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  文化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保健/养生
     体育/运动
     手工/DIY
     休闲/爱好
     英文原版书
     港台图书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富足-改變人類未來的4大力量(版)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市場價】
    617-896
    【優惠價】
    386-560
    【作者】 戴曼迪斯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307655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3076558
    商品編碼:12750289669

    品牌:鳳凰新華(PHOENIX
    包裝:平裝
    開本:16

    出版時間:2016-11-01
    代碼:79
    作者:戴曼迪斯


        
        
    "

    商品參數

    基本信息
    書名: 富足-改變人類未來的4大力量(經典版)
    作者: (美)戴曼迪斯 開本:
    代碼: 79.9
    頁數:
    現價: 見1;CY=CY部 出版時間 2016-11
    書號: 9787213076558 印刷時間: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版次:
    商品類型: 正版圖書 印次:
    內容提要
    作者簡介

    彼得·戴曼迪斯Peter Diamandis

       全球商業太空探索的領軍人,共創立了十幾家商業太空探索公司,已將8位顧客送上了國際空間站。

       X大獎創始人。戴曼迪斯創立了X大獎基金會,用X大獎的形式鼓勵私人太空探索。此後,為了激勵人們的創新活動,X大獎基金會在環保、汽車、健康等領域陸續設立了X大獎。

       奇點大學執行主席。戴曼迪斯和庫茲韋爾提出:要聚集世界上zui聰明的大腦,讓他們學習zui前沿的未來科學,去解決世界上zui宏大的問題。因此,兩人共同創立了奇點大學(Singularity University),致力於培養面向未來的、有“全球性”和“指數型”思維方式的人纔。

    斯蒂芬·科特勒(Steven Kotler

       流動基因組計劃創始人之一、總裁,作家及優秀記者。

    精彩導讀

    【精彩樣章】 

    富足金字塔模型

        或許,定義富足更好的方法是從我們在這之前沒有討論過的一些東西入手。我並沒有談到川普大廈(Trump Towers)、梅賽德斯– 奔馳與古馳。說富足意味著使這個星球上的每個人都過上SC的生活,還不如說它意味著要保證這個世界上的所有人都有可能生活下去。而要做到這一點,則需要讓這個世界上的所有人都至少擁有基本生活資料——甚至還要更多一些。這也就意味著,我們必須阻止一些不必要的浪費。在全世界,每分鐘都有7 個人因饑餓而死亡、有3 個人因飲用了受污染的水而去世、有3 個人死於空氣污染、有兩個人死於瘧疾,而這些悲劇原本都是可以避免的,隻要我們能夠提供食物救助、提供干淨的水、淨化室內空氣、消滅瘧疾。從根本上說,一個富足的世界是這樣一個一切皆有可能的世界:生活於這個世界上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每個人都有事做,而不是整日為生計奔波,勉強度日。

        雖然上面這些想法仍然顯得太過模糊,但是,有了這些想法就已經是一個相D不錯的開始了。為了進一步明確富足的含義,不妨先讓我們看一下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 馬斯洛(Abraham Maslow)提出的著名的金字塔型需求層次理論。我們的想法也分層次,與這種金字塔型理論有相似之處。在1937—1951 年間,馬斯洛在布魯克林學院任教,他是一個很有進取心的人,在此期間,他還拜著名人類學家魯斯· 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和格式塔心理學家馬克斯· 韋特海默(Max Wertheimer)為師,不斷刻苦鑽研。D時,大多數心理學家都把精力集中於解決各種病態心理問題,幾乎沒有人去關注人的心理潛能。馬斯洛則不同,他認為本尼迪克特和韋特海默是兩個非常“傑出的非凡人物”,因此他開始研究他們兩個人的行為,試圖搞清楚究竟是什麼東西使這兩位變得如此成功、如此非凡的。

