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 吳鉤說宋新民說四冊】宋仁宗+風雅宋+知宋+宋:現代的拂曉時辰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市場價】
    3312-4800
    【優惠價】
    2070-3000
    【作者】 吳鉤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5982672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59826725
    商品編碼:69581589967

    品牌:鳳凰新華(PHOENIX
    出版時間:1900-01-01
    審圖號:9787559826725

    代碼:432
    作者:吳鉤

        
        
    "


        宋仁宗究竟是平庸之主還是後世帝王效仿的對像?這個問題一直存在較大爭議。     本書以時間為線索,詳細講述了宋仁宗的一生,既包含他作為個體所經歷的喜怒哀樂,更著力刻畫他作為皇帝要面臨的重重考驗。     在宋朝重文輕武的開國國策指導之下,宋仁宗以其對皇帝角色的深刻理解、溫和包容的性格,與其治下宰輔大臣逐漸構築出一套相對良性的王朝運作機制。在這一機制之下,皇帝並不D攬大權,而是與士大夫共治天下。他們平定叛亂,開展改革,次D推出選撥人纔、改善民生、完善法制等諸多舉措。故而,在仁宗統治中後期,宋朝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都獲得長足發展,整個時代呈現出一種朝氣蓬勃的精神風貌,因而被冠名“嘉祐之治”,這段時期的治理方式也被後世士人認為是治國之楷模。     從表面看,宋仁宗無論是作為個人還是皇帝,行事時總是處處受宰輔大臣掣肘。然而,也正是他的萬事不自由,正是宰輔大臣的據理力爭,纔換來這個時代的KQ繁榮。



    關聯推薦

        1、本書講述的是一個真實的宋仁宗,他的日常生活、政治生涯與情感秘密。

        2、作者吳鉤是ZM宋史學者,著有暢銷書《風雅宋:看得見的大宋文明》《宋:現代的拂曉時辰》《知宋:寫給女兒的大宋歷史》等,其代表作《風雅宋》在2019年被YS評選為“2018年度中國好書”。本書乃是他所寫的Dyi部人物傳記,有別於其他“吳鉤說宋”之縱覽、概說宋朝的歷史作品。

        3、吳鉤認為,宋仁宗開創了一個真正的君臣共治時代,真正做到皇帝與士大夫臣工各司其職,共治天下。宋朝為何取得如此高的文化、科技成J?作者認為J在於宋朝有一套較為XJ的政治運作機制。在這套機制之下,皇帝負責任命政府主要的執政大臣,由執政大臣ZD帝國大小事務,並設置D立的臺諫繫統嚴密監督政府人員。這套體制具有明顯的分權制衡的特點,有點像英國君主立憲制的雛形,既保證了宋朝可以選舉出zuiyou秀的宰輔人纔,同時又能保證臣工真的做到各司其職。而這套中古時代較為XJ的政治體制的真正DZZ,乃是宋朝D四位君主宋仁宗。從這點看,他的功勞不比開國的太祖、太宗小。

        4、關於宋仁宗zui完整而客觀的傳記,還原一位被嚴重低估的皇帝的真實人生。與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等名帝相比,宋仁宗的一生太平庸無奇了,但他偏偏是他的治下,擁有歷SS任何一位帝王都無法擁有的那麼多CJ人物,例如蘇軾、蘇轍、蘇洵、王安石、韓琦、呂夷簡等,堪稱“JX制造機”。而這些他和這些能臣巨擘開創的時代,也是中國古典時代zui繁華、美好的時代。為什麼他身上有這麼大的矛盾性?作者通過分析解讀眾多Dyi手史料,還原了宋仁宗作為兒子、丈夫、父親和君主四重角色的所作所為,既有他作為平凡人所擁有的七情六欲,所經歷的喜怒哀樂,也描述了他作為宋朝的守成之君所要面臨的重重考驗,刻畫出生而為帝WZ所要經歷的無奈、克制與權衡。

        5本書是一份盛世王朝治理的經典樣本。作者通過回顧宋仁宗的一生,致力於回答“什麼樣的皇帝纔是稱職的皇帝”“為什麼這樣一個大家普遍忽略的平庸之主,卻締造了中華文明的黃金時代”這兩個重要的問題。


    楔子 D一章“狸貓換太子” D一節 小皇子出生 D二節 趙禎的三位母親 D三節 “狸貓換太子”傳說 D四節 天禧四年的政爭 D五節 皇太子的童年 D二章 乾興風雨 D一節 真宗上仙 D二節 丁謂弄權 D三節 權臣倒臺 D四節 別了,真宗皇帝 D三章 垂簾聽政 D一節 太後用人

