問題,做出了首次披露。此外,還對胡適在歷史、政治、哲學、文學等領域的成就提出了自己的獨到見解。


    內容簡介

    本書是唐德剛以自己的回憶和胡適日記的記錄為材料,對胡適一生中的眾多問題寫出的回憶性文字。此外,還對胡適在歷史、政治、哲學、文學等領域的成 就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全書語言氣勢磅礡,著字妙趣橫生,還原了一代學人胡適有血有肉、有智慧、有天纔也有缺點的真實形像,是胡適晚年的忠實寫照。


    作者簡介

    唐德剛(1920—2009),安徽合肥人。國立中央大學(重慶)歷史繫學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紐約)碩士、博士。曾先後任職於省立安徽學院、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市立大學,長期從事歷史研究與教學工作。著有《從晚清到民國》《從甲午到抗戰》《袁氏當國》《段祺瑞政權》《李宗仁回憶錄》《胡適口述自傳》《史學與紅學》《書緣與人緣》《五十年代的塵埃》《戰爭與愛情》等,作品包括歷史、政論、文藝小說多種,及詩歌、雜文數百篇。


    精彩書評

    唐德剛教授在這裡把胡適寫得生龍活虎,但又不是公式般裝飾什麼英雄超人。他筆下的胡適隻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智慧,有天纔,也有錯誤和缺點的真實人物。這作法承襲了古今中外傳記文學的優良傳統。 ——周策縱
    《胡適雜憶》出版後,我想唐德剛應公認是當代中國別樹一幟的散文家。 ——夏志清


    目錄

    序一
    序二
    回憶胡適先生與口述歷史(上)
    “不要兒子,兒子來了”的政治
    ——回憶胡適之先生與口述歷史之二
    七分傳統?三分洋貨
    ——回憶胡適之先生和口述歷史之三
    照遠不照近的一代文宗
    ——回憶胡適之先生和口述歷史之四
    “新詩老祖宗”與“第三文藝中心”
    ——回憶胡適之先生和口述歷史之五
    傳記?史學,行為科學
    ——回憶胡適之先生與口述歷史之六
    國語?方言?拉丁化
    ——回憶胡適之先生與口述歷史之七
    “我的朋友”的朋友
    ——回憶胡適之先生與口述歷史之八
    較好的一半
    ——回憶胡適之先生與口述歷史之九
    歷史是怎樣口述的?
    ——回憶胡適之先生與口述歷史之十