       日復一日,馬斯洛還研究了許多其他“達到了人類zui高境界”的人的行為特點。愛因斯坦、羅斯福和弗雷德裡克· 道格拉斯(Frederick Douglass)等人都成了馬斯洛細心研究的對像。馬斯洛希望在這些人身上找到某種共同的心理特質,從他們的經歷中發現有助於他們獲得成功的一般性的環境特點,以此來解釋為什麼這些人能夠獲得旁人無法企及、令人難以置信的成就,而其他芸芸眾生則隻能一生掙扎,卻始終無法突破。

       為了闡明他的思想,馬斯洛創立了他的“人類的需求層次”理論,這種理論的圖示呈金字塔狀。在這個理論的金字塔裡,包含了人類五個層次的需求——在金字塔的zui高層是“自我實現”的需求,即某個人想完全發揮自己潛能的需求。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類各層次的需求是遞進型的,隻有在前一層次的需求得到滿足之後,纔能進入下一層次的需求。正因為這個原因,像對空氣、水、食物、溫情、性和睡眠等生理上的需求構成了金字塔的zui底層,緊接著的一層是對保障、安全、法律、秩序和穩定等安全上的需求。在他的需求層次理論D中,中間那一層需求是對家庭、人際交往、感情和工作等的需求,這是愛與歸屬的需求。再往上一層是對成功、地位、責任與名聲等尊重的需求。而在金字塔的zui高層則是對個人發展與自我實現等“自我實現的需求”——隻有在這一層次上,一個人纔真正實現了自我發展的目標和服務社會的宏願。

       與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的金字塔相比,富足金字塔稍顯扁平,但是,在構築富足金字塔時,我們也有與他相類似的理由。這個金字塔分為三層,zui底層由水、食物、住所以及其他與基本生存問題相關的東西構成;中間那一層則為豐富的能源、充分的教育機會、便利的信息通信技術等能夠進一步提高人類生活質量的各種“催化劑”;zui高層則是為健康與自由保留的,健康與自由是促使任何人為社會做出貢獻的zui核心的兩個先決條件。

       下面,就讓我們更近距離地看一下這個富足金字塔吧。

    底層:水、食物和住所

       在富足金字塔的zui底層,創建全球富足意味著滿足人類單純的生理需要,即提供足夠的水、食物和住所。每個人每天都能喝上3~5 升干淨的水,喫上2 000 卡路裡或更多營養均衡的食物,這也是生活於地球上的每個人要保持zui佳的身體狀況每天所必需的水和食物。同時,還要確保每個人都能通過個人飲食或服用其他補充劑的形式,吸收全面而均衡的維生素和礦物質,這些維生素和礦物質對人體健康也是至關重要的。舉例來說,僅僅是簡單地提供一定量人體所必需的維生素A,就可以有效地預防兒童失明癥。在此基礎上,還要再增加25 升水,這是每天洗澡、做飯和清潔必需的。目前還有8.37 億人生活在貧民窟裡,根據聯合國的預測,到2050 年的時候,這個數字將會上升到20 億。因此,必須為他們提供堅固耐用的住所,以防範惡劣的天氣,在住所裡還必須配備電燈、通風設備以及衛生設施。

       在發達國家,這似乎不算什麼,因為任何一個普通家庭都有機會擁有這樣的住所。但是,對世界上許多地區的人來說,這卻是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除了一些顯而易見的原因,我們還可以從托馬斯· 弗裡德曼(Thomas Friedman)所著的《世界是平的》一書入手,來討論其中深層次的原因。在地球這個小小的星球上,人類所面臨的各種各樣的巨大挑戰並不是一個個D立的點。恰恰相反,它們往往像一排排多米諾骨牌一樣聚集在一起。推倒其中一張,所有的骨牌都會倒下來,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戰勝了其中的一個挑戰,那麼就很可能連帶著戰勝其他的挑戰。這將構成一個正反饋的環路,帶來J大的正收益。更可喜的是,這種多米諾骨牌式的正反饋效應還將遠遠CY國界——這將為發展中國家民眾提供滿足基本生理需要的各種生活資料,同樣也會提高發達國家民眾的生活質量。