    楔子

    D一章“狸貓換太子”

    D一節 小皇子出生

    D二節 趙禎的三位母親

    D三節 “狸貓換太子”傳說

    D四節 天禧四年的政爭

    D五節 皇太子的童年

    D二章 乾興風雨

    D一節 真宗上仙

    D二節 丁謂弄權

    D三節 權臣倒臺

    D四節 別了,真宗皇帝

    D三章 垂簾聽政

    D一節 太後用人

    D二節 曹利用之死

    D三節 太後的野心與理性

    D四節 少年天子

    D四章 仁宗親政

    D一節 太後賓天

    D二節 仁宗認母

    D三節 反劉太後之政

    D四節 廢黜郭皇後

    D五章 皇帝的煩惱

    D一節 仁宗病了

    D二節 親政的挫折

    D三節 景祐議樂

    D四節 朋黨之議

    D五節 呂夷簡罷相

    D六章 邊境風雲(上)

    D昊叛宋

    D二節 戰前動員

    D三節 1場大戰

    D四節 攻與守

    D五節 勝與負

    D七章 邊境風雲(下)

    D一節 遼國來使

    D二節 富弼使遼

    D三節 連環離間計

    D四節 宋夏議和(一)

    D五節 宋夏議和(二)

    D八章 慶歷新政(上)

    D一節 呂夷簡致仕

    D二節 開天章閣

    D三節 公用錢案

    D四節 爭水洛城事

    D九章 慶歷新政(下)

    D一節 新鮮的“朋黨論”

    D二節 進奏院案

    D三節 眾賢離朝

    D四節 阿張嫁資案

    D十章 流年不利

    D一節 皇帝的娛樂

    D二節 貝州兵變

    D三節 宮門驚變

    D四節 重開天章閣

    D五節 黃河決口

    D十一章 欲采花不自由

    D一節 冊立貴妃

    D二節 臺諫的抗議(一)

    D三節 臺諫的抗議(二)

    D四節 禮官的抗議

    D五節 溫成之殤

    D十二章 又是多事之秋

    D一節 廣南有變

    D二節 狄青平廣南

    D三節 宰相被彈劾

    D四節 仁宋不豫

    D五節 六塔河決口

    D十三章 嘉祐之治(上)

    D一節 初議立嗣

    D二節 嘉祐二年貢舉

    D三節 嘉祐六年制舉

    D四節 眾賢在朝

    D十四章 嘉祐之治(下)

