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寒門子弟上大學 美國精英大學何以背棄貧困學生 社會科學教育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市場價】
    529-768
    【優惠價】
    331-480
    【作者】 安東尼·亞伯拉罕·傑克田雷等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ISBN】978710807139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ISBN:9787108071392
    商品編碼:10035186997115

    出版時間:1900-01-01
    審圖號:9787108071392
    代碼:62

    作者:安東尼·亞伯拉罕·傑克,田雷等

        
        
    "

    內容簡介

    在美國的精英大學裡,有這麼一個群體,他們憑借超常的努力,衝出破敗、暴力、無序又匱乏的“廢棄”故土和社區中學,踏入夢寐以求的大學校園。無關性別、膚色和地域,因為出身窮苦,這些年輕人有一個共同的標簽——寒門子弟。

    通過在美國一所著名大學連續三年的田野調查,覆蓋上百位本科生、數百小時的面對面訪談,本書作者發現,對於寒門子弟來說,踏入大學校園隻是一個開始,被錄取並不代表能夠融入。在寒門子弟占少數的精英大學,政策和環境把窮學生一步步推向邊緣,階級和文化的差異驅動著不平等的再生產,顯示出無所不在的影響力。

    本書所記錄的,便是美國大學的真實生活樣態:在有錢人的校園裡做一名窮學生,他們的掙扎、焦慮、彷徨和挫敗,實乃一部寒門子弟的悲歌。


    作者簡介

    安東尼·亞伯拉罕·傑克 出生於邁阿密的黑人窮孩子,作為一名“寒門幸運兒”,通過自己的天賦和努力走向成功。現執教於哈佛大學,任教育研究院助理教授,拉德克利夫高等研究院助理教授。《寒門子弟上大學》是作者的第一本書,改寫自他在哈佛大學完成的博士論文,出版後榮獲一繫列學術獎項,並被《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媒體大量報道。2020年,因本書的貢獻,穆倫堡學院授予其名譽博士學位。


    精彩書評

    過去近半個世紀,我一直在哈佛講授以“不平等”為題的課程,但即便對於我這樣的大學教授來說,《寒門子弟上大學》仍是一部讓人眼界大開的作品。這是一部擲地有聲的力作,可以想見,未來數十年,它都會不斷被閱讀和討論。

    ——威廉·朱利葉斯·威爾遜(哈佛大學校級教授)

    嬌慣式的精英化教育,在美國z優秀的私立大學中無所不在,也成就了它們的與眾不同。但在《寒門子弟上大學》中,安東尼·傑克以引人入勝的討論向我們揭示,對於那些尚未做好準備、無法充分利用這些“特權”的學生來說,這一重要的支持繫統無濟於事。關於美國的精英大學教育,本書的觀察和洞見意義非凡,無論是書中所講述的美國“雙重貧困生”,還是來自美國以外的留學生,都將從中受益。

    ——李中清(香港科技大學講座教授)

    寒門子弟進入名牌大學總是鼓舞人心,但隻是半個勵志的故事。通過親身經歷和大量訪談,作者刻畫了“寒門幸運兒”的困頓與掙扎。他們逆轉命運的願望面臨著各種或隱或顯的障礙,有待深刻的制度與文化變革。這本書傳達了一種切膚之痛,不止揭示美國社會的問題,也催人反思教育與優績制的困境。

    ——劉擎(華東師範大學教授)

    寒門子弟上大學,是一個世界性的命題;精英大學何以背棄貧困學生,則是安東尼的獨特發現。這種悲憫和體恤的視角,毫無疑問來自作者個體經驗的激活和喚醒,貼著最日常的切口表現不平等,使得本書實現了對美國大學社會圖景的描述。安東尼所提供的經驗不僅僅屬於美國青年,也屬於全球化進程中的所有青年。

    ——黃燈(《我的二本學生》作者)


    亞馬遜網站4.7星好評

    2020年度美國社會學協會“皮埃爾·布迪阨z佳圖書獎”

    2019年度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z佳書籍獎

    2019年度美國教育研究協會評論家圖書獎

    2020年度美國社會問題研究協會傑出圖書獎


    目錄

    序 言 寒門也能出“貴子”嗎?

    第一章 “來啊,跟我一起去意大利!”

    有歸屬感, 或沒歸屬感

    這裡就好像是高中

    “炫富”

    “您能為我在書上簽個名嗎?”

    面對教授, 輕松還是緊張

    經營關繫網, 還是獨自單干

    減負, 還是加壓

    第二章 “我,也,餓”

    把她們當女僕吧

    請你去排另一條隊

    春假期間的掙扎求生

    結語 在錄取之後

    認真對待 “過去”: 窮學生的多樣性

    此時和此地: 從錄取到融入

    向前看: 政策解決方案

    附錄

    注釋

    致謝

    索引

    譯後記

    精彩書摘

    寒門也能出“貴子”嗎?