       這一點非常重要。在更細致地討論富足金字塔之前,為了讓讀者更好地理解,我們先來深入探討一下,為生活於這個星球上的每個人提供干淨的水的重要意義。

       在D今這個世界上,至今仍有10 億人不能喝上安全的飲用水,還有26 億人生活在缺乏基本衛生設施的環境中。由此而導致的一個結果是,世界上有一半的人住院是因為飲用了不干淨的水,這些水要麼沾染了致病細菌,要麼受到了有毒化學物質或放射性物質的污染。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僅僅是這些污染物D中的一種——某種能導致腹瀉的細菌,就可以解釋全球4.1% 患者的致病原因;更嚴重的是,它每年還要奪去180 萬兒童的生命。現在,許多窮人都擁有了手機,但是他們卻沒有干淨衛生的廁所可用。D今全世界一半以上人擁有的水資源質量,還不如古羅馬人。

       那麼,如果順利地解決了水的問題,又將會帶來什麼結果呢?根據太平洋研究院(Pacific Institute)彼得· 格雷克(Peter Gleick)的計算結果,到2020 年,估計將會有1.35 億人因為無法喝到安全的飲用水、沒有合格的衛生設施可用而死亡。能喝上干淨的飲用水意義非常重大。1先,也是zui重要的一點,干淨的飲用水能夠拯救許多人的生命。而這也意味著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每年不再需要浪費掉5% 的國內生產總值了。因為水源過於肮髒,這些地區現在不得不花大量金錢用於衛生保健和勞動力轉移,更不用提因此導致的生產力損耗了。同時,人體如果缺水,吸收其他營養成分的能力就會降低,因此提供干淨的水也能幫助那些正遭受饑餓和營養失衡折磨的人。隻要水源得到了淨化,一連串的疾病以及疾病的傳播媒介都將會從地球上消失;同樣,許多與環境有關的問題也可一並得到解決(為了燒水而被砍倒的樹更少了,為了淨化水而被燃燒掉的礦物燃料也會更少)。更重要的是,這一切還僅僅隻是一個開始。

        現在,在解決各種世界性難題的時候,我們擁有一個以往無可比擬的優勢,那就是信息。我們擁有豐富的信息資源,特別是關於人口增長趨勢、導致人口增長的動力以及人口增長的影響等方面的信息。例如,我們都知道地球的承載能力是有限的,同時我們還知道人口在不斷地增長,因此許多人都擔心人類會不會走向一個大災難。在有些人看來,人口不斷增長的趨勢是如此可怕,以至於他們經常拿這個“對人類生存的嚴重威脅”來批評我提出的通過解決水資源問題這樣的途徑來實現全球富足的觀點,他們認為,我所倡導的東西不過是一個美好的願望,其zui終結果隻能導致全球人口的大爆炸,從而使我們面臨的境況進一步惡化。

       從某種層面上講,這種說法完全正確。如果目前正面臨著缺水威脅的8.84億人突然之間都不缺水了,那麼他們D中的很多人一定會活得更長久,結果自然會出現一個人口峰值。但是,我們完全可以從進化論的角度來解釋為什麼這種情況不會永遠持續下去。

       作為一個物種,智人在地球上已經生存了大約15 萬年了,然而直到1900 年之前,全世界隻有一個國家的嬰兒死亡率低於10%。由於父母到了晚年的時候需要兒女的照顧,所以在那些嬰兒死亡率非常高的地方,父母隻有通過生育多個小孩並維持一個龐大的家庭,纔能保證自己在晚年能夠過上舒適的生活。幸運的是,事情將會出現逆轉,而且這是真的。正如微軟的創始人比爾· 蓋茨在他zui近的一次訪談中就這個話題所指出的那樣:“為了減少人口,你所應該做的zui關鍵的一點實際上是改善人類的健康狀況……這兩者是完全相關的,D你的健康狀況得到改善後,不出半代人的時間,世界的人口增長率就會下降。”

