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達·芬奇與白日夢:弗洛伊德論美(譯文) 文學名著·譯文 哲學/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市場價】
    320-464
    【優惠價】
    200-290
    【作者】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ISBN】978753278276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ISBN:9787532782765
    商品編碼:10020627125267

    出版時間:1900-01-01
    代碼:40
    作者: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

    /

    適讀人群 :廣大讀者

    弗洛伊德論美

    西方文藝批評心理分析流派基石


    /

    本書精選了弗洛伊德的九篇美學論文,其中《列奧納多?達?芬奇和他童年的一個記憶》被譽為西方文學藝術領域中精神分析批判學派的基石,它不僅影響了精神分析學派,而且使得其他流派的批評家,甚至是傳記作家的著作都染上了精神分析學派的色彩

    /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奧地利精神病學家和心理學家、心理分析學派創始人,被譽為精神分析之父,是影響20世紀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

    /

    《俄狄浦斯王》與《哈姆雷特》

    戲劇中的精神變態人物

    作家與白日夢

    列奧納多·達·芬奇和他童年的一個記憶

    米開朗琪羅的摩西

    精神分析在美學上的應用

    論幽默

    陀思妥耶夫斯基與弒父者

    論升華

    譯後記


    /

    《俄狄浦斯王》與《哈姆雷特》

    (1900)

    譯者按: 本文譯自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繫

    《夢的解析》的第五章第四節。這裡根據俄狄浦斯情結

    (Oedipus Complex,意為戀母妒父心理)的理論比較

    繫統地、明確地分析了古典文學作品,是弗洛伊德

    美學思想的最早的表現。這種思想在他以後的著作

    中曾多次加以發揮和發展,並且為精神分析批評派

    的文藝理論家所多次提到。

    根據我累積的經驗,在所有後來變為精神神經病患者的兒童

    的精神生活中,他們的父母親起了主要作用。愛雙親中的一個而恨

    另一個,這是精神衝動的基本因素之一,精神衝動形成於那個時

    候,並且在決定日後神經病癥狀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不

    相信,在這個方面,精神神經病患者和其他正常人之間有明顯的區

    別,也就是說,我不相信他們能夠創造出某些對他們自己來說完全

    新鮮和獨特的東西來。最有可能的是,由於他們誇大地表現了對

    父母親的愛和恨的感情,他們纔被區別開來。這種感情在大多數孩

    子的心理中卻不那麼明顯,不那麼強烈,對正常的兒童的偶然觀察

    證實了這一點。

    古典作品遺留給我們的一個傳說證實了這一發現:隻有我所提出的有關兒童心理的假設具有普遍的有效性,這個傳說——它

    的深刻而普遍的力量令人感動——纔能被理解。我所要論

    及的是關於俄狄浦斯王的傳說和索福克勒斯的同名劇《俄狄浦斯

    王》。

    俄狄浦斯是忒拜國王拉伊俄斯和王後伊俄卡斯忒的兒子,由

    於神警告拉伊俄斯說,這個尚未出生的孩子將是殺死他父親的兇

    手,因此俄狄浦斯剛剛出生就被遺棄了。後來,這個孩子得救了,並

    作為鄰國的王子長大了。由於他懷疑自己的出身,他去求助神諭,

    神警告他說,他必須離鄉背井,因為他注定要弒父娶母。就在他離開

    他誤以為是自己家鄉的道路上,他遇到了拉伊俄斯王,並在一場

    突發的爭吵中殺死了他。然後他來到忒拜,並且解答了阻擋道路

    的斯芬克斯向他提出的謎語。忒拜人出於感激,擁戴他為國王,讓

    他娶了伊俄卡斯忒為妻。他在位的一個長時期裡,國家安寧,君主

    榮耀,不為他所知情的母親為他生下了兩個兒子和兩個女兒。終

    於,瘟疫流行起來,忒拜人再一次求助神諭。正是在這個時候,索

    福克勒斯筆下的悲劇開場了。使者帶回了神諭,神諭說,殺死拉伊

    俄斯的兇手被逐出忒拜以後,瘟疫就會停止。

    但是他,他在哪兒?在哪兒纔能找到以前的罪犯消失了的

    蹤跡?