    “托托,我覺得,我們已經不在堪薩斯了。”

    ——桃樂茜,《綠野仙蹤》

    “別的黑人窮孩子在哪兒呢?”這是記憶中我問自己的第一個問題,那時的我,還是一名肥嘟嘟的大一新生,梳著辮子頭,走在阿默斯特學院的校園裡。不一會兒,我就發現自己來到了校園主庭院的中心地帶,站在約翰遜教堂外。草坪剛剛修剪過,看上去很清新,閃著深綠色的微光。那個夜晚,對於我這種邁阿密土生的外來客略有些冷,但初來乍到的新生在四處閑逛,躁動不安地互相問候寒暄,夜晚的空氣中也飄浮著激動。話匣子打開後就再關不上,我被包圍起來。沒費多大工夫,新同學就帶我通過了跨入大學的儀式,15年後,我現在稱之為“破冰對話”——就是發生在你去喫飯或上課的路上,那些短暫且隨意的閑談,以自我介紹為主,仿佛不經意之間,同學們口頭提及一段他們的學業經歷,或者向所有願意聽的人講述他們暑假的消夏旅途。

    這些陌生人——我的新同學們——交換著他們夏日玩樂的趣事。有人出國旅行了好幾周,有人在家裡的避暑別墅內辦了酷炫的派對,有人拿到了職業籃球賽的場邊票,還有人接到邀請,觀看電影的私人首映禮,據我所知,都是那些尚未到影院公映檔期的電影。這些孩子多是白人同學,但黑人同學也會插話進來——來而不往非禮也,開始講述自己護照印戳背後的精彩故事。班上就有一位黑人同學,漫不經心地提到她曾經坐過私人飛機。我當時就想到自己第一次坐飛機的經歷,其實就發生在數月之前:為了趕上阿默斯特的橄欖球招生行程,我乘坐達美航空公司的航班,從勞德代爾堡飛往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所有人都警告我,使得我非常害怕自己的耳膜會爆裂,於是乎,我,拼命嚼了5塊綠箭薄荷口香糖。我搜腸刮肚,試著想出一個可以讓我加入對話的故事。在我印像中,唯一能稱得上家庭度假的一次,就是全家人駕車沿著95號州際公路,從邁阿密開往我們在佐治亞州的親戚家。這些富家子弟有他們自己版本的夏天,但在我家,夏天僅僅是一個季節而已,是一百天揮之不去的酷熱、潮濕和颶風。當然,還有該死的蚊子。

    我被富人包圍了;我在阿默斯特的一些同學是真有錢。阿默斯特的宣傳手冊驕傲地宣稱,約有40%的學生獲得了經濟資助,但我知道,這句話的真意要反過來讀:在這所學校,超過一半的同學來自能賺大錢的家庭,這讓他們壓根沒有資格申請任何經濟資助。但財富並沒有讓我感到驚訝。畢竟,我已經知曉了同富人一起上學是什麼樣子。我剛剛從格列佛預科學校(Gulliver Preparatory)完成高中學業,那是一所昂貴的私立中學,就位於邁阿密。雖然我在格列佛隻待了一年,但那一年卻讓我初嘗了未來的滋味,我也因此對即將到來的大學生活做好了準備,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學術上。我在格列佛交到了最好的朋友,是他父親說服我開始喫五分熟的漢堡,而不是我們家裡習慣的全熟漢堡,在高中最後一年,他收到了一輛車,還有費用全部付訖的橫穿歐洲背包遊,作為他的畢業禮物。我第一次聽到“青年旅社”這個詞,就是在他們家的西班牙風格的豪宅裡,裡面有兩個家庭活動室,我們當時就坐在較大的那間閑談。

    然而,從我在格列佛的經歷,到我在阿默斯特的發現,兩種生活之間也存在著一種差異。盡管財富已經不再讓我震驚,但我確實曾因阿默斯特的膚色而感到驚訝。在格列佛,那些富家子弟,開著路虎攬勝車,炫耀著昂貴的度假旅行,都不是黑人。但在阿默斯特,在我的新同學裡,卻有很多富家子是黑人。

