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無淚而泣 奧斯維辛 比克瑙集中營的特別工作隊 吉迪恩·格雷夫 廣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市場價】
    552-800
    【優惠價】
    345-500
    【作者】 吉迪恩·格雷夫 
    【出版社】廣東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813793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廣東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8137933
    商品編碼:65535723311

    品牌:鳳凰新華(PHOENIX
    審圖號:9787218137933
    代碼:69

    作者:吉迪恩·格雷夫

        
        
    "


    內容介紹

    本書1次披露了二戰納粹滅絕營中*為特殊的一批受害者的生活和內心SJ。“特別工作隊”是在納粹實施種族滅絕的集中營中被挑選出來、被迫在毒氣室和焚尸爐旁工作的猶太奴工。他們目睹了人間地獄般的殺戮場景,還被迫參與其中,同時也承受著外界的責難,身心都遭受了巨大的痛苦。作者通過多年的資料采集和訪談(許多人是1次披露他們的經歷),以豐富的細節和嚴密的邏輯,重構了“特別工作隊”的生存狀態和人性煎熬,無聲地控訴了德國法西斯對猶太人實施種族滅絕的反人類暴行。

    作者簡介

    吉迪恩·格雷夫(Gideon Greif)

    吉迪恩?格雷夫教授是以色列歷史學家和教育家。他在兩所機構擔任首席歷史學家和研究員,分別是以色列Sham Olem宗教及猶太大屠殺研究所,以及佛羅裡達州邁阿密猶太大屠殺教育項目基金會,同時也是以色列奧諾學院的高級研究員和歷史學家。在奧斯威辛-比克瑙集中營和滅絕營研究領域,吉迪恩?格雷夫教授是sjj專家。他對奧斯維辛歷史z卓越的貢獻在於他的開創性著作《無淚而泣》,該書記錄了“特別工作隊”的歷史,這是奧斯維辛-比克瑙一支特殊的猶太囚犯工作隊,卷入大屠殺機制的運行當中。該書z早經由以色列猶太大屠殺紀念館,現已成為一本國際暢銷書,被譯為十二種語言。



    目錄

    譯序 中文版序言 D一章 奧斯維辛—比克瑙集中營的“特別工作隊”:他們眼中的自己與別人眼中的他們 D二章 約瑟夫·薩卡爾:“活下去,纔能揭露真相” D三章 德拉貢兄弟:“始終相伴,不論希望還是絕望” D四章 雅科夫·加拜:“我一定會逃出去!”

    譯序

    中文版序言

    ?

    D一章

    奧斯維辛—比克瑙集中營的“特別工作隊”:他們眼中的自己與別人眼中的他們

    D二章

    約瑟夫·薩卡爾:“活下去,纔能揭露真相”

    ?

    D三章

    德拉貢兄弟:“始終相伴,不論希望還是絕望”

    ?

    D四章

    雅科夫·加拜:“我一定會逃出去!”

    ?

    D五章

    埃利澤·艾森施密特:“感謝一家波蘭人……”

    ?

    D六章

    掃羅·哈贊:“生命已不重要,死亡J在眼前”

    ?

    D七章

    列昂·科恩:“我們已被非人化,我們猶如機器人”

    ?

    D八章

    雅科夫·西爾貝格:“焚尸場中,度日如年”