    引文根據萊維斯·卡姆貝爾的《俄狄浦斯王》英譯本(1883)。


    戲劇的情節就這樣忽而山窮水盡,忽而柳暗花明——這個過程正

    好與精神分析工作過程相類似——從而逐步揭示俄狄浦斯本人正

    是殺死拉伊俄斯的兇手,且還是被害人和伊俄卡斯忒的兒子。俄狄

    浦斯被他無意犯下的罪惡所震驚,他弄瞎了自己的雙眼,離開了家

    鄉。神諭應驗了。

    《俄狄浦斯王》作為一出命運悲劇為世人所稱道。它的悲劇效

    果被說成至高無上的神的意志和人類逃避即將來臨的不幸時毫

    無結果的努力之間的衝突。他們說,深受感動的觀眾從這出悲劇

    中所得到的教訓是,人必得屈服於神的意志,並且承認他自己

    的渺小。因此,現代劇作家們就靠著把同樣的衝突寫進他們自己

    發明的情節中的方法,試圖獲得一個同樣的悲劇效果。但是,

    當咒語或神諭不顧那些可憐人的所有努力而應驗了的時候,觀

    眾們看來並不感動;就後來的命運悲劇的效果而言,它們失敗

    了。

    如果《俄狄浦斯王》感動一位現代觀眾不亞於感動當時的一位

    希臘觀眾,那麼的解釋隻能是這樣:它的效果並不在於命運與

    人類意志的衝突,而在於表現這一衝突的題材的特性。在我們內

    心一定有某種能引起震動的東西,與《俄狄浦斯王》中的命運——

    那使人確信的力量,是一拍即合的;而我們對於隻不過是主觀隨意

    的處理——如(格裡爾·帕澤寫的)《女祖先》或其他一些現代命運

    悲劇所設計的那樣——就不為所動了。實際上,一類因素

    包含在俄狄浦斯王的故事中:他的命運打動了我們,隻是由於它有

    可能成為我們的命運——因為在我們誕生之前,神諭把同樣的咒

    語加在了我們頭上,正如加在他的頭上一樣。也許我們所有人

    都命中注定要把我們的第一個性衝動指向母親,而把我們第一個

    仇恨和屠殺的願望指向父親。我們的夢使我們確信事情就是這樣。

    俄狄浦斯王殺了自己的父親拉伊俄斯,娶了自己的母親伊俄卡斯

    忒,他隻不過向我們顯示出我們自己童年時代的願望實現了。但

    是,我們比他幸運,我們沒有變成精神神經病患者,就這一點來說

    我們成功了,我們從母親身上收回了性衝動,並且忘記了對父親的

    嫉妒。正是在俄狄浦斯王身上,我們童年時代的最初願望實現了。

    這時,我們靠著全部壓抑力在罪惡面前退縮了,靠著全部壓抑力,

    我們的願望被壓抑下去。當詩人解釋過去的時候,他同時也暴露

    了俄狄浦斯的罪惡,並且激發我們去認識我們自己的內在精神,在

    那裡,我們可以發現一些雖被壓抑,卻與它完全一樣的衝動。《俄

    狄浦斯王》結尾的合唱使用了一個對照:

    請看,這就是俄狄浦斯,他道破了隱秘的謎,

    他是最顯貴最聰明的勝利者。

    他那令人嫉妒的命運像一顆星,光芒四射。

    現在,他沉入苦海,淹沒在狂怒的潮水之下……

    引文根據萊維斯·卡姆貝爾的《俄狄浦斯王》英譯本(1883)。

    它給了我們當頭一棒:對我們和我們的驕傲發出了警告,對從童年

    時代起就自以為變得如此聰明和的我們發出了警告。像

    俄狄浦斯一樣,我們活著,卻對這些願望毫無覺察,敵視自然對我

    們的教訓;而一旦它們應驗了,我們又全都企圖閉上眼睛,對我們

    童年時代的情景不敢正視。(作者1914年增加的注釋:)沒有一項精神分析的研究結果像這個說法——童年時代的衝動指向持續在無意識之中——一樣,在某些批評家那裡引起了如