       比爾· 蓋茨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他從過去這40 多年來人們收集到的大量人口數據中看到了一種新的趨勢。舉個例子,今天的摩洛哥是一個年輕的國家,它有一半多的國民年齡都在25 歲以下,其中15 歲以下的幾乎占到1/3。摩洛哥之所以有那麼多年輕小伙子,主要是zui近一個歷史時期的發展結果,而不是人口過剩導致的。讓我們回顧一下1971 年的摩洛哥吧,那時,嬰兒死亡率比較高,而人的平均壽命則比較低,每個摩洛哥婦女平均生育7.8 個小孩。但是,在水質、環境設施、衛生保健等方面都得到了J大改善,婦女權利也得到J大提高之後,

       這些年,摩洛哥的嬰兒出生率卻呈現出了直線下降的趨勢。現在每個婦女平均隻生育2.7 個小孩,因此人口增長率也下降到了1.6% 以下——所有這些,都是因為人們的壽命更長了,身體更健康了,生活也更自由了。

        對此,“洗涮涮行動”組織(WASH Advocacy Initiative,這是一個致力於解決全球水問題的組織)總裁約翰· 奧德菲爾德(John Oldfield)是這樣解釋的:“控制人口zui好的方法是提高孩子的存活率、讓女孩接受教育、隨時隨地宣傳避孕的知識和好處,而在這幾點中,zui重要的是提高孩子的存活率。在某些社區,嬰兒死亡率一直徘徊在1/3 左右,這樣大多數父母就會選擇多生育小孩,其家庭規模明顯超過了預期。他們為了傳宗接代而生小孩,為了保險起見而生小孩,為了將來能給自己帶來好運氣而生小孩,他們這樣做的結果隻能是導致人口的急劇增長。zui好的‘計劃生育’方法是,消滅天花、利用疫苗預防疾病、使人們免受腹瀉和瘧疾的折磨。這或許是違反常識的,但確實是zui有效的方法。疾病增加,就會導致嬰兒死亡率和兒童死亡率上升,而這又反過來促使嬰兒的出生率上升。對窮人來說,尤其如此。如果兒童的死亡率下降了,那麼嬰兒的出生率也會降低。道理就是這麼簡單。”

        如果水的問題得到解決了,那麼全世界的饑餓問題會得到緩解,世界性的貧困會減輕,全球性的疾病負擔會降低,迅猛的人口增長速度會放慢,生態環境也可以得到更好的保護。孩子們將不再會被拉出課堂去取水或者采集燒水用的木柴,由此教育水平也會得到提高。現在,許多地方的婦女每天都要花上幾個小時的時間重復去做諸如燒水、撿柴火等單調的事情,所以隻要為她們提供干淨的水,那麼她們各個方面的境況——從家庭生活質量到家庭收入,都會好轉(因為媽媽們現在有時間出去找一份工作做了)。但是,zui好的一個消息是,解決水的問題所引起的上述一繫列正向連鎖反應僅僅是這類共生現像D中的一個例子而已。我們現在所面臨的所有的巨大挑戰就像擺在面前的多米諾骨牌,隻要找到了任何一個解決挑戰的方法,都會像推翻任何一張骨牌一樣,引起一連串積J的連鎖反應,這就是為什麼富足離我們很近,比許多人所認定的要近得多的另一個原因。

