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機械設計手冊(第6版)(第4卷) 機械設計領域工具書 工業設計手冊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市場價】
    1324-1920
    【優惠價】
    828-1200
    【作者】 成大先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ISBN】978712226048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ISBN:9787122260482
    商品編碼:12736818238

    品牌:鳳凰新華(PHOENIX
    包裝:平裝
    開本:16

    代碼:160
    作者:成大先

        
        
    "
    產品特色

    /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可作為機械設計人員和有關工程技術人員的工具書,也可供高等院校有關專業師生參考使用。
    《機械設計手冊》(第六版)
    ■這套書累計130萬套!內容豐富、實用便查。
    ■這是一部機械設計史上的功勛圖書,歷時五十載,對我國機械工業發展的貢獻手冊本身。
    ■這是一部引起轟動的工具書,1969年的初版是新中國首部大型機械設計工具書。目前修訂至第六版,受到無數機械設計和工程技術人員的稱頌。
    ■這是一部五十年與讀者共同成長的圖書,很多讀者從學生時代就開始使用它,如今看到新版面世,仍然愛不釋手,因為它是一生事業中親密、忠誠的伙伴。這更是我們一生追求的事業,從初版開始,作者和編輯們就五十年如一日,孜孜以求,不敢有絲毫的馬虎和懈怠,把它作為畢生追求的事業。
    ■本書榮獲:★全國科學大會科技成果獎★全國書獎★全國科技圖書獎

    內容簡介
    《機械設計手冊》第六版共5卷,涵蓋了機械常規設計的所有內容。其中第1卷包括一般設計資料,機械制圖、極限與配合、形狀和位置公差及表面結構,常用機械工程材料,機構,機械產品結構設計;第2卷包括連接與緊固,軸及其連接,軸承,起重運輸機械零部件,操作件、小五金及管件;第3卷包括潤滑與密封,彈簧,螺旋傳動、摩擦輪傳動,帶、鏈傳動,齒輪傳動;第4卷包括多點囓合柔性傳動,減速器、變速器,常用電機、電器及電動(液)推杆與升降機,機械振動的控制及利用,機架設計;第5卷包括液壓傳動,液壓控制,氣壓傳動等。
    《機械設計手冊》第六版是在總結前五版的成功經驗,考慮廣大讀者的使用習慣及對《機械設計手冊》提出新要求的基礎上進行編寫的。《機械設計手冊》保持了前五版的風格、特色和品位:突出實用性,從機械設計人員的角度考慮,合理安排內容取舍和編排體繫;強調準確性,數據、資料主要來自標準、規範和其他**資料,設計方法、公式、參數選用經過長期實踐檢驗,設計舉例來自工程實踐;反映先進性,增加了許多適合我國國情、具有廣闊應用前景的新材料、新方法、新技術、新工藝,采用了新標準和規範,廣泛收集了具有先進水平並實現標準化的新產品;突出了實用、便查的特點。《機械設計手冊》可作為機械設計人員和有關工程技術人員的工具書,也可供高等院校有關專業師生參考使用。
    目錄

    第16篇多點囓合柔性傳動
    第1章概述16-3
    1原理和特征16-3
    1.1原理16-3
    1.2特征16-3
    2基本類型16-3
    2.1分類16-3
    2.2懸掛形式與其他特征的組合16-4
    3結構和性能16-4
    4優越性及應用16-11
    4.1優越性16-11
    4.2應用16-11
    5有關結構實例的說明16-11
    第2章懸掛安裝結構16-12
    1整體外殼式16-12
    1.1初級減速器固定式安裝結構16-12
    1.2初級減速器懸掛式安裝結構16-12
    1.2.1初級減速器串接柔性支承為拉壓杆(或彈簧)16-12
    1.2.2初級減速器串接柔性支承為彎曲杆16-13
    2固定滾輪式(BF型)16-15
    3推杆式(BFP型)16-16
    4拉杆式(BFT型)16-16
    5偏心滾輪式(TSP型)16-18
    第3章懸掛裝置的設計計算16-19
    1整體外殼式16-19
    1.1全懸掛、自平衡扭力杆裝置16-19
    1.2全懸掛、扭力杆串接彎曲杆裝置16-19
    1.3全懸掛、彈簧串接拉壓杆裝置16-20
    1.4全懸掛、彈簧液壓串接彈簧裝置16-21
    1.5全懸掛、單作用式拉壓杆裝置16-21
    2固定滾輪式(BF型)16-21
    3推杆式(BFP型)16-23
    4拉杆式(BFT型)16-24
    5偏心滾輪式(TSP型)16-28
    第4章柔性支承的結構型式和設計計算16-31
    1單作用式16-31
    2自平衡式16-34
    3並接式(雙作用式)16-35
    4串接式16-37
    5調整式16-40
    6液壓阻尼器16-41
    第5章專業技術特點16-42
    1均載技術16-42
    1.1單臺電動機驅動多個囓合點時16-42
    1.2多臺電動機驅動多個囓合點時16-42
    1.2.1自動控制方法16-42
    1.2.2機電控制方法16-43
    2安全保護技術16-44
    2.1扭力杆保護裝置16-44
    2.2過載保護裝置16-45
    3中心距可變與側隙調整16-46
    3.1輥子的外形尺寸和性能16-46
    3.1.1輥子的外形尺寸16-46
    3.1.2輥子的性能16-47
    3.2側隙調整和控制16-47
    3.2.1齒輪側隙在傳動中的重要性16-47
    3.2.2傳動小側隙的保證16-48
    4設計與結構特點16-49
    4.1合理確定末級傳動副的型式和結構參數16-49
    4.1.1銷齒傳動等新型傳動應逐步推廣和發展16-49
    4.1.2目前末級減速宜采用高度變位漸開線直齒齒輪16-50
    4.2囓合點數的選擇16-50
    4.3各種懸掛安裝形式的特點及適用性16-50
    4.3.1整體外殼式(PGC型等)16-51
    4.3.2固定滾輪式(BF型)16-51
    4.3.3推杆式(BFP型)16-51
    4.3.4拉杆式(BFT型)16-51
    4.3.5偏心滾輪式(TSP型)16-51
    4.4柔性支承的特性和結構要求16-51
    4.4.1單作用式16-51
    4.4.2自平衡式16-52
    4.4.3並接式(雙作用式)16-52
    4.4.4串接式16-52
    4.4.5調整式16-52