    精彩書摘

    胡適之先生既然基本上是一位恂恂儒雅、有為有守的白面書生,他是不能搞政治的,因為他缺乏搞中國政治主觀和客觀的一切條件。
    在主觀條件上胡先生所缺乏的是:他沒有大政治家的肩膀、中上級官僚的臉皮和政客或外交家的手腕,他甚至也沒有足夠做政論家的眼光!
    做個大政治家,在主觀條件上像胡先生所具有的那種“信道不移”的精神,隻是最起碼的條件。更重要的是還要有鐵一般的肩膀,如此他纔能頂住政治上的驚濤駭浪,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地負荷起天降大任,然後任勞任怨,為國為民,死而後已。但是在胡先生的個性上是沒有這種擔當和魄力的。
    有一次我問李宗仁先生對胡先生的看法,李說:“適之先生,愛惜羽毛。”吾人如不以人廢言,則這四個字倒是對胡先生很恰當的評語。胡先生在盛名之下是十分“愛惜羽毛”的。愛惜羽毛就必然畏首畏尾;畏首畏尾的白面書生,則生也不能五鼎食,死也不夠資格受五鼎烹,那還能做什麼大政治家呢?
    胡先生也沒有做官僚的臉皮。民國以後有清望的學者們下海從政是需要相當臉皮的,因為這些名學者出山之前,一個個都是以帝王之師自命的,認為“吾曹不出,如蒼生何?!”這樣纔應征闢,乘安車,入朝為官的。但是官場亦另有官場的一套啊!一旦做了官,這批高人隱士,對上就不得不搞逢迎,對中層就不得不結黨羽,對下也難免不作威作福。本來,官場中這些惡習和陋規,也不算什麼天大的壞事,因為那本是我國兩千年來,自上而下的單線官僚體繫中的必然現像,同時也是講求傳統政治效能不可或缺的朝儀和官箴。我國古代的政治家有見及此,乃因勢利導,干脆把他們制度化起來,以禮節之,使其發而中節。
    民國肇建,這些原也是煞費苦心的制度,被目為封建殘餘,通盤廢除。但是制造這些陋規和惡習的單線官僚體繫,反因科學之廢除而變本加厲地單線化。因而那些原先尚有些制度性的東西,至此反變成無原則和規章可循的官僚主義,俗語所謂上拍下壓。
    三十年代的初中期,適之先生的朋友們,一個個脫青衫、換紅袍,都當起官僚來了。初入官場做學徒,有時還有點臉紅,出師之後,就樂此不疲了。“乍回跡以心染,或先貞而後黷!”試問“獨立評論社”這個山洞出身的“干員”和“能吏”,有幾個是例外的?
    胡適之先生本人,倒的確是個例外。他老人家雖然也曾下海,他卻仍能保持了他的清譽,而沒有淪為官僚。“看他風裡盡低昂,這樣腰肢我沒有!”大的原因,就是他缺少那種“終始參差,蒼黃反復”的臉皮!所以胡先生縱想做官,也隻能做個“泛舟於赤壁之下”,吟風弄月的閑太守,做個太平盛世的點綴罷了。
    不特此也。胡氏縱有心為國為民,真想當一員“循吏”,他也辦不到。他不特對自己的私交好友,抹不下臉皮,他甚至不是個搞行政管理的干纔。像胡先生那樣溫情主義極重的人,他怎能搞“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怨”呢?以他的盛名卵翼了一點小小“庚款”的管理權,已經被梅貽琦先生等所包圍,而弄到“跳進黃河洗不清”的程度,遑論其他?
    當胡先生的令名為“庚款問題”的流言所累之時,筆者在一個偶然場合之下,問了問顧維鈞先生的意見。顧先生說:“胡先生一定不知道其中復雜的問題。”其實胡先生何嘗不知?他隻是門戶之見在作祟,拉不下臉皮去約束那些捧他的老朋友們罷了。
    再者,一位學者如變成了“政客”,他就必然有“政敵”。如果政敵一旦背信棄義,那麼兵來將擋,大家耍起政治手腕來,他自己的道德也就顧不得許多了。胡適之先生是位老實人,一般政客的手腕他不屑於耍。事實上,以胡氏的稟賦,他縱想耍耍,也無此大纔;勉強一試,他也耍不到令人拍案叫絕的程度。這兒筆者不是說,胡適之是怎樣的一個大大好人。坦白地說,胡先生也並不就那樣老實,不過他始終沒有不老實到做政客的程度罷了。“不怕不識貨,隻怕貨比貨!”以胡適來遍比時賢,則“山高水長”,先生的風範,也就是百年難一遇的了!