    我在那天下午的發現,絲毫不差地映照了我多年後的閱讀。我後來成為一名社會學的研究生,在閱讀威廉·鮑恩和德裡克·博克關於美國高等教育的開創性研究《河流的形狀》時,我又回想起初到阿默斯特的日子。鮑恩和博克發現,在他們所研究的28所精英文理學院和大學(其中既有常春籐盟校,如哥倫比亞大學,又有居於領先位置的公立大學,如密歇根大學安娜堡分校)中,大多數的黑人學生都來自高收入家庭。我在阿默斯特的同學們也不例外,有些人是貝恩資本和麥肯錫咨詢公司的公子哥,還有些則是出身梅奧醫學中心和麻省總醫院的富家女。我則不然。我來自邁阿密的椰林區,是一個“贏在起跑線”項目(Head Start)的孩子。2013年,我的故土作為一處破敗之地被《邁阿密先驅報》稱為“被時間遺忘的街區”。我的母親30多年如一日,穿著一件綠色的Polo衫,背後印著“保安”字樣的白色大寫字母,在龐塞德利昂中學的長廊裡巡邏。白天,我大哥穿著他的淡藍色制服,全身布滿了漂白劑的斑點,在我從前的破舊小學裡打掃教室;到了晚上,他還要在南邁阿密醫院裡清掃急診室。

    在我轉學到格列佛之前,我同財富最親密的接觸要數奶奶講給我的故事。在她成年後,占據她全部生活的,就是在有錢的白人家裡打掃衛生,主要是醫生和律師家庭。當我的堂兄因非法持有管制藥品而被捕時,奶奶的一位律師雇主代表他出了庭,算作對奶奶20多年家政服務的回饋。奶奶從不八卦雇主的家長裡短,但她間或還是會透露一些瑣事,關於某次昂貴的采購或者某次奢華的家庭旅行。其中一家的父親是一位民航飛行員,他曾邀請奶奶搭乘由他執飛的某次航班去旅行,這樣一來,在登機旅客找位子就座時,奶奶就能聽到雇主通過班機通話繫統傳來的迎客聲。(奶奶壓根就沒去。)然而,即便是這些二手的敘述和沒有回應的邀請,也已是我能接觸到的極限了——於我而言,財富隻不過是一種傳說。聽著我在阿默斯特的同學講述他們的奇遇,仿佛我們坐在奶奶的膝頭聽她講故事一樣遙遠,我早已學會讓自己坦然面對,在一個富有且以白人為主的地盤上,成為少數的黑人窮孩子,從前在格列佛是這樣,如今在阿默斯特也是如此。

    那個下午,我匆忙得出的結論是合理的。美國的高等教育是極其不平等的,其階級分化也令人不安。與有錢人家的同齡人相比,窮人家的年輕人,不論族裔為何,他們上大學的可能性要更低,而其中來自黑人和拉丁裔家庭的窮孩子就更沒啥可能了。即便他們能夠上大學,也很少就讀於阿默斯特這樣的學校。在美國的全部本科生中,雖然約有一半學生是其家庭中上大學的第一人——這部分學生又多半出身貧苦背景——但第一代大學生卻不成比例地被分流至社區學院、以賺錢為目的的學院,還有某些更容易被錄取的四年制學院。這些學校存在著一些共同的問題:資源匱乏,學生資助稀缺,在讀生流失嚴重。

    當然,這種不均衡在精英大學裡卻顛倒過來。學校在錄取時選撥性越強,則它們錄取的苦出身的學生人數就會越少,無論在階級還是種族意義上,都是如此。安東尼·卡耐瓦萊和傑夫·施特羅爾是喬治城大學教育與人力中心的研究人員,通過統計1982年至2006年間的大學生人口數據,他們的研究清楚地記錄下這一現像。在錄取競爭最激烈的大學梯隊裡,如哥倫比亞、普林斯頓和斯坦福,來自全國收入分配排位後半段家庭的,隻占全部本科生的14%。而在錄取競爭難度第二梯隊的大學裡,也即諸如狄金森學院、福爾曼大學和斯基德莫爾學院這類大學,同比數據也隻有16%。在兩位學者合作研究時,他們在錄取競爭激烈的分層裡納入了193所學校,在此類大學裡,低收入學生的稀缺,同另一現像構成了鮮明的對比:在上述兩檔類型的大學裡,來自收入分配排位居前四分之一的家庭的學生,其比例分別為63%和70%。換言之,以經濟收入作為衡量標準,富家子弟已經在全美最好的大學裡占據了三分之二的席次。

    來自不同收入水平的美國家庭的孩子們到底去哪兒上大學,新的數據提供了一幅更詳細但卻也更令人沮喪的圖景。2017年,經濟學家拉傑·切蒂和他的合作者研究發現,來自收入高居金字塔頂部1%的家庭,也即年度收入超出630,0的家庭,與那些年收入30,0甚至更低的底部家庭相比,前一類型家庭的孩子入讀常春籐盟校的可能,比後一類型高出77倍之多。這項研究還做了一個統計,研究者在樣本中納入了共計38所精英院校,包括科爾比學院和巴克內爾大學這樣的地方,結果得出了一個驚人的數據,在這些大學,來自收入居前1%的家庭的學生,其人數之多,超過了來自落在後面的60%的家庭(也即年度收入不足65,0的家庭)的學生總數。在科羅拉多學院,這一比率甚至已經高於2:1,而在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分校,比率甚至已經突破了3.5:1。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