    第6章整體結構的技術性能、尺寸繫列和選型方法16-53
    1國內多柔傳動裝置的結構、性能和尺寸繫列16-53
    1.1整體外殼式之一(PGC型,四點囓合,自平衡扭力杆)16-53
    1.2整體外殼式之二(四點囓合,自平衡扭力杆串接彎曲杆)16-54
    1.3整體外殼式之三(四點囓合,單作用彈簧緩衝裝置串接拉壓杆,有均載調節機構)16-55
    1.4整體外殼式之四(兩點囓合,自平衡扭力杆串接彎曲杆)16-57
    1.5固定滾輪式(BF型)16-58
    1.6拉杆式(BFT型,兩點囓合,自平衡扭力杆串接彈簧)16-59
    2國外多柔傳動裝置的結構、尺寸繫列及選型16-62
    2.1日本椿本公司的尺寸繫列及選型方法16-62
    2.1.1拉杆式(BFT型)16-62
    2.1.2固定滾輪式(BF型)和推杆式(BFP型)16-64
    2.2德國克虜伯公司BFT型尺寸繫列16-66
    2.3法國迪朗齒輪公司BFT型尺寸繫列及選型方法16-67
    第7章多點囓合柔性傳動動力學計算16-71
    1全懸掛多點囓合柔性傳動扭振動力學計算(以氧氣轉爐為例)16-71
    1.1繫統力學模型16-71
    1.2建立運動微分方程(三質量繫統,按非零度區預張緊啟動工況)16-73
    1.3運動微分方程求解16-73
    1.3.1固有振動解(按模態分析法)16-73
    1.3.2強迫振動解16-75
    1.4扭振力矩16-79
    2半懸掛多點囓合柔性傳動扭振動力學計算(以燒結機為例)16-79
    2.1繫統力學模型16-79
    2.2建立運動微分方程(四質量繫統)16-81
    2.3運動微分方程求解(初始條件為零)16-81
    2.4繫統扭振力矩的計算16-88
    3分析說明16-88
    4結論16-88
    第7章附錄16-89
    參考文獻16-92

    第17篇減速器、變速器
    第1章減速器設計一般資料及設計舉例17-3
    1減速器設計一般資料17-3
    1.1常用減速器的分類、形式及其應用範圍17-3
    1.2圓柱齒輪減速器標準中心距(摘自JB/T 9050.4—2006)17-5
    1.3減速器傳動比的分配及計算17-6
    1.4減速器的結構尺寸17-10
    1.4.1減速器的基本結構17-10
    1.4.2齒輪減速器、蝸杆減速器箱體尺寸17-11
    1.4.3減速器附件17-14
    1.5減速器軸承的選擇17-18
    1.6減速器主要零件的配合17-19
    1.7齒輪與蝸杆傳動的效率和散熱計算17-19
    1.7.1齒輪與蝸杆傳動的效率計算17-19
    1.7.2齒輪與蝸杆傳動的散熱計算17-21
    1.8齒輪與蝸杆傳動的潤滑17-23
    1.8.1齒輪與蝸杆傳動的潤滑方法17-23
    1.8.2齒輪與蝸杆傳動的潤滑油選擇(摘自JB/T 8831—2001)17-26
    1.9減速器技術要求17-27
    1.10減速器典型結構示例17-28
    1.10.1圓柱齒輪減速器17-28
    1.10.2圓錐齒輪減速器17-32
    1.10.3圓錐-圓柱齒輪減速器17-33
    1.10.4蝸杆減速器17-34
    1.10.5齒輪-蝸杆減速器17-38
    2減速器設計舉例17-39
    2.1通用橋式起重機減速器設計17-39
    2.1.1基本步驟17-39
    2.1.2技術條件17-39
    2.1.3確定工作級別17-39
    2.1.4確定減速器速比17-41
    2.1.5確定電機功率17-41
    2.1.6確定減速器功率17-41
    2.1.7安裝及裝配形式17-41
    2.1.8確定傳動參數17-42
    2.1.9齒輪承載能力計算17-43
    2.1.10齒輪修形計算17-46
    2.1.11軸繫設計17-47
    2.1.12軸承選用17-48
    2.2風力發電用增速齒輪箱設計17-49
    2.2.1概述17-49
    2.2.2特點及技術趨勢17-49
    2.2.3750kW風電齒輪箱設計舉例17-49
    第2章標準減速器及產品17-65
    1ZDY、ZLY、ZSY型硬齒面圓柱齒輪減速器(摘自JB/T 8853—2001)17-65
    1.1適用範圍和代號17-65
    1.2外形、安裝尺寸及裝配形式17-65
    1.3承載能力17-69
    1.4減速器的選用17-73
    2QDX點線囓合齒輪減速器(摘自JB/T 11619—2013)17-75
    2.1適用範圍、代號和安裝形式17-75
    2.2外形、安裝尺寸17-77
    2.3承載能力17-84
    2.4減速器的選用17-90
    3DB、DC型圓錐、圓柱齒輪減速器(摘自JB/T 9002—1999)17-94
    3.1適用範圍和代號17-94
    3.2外形、安裝尺寸和裝配形式17-94
    3.3承載能力17-101
    3.4實際傳動比17-105
    3.5減速器的選用17-105
    4CW型圓弧圓柱蝸杆減速器(摘自JB/T 7935—1999)17-107
    4.1適用範圍和標記17-107
    4.2外形、安裝尺寸17-108
    4.3承載能力和效率17-109
    4.4潤滑油牌號(黏度等級)17-112
    4.5減速器的選用17-113
    5TP型平面包絡環面蝸輪減速器(摘自JB/T 9051—2010)17-114
    5.1適用範圍和標記17-114
    5.2外形、安裝尺寸17-115
    5.3承載能力17-118
    5.4減速器的總效率17-120
    5.5減速器的選用17-121
    6HWT、HWB型直廓環面蝸杆減速器(摘自JB/T 7936—2010)17-122
    6.1適用範圍和標記17-122
    6.2外形、安裝尺寸17-123
    6.3承載能力及總傳動效率17-125
    6.4減速器的選用17-132
    7行星齒輪減速器17-133
    7.1NGW型行星齒輪減速器(摘自JB/T 6502—1993)17-133
    7.1.1適用範圍、標記及相關技術參數17-133
    7.1.2外形、安裝尺寸17-136
    7.1.3承載能力17-150
    7.1.4減速器的選用17-159
    7.2NGW-S型行星齒輪減速器17-161
    7.2.1適用範圍和標記17-161
    7.2.2外形、安裝尺寸17-162
    7.2.3承載能力17-164
    7.2.4減速器的選用17-166