    此激烈的否認和反對,或者說如此引人發笑的歪曲。甚至最近還有人不顧所有的

    經驗而企圖說明隻能用來作為“像征意義上的”。費倫茨根據叔本華書信中

    的一段文字提出了一個對俄狄浦斯神話的天真的“多種的解釋”(1912)。——

    (1919年增加的注釋:)後來的研究顯示出,俄狄浦斯情結是在《夢的解析》中的上面

    一段文字裡第一次談到,它對研究人類歷史和宗教、道德的演變具有意想不到

    的重要性(見我的《圖騰與禁忌》[第四篇]1912—1913)。——(實際上俄狄浦

    斯情結和關於《俄狄浦斯王》的討論要點,以及接下去的關於《哈姆雷特》的主題

    的討論要點,弗洛伊德早在1897年10月15日致弗利斯的信中就提出來了。俄

    狄浦斯情結這一發現的更早的跡像可以在他的1897年5月31日的信中找到。

    ——弗洛伊德第一次使用“俄狄浦斯情結”這一現已被采納的術語,好像是他

    在《對愛情心理學的貢獻》專輯裡發表的作品[1910]中。)

    在索福克勒斯的悲劇劇本中有一個十分清楚的跡像說明俄狄

    浦斯的傳說起源於某個原始的夢的材料,這個材料的內容表明孩

    子與雙親關繫中令人苦惱的障礙是由於第一個性衝動引起的。當

    俄狄浦斯開始因他對神諭的回憶而感到苦惱時——雖然他還不知

    道其中的意義——伊俄卡斯忒講了一個夢來安慰他,她認為這個

    夢沒什麼意義,但是許多人都夢到過它:

    過去有許多人夢見娶了自己的生母。

    誰對這種預兆置之不理,

    他就能過得快活。引文根據萊維斯·卡姆貝爾的《俄狄浦斯王》英譯本(1883)。

    今天像過去一樣,許多人都夢見和他們的母親發生了性關繫,並且

    在講述這事時,既憤恨又驚訝。這一現像顯然是解釋悲劇的關鍵,

    也是做夢的人的父親被殺這類夢的補充說明。俄狄浦斯的故事正

    是這兩種典型的夢(殺父和娶母)的想像的反映。正如這些夢在被

    成年人夢見時伴隨著厭惡感一樣,這個傳說也必然包含著恐怖與

    自我懲罰。對傳說過多的修飾,出現在《俄狄浦斯王》的令人誤解

    的“修改本”