    D一節 嘉祐嘉政

    D二節 東南茶通商

    D三節 解鹽通商

    D四節 垂拱而治

    D十五章 Z後的歲月

    D一節 傷心的父親

    D二節 再議立嗣

    D三節 仁宗上仙

    D四節 英宗繼位之初

    尾聲


    D十三章嘉祐之治(上)D一節初議立嗣 至和三年,亦年,宋仁宗已經四十七歲了。其父宋真宗在四十三歲時有了皇子趙受益(即現在的仁宗皇帝),而仁宗如今年近半百,卻未有子嗣,盡管後宮妃嬪曾先後誕育三位皇子,但均不幸夭折。長子趙昉生於景祐四年五月,D日便夭亡,後追封褒王;次子趙昕二年,亦早夭,追封豫王;D三子生年,三歲時封鄂王、武昌節度使、同平章事,賜名曦,是D然的皇儲,可惜封王的制書未及宣布,小趙曦也病夭了。 在君主制時代,皇嗣繫國本。儲君之位空懸,即意味著國本不穩。事實上,仁宗朝後期,先後鬧出兩起假冒皇子案,很難說偽皇子的出現與仁宗缺乏繼承人的背景沒有關繫,至少說明皇帝沒有子嗣的事實已經在朝野間引發了某種不安分的騷動。 D一起假冒皇子案發生在皇祐二年春夏之際。一個叫冷青的年輕男子在京城鬧市“自稱皇子,言其母常得幸掖廷,有娠而出”,繼而生下冷青。冷青的自述聳人聽聞,自然引得“都市聚觀”。時權知開封府的錢明逸立即派人將冷青逮入開封府,冷青一見到端坐在公庭上的錢明逸,厲聲叱喝:“明逸安得不起!”錢明逸給他這麼一喝,真的站起身來。 一番審訊下來,錢明逸審得大體情況:冷青之母王氏昔日為宮女,隻因內廷失火,被遣放出來,嫁給醫家冷緒,之後便生下冷青。冷青成年後,曾“漂泊廬山”,時常跟人說,他實為皇子。D地一名法號叫全大道的僧人便帶著他進京,意欲讓他赴闕公開身世。若按宋人筆記的記述,冷青還向錢明逸出示了一件可證明身世的物證:仁宗送給他母親王氏的“繡抱肚”。 審到Z後,錢明逸也不確定冷青是不是真為流落民間的皇子,隻好作出一個含糊其詞的判決:冷青精神失常,胡言亂語,“送汝州編管”。這不是終審結果,因為這個案子事關重大,已經在開封府和朝堂掀起波瀾,開封府推官韓絳不同意錢明逸的判決,認為冷青“留外惑眾,非所宜”,朝廷集議後,提議將冷青流放江南。 但翰林學士趙槩認為這麼處置J為不妥,“青言不妄,不D流;若詐,不D不誅”。 仁宗也不記得D年是否臨幸過一名姓王的宮女,便委任趙槩與知諫院包拯“追青窮治”,查個水落石出。案子審到四月,終於查清楚:冷青之母曾為宮女不假,但嫁後,先誕下一女,之後纔生下冷青。顯然,冷青不可能是仁宗的骨血。 Z終,冷青與僧人全大道被誅,權知開封府錢明逸被貶知蔡州。 D二起假冒皇子案發生年(1054)夏天。馬軍副都指揮使張茂實一日在上朝途中,被一個叫繁用的開封市民攔住。繁用告訴他:太尉您實為真宗皇帝之子,D今聖上之兄。

    D十三章嘉祐之治(上)

    D一節初議立嗣

        至和三年,亦年,宋仁宗已經四十七歲了。其父宋真宗在四十三歲時有了皇子趙受益(即現在的仁宗皇帝),而仁宗如今年近半百,卻未有子嗣,盡管後宮妃嬪曾先後誕育三位皇子,但均不幸夭折。長子趙昉生於景祐四年五月,D日便夭亡,後追封褒王;次子趙昕二年,亦早夭,追封豫王;D三子生年,三歲時封鄂王、武昌節度使、同平章事,賜名曦,是D然的皇儲,可惜封王的制書未及宣布,小趙曦也病夭了。

        在君主制時代,皇嗣繫國本。儲君之位空懸,即意味著國本不穩。事實上,仁宗朝後期,先後鬧出兩起假冒皇子案,很難說偽皇子的出現與仁宗缺乏繼承人的背景沒有關繫,至少說明皇帝沒有子嗣的事實已經在朝野間引發了某種不安分的騷動。

        D一起假冒皇子案發生在皇祐二年春夏之際。一個叫冷青的年輕男子在京城鬧市“自稱皇子,言其母常得幸掖廷,有娠而出”,繼而生下冷青。冷青的自述聳人聽聞,自然引得“都市聚觀”。時權知開封府的錢明逸立即派人將冷青逮入開封府,冷青一見到端坐在公庭上的錢明逸,厲聲叱喝:“明逸安得不起!”錢明逸給他這麼一喝,真的站起身來。

        一番審訊下來,錢明逸審得大體情況:冷青之母王氏昔日為宮女,隻因內廷失火,被遣放出來,嫁給醫家冷緒,之後便生下冷青。冷青成年後,曾“漂泊廬山”,時常跟人說,他實為皇子。D地一名法號叫全大道的僧人便帶著他進京,意欲讓他赴闕公開身世。若按宋人筆記的記述,冷青還向錢明逸出示了一件可證明身世的物證:仁宗送給他母親王氏的“繡抱肚”。

        審到Z後,錢明逸也不確定冷青是不是真為流落民間的皇子,隻好作出一個含糊其詞的判決:冷青精神失常,胡言亂語,“送汝州編管”。這不是終審結果,因為這個案子事關重大,已經在開封府和朝堂掀起波瀾,開封府推官韓絳不同意錢明逸的判決,認為冷青“留外惑眾,非所宜”,朝廷集議後,提議將冷青流放江南。

        但翰林學士趙槩認為這麼處置J為不妥,“青言不妄,不D流;若詐,不D不誅”。

        仁宗也不記得D年是否臨幸過一名姓王的宮女,便委任趙槩與知諫院包拯“追青窮治”,查個水落石出。案子審到四月,終於查清楚:冷青之母曾為宮女不假,但嫁後,先誕下一女,之後纔生下冷青。顯然,冷青不可能是仁宗的骨血。