    7.3垂直出軸星輪減速器(摘自JB/T 7344—2010)17-167
    7.3.1適用範圍及標記17-167
    7.3.2外形、安裝尺寸17-168
    7.3.3承載能力17-170
    7.3.4減速器的選用17-172
    8擺線針輪減速器17-174
    8.1概述17-174
    8.2擺線針輪減速器17-176
    8.2.1標記方法及使用條件17-176
    8.2.2外形、安裝尺寸17-177
    8.2.3承載能力17-200
    8.2.4減速器的選用17-231
    9諧波傳動減速器17-231
    9.1工作原理與特點17-231
    9.2XB、XBZ型諧波傳動減速器 (摘自GB/T 14118—1993)17-233
    9.2.1外形、安裝尺寸17-233
    9.2.2承載能力17-236
    9.2.3使用條件及主要技術指標17-238
    9.2.4減速器的選用17-238
    10三環減速器17-239
    10.1工作原理、特點及適用範圍17-239
    10.2結構形式與特征17-240
    10.3裝配形式17-241
    10.4外形、安裝尺寸(摘自YB/T 079—2005)17-243
    10.5承載能力17-249
    10.6減速器的選用17-255
    11釜用立式減速器(浙江長城減速機有限公司)17-255
    11.1X繫列釜用立式擺線針輪減速器(摘自HG/T 3139.2—2001)17-255
    11.1.1外形、安裝尺寸17-256
    11.1.2承載能力17-259
    11.2LC型立式兩級硬齒面圓柱齒輪減速器(摘自HG/T 3139.3—2001)17-263
    11.2.1外形、安裝尺寸17-263
    11.2.2承載能力17-264
    11.3FJ型硬齒面圓柱、圓錐齒輪減速器(摘自HG/T 3139.5—2001)17-265
    11.3.1外形、安裝尺寸17-265
    11.3.2承載能力17-267
    11.4LPJ、LPB、LPP型平行軸硬齒面圓柱齒輪減速器(摘自HG/T 3139.4—2001)17-268
    11.4.1外形、安裝尺寸17-268
    11.4.2承載能力17-270
    11.5FP型中功率窄V帶及高強力V帶傳動減速器(摘自HG/T 3139.10—2001)17-272
    11.5.1外形、安裝尺寸17-272
    11.5.2承載能力17-273
    11.6YP型帶傳動減速器(摘自HG/T 3139.11—2001)17-274
    11.6.1外形、安裝尺寸17-274
    11.6.2承載能力17-276
    11.7釜用減速器附件17-277
    11.7.1XD型單支點機架17-277
    11.7.2XS型雙支點機架17-280
    11.7.3FZ型雙支點方底板機架17-283
    11.7.4JQ型夾殼聯軸器17-285
    11.7.5GT、DF型剛性凸緣聯軸器17-286
    11.7.6SF型三分式聯軸器17-288
    11.7.7TK型彈性塊式聯軸器17-289
    12同軸式圓柱齒輪減速器(摘自JB/T 7000—2010)17-290
    12.1適用範圍17-290
    12.2代號與標記示例17-291
    12.3減速器的外形及安裝尺寸17-291
    12.4實際傳動比及承載能力17-300
    12.5減速器的選用17-323
    13TH、TB型硬齒面齒輪減速器17-326
    13.1適用範圍及代號示例17-326
    13.2裝配布置型式17-326
    13.3外形、安裝尺寸17-327
    13.4承載能力17-350
    13.5減速器的選用17-365
    14TR繫列斜齒輪硬齒面減速機17-368
    14.1標記示例17-369
    14.2TR繫列減速機裝配形式17-369
    14.3TR繫列減速機外形、安裝尺寸17-370
    14.4TR繫列減速機承載能力17-373
    第3章機械無級變速器及產品17-394
    1機械無級變速器的基本知識、類型和選用17-394
    1.1傳動原理17-394
    1.2特點和應用17-396
    1.3機械特性17-396
    1.4類型、特性和應用示例17-397
    1.5選用的一般方法17-401
    1.5.1類型選擇17-401
    1.5.2容量選擇17-401
    2錐盤環盤無級變速器17-402
    2.1概述17-402
    2.2SPT繫列減變速機的型號、技術參數及基本尺寸17-402
    2.3ZH繫列減變速機的型號、技術參數及基本尺寸17-404
    3行星錐盤無級變速器17-409
    3.1概述17-409
    3.2行星錐盤無級變速器17-410
    4環錐行星無級變速器17-416
    4.1概述17-416
    4.2環錐行星無級變速器17-416
    4.2.1適用範圍及標記示例17-416
    4.2.2技術參數、外形及安裝尺寸17-417
    4.2.3選型方法17-419
    5帶式無級變速器17-419
    5.1概述17-419
    5.2V形寬帶無級變速器17-420
    6齒鏈式無級變速器17-422
    6.1概述17-422
    6.1.1特點及用途17-422
    6.1.2變速原理17-422
    6.1.3調速範圍17-423
    6.2P型齒鏈式無級變速器17-423
    6.2.1適用範圍及標記示例17-423
    6.2.2技術參數、外形及安裝尺寸17-424
    7三相並列連杆式脈動無級變速器17-425
    7.1概述17-425
    7.2三相並列連杆式脈動無級變速器17-426
    7.2.1適用範圍及標記示例17-426
    7.2.2外形、安裝尺寸17-427
    7.2.3性能參數17-428
    8四相並列連杆式脈動無級變速器17-428
    9多盤式無級變速器17-430
    9.1概述17-430
    9.2特點、工作特性和選用17-431
    9.3型號標記、技術參數和外形、安裝尺寸17-431
    參考文獻17-434

    第18篇常用電機、電器及電動(液)推杆與升降機
    第1章常用電機18-3
    1電動機的特性、工作狀態及其發熱與溫升18-3
    2電動機的選擇18-8
    2.1選擇電動機應綜合考慮的問題18-8
    2.2電動機選擇順序18-8
    2.3電動機類型選擇18-8
    2.4電動機電壓和轉速的選擇18-10
    2.5異步電動機的調速運行18-11
