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元史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市場價】
    1115-1616
    【優惠價】
    697-1010
    【作者】 周良霄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5319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53196
    商品編碼:72191980891

    品牌:鳳凰新華(PHOENIX
    審圖號:9787208153196
    代碼:138

    作者:周良霄

        
        
    "
    內容介紹

    本書從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民族關繫等朝進行QFW詳細論述,內容充實,資料豐富,論述充分,語言簡潔。

    關聯推薦

    適讀人群 :廣大讀者

    本書由周良霄先生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史》的基礎上修訂而成。本書廣泛吸取前人的研究成果,利用新材料,闡發新見解,繫代的各種制度,深入淺出朝歷史,不僅史料翔實,而且分析合情合理,體現出作者的真知灼見。


     
    目錄

    ufeff序言1 ufeff

    序言1



    D一章蒙古族的起源1


    D一節歷SS的東胡諸部族1



    東胡(3)烏桓、鮮卑(4)室韋(10)



    D二節蒙古部的西遷14


    D三節遼金統治時期的蒙古草原19



    遼對蒙古草原的統治(19)金代的蒙古草原諸部(30)金朝對蒙古草原諸部的控制(44)



    D二章12—13世紀初蒙古諸部的社會狀況54


    D一節經濟生活54



    畜牧(54)狩獵(58)手工業(59)商業交換(61)農業(62)



    D二節社會組織與社會結構62



    家庭(63)氏族、部落(67)部落聯盟(78)



    D三節階級分化80



    草原氏族貴族(81)奴隸與屬民(bo′ol孛斡勒)(84)平民(90)



    D四節文化習俗91



    D三章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與大蒙古國的建立97


    D一節成吉思汗的興起97



    也速該之死與鐵木真的童年(97)與札木合的聯盟及十三翼之戰(101)斡裡扎河之戰與泰亦

    赤兀部的敗亡(106)闕奕壇之戰與東蒙諸部的平定(109)班朱尼河之盟與克烈部的敗亡(111)乃蠻的滅亡與蒙古草原的統一(114)



    D二節大蒙古國的建立117


    一、國家制度的建立117



    千戶授封制度(118)護衛軍制度(126)法律的頒行與司法機關的建立(132)文字的創制(

    136)


    二、國家的擴展與鞏固139



    西北鄰部的降附(139)與舊氏族殘餘勢力的鬥爭(141)



    D三節對外侵掠144


    一、D一階段(1205—1218年)145


    征西夏(145)侵金(147)西遼的滅亡(156)


    二、D二階段(1218—1224年)159


    成吉思汗西征(159)木華黎經略華北(180)


    三、D三階段(1224—1227年)187



    伐金(187)西夏的滅亡與成吉思汗之死(188)



    D四節兀魯思的分授與繼承189



    D四章蒙古國的繼續擴張與發展195


    D一節窩闊臺合罕時期195


    一、窩闊臺即位與汗權的發展195


    二、征服與擴張的繼續(上)——滅金201



    滅亡金朝(201)與南宋的和戰(204)征高麗(209)


    三、征服與擴張的繼續(下)——撥都西征210



    不裡阿耳(Bulghar)的殘滅(212)斡羅思(Orus)的征服(213)進掠波蘭與匈牙利(214)


    四、蒙古在北部中國和中、西亞地區的統治216



    對北部中國的統治(217)對中、西亞地區的統治與經略(229)


    五、貴由汗的短暫統治234



    貴由即位與黃金氏族內部矛盾的加劇(234)招徠吐蕃(238)



    D二節蒙哥汗時期239


    一、汗位的爭奪239



    蒙哥即位(239)叛亂的ZY(243)


    二、統治措施245



    ZY政權的強化(245)行省的設置與親王出鎮(246)括戶、治賦與分封(247)宗教的利

    用與宗教辯論大會的舉行(249)


    三、忽必烈對漢地的經略252



    崇儒攬士(253)並大理(254)軍政設施(256)營建開平府(258)與蒙哥的矛盾(258)


    四、D三次大規模的西征——旭烈兀西征259



    滅亦思馬因(260)阿撥斯王朝的滅亡(261)入侵敘利亞(262)


    五、蒙哥的南侵和他的死264


    D三節蒙古國時期草原社會的變化267



    朝的建立274


    D一節忽必烈與阿裡不哥的汗位爭奪及


    李璮叛亂的平定274


    一、與阿裡不哥的汗位爭奪274



    即位開平(276)與阿裡不哥的汗位爭奪戰(278)阿裡不哥的敗降(280)