        Z終,冷青與僧人全大道被誅,權知開封府錢明逸被貶知蔡州。

        D二起假冒皇子案發生年(1054)夏天。馬軍副都指揮使張茂實一日在上朝途中,被一個叫繁用的開封市民攔住。繁用告訴他:太尉您實為真宗皇帝之子,D今聖上之兄。

        張茂實大喫一驚,將繁用帶到開封府訊問。張茂實的身世確實不尋常,他的母親朱氏是真宗次子趙祐(九歲時不幸夭亡)的乳母,時朱氏親生子尚在襁褓中,真宗把他托付給內侍張景宗:“此兒貌厚,汝養視之。”張景宗遂收養了朱氏子,視為己出,取名茂實。張茂實長大後,“累歷軍職,至馬軍副都指揮使”。而那個開封市民繁用,因其父曾是張景宗家僕人,幼時常聽父親說起:“茂實生於宮中,或言先帝之子,於上屬為兄。”繁用希圖得到張茂實的恩賞,這纔在街衢上“扣茂實馬1,言茂實乃真宗子”。

        開封府裁定繁用妄言,將他打了一頓板子,然後編管歙州(今安徽歙縣)。但這件事已流布京城,“眾庶然”,言事官奏請朝廷召回繁用,審問清楚。仁宗遂下詔在嘉慶院設立詔獄,審訊此案。經推勘,審案法官認為:“用素病心,一時妄言,茂實不上聞,擅流配之,請案其罪。”Z後,繁用被發配竇州(今廣東信宜)牢城;張茂實罷兵權,領節度使之銜出知潞州。

        兩起偽皇子案激起的波瀾盡管慢慢平復下來,但仁宗未有繼承人的問題卻得不到解決,沒有兒子,這是仁宗的心頭之痛。嘉祐年間,仁宗一日跟御史中丞張昇說:“卿孤寒,凡言照管。”孤寒,J是孤D的意思。張昇為御史中丞,不怕得罪人,被同僚認為是沒有朋友的人,所以仁宗纔說他孤寒。但張昇聽了仁宗的話,反駁說:“臣非孤寒,陛下乃孤寒。”仁宗問:“何也?”張昇說:“臣家有妻孥,外有親戚友,陛下惟中宮(指曹皇後)二人而已,豈非孤寒?”這一句話,正擊中仁宗內心的痛處。但仁宗卻不能遷怒於張昇,隻是回到內廷還悶悶不樂。曹皇後問他為何不快,仁宗將張昇的話告訴了曹皇後,曹皇後揮淚,仁宗亦淚水“隨睫”。

        這個小故事記錄在宋人筆記中。如果它是真實的,那麼,我們忍不住想問:為什麼張昇要這麼不留情面地回敬仁宗?也許他的用意J是故意刺激仁宗,讓仁宗下定立嗣的決心。朝中大臣越來越意識到,請皇帝從皇族中遴選一人立為皇嗣,已經是不可拖延的事情了。至和末、嘉祐初,仁宗一病不起,輟朝多日,立嗣的問題更是變得特別迫切。

       年五月,知諫院範鎮上疏請建皇嗣:“今祖宗後裔蕃衍盛大,信厚篤實,伏惟陛下撥其尤賢者,優其禮數,試之以政,與圖天下之事,以繫天下之心。異時誕育皇嗣,復遣還邸,則真宗皇帝時故事是也。”範鎮所說的“真宗故事”,是指真宗皇帝在皇子趙祐夭折後,選姪兒趙允讓入宮撫養,作為皇嗣的候選人,其後趙禎出世,纔將趙允讓送還藩邸。

        範鎮是抱著赴死之心奏請立嗣的。他的奏疏初呈上時,宰相文彥博委托提點開封府界諸縣公事蔡挺問他所言何事。範鎮如實相告。蔡挺問:“言如是事,何不與執政謀?”範鎮說:“鎮自分必死,乃敢言。若謀之執政,或以為不可,亦豈得中輟也。”

        御史趙抃與範鎮一貫不和,但在立嗣問題上二人卻是立場一致。他也上疏,請仁宗“擇用宗室賢善子弟,或教育宮闈,或封建任使”,“況陛下春秋富盛,福壽延洪,一旦皇子慶誕,少陽位正,儲貳事體,何損權宜”。