    2.6電動機功率計算18-12
    2.7電動機功率計算與選用舉例18-21
    3異步電動機常見故障18-28
    4常用電動機規格18-29
    4.1旋轉電機整體結構的防護等級(IP代碼)分級(摘自GB/T 4942.1—2006)18-29
    4.2旋轉電動機結構及安裝型式(IM代碼)(摘自GB/T 997—2008)18-30
    4.3常用電動機的特點及用途18-37
    4.4一般異步電動機18-41
    4.4.1Y2繫列(IP54)(摘自JB/T 8680—2008)、Y3繫列(IP55)(摘自GB/T 25290—2010)
    三相異步電動機18-41
    4.4.2Y繫列(IP44)三相異步電動機(摘自JB/T 10391—2008)18-53
    4.4.3Y繫列(IP23)三相異步電動機(摘自JB/T 5271—2010)18-62
    4.4.4YR繫列(IP44)三相異步電動機(摘自JB/T 7119—2010)18-65
    4.4.5YR3繫列(IP23)三相異步電動機(摘自JB/T 5269—2007)18-68
    4.4.6Y、YR繫列中型三相異步電動機(660V)18-71
    4.4.7YX3繫列(IP55)高效率三相異步電動機(摘自GB/T 22722—2008)18-73
    4.4.8YH繫列(IP44)高轉差率三相異步電動機(摘自JB/T 6449—2010)18-81
    4.4.9YEJ繫列(IP44)電磁制動三相異步電動機(摘自JB/T 6456—2010)18-87
    4.5變速和減速異步電動機18-92
    4.5.1YD繫列(IP44)變極多速三相異步電動機(摘自JB/T 7127—2010)18-92
    4.5.2YCT(摘自JB/T 7123—2010)、YCTD(摘自JB/T 6450—2010)
    繫列電磁調速三相異步電動機18-98
    4.5.3YCJ繫列齒輪減速三相異步電動機(摘自JB/T 6447—2010)18-101
    4.5.4YVP(IP44)繫列變頻調速三相異步電動機18-110
    4.5.5冶金及起重用變頻調速三相異步電動機18-114
    4.6YZ(摘自JB/T 10104—2011)、YZR(摘自JB/T 10105—1999)
    YZR3(摘自GB/T 21973—2008)繫列起重及冶金用三相異步電動機18-117
    4.6.1YZ、YZR繫列起重及冶金用三相異步電動機技術數據18-117
    4.6.2YZ、YZR繫列起重及冶金用電動機的安裝尺寸與外形尺寸18-119
    4.7防爆異步電動機18-122
    4.7.1YB3、YB2繫列隔爆型三相異步電動機(摘自JB/T 7565.1—2011、JB/T 7565.2—2002、JB/T 7565.3—2004、JB/T 7565.4—2004)18-123
    4.7.2YA繫列增安型三相異步電動機(摘自JB/T 9595—1999、JB/T 8972—2011)18-132
    4.8小功率電動機18-140
    4.9YZU繫列三相異步振動電動機(摘自JB/T 5330—2007)18-145
    4.10小型盤式制動電動機18-147
    4.10.1YPE三相異步盤式制動電動機18-147
    4.10.2YHHPY起重用盤式制動電動機18-149
    4.11直流電機18-150
    4.11.1Z4繫列直流電動機(摘自JB/T 6316—2006)18-151
    4.11.2測速發電機18-165
    4.12控制電動機18-171
    4.12.1MINAS A4繫列交流伺服電動機18-171
    4.12.2AKM繫列永磁無刷直流伺服電動機18-179
    4.12.3BYG繫列混合式步進電機18-195
    4.13電動機滑軌18-201
    第2章常用電器18-204
    1電磁鐵18-204
    1.1MQD1繫列牽引電磁鐵18-204
    1.2直流牽引電磁鐵18-205
    2行程開關18-207
    2.1LXP1(3SE3)繫列行程開關18-207
    2.2LX19繫列行程開關18-210
    2.3LXZ1繫列精密組合行程開關18-212
    2.4LXW6繫列微動開關18-213
    2.5WL型雙回路行程開關18-215
    3接近開關18-226
    3.1LXJ6繫列接近開關18-226
    3.2LXJ7繫列接近開關18-227
    3.3LXJ8(3SG)繫列接近開關18-227
    3.4E2繫列接近開關18-234
    3.5超聲波接近開關18-239
    4光電開關18-240
    5傳感器18-245
    5.1傳感器命名法及代碼(摘自GB/T 7666—2005)18-246
    5.1.1傳感器命名方法18-246
    5.1.2傳感器代號標記方法18-247
    5.2傳感器圖用圖形符號(摘自GB/T 14479—1993)18-249
    5.2.1傳感器圖形符號的組合18-249
    5.2.2傳感器圖形符號表示規則18-249
    5.3傳感器產品18-251
    5.3.1常用拉壓力傳感產品18-251
    5.3.2常用扭矩傳感器18-255
    5.3.3位移和位置傳感器18-259
    5.3.4線速度傳感器18-265
    5.3.5角速度(轉速)傳感器18-268
    5.3.6距離傳感器18-270
    5.3.7物位傳感器18-271
    6管狀件(摘自JB/T 2379—1993)18-273
    6.1管狀件的型號與用途18-273
    6.2管狀件的結構及使用說明18-274
    6.3管狀件的常用設計、計算公式和參考數據18-274
    6.4JGQ型管狀件18-275
    6.5JGY型管狀件18-277
    6.6JGS型管狀件18-278
    6.7JGX1,2,3型及JGJ1,2,3型管狀件18-279
    6.8JGM型管狀件18-280
    第3章電動、液壓推杆與升降機18-282
    1電動推杆18-282
    1.1一般電動推杆18-282
    1.2伺服電動推杆18-291
    1.3應用示例18-294
    2電液推杆18-294
    2.1電動液壓缸18-294
    2.1.1UE繫列電動液壓缸與繫列液壓泵技術參數18-294
    2.1.2UEC繫列直列式電動液壓缸選型方法18-298
    2.1.3UEG繫列並列式電動液壓缸選型方法18-300
    2.2電液推杆及電液轉角器18-306
    2.2.1DYT(B)電液推杆18-306
    2.2.2ZDY電液轉角器18-312