    精彩書摘

    特別工作隊的設立

    第一批被黨衛隊強迫去搬運、焚化尸體的並不是猶太人,起初也沒有“特別工作隊”這個說法。奧斯維辛-比克瑙集中營裡的屠殺設施包括毒氣室和焚尸場,主要是為了大批量地處死猶太人而啟用的。所有遇難者中,猶太人占絕了大多數——奧斯維辛集中營裡九成以上的死者都是猶太人。不過,死於毒氣室的也有很多非猶太人,包括波蘭人、蘇聯戰俘、吉普賽人(辛提人和羅姆人),以及其他屯提。第一批被挑出來用毒氣處死的人是波蘭囚犯,他們是死於一項所謂的“安樂死”計劃,該計劃旨在除掉一些無法治愈的病號。他們從集中營被運往位於索能斯泰因的“安樂死”設施,再用一氧化碳毒死。之後不久又有第二批病號,本來要從奧斯維辛運到索能斯泰因。不過,這批人最終被毒死在奧斯維辛一座焚尸場的停尸房內,這座焚尸場1940年就已啟用。1941年9月3日,250名囚犯(大部分是波蘭人)從集中營的醫院被挑選出來,用於試驗齊克隆B毒氣的效果。他們被帶到位於奧斯維辛主營二區的地窖。之後,又有大約600名蘇聯戰俘、軍官和政委從戰俘營被運到主營區,帶到了二區的地窖。這些人全部都被毒氣毒死了。

    還有一些臨時毒氣室[稱為一號地堡(Bunker)和二號地堡],也被用於處死非猶太裔的囚犯。比如,1942年6月11日,原先關押在一處監禁地的320多名波蘭囚犯在地堡被處死。 同年8月3日,德國人又從醫院裡挑出了193名患病的囚犯,把他們押到了比克瑙,用毒氣殺害。1942年8月29日,德國人又以同樣的方式處死了一批波蘭囚犯,多達746人。“特別工作隊”(Sonderkommando)的說法於1942年9月正式使用。“工作隊”幾經變更,於1943年初纔最終成形。“特別工作隊”一詞源於“焚尸場工作隊”(Krematoriums-Kommando),

    後者指的是1940年奧斯維辛主營區的焚尸場啟用以後被派去那裡工作的一小批囚犯。關於特別工作隊初始時期的情況,目前尚無目擊者的證詞。因此,我們沒有辦法確定這一時期工作隊裡具體有多少人,隻知道其中很少幾個人的名字,包括瓦茨勞夫·裡普加(Waclaw Lipka)。這批隊員的任務是往焚尸爐裡添燃料,焚燒囚犯的尸體。這些囚犯或死於集中營中的惡劣條件,或是被黨衛隊的人殺害。

    起初,集中營的管理者並未將焚尸場工作隊中的囚犯與其他囚犯區別看待,也沒有把他們歸為“知密者”(德語 Geheimnistr?ger,目睹罪惡的人),於是幾個波蘭隊員就想辦法重新分配到了其他的工作隊。弗拉迪斯拉夫·湯米切克(Wladislaw Tomiczek)就是其中一員。我們還得知另外兩名波蘭隊員的名字,分別是約瑟夫·伊爾丘克(Jozef Ilczuk)和米奇斯瓦夫·莫拉瓦(Miecyslaw Morawa),他們在焚尸場工作隊一直做到1941年6月。而這份差事還有個名字,叫做“司爐工”(stokers, Heizer),這個說法符合他們在那一階段的實際工作內容:焚燒尸體。1942年5月,發生了一些變化。首先,從那時起,焚尸場工作隊開始由六名囚犯組成:三名波蘭人和三名猶太人。其次,一度又單獨組建了一個新的小隊,稱為“費舍爾工作隊”(Fischl-Kommando, 以隊長費舍爾的名字命名),附屬於焚尸場工作隊。“費舍爾工作隊”由四到七名囚犯組成,聽命於集中營內蓋世太保辦公室(政治部)。蓋世太保的工作職責之一就是焚尸場管理(Krematoriumsleitung)。當時焚尸場的負責人是沃爾特·卡科納克(Walter Quakernack)。

    “費舍爾工作隊”的成立,是因為1942年5月起有大批猶太人被送到集中營。越來越多的尸體需要運送到焚尸場去,集中營裡需要有一支特殊分隊來執行這項任務——而此前負責這項工作的是一個號稱“運尸工作隊”(Leichentr?gerkommando)的小分隊,專門搬運那些指定要焚燒的囚犯尸體。這些囚犯大都死於饑餓、疾病或納粹的毒手。但是在毒氣室裡被處死的人太多了,超出了這個小隊的工作負荷。於是,“費舍爾工作隊”的囚犯們就被派去進行