        這年五月初,天際出現兩顆大流星,之後大雨不止,京師發大水,“衝折都門”,導致“社稷壇壝輒壞”;不久,“河東、河北、京東西、陝西、湖北、兩川州郡亦俱奏水災”。在宋人的觀念中,這是災異,“災變之起,必有所以,消伏災變,亦宜有術”,因而,範鎮請仁宗“問大臣災變所起之因,及所以消伏之術。仍詔兩制、臺閣常參官J言得失,陛下躬親裁擇,以塞天變。庶幾招徠善祥,以福天下”。仁宗果真於六月下詔求言時政闕失:“乃者淫雨降災,大水為沴,兩河之間決溢為患,皆朕不德,天意所譴。其令中外實封,言時政闕失,毋有所諱。”

        於是,範鎮再次上書:

        伏見天下以水災奏者,日有十數,都城大水,天雨不止,此所謂水不潤下也。《傳》曰:“簡宗廟,不禱祠,廢祭祀,逆天時,則水不潤下。”陛下恭事天地神祇,肅祗祖宗,山川之祠,罔不秩舉,至於號令,必順天時,非逆天時也,非廢祭祀也,非不禱祠也。然而上天出此變者,曉諭陛下以簡宗廟也。

        宗廟以承為重,故古先帝王即位之始,必有副貳,以重宗廟也。陛下即位以來虛副貳之位三十五年矣。臣近奏擇宗子賢者優其禮數,試之以政,繫天下人心,俟有聖嗣,復遣還邸。及今兩月餘而不決,政所謂簡宗廟也,此天變所以發也。伏惟陛下深念宗廟之重,必有副貳,以臣前一章降付執政大臣速為裁定,以塞天變。

        翰林學士歐陽修亦上疏:

        臣伏睹近降詔書,以雨水為災,許中外臣僚上封言事,有以見陛下畏天愛人、恐懼修省之意也。……自古人君必有儲副,所以承宗祀之重,而不可闕者也。陛下臨御三十餘年,而儲副未立,此久闕之典也。近聞臣僚多以此事為言,大臣亦嘗進議陛下,聖意久而未決,而庸臣愚士,知小忠而不知大體者,因以為異事,遂生嫌疑之論,此不思之甚也。……《五行傳》言:“簡宗廟則水為災。”陛下嚴奉祭祀,可謂至矣,惟未立儲貳。《易》曰:“主器莫若長子。”殆此之警戒乎?

        知制誥吳奎也進言:

        WZ以社稷為本,宗廟為重。社稷必有奉,宗廟必有主。陛下在位三十五年而嗣續未之立,今之災沴,乃天地祖宗開發聖意,不然,何以陛下無大過,朝廷無甚失,輒降如此之災異乎?在禮,大宗無嗣,則擇支子之賢者。……若以昭穆言之,則太祖、太宗之曾孫,以近親言之,則太宗之曾孫,陛下所宜建立,用以繫四海之心者也。況陛下春秋猶盛,俟有皇子,則退所為後者,頗優其禮數,使不與他宗室等,亦何為而不可!

        七月,一顆“色白,長丈餘”的彗星劃過夜空。八月初一,出現日食。按古人觀念,這些都是上天給人間君主的警告。集賢校理司馬光在八月初一D天上疏,強烈要求仁宗“早擇宗室之賢,使攝居儲副之位,內以輔衛聖躬,外以鎮安百姓”。

        同日,範鎮再上書,言辭更為激切:“陛下即位三十五年,以納諫為德,以畏天為心,至於小小論議,未嘗不虛懷開納。今及宗廟社稷之計,反拒諫而不用,違天而不戒乎?臣職D言,不敢愛死,默默以負陛下。陛下以臣言為然,乞以臣前所上章與大臣速定大議;以臣言為不然,乞加臣萬死之罪。何者,陛下素有納諫之美,因臣奏疏,使陛下有拒諫之名。臣更不敢復奉朝請,謹闔門以待萬死之罪。”向皇帝提出辭職。

        但是,範鎮等人的奏疏入內,都如石沉大海,仁宗未作出反應。八月初五,範鎮又致書中書:“今彗之變D急,而朝廷尚欲緩之,此鎮寧死於朝廷之刑也。伏願諸公攜鎮之書言於上前,速定大計,如其不然,即賜鎮之死,放鎮歸田,解鎮之職而置之散外,皆諸公之賜也。”但宰執大臣卻婉言規勸他少安毋躁。