    2.2.3有關說明18-313
    3升降機18-314
    3.1SWL蝸輪螺杆升降機(摘自JB/T 8809—2010)18-314
    3.1.1型式及尺寸18-314
    3.1.2性能參數18-318
    3.1.3驅動功率的計算18-322
    3.1.4蝸杆軸伸的許用徑向力18-322
    3.1.5螺杆長度與極限載荷的關繫18-323
    3.1.6螺杆許用側向力Fs和軸向力Fa與行程的關繫18-324
    3.1.7工作持續率與環境溫度的關繫18-325
    3.2其他升降機18-325
    參考文獻18-326

    第19篇機械振動的控制及利用
    第1章概述19-5
    1機械振動的分類及機械工程中的振動問題19-5
    1.1機械振動的分類19-5
    1.2機械工程中常遇到的振動問題19-6
    2機械振動等級的評定19-7
    2.1振動烈度的確定19-7
    2.2對機器的評定19-8
    2.3其他設備振動烈度舉例19-9
    第2章機械振動的基礎資料19-10
    1機械振動表示方法19-10
    1.1簡諧振動表示方法19-10
    1.2周期振動幅值表示法19-11
    1.3振動頻譜表示法19-11
    2彈性構件的剛度19-12
    3阻尼繫數19-15
    3.1線性阻尼繫數19-15
    3.2非線性阻尼的等效線性阻尼繫數19-16
    4振動繫統的固有角頻率19-17
    4.1單自由度繫統的固有角頻率19-17
    4.2二自由度繫統的固有角頻率19-21
    4.3各種構件的固有角頻率19-23
    4.4結構基本自振周期的經驗公式19-28
    5簡諧振動合成19-29
    5.1同向簡諧振動的合成19-29
    5.2異向簡諧振動的合成19-30
    6各種機械產生振動的擾動頻率19-32
    第3章線性振動19-33
    1單自由度繫統自由振動模型參數及響應19-33
    2單自由度繫統的受迫振動19-35
    2.1簡諧受迫振動的模型參數及響應19-35
    2.2非簡諧受迫振動的模型參數及響應19-37
    2.3無阻尼繫統對常見衝擊激勵的響應19-38
    3直線運動振繫與定軸轉動振繫的參數類比19-39
    4共振關繫19-40
    5回轉機械在啟動和停機過程中的振動19-41
    5.1啟動過程的振動19-415.2停機過程的振動19-41
    6多自由度繫統19-42
    6.1多自由度繫統自由振動模型參數及其特性19-42
    6.2二自由度繫統受迫振動的振幅和相位差角計算公式19-44
    7機械繫統的力學模型19-44
    7.1力學模型的簡化原則19-45
    7.2等效參數的轉換計算19-45
    8線性振動的求解方法及示例19-47
    8.1運動微分方程的建立方法19-47
    8.1.1牛頓第二定律示例19-47
    8.1.2拉格朗日法19-47
    8.1.3用影響繫數法建立繫統運動方程19-48
    8.2求解方法19-49
    8.2.1求解方法19-49
    8.2.2實際方法及現代方法簡介19-50
    8.2.3衝擊載荷示例19-51
    8.2.4關於動剛度19-52
    9轉軸橫向振動和飛輪的陀螺力矩19-53
    9.1轉子的渦動19-53
    9.2轉子質量偏心引起的振動19-53
    9.3陀螺力矩19-54
    第4章非線性振動與隨機振動19-55
    1非線性振動19-55
    1.1機械工程中的非線性振動類別19-55
    1.2機械工程中的非線性振動問題19-56
    1.3非線性力的特征曲線19-57
    1.4非線性繫統的物理性質19-60
    1.5分析非線性振動的常用方法19-63
    1.6等效線性化近似解法19-63
    1.7示例19-64
    1.8非線性振動的穩定性19-65
    2自激振動19-66
    2.1自激振動和自振繫統的特性19-66
    2.2機械工程中常見的自激振動現像19-66
    2.3單自由度繫統相平面及穩定性19-68
    3隨機振動19-713.1平穩隨機振動描述19-72
    3.2單自由度線性繫統的傳遞函數19-73
    3.3單自由度線性繫統的隨機響應19-74
    4混沌振動19-75
    第5章振動的控制19-77
    1隔振與減振方法19-77
    2隔振設計19-77
    2.1隔振原理及一級隔振的動力參數設計19-77
    2.2一級隔振動力參數設計示例19-79
    2.3二級隔振動力參數設計19-80
    2.4二級隔振動力參數設計示例19-82
    2.5隔振設計的幾個問題19-84
    2.5.1隔振設計步驟19-84
    2.5.2隔振設計要點19-85
    2.5.3圓柱螺旋彈簧的剛度19-85
    2.5.4隔振器的阻尼19-86
    2.6隔振器的材料與類型19-86
    2.7橡膠隔振器設計19-87
    2.7.1橡膠材料的主要性能參數19-87
    2.7.2橡膠隔振器剛度計算19-88
    2.7.3橡膠隔振器設計要點19-89
    3阻尼減振19-90
    3.1阻尼減振原理19-90
    3.2材料的損耗因子與阻尼層結構19-91
    3.2.1材料的損耗因素與材料19-91
    3.2.2橡膠阻尼層結構19-92
    3.2.3橡膠支承實例19-94
    3.3線性阻尼隔振器19-94
    3.3.1減振隔振器繫統主要參數19-95
    3.3.2佳參數選擇19-96
    3.3.3設計示例19-96
    3.4非線性阻尼繫統的隔振19-97
    3.4.1剛性連接非線性阻尼繫統隔振19-97
    3.4.2彈性連接干摩擦阻尼減振隔振器動力參數設計19-99
    3.5減振器設計19-99
    3.5.1油壓式減振器結構特征19-99
    3.5.2阻尼力特性19-100
    3.5.3設計示例19-101
    3.5.4摩擦阻尼器結構特征及示例19-101
    4阻尼隔振減振器繫列19-102
    4.1橡膠減振器19-102
    4.1.1橡膠剪切隔振器的國家標準19-102
    4.1.2常用橡膠隔振器的類型19-103
    4.2不鏽鋼絲繩減振器19-107
    4.2.1主要特點19-107
    4.2.2選型原則與方法19-108
    4.2.3組合形式的金屬彈簧隔振器19-113
    4.3扭轉振動減振器19-113
    4.4新型可控減振器19-115
    4.4.1磁性液體19-115
    4.4.2磁流變液19-116