    前言/序言

    “我的朋友”唐德剛教授前些時告訴我,他在撰錄胡適之先生口述歷史之餘,打算自寫一篇“短序”。我聽了一心想到我們時常在紐約十八層高樓高談闊論,一談就不知東方之既白的往事,就不禁暗忖,等著看他這序會怎麼短法。果然在《傳記文學》裡見他下筆千裡,把胡先生一生牽惹到了的無數問題與糾葛,幾乎無所不談,談無不痛快。我正在連續欣賞,大過其癮,還幸災樂禍;不料突然收到他的來信,說現在真是沒空,必須結束了,而劉紹唐先生急於要把他這已長達十餘萬言的“短序”出版成專書,他自己實在不能再為自己的“序”作序了,就隻好來拉伕。這確實是晴天霹靂,使我不免有大禍臨頭之感。
    大家都知道,從前蔣方震先生寫了一冊《歐洲文藝復興史》,要梁啟超先生作序,任公序文一寫就是數萬言,與原書一般長,結果“頭”大不掉,不能印在書前,序文成了專書《清代學術概論》,獨立出版,反而要蔣方震來為這“序”寫了一序。這樣看來,德剛這“序”既然是胡先生的口述自傳招惹出來的,這“序”的序,本來應該請胡先生來寫纔算合史例,纔能了卻這件公案。但上海靈學會既已不存,那就隻好牽著黃牛當馬騎罷。好在多年以前,我曾經對胡先生說過:“你以前曾對梁任公說:晚清今文學運動對思想界影響很大,梁先生既然曾經躬與其役,應該有所紀述。後來任公便寫了《清代學術概論》那冊書。現在我要說,五四時期的新文化、新思潮、新文學運動,對中國近代思想社會的影響,比今文學運動恐怕更大更深遠,你也是躬親其役的人,你也應該把這幾十年來的思想潮流,作一番全盤的、徹底的、有繫統的敘述、檢討和批判,寫一冊‘五四時期思想學術概論’,纔算適合大眾和時代的需要。”胡先生聽了直望了我一眼,笑著說:“你這話很對,現在一般人對這一時期的思想潮流,歪曲誤解的很多。我將來也許要寫些東西來澄清一下。不過你們年輕一代責任更大了,總結、檢討、批判還要你們來做。”後來他還要我代他找一些資料。不幸胡先生以後未能如願寫出這書來。現在德剛這篇“序”,也許可說正是胡先生心目中要年輕一代作出檢討批判的一部分。這樣說來,唐“序”便有點像我所提議的那種“概論”的引子,而我這篇“序”的序,也就不是毫無關繫了。
    我想讀者都會同意,唐德剛教授在這裡把胡適寫得生龍活虎,但又不是公式般裝飾什麼英雄超人。他筆下的胡適隻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智慧,有天纔,也有錯誤和缺點的真實人物。這作法承襲了古今中外傳記文學的優良傳統。中國第一個最出色的傳記文學家司馬遷早就用好的例子教導了我們。他筆下的人物多是活的,立體的,可愛可佩的,可嗔可斥的,或可憐可笑的,但沒有使你打瞌睡的。在西洋,像鮑斯威爾(James Boswell)的“約翰遜博士傳”,主角也是活生生的,還在約翰遜裡找得到鮑斯威爾。讀了德剛的胡適,你也可以和他握手寒暄,笑語談辯,不知夜之將盡,人之將老,也在胡適裡找得到唐德剛。
    當然,我們不必要同意作者所說的一切。因為我知道,他所提倡的,正是要大家各自去獨立思考,獨立判斷。他如能引起你多去想一想,那他的目的就已經達到一大半了。至於你作出什麼結論,那隻是你自己的事。不論如何,他和他的朋友們,原先是白馬社的也好,“《海
    外論壇》”月刊社的也好,至少包括我自己,大概都會拍手叫好的。大凡文字寫得最美最生動的,最難同時得事理的平實,因為作者不能不有藝術的誇張。這在王充的《論衡》裡便叫作“藝增”。德剛行文如行雲流水,明珠走盤,直欲驅使鬼神,他有時也許會痛快淋漓到不能自撥。但我們不可因他這滔滔雄辯的“美言”,便誤以為“不信”。德剛有極大的真實度,我們最好在讀他所說某一點時,再看看他在另一個所在說了些什麼,要看他如何從各種不同的角度,盡情極致,窮態極妍地描繪和辯論,如此,你纔能更好地把握到他的真意。德剛的“藝增”運用在不同的角度,這是他最好的絕招和自解。?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