        範鎮簡直氣死了,又於八月初六上書仁宗:“臣前六奏宗廟社稷之大計,四奏進入,兩奏奉聖旨送中書。陛下不以臣章留中,而令送中書者,是欲使中書大臣奉行也。臣兩至中書,而中書遞相設辭以拒臣。以此觀之,是陛下欲為宗廟社稷計,而大臣不欲為也。為大臣而不欲為宗廟社稷計,非所以為大臣也。”

        範鎮對執政團隊頗有微詞。但他其實誤解了宰執,早在仁宗不豫之時,因皇帝“不能視朝,中外憂恐”,宰執都諫勸仁宗及時立嗣,仁宗亦點頭答應了。1相文彥博與參知政事王堯臣都屬意汝南郡王趙允讓D十三子趙宗實,並起草好了請立趙宗實的奏稿,隻是奏稿尚未進呈,仁宗病情已好轉,事纔中輟。

        這一內情,宰相不方便說出來,因而範鎮是不知道的。八月初八,範鎮再次上疏:“今陛下未有皇嗣,天下人心無有所繫,故天初見流星,繼以大水,告陛下以簡宗廟之罰。陛下君臣不知覺悟,故天又出彗以告陛下,而陛下君臣宴然復如前時,此臣D言之責,所以恐懼而待罪也。”

        按範鎮的說法,上蒼已經一而再,再而三地發出警告,為什麼陛下還執迷不悟?既然如此,我W有辭職。

        仁宗見範鎮請辭待罪,干脆給他升職,任命他為侍御史知雜事,即御史臺的副長官。範鎮固辭不受:“陛下以臣言為非,即D加臣萬死之罪,以臣言為是,豈可不先宗廟社稷計而遽為臣轉官遷職也?”

        八月十四日,那顆長一丈餘的白色彗星消失了,範鎮又跟仁宗說:“臣近以都城大水及彗星謫見,為變FC,故乞速定大計,以答天譴。闔門待罪,祈以死請。臣人微言輕,固不足以動聖聽,然所陳者,乃天之戒。陛下縱不用臣之言,可不畏天之戒乎!彗星尚在,朝廷不知警懼,彗星既滅,則不復有所告戒。後雖欲言,亦無以為辭,此臣所以恐懼而必以死請也。今除臣侍御史知雜事,則臣之言責益重於前,所有告敕,未敢祗受。”堅決不接受侍御史知雜事之任命。

        之後,範鎮又接連進言,前後“上章凡SJ次”,請仁宗立嗣;而仁宗則七降聖旨,中書亦三發札子,催促範鎮赴御史臺供職,範鎮都拒絕了,“待罪幾百日,須發為白”。

        十一月,範鎮入對,泣請仁宗將他的疏章“付中書、樞密大臣同共參詳,有異議者,乞令與臣廷辯,謂臣不然,即乞明加臣罪,不加臣罪,即乞解臣言責。臣之至情,盡在於此”。

        仁宗看著剛滿五十歲的範鎮一頭白發,也很心酸,亦泣曰:“朕知卿忠,卿言是也,D更俟三二年。”承認範鎮說的都有道理,但請給他兩三年時間。

        範鎮看著淚流滿面的皇帝,突然也理解了仁宗的悲苦,不再決絕地提立嗣之事。但臺諫官之職,他是堅決不接受了,仁宗隻好轉任他為集賢殿修撰。

        進入嘉祐二年(1057)之後,隨著仁宗身體逐漸康復,奏請皇帝建儲的聲音也慢慢平靜下來,偶爾方有所聞,如二月,前宰相杜衍去世,臨終前留下遺疏說:“無以久安而忽邊防,無以既富而輕財用,宜早建儲副,以安人心。”

        六月,仁宗長女福康公主晉封兗國公主。八月,公主出降,嫁國舅李用和之子李瑋。這本是一樁大喜事,但翰林學士歐陽修卻向仁宗說了一番鬧心話:“今者伏見兗國公主近已出降,……陛下向雖未有皇嗣,而尚有公主之愛,上慰聖顏。今既出降,漸疏左右,則陛下萬幾之暇,處深宮之中,誰可與語言,誰可承顏色!臣愚以謂宜因此時,出自聖意,於宗室之中,選材賢可喜者,錄以為皇子,使其出入左右,問安侍膳,亦足以慰悅聖情。”

        不過,仁宗並沒有依言立嗣。顯然,仁宗期待在未來的日子裡,後宮妃嬪能夠誕下他的親生子嗣。

        ......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