    5動力吸振器19-117
    5.1動力吸振器設計19-117
    5.1.1動力吸振器工作原理19-117
    5.1.2動力吸振器的設計19-118
    5.1.3動力吸振器附連點設計19-119
    5.1.4設計示例19-119
    5.2加阻尼的動力吸振器19-120
    5.2.1設計思想19-120
    5.2.2減振吸振器的佳參數19-121
    5.2.3減振吸振器的設計步驟19-121
    5.3二級減振隔振器設計19-123
    5.3.1設計思想19-123
    5.3.2二級減振隔振器動力參數設計19-123
    5.4擺式減振器19-124
    5.5衝擊減振器19-125
    5.6可控式動力吸振器示例19-127
    6緩衝器設計19-127
    6.1設計思想19-127
    6.1.1衝擊現像及衝擊傳遞繫數19-128
    6.1.2速度階躍激勵及衝擊的簡化計算19-129
    6.1.3緩衝彈簧的儲能特性19-130
    6.1.4阻尼參數選擇19-132
    6.2一級緩衝器設計19-133
    6.2.1緩衝器的設計原則19-133
    6.2.2設計要求19-133
    6.2.3一級緩衝器動力參數設計19-134
    6.2.4加速度脈衝激勵波形影響提示19-134
    6.3二級緩衝器的設計19-134
    7平衡法19-135
    7.1結構的設計19-135
    7.2轉子的平衡19-135
    7.3往復機械的平衡19-136
    第6章機械振動的利用19-138
    1概述19-138
    1.1振動機械的用途及工藝特性19-138
    1.2振動機械的組成19-139
    1.3振動機械的頻率特性及結構特征19-139
    2振動輸送類振動機的運動參數19-140
    2.1機械振動指數19-140
    2.2物料的滑行運動19-140
    2.3物料拋擲指數19-141
    2.4常用振動機的振動參數19-142
    2.5物料平均速度19-142
    2.6輸送能力與輸送槽體尺寸的確定19-143
    2.7物料的等效參振質量和等效阻尼繫數19-143
    2.8振動繫統的計算質量19-144
    2.9激振力和功率19-144
    3單軸慣性激振器設計19-145
    3.1平面運動單軸慣性激振器19-145
    3.2空間運動單軸慣性激振器19-147
    3.3單軸慣性激振器動力參數(遠超共振類)19-147
    3.4激振力的調整及滾動軸承19-148
    3.5用單軸激振器的幾種機械示例19-148
    3.5.1混凝土振搗器19-148
    3.5.2破碎粉磨機械19-150
    3.5.3圓形振動篩19-151
    4雙軸慣性激振器19-153
    4.1產生單向激振力的雙軸慣性激振器19-153
    4.2空間運動雙軸慣性激振器19-153
    4.2.1交叉軸式雙軸慣性激振器19-154
    4.2.2平行軸式雙軸慣性激振器19-154
    4.3雙軸慣性激振器動力參數(遠超共振類)19-155
    4.4自同步條件及激振器位置19-156
    4.5用雙軸激振器的幾種機械示例19-157
    4.5.1雙軸振動顎式振動破碎機19-157
    4.5.2振動鑽進19-157
    4.5.3離心機19-157
    5其他各種形式的激振器19-159
    5.1行星輪式激振器19-159
    5.2混沌激振器19-159
    5.3電動式激振器19-160
    5.4電磁式激振器19-160
    5.5電液式激振器19-161
    5.6液壓射流激振器19-162
    5.7氣動式激振器19-162
    5.8其他激振器19-163
    6近共振類振動機19-164
    6.1慣性共振式19-164
    6.1.1主振繫統的動力參數19-164
    6.1.2激振器動力參數設計19-165
    6.2彈性連杆式19-166
    6.2.1主振繫統的動力參數19-166
    6.2.2激振器動力參數設計19-166
    6.3主振繫統的動力平衡——多質體平衡式振動機19-167
    6.4導向杆和橡膠鉸鏈19-168
    6.5振動輸送類振動機整體剛度和局部剛度的計算19-168
    6.6近共振類振動機工作點的調試19-170
    6.7間隙式非線性振動機及其彈簧設計19-170
    7振動機械動力參數設計示例19-171
    7.1遠超共振慣性振動機動力參數設計示例19-171
    7.2慣性共振式振動機動力參數設計示例19-172
    7.3彈性連杆式振動機動力參數設計示例19-174
    8其他一些機械振動的應用實例19-175
    8.1多軸式慣性振動機19-175
    8.2混沌振動的設計例19-176
    8.2.1多連杆振動臺19-176
    8.2.2雙偏心盤混沌激振器在振動壓實中的應用19-176
    8.3利用振動的拉撥19-176
    8.4振動時效技術應用19-177
    8.5聲波鑽進19-178
    9主要零部件19-178
    9.1三相異步振動電機19-178
    9.1.1部頒標準19-178
    9.1.2立式振動電機與防爆振動電機19-181
    9.2倉壁振動器19-181
    9.3橡膠——金屬螺旋復合彈簧19-183
    10振動給料機19-186
    10.1部頒標準19-186
    10.2XZC型振動給料機19-187
    10.3FZC繫列振動出礦機19-188
    11利用振動來監測纜索拉力19-191
    11.1測量弦振動計算索拉力19-192
    11.1.1弦振動測量原理19-192
    11.1.2MGH型錨索測力儀19-192
    11.2按兩端受拉梁的振動測量索拉力19-193
    11.2.1兩端受拉梁的振動測量原理19-193
    11.2.2高屏溪橋斜張鋼纜檢測部分簡介19-193
    11.3索拉力振動檢測的一些新方法19-195
    11.3.1考慮索的垂度和彈性伸長λ19-195
    11.3.2頻差法19-196
    11.3.3拉索基頻識別工具箱19-196
    第7章機械振動測量技術19-197
    1概述19-197
    1.1測量在機械振動繫統設計中的作用19-197
    1.2振動的測量方法19-197
    1.2.1振動測量的主要內容19-197
    1.2.2振動測量的類別19-197
    1.3測振原理19-199
    1.3.1線性繫統振動量時間歷程曲線的測量19-199