    二、諸汗國的分立281


    三、李璮的叛亂285



    D二節封建ZZ王權的建立288



    漢法的采行(289)蒙漢雜糅的政治制度及其實質(294)八思巴蒙古字的創制(296)




    D三節大都的營建297



    大都的興建(297)兩都制度與上都概況(301)



    D四節社會經濟的恢復304



    獎勵發展生產(304)嚴禁侵民傷稼(305)廣興屯田(307)



    D五節蒙、漢、色目官僚集團的傾軋與鬥爭308



    蒙、漢、色目官僚集團的形成與矛盾(308)阿合馬的攫權征利與官僚集團間的鬥爭(313)



    D六章全國的統一319


    D一節滅亡南宋319



    伐宋的準備(319)攻占臨安(322)閩廣川蜀的平定(328)



    D二節與西北、東北諸叛王的鬥爭331



    海都的叛亂與窩闊臺汗國的興起(331)昔裡吉之叛(334)乃顏之亂(338)



    D三節為鞏固全國大統一的諸措施343


    一、鞏固統一的諸政治措施343



    地方統治機構的完備(344)民族壓迫政策的新發展(346)制歷與纂修《一統志》(347)

    驛站制度的發展(348)


    二、軍事鎮戍348


    三、經濟政策349


    四、大統一的歷史作用351



    D中後期朝政的升沉354


    一、阿合馬擅權354



    阿合馬的苛政(355)大都暴動(359)



    二、真金預政和他的死362



    真金預政(362)盧世榮主政失敗與真金之死(365)


    三、桑哥執政與皇位繼承367



    桑哥與尚書省的復設(367)完澤任相與皇位繼承人的確定(371)


    D五節對外侵掠戰爭372



    高麗(373)日本(374)安南(376)緬國(378)占城(379)爪哇(379)



    D中後期人民的反抗鬥爭381


    南宋被滅期間人民的反抗鬥爭(38後期人民的反抗鬥爭(384)




    D七章統治制度(上)389


    D一節宮閫制度與貴族特權組織389



    忽裡臺制度(390)分封投下制度(393)斡耳朵制度(396)怯薛制度(397)



    D二節民族壓迫政策402


    D三節官制406



    ZY官制(406)地方官制(412)基層設置(416)官吏的選舉和銓敘(418)



    D四節戶籍、賦役與財經制度428



    戶籍制度(428)賦稅差役制度(436)徭役(443)經理與助役(446)課程(448)鈔幣制

    度(451)



    D八章統治制度(下)462


    D一節軍事制度462



    軍戶與奧魯(463)宿衛軍制度(468)鎮戍軍制度(475)屯田(481)



    D二節驛站制度483


    D三節刑法制度488


    D四節儒學的利用497



    D九章社會經濟506


    D一節大統一、多民族經濟、文化共同體繫的發展與


    南北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加劇506


    一、民族雜居507


    二、南北經濟發展的不平衡509



    人口(513)賦入(516)文化教育(519)



    D二節農業、手工業和商業概況519


    一、農業519



    荒地的開墾(519)排水造田與水利灌溉方面的成績(522)邊境少數民族地區的開發(526)

    工具、耕作技術和作物品種的交流與推廣(527)


    二、畜牧業533


    三、手工業535



    絲織業(536)棉紡織業(537)印染業(540)氈罽業(540)武器(

    540)印刷術(543)瓷器業(544)釀造(545)


    四、商業交通547



    交通(547)商業和城市(553)國外貿易與交通(559)



    D十章社會階級與結構564


    D一節社會階級關繫564


    一、繫官田土564


    二、地主階級569



    蒙古貴族地主(569)北方漢人地主(572)南人地主(573)寺觀地主(577)


    三、商人與高利貸者579


    四、農民582


    五、手工匠590


    六、驅奴597



    D二節社會群體結構604


    一、宗族604


    二、家庭610


    三、婚姻613



    D十一章中期的政治概況617


    D一節成宗鐵穆耳統治時期618



    成宗之立(618)朝政概況(620)與察合臺、窩闊臺汗國的戰爭(624)用兵西南(626)



    D二節武宗海山、仁宗愛育黎撥力八達、英宗


    碩德八剌統治時期627



    成武授受之變(627)武宗朝的政治(629)仁宗的政治興革(632)英宗之立與南坡之變(637)