    焚化尸體前的準備工作(焚燒環節則由“司爐”接手),並在毒氣放完之後清掃毒氣室。有段時間,他們還要把尸體身上的衣服脫下來。不過,從1942年6月底起,走向死亡的囚犯們在進入毒氣室之前就被迫脫光衣服。“費舍爾工作隊”的隊員們則負責把衣服收集起來備好,交給另一個工作隊運走。他們還需要清理焚尸場的院子。如果那些脫光衣服進入毒氣室的囚犯留下了什麼東西,也由他們來收起。工作隊必須在下一批囚犯送達前迅速完成這些任務,這樣新到的囚犯纔絲毫不會覺察到這裡發生過的一切。從一開始,“欺騙”便是大屠殺這一罪行的中心原則。

    作為一個單獨的小隊,“費舍爾工作隊”隻存在了幾周時間。1942年6月前後,兩個小隊就合並到“焚尸場工作隊”裡面。據丹努塔·切克(Danuta Czech)的說法,1942年2月15日,按照“猶太問題最終解決方案”,第一批被指定處死的猶太人從上西裡西亞地區運到奧斯維辛集中營。這些人被帶到了主營區中的毒氣室,在那裡慘遭殺害,尸體在焚尸爐裡化為灰燼。1942年5月,因為要維修煙囪和鍋爐房,主營區裡的焚尸場暫時關閉。因此,所有的尸體都被運出奧斯維辛,送到了比克瑙,扔進了大坑裡,用土蓋上。所有這些任務都是“費舍爾工作隊”的囚犯們完成的。焚尸爐修好以後,主營區裡的焚尸工作便又恢復了。

    比克瑙的埋尸坑是由“埋尸工作隊”(Begrabungskommando)的囚犯們挖出來的——這個工作隊的成立就是為了這項差事。1942年5月,一批批的猶太人開始被定期運到集中營,於是又出臺了另一項和滅絕猶太人有關的規定:繫統的屠殺行動要在比克瑙進行,而不是奧斯維辛,因為奧斯維辛的焚尸爐頻出故障,已經不能進一步大規模使用。德國人決定在比克瑙集中營地面上挖出的大坑中焚燒尸體。他們把大坑的位置選在一片白樺林內。在1941年底或1942年初時,魯道夫·赫斯(Rudolf H?ss )認為,這片樹林邊的兩棟房屋可以改建成毒氣室。這兩棟房子一棟被稱作“紅屋”或“一號地堡”;另一棟則被稱為“白屋”或“二號地堡”。可以肯定的是,一號地堡的第一次毒氣屠殺發生於1942年的早春。隨後,二號地堡也同樣投入使用。前面提及過的“埋尸工作隊”成員和被派到地堡的囚犯一起,構成了之後“特別工作隊”的核心。黨衛隊選了一群來自斯洛伐克的猶太人到“一號地堡”工作。這群囚犯大約有200人,其中30到50人被派到地堡裡面工作,而其餘的人則負責挖坑和往坑裡填尸體。另一隊猶太囚犯由大約五十名男性組成,被挑選到“二號地堡”去工作。他們的任務是:確保囚犯們在進入毒氣室前能盡快在地堡外把衣服脫掉(1942年8月起有了專門的脫衣室)。脫衣之後,工作隊成員便帶領囚犯們進入毒氣室。在一過程中,他們還要把那些起了疑心、緊張不已的人隔離出來,以防擾亂其他囚犯的情緒。工作隊隊員要帶著這些隔離出來的人,還有毒氣室塞不下的人,來到地堡後面的一個地方,由黨衛隊將他們全部槍殺。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