    1.3.2測振原理19-199
    1.4振動測量繫統圖示例19-200
    2數據采集與處理19-200
    2.1信號19-200
    2.1.1信號的類別19-200
    2.1.2振動波形因素與波形圖19-200
    2.2信號的頻譜分析19-201
    2.3信號發生器及力錘的應用19-202
    2.3.1信號發生器19-202
    2.3.2力錘及應用19-203
    2.4數據采集繫統19-203
    2.5數據處理19-204
    2.5.1數據處理方法19-204
    2.5.2數字處理繫統19-204
    2.6智能化數據采集與分析處理、監測繫統19-205
    3振動幅值測量19-205
    3.1光測位移幅值法19-206
    3.2電測振動幅值法19-207
    3.3激光干涉測量振動法19-207
    3.3.1光學多普勒干涉原理測量物體的振動19-207
    3.3.2低頻激光測振儀19-207
    4振動頻率與相位的測量19-208
    4.1李沙育圖形法19-208
    4.2標準時間法19-208
    4.3閃光測頻法19-209
    4.4數字頻率計測頻法19-209
    4.5振動頻率測量分析儀19-209
    4.6相位的測量19-209
    5繫統固有頻率與振型的測定19-210
    5.1自由衰減振動法19-210
    5.2共振法19-210
    5.3頻譜分析法19-210
    5.4振型的測定19-211
    6阻尼參數的測定19-211
    6.1自由衰減振動法19-211
    6.2帶寬法19-212
    第8章軸和軸繫的臨界轉速19-213
    1概述19-213
    2簡單轉子的臨界轉速19-213
    2.1力學模型19-213
    2.2兩支承軸的臨界轉速19-214
    2.3兩支承單盤轉子的臨界轉速19-215
    3兩支承多圓盤轉子臨界轉速的近似計算19-216
    3.1帶多個圓盤軸的一階臨界轉速19-216
    3.2力學模型19-216
    3.3臨界轉速計算公式19-216
    3.4計算示例19-218
    3.5簡略計算方法19-219
    4軸繫的模型與參數19-219
    4.1力學模型19-219
    4.2滾動軸承支承剛度19-220
    4.3滑動軸承支承剛度19-222
    4.4支承阻尼19-226
    5軸繫的臨界轉速計算19-226
    5.1傳遞矩陣法計算軸彎曲振動的臨界轉速19-226
    5.1.1傳遞矩陣19-226
    5.1.2傳遞矩陣的推求19-227
    5.1.3臨界轉速的推求19-228
    5.2傳遞矩陣法計算軸扭轉振動的臨界轉速19-229
    5.2.1單軸扭轉振動的臨界轉速19-229
    5.2.2分支繫統扭轉振動的臨界轉速19-231
    5.3影響軸繫臨界轉速的因素19-232
    6軸繫臨界轉速的修改和組合19-232
    6.1軸繫臨界轉速的修改19-232
    6.2軸繫臨界轉速的組合19-234
    參考文獻19-236

    第20篇機架設計
    第1章機架結構概論20-5
    1機架結構類型20-5
    1.1按機架結構形式分類20-5
    1.2按機架的材料和制造方法分類20-6
    1.2.1按材料分20-6
    1.2.2按制造方法分20-7
    1.3按力學模型分類20-7
    2杆繫結構機架20-8
    2.1機器的穩定性20-8
    2.2杆繫的組成規則20-8
    2.2.1平面杆繫的組成規則20-8
    2.2.2空間杆繫的幾何不變準則20-8
    2.3平面杆繫的自由度計算20-9
    2.3.1平面杆繫的約束類型20-9
    2.3.2平面鉸接杆繫的自由度計算20-10
    2.4杆繫幾何特性與靜定特性的關繫20-10
    3機架設計的準則和要求20-11
    3.1機架設計的準則20-11
    3.2機架設計的一般要求20-11
    3.3設計步驟20-12
    4架式機架結構的選擇20-12
    4.1一般規則20-12
    4.2靜定結構與超靜定結構的比較20-13
    4.3靜定桁架與剛架的比較20-14
    4.4幾種杆繫結構力學性能的比較20-14
    4.5幾種桁架結構力學性能的比較20-15
    5幾種典型機架結構形式20-17
    5.1汽車車架20-17
    5.1.1梁式車架20-18
    5.1.2承載式車身車架20-19
    5.1.3各種新型車架形式20-20
    5.2摩托車車架和拖拉機架20-21
    5.3起重運輸設備機架20-22
    5.3.1起重機機架20-22
    5.3.2纜索起重機架20-26
    5.3.3弔掛式帶式輸送機的鋼絲繩機架20-26
    5.4挖掘機機架20-26
    5.5管架20-28
    5.6標準容器支座20-31
    5.7大型容器支架20-33
    5.8其他形式機架20-34
    第2章機架設計的一般規定20-38
    1載荷20-38
    1.1載荷分類20-38
    1.2組合載荷與非標準機架的載荷20-38
    1.3雪載荷和冰載荷20-39
    1.4風載荷20-39
    1.5溫度變化引起的載荷20-42
    1.6地震載荷20-42
    2剛度要求20-44
    2.1剛度的要求20-44
    2.2《鋼結構設計規範》的規定20-44
    2.3《起重機設計規範》的規定20-45
    2.4提高剛度的方法20-46
    3強度要求20-46
    3.1許用應力20-47
    3.1.1基本許用應力20-47
    3.1.2折減繫數K020-47
    3.1.3基本許用應力表20-47
    3.2起重機鋼架的安全繫數和許用應力20-49
    3.3鉚焊連接基本許用應力20-49
    3.4極限狀態設計法20-50
    4機架結構的簡化方法20-50
    4.1選取力學模型的原則20-51
    4.2支座的簡化20-51
    4.3結點的簡化20-52
    4.4構件的簡化20-52
    4.5簡化綜述及舉例20-53
    5杆繫結構的支座形式20-55
    5.1用於梁和剛架或桁架的支座20-55
    5.2用於柱和剛架的支座20-57
    6技術要求20-58
    7設計計算方法簡介20-60
    第3章梁的設計與計算20-62
    1梁的設計20-62
    1.1縱梁的結構設計20-62
    1.1.1縱梁的結構20-62