    “修改本”,繫指後人所作的《俄狄浦斯王》的摹擬品。——譯者

    中,“修改本”企圖利用這個傳說為神學服務(參見

    《夢的解析》中關於闡述夢展現過程中的夢的材料的部分)。當然,調和

    至高無上的神力與人類的責任感的企圖,肯定是同《俄狄浦斯王》

    的這個題材無關的。

    另外一部偉大的詩體悲劇: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與《俄狄

    浦斯王》來自同一根源。論《哈姆雷特》的這一段在本文初版(1900)時是作為注釋印出的,從1914年起收入正文。但是,同一材料的不同處理表現出兩個

    相距甚遠的文明時代的精神生活的全然不同,表明了人類感情生

    活中的壓抑的漫長歷程。在《俄狄浦斯王》中,作為基礎的兒童充

    滿願望的幻想正如在夢中那樣展現出來,並且得到實現。在《哈姆

    雷特》中,幻想被壓抑著;正如在神經病癥狀中一樣,我們隻能從幻

    想被抑制的情況中得知它的存在。特別奇怪的是,許多現代的悲

    劇所產生的主要效果原來與人們對主角的性格一無所知相一致。

    戲劇的基礎是哈姆雷特在完成指定由他完成的復仇任務時的猶豫

    不決;但是劇本並沒有提到猶豫的原因或動機,五花八門的企圖解

    釋它們的嘗試,也不能產生一個結果。根據歌德提出的,目前仍

    流行的一個觀點,哈姆雷特代表一種人的典型,他們的行動力量被

    過分發達的智力麻痺了(思想蒼白使他們病入膏肓)。另一種觀點

    認為:劇作家試圖描繪出一個病理學上的優柔寡斷的性格,它可能

    屬於神經衰弱一類。但是,戲劇的情節告訴我們,哈姆雷特根本不

    是代表一個沒有任何行動能力的人。我們在兩個場合看到了他的

    行動:第一次是一怒之下,用劍刺穿了掛毯後面的竊聽者;另一次,

    他懷著文藝復興時期王子的全部冷酷,在預謀甚至使用詭計的情

    況下,讓兩個設計謀害他的朝臣去送死。那麼,是什麼阻礙著他去

    完成父親的鬼魂吩咐給他的任務呢?答案再一次說明,這個任務

    有一個特殊的性質。哈姆雷特可以做任何事情,就是不能對殺死

    他父親、篡奪王位並娶了他母親的人進行報復,這個人向他展示了

    他自己童年時代被壓抑的願望的實現。這樣,在他心裡驅使他復仇

    的敵意,就被自我譴責和良心的顧慮所代替了,它們告訴他,他實

    在並不比他要懲罰的罪犯好多少。這裡,我把哈姆雷特心理中無

    意識的東西演繹成意識的東西;如果有人願意把他看作歇斯底

    裡癥患者,那我隻好承認我的解釋暗含著這樣一個事實。哈姆雷

    特與莪斐麗亞談話時所表現出的性冷淡,正好符合這一情況:同

    樣的性冷淡命中注定在此後的年月裡越來越強地侵蝕了詩人莎士

    比亞的精神,而在《雅典的泰門》中,它得到了最充分的表達。當然,

    哈姆雷特向我們展現的隻能是詩人自己的心理。我在格奧爾格·布蘭

    代斯評論莎士比亞的著作中看到這樣的話(1896):《哈姆雷特》

    寫於莎士比亞的父親死後不久(1601),也就是說,在他居喪的直接

    影響之下寫成的,正如我們可以確信的那樣,當時,他童年時代對

    父親的感情復蘇了。大家也知道,莎士比亞那早夭的兒子被取名

    為“哈姆奈特”(Hamnet),與“哈姆雷特”(Hamlet)讀音十分相

    近。正如《哈姆雷特》處理的是兒子與他的雙親的關繫,《麥克白》

    (幾乎寫於同時期)與無子的主題有關。但是,像所有的神經病癥狀(同理,也像所有的夢)能有“多種的解釋”,也確實需要有“多種的

    解釋”一樣——假如它們被充分理解了——所有真正的創造性作

    品同樣也不是詩人大腦中單一的動機和單一的衝動的產物,並

    且這些作品同樣也面對著多種多樣的解釋。在我所寫的文字中,我

    隻想說明創造性作家的心理衝動的最深層。(作者1919年增加的注釋:)以上這些對《哈姆雷特》進行的精神分析的解釋(後來為歐內斯特·瓊斯所發揮),駁斥了主題文學中提出的各種觀點(見瓊斯1910

    年著作[以及1949年以完整的形式出現的著作])。——(1930年增加的注釋:)

    順便提一句,我當時不再相信莎士比亞是斯特拉特福人[見弗洛伊德1930年的著作]。——(1919年增加的注釋:)對《麥克白》進行分析的進一步嘗試可以在我1916年的論文和傑克斯1917年的一篇論文中見到。——(下面這個注釋的前一部分,以不同的形式收在1911年的版本中,但是從1914年開始被刪去了:)上

    文中對《哈姆雷特》問題的觀點後來被多倫多的歐內斯特·瓊斯博士在更廣泛的

    研究中以新的理由加以支持和進一步證實了(1910)。他還指出了《哈姆雷特》的

    材料與蘭克1909年提出討論的“英雄誕生的神話”之間的關繫。——(弗洛伊德

    對《哈姆雷特》的進一步討論,在他逝世後1942年發表的探討“戲劇中的精神變

    態人物”問題的手稿中可以見到,這份手稿大概寫於1905年或1906年。)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