    D三節從泰定帝也孫鐵木兒到順帝妥懽


    帖睦爾的初年639



    泰定帝的統治(639)兩都爭戰與明宗之死(642)文宗統治時期(645)順帝初年的政治概

    況(650)



    D四節人民的反抗鬥爭654



    劉季起義(654)陳空崖起義(654)段丑廝起義(655)阿失歹兒起義(655)蔡五九反抗(655)園明和尚起義(656)趙丑廝、郭菩薩謀反(656)朱光卿、聶秀卿起義(657)棒胡起

    義(657)彭瑩玉、周子旺起義(657)範孟謀反(658)鹽徒郭火你赤起義(659)



    D末人民大起義661


    末社會總危機的形成661


    一、統治機制的總潰爛661


    二、人民反抗鬥爭的蜂起666


    三、白蓮教的發展與傳播670


    四、河防工程與大起義的引發676


    D二節人民大起義的爆發678


    一、起義軍的蜂起678


    劉福通領導的東繫紅巾軍(678)芝麻李領導的徐州紅巾軍(680)徐

    壽輝

    領導的西繫紅巾軍(681)起義在襄、鄧地區的南、北瑣紅巾軍(683)張士誠起義泰州(683

    )方國珍起義浙東(684)


    軍的圍剿與ZY684


    D三節起義軍的發展與劉福通北伐688


    一、諸部起義軍的再起與發展688


    龍鳳政權的建立(688)天完政權的再起(689)大周政權的發展(690


    二、劉福通的北伐與失敗694


    定都汴梁(695)西路(695)東路(696)中路(697)龍鳳政權的潰

    敗(698)

    三、陳友諒建大漢政權700


    四、明玉珍據四川701


    五、從大周政權到東吳的演變702


    六、方國珍在浙東的割據704


    七、陳友定據八閩705


    八璋西吳政權的發展707


    D四節在人民大起義衝朝711


    一、妥懽帖睦爾政權的腐朽與內部傾軋711


    朝廷的腐朽與竭蹶(711)內爭與傾軋(713)


    二、地方軍閥的壯大與混爭715


    人民大起義中地主階級的動向與地主武裝的發展(715)朝廷的黨爭

    與地方軍閥的混戰(720)


    D璋統一朝的滅亡723


    一、並陳友諒723


    二、平張士誠728


    三、朝的滅亡


    四、平定浙、閩、兩廣及四川735


    平定方國珍(735)平定陳友定(736)平定兩廣(737)滅夏(738)


    D十三章文化740


    D一節哲學思想741


    一、理學的北傳及其在全國統治地位的確立741


    金代的儒學簡況(741)理學的北傳(745)理學在全國的廣泛傳播(750)程朱理學在全國學術思想領域內統治地位的確立(754)文廟規制的確定(759)



    二、理學的派衍與朱陸調和761


    許衡及其以躬行踐履為準的正統派(761)北方的理學別派劉因(767)

    南方理學及其巨擘吳澄(771)陸學的流傳與朱陸和會的發展(778)


    D二節宗教784


    一、佛教785


    喇嘛教(785)禪宗(789)白雲宗(790)糠禪(頭陀教)(791)



    二、道教794


    全真教(795)真大道教(800)太一教(801)正一教(802)


    三、伊斯蘭教的傳播803


    四、基督教的傳播806


    五、三教歸一思想的發展813



    D三節史學820


    遼、金、宋三史的修撰(82朝秘史》(825)胡三省的《資治

    通鋻注》與馬端臨的《文獻通考》(829)


    D四節文學藝術832


    曲832


    散曲(833)雜劇(838)南戲(845)


    二、散文詩詞847


    三、繪畫書法851


    D五節科學技術856


    一、農學856


    二、醫學859


    三、天文歷數861


    四、地理勘測865


    五、機械制造867


    六、水利工程869


    七、數學870


    D十四章與外國的聯繫與經濟文化交流874


    D一節與宗藩之國的關繫874


    與察合臺汗國的關繫(875)與伊利汗國的關繫(880)與欽察汗國的

    關繫(893)


    D二節與毗鄰諸國的關繫896


    高麗(896)安南(901)


    D三節與海外諸國的關繫902


    日本(903)占城、真臘(905)南海諸國(906)


    D四節與歐洲、非洲國家的交通908


    加賓尼與魯不魯乞的出使蒙古(908)馬可·波羅來華(911)羅馬天

    主教

    士在中國(914)斡多裡克的旅華報告(916)與非洲的交通及伊本·撥都他遊記(917)


    大事年表920



    顯示全部信息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