    1.1.2梁的連接20-62
    1.1.3主梁的截面尺寸20-65
    1.1.4梁截面的有關數據20-65
    1.2主梁的上拱高度20-68
    1.3端梁的結構設計20-68
    1.4梁的整體穩定性20-70
    1.5梁的局部穩定性20-70
    1.6梁的設計布置原則20-72
    1.7舉例20-72
    2梁的計算20-75
    2.1梁彎曲的正應力20-75
    2.2扭矩產生的內力20-75
    2.2.1實心截面或厚壁截面的梁或杆件20-75
    2.2.2閉口薄壁杆件20-75
    2.2.3開口薄壁杆件20-76
    2.2.4受約束的開口薄壁梁偏心受力的計算20-77
    2.3示例20-77
    2.3.1梁的計算20-77
    2.3.2汽車貨車車架的簡略計算20-80
    2.4連續梁計算用表20-82
    2.5彈性支座上的連續梁20-86
    第4章柱和立架的設計與計算20-91
    1柱和立架的形狀20-91
    1.1柱的外形和尺寸參數20-91
    1.2柱的截面形狀20-92
    1.3立柱的外形與影響剛度的因素20-94
    1.3.1起重機龍門架外形20-94
    1.3.2機床立柱及其他20-95
    1.3.3各種立柱類構件的剛度比較20-95
    1.3.4螺釘及外肋條數量對立柱連接處剛度的影響20-96
    2柱的連接及柱和梁的連接20-98
    2.1柱的拼接20-98
    2.2柱腳的設計與連接20-98
    2.3梁和梁及梁和柱的連接20-100
    3穩定性計算20-103
    3.1不作側向穩定性計算的條件20-103
    3.2軸心受壓穩定性計算20-103
    3.3結構構件的容許長細比與長細比計算20-104
    3.4結構件的計算長度20-105
    3.4.1等截面柱20-105
    3.4.2變截面受壓構件20-105
    3.4.3桁架構件的計算長度20-107
    3.4.4特殊情況20-108
    3.5偏心受壓構件20-108
    3.6加強肋板構造尺寸的要求20-109
    3.7圓柱殼的局部穩定性20-109
    4柱的位移與計算用表20-110
    第5章桁架的設計與計算20-116
    1靜定梁式平面桁架的分類20-116
    2桁架的結構20-117
    2.1桁架結點20-117
    2.1.1結點的連接形式20-117
    2.1.2連接板的厚度和焊縫高度20-119
    2.1.3桁架結點板強度及焊縫計算20-119
    2.1.4桁架結點板的穩定性20-120
    2.2管子桁架20-120
    2.3幾種桁架的結構形式和參數20-121
    2.3.1結構形式20-121
    2.3.2尺寸參數20-125
    2.4桁架的起拱度20-125
    3靜定平面桁架的內力分析20-125
    3.1截面法20-126
    3.2結點法20-127
    3.3混合法20-128
    3.4代替法20-128
    4桁架的位移計算20-129
    4.1桁架的位移計算公式20-129
    4.2幾種桁架的撓度計算公式20-130
    4.3舉例20-134
    5超靜定桁架的計算20-137
    6空間桁架20-139
    6.1平面桁架組成的空間桁架的受力分析法20-139
    6.2圓形容器支承桁架20-140
    第6章框架的設計與計算20-144
    1剛架的結點設計20-145
    2剛架內力分析方法20-146
    2.1力法計算剛架20-147
    2.1.1力法的基本概念20-147
    2.1.2計算步驟20-147
    2.1.3簡化計算的處理20-149
    2.2位移法20-150
    2.2.1角變位移方程20-150
    2.2.2應用基本體繫及典型方程計算剛架的步驟20-151
    2.2.3應用結點及截面平衡方程計算剛架的步驟20-152
    2.3簡化計算舉例20-153
    3框架的位移20-154
    3.1位移的計算公式20-154
    3.1.1由載荷作用產生的位移20-154
    3.1.2由溫度改變所引起的位移20-155
    3.1.3由支座移動所引起的位移20-156
    3.2圖乘公式20-156
    3.3空腹框架的計算公式20-159
    4等截面剛架內力計算公式20-160
    4.1等截面單跨剛架計算公式20-160
    4.2均布載荷等截面等跨排架計算公式20-168
    第7章其他形式的機架20-170
    1整體式機架20-170
    1.1概述20-170
    1.2有加強肋的整體式機架的肋板布置20-171
    1.3布肋形式對剛度影響20-172
    1.4肋板的剛度計算20-173
    2箱形機架20-176
    2.1箱體結構參數的選擇20-176
    2.1.1壁厚的選擇20-176
    2.1.2加強肋20-177
    2.1.3孔和凸臺20-177
    2.1.4箱體的熱處理20-178
    2.2壁板的布肋形式20-178
    2.3箱體剛度20-179
    2.3.1箱體剛度的計算20-179
    2.3.2箱體剛度的影響因素20-179
    2.4齒輪箱箱體剛度計算舉例20-183
    2.4.1齒輪箱箱體的計算20-183
    2.4.2車床主軸箱剛度計算舉例20-186
    2.4.3齒輪箱的計算機輔助設計(CAD)和實驗20-187
    3軋鋼機類機架設計與計算方法20-187
    3.1軋鋼機機架形式與結構20-187
    3.2短應力線軋機20-189
    3.3閉式機架強度與變形的計算20-190
    3.3.1計算原理20-190
    3.3.2計算結果舉例20-192
    3.3.3機架內的應力與許用應力20-193
    3.3.4閉口式機架的變形(延伸)計算20-194
    3.4開式機架的計算20-195
    3.5預應力軋機的計算20-196
    4桅杆纜繩結構的機架20-197
    5柔性機架20-198
    5.1鋼絲繩機架20-198
    5.1.1概述20-198
    5.1.2輸送機鋼絲繩機架的靜力計算20-198
    5.1.3鋼絲繩的拉力20-199
    5.1.4鋼絲繩的預張力20-199
    5.1.5鋼絲繩鞍座尺寸20-199
    5.2濃密機機座柔性底板(托盤)的設計20-200
    參考文獻20-203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