    中間層:能源、教育和信息通信技術

       一旦我們的基本生存需要得到了滿足,就會進入富足金字塔的下一個層次。這個層次是能源、教育和信息通信技術。為什麼要把這三者並列在一起呢?或者說,把這三者結合起來有什麼優勢呢?因為這三者的組合會給人類帶來雙重紅利。從短期來看,它們會提高人們的生活水準;從長期來看,它們會為我們鋪就一條通往富足的道路,會帶來人類歷史上兩大zui寶貴的資產:專業化和交易。能源為我們提供了手段,使我們得以完成所要做的工作;教育能促進工人更專業化地工作;充分的信息或交流不僅能促成進一步的專業化(主要是通過擴大教育機會),還能促使專家之間相互交流他們的專業知識,並使他們的技能得以推廣開來。這也就是經濟學家弗裡德裡希· 哈耶克(Friedrich Hayek)所稱的“交易秩序”(又稱“市場秩序”或“耦合秩序”):勞動分工的日益深化,促成了生產可能性邊界的不斷擴張。馬特· 裡德利(Matt Ridley)也在他的傑作《理性樂觀派:一部人類經濟進步史》(The Rational Optimist: HowProsperity Evolves)一書中闡明了這樣的道理:“‘如果我今天替你縫制了一件獸皮外衣,那麼你明天也要替我縫制一件’這種做法,不但好處有限,而且收益還是遞減的。‘但是……讓我來制作衣服,而你就去尋找食物吧’,那麼,所帶來的收益就會是遞增的。事實上,它還有一個J好的特性,即交換甚至不一定非得是公平的。要讓以物易物行得通,兩個人不需要提供同等價值的東西。即使交易是不平等的,也往往仍然能讓雙方都受益。”

       在這“三重奏”中,很顯然,能源是這場比賽D中zui大的制勝法寶,那麼,到底需要多少能源纔能讓我們贏得這場比賽呢?就讓我們從尼日利亞開始說起吧。尼日利亞是非洲人口zui稠密的國家,在那裡,一個中等規模的家庭其成員通常有5 個,而且全家人都隻能擠在一個狹小的房間裡生活。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有4 盞電燈就能提供足夠的照明了。通常,一隻60 瓦的白熾燈就足以讓我們在燈光下閱讀了——但是在今天,同樣的亮度我們隻需要一隻15 瓦的燈泡就足夠了,而在將來,DLED(一種發光二J管)技術使用更廣泛的時候,我們所需要的能源將會更少。

       讓我們來看看一個五口之家所需要的能源的情況吧。如果想要保存適量的新鮮食品和藥品,那麼可能需要一個容積為453 升的電冰箱,它的能耗為150 瓦;一個雙頭爐灶需要1 200 瓦;兩把用來通風、降溫的電扇,每把耗能100 瓦;1~2 臺筆記本電腦,每臺耗能45 瓦,如果我們再讓自己揮霍一下的話,還擁有一臺液晶電視機、一臺DVD 播放器以及一臺收音機,那麼,每臺電器耗能100 瓦(雖然筆記本電腦完全可以取代這些東西)。另外,再加上5個手機充電器,它們的總能耗為35 瓦。這樣一來,一個典型家庭的總能耗大約為1.73 千瓦。我們假設每戶家庭都按平均使用時間來使用這些電器,那麼,每戶家庭每天的zui低用電量為8.7 千瓦時。而這隻相D於一個普通美國家庭能耗的1/4。(一個普通美國家庭平均隻有2.6 個人,而每天消耗掉的能源總計為16.4 千瓦時,或者說,每個人每天平均為6.32 千瓦時,這些還不包括為取暖而消耗掉的天然氣與汽油。)但是,這些能源卻能給尼日利亞民眾的生活帶來根本性的改善。

       D然,生活上根本性的改善還體現在其他許多方面。例如,雙頭電爐灶雖然隻是一種非常簡單的家用電器,但是,它能為全球35 億人的生活帶來巨大的變化,這些人原本需要通過燃燒木頭、糞便與秸稈等生物燃料來煮食物與照明。根據2002 年世界衛生組織的一個報告,36% 的上呼吸道感染、22% 的慢性阻塞性肺病,以及1.5% 的癌癥都是由於燃燒這些生物燃料而導致的室內空氣污染所引起的。這個簡單電爐灶可以使全球的疾病負擔至少下降4%。

       和水一樣,電爐灶還是另一個能解決其他一繫列問題的東西。聯合國2007 年發布的一份報告表明,在非洲,被砍伐的木材D中有90% 都被D作了能源。因此,為人們提供一個電爐灶可以幫助我們保護瀕危的森林,而被保護下來的森林可以為我們創造一個更好的生態環境,提供更好的生態繫統服務。這裡所說的生態繫統服務是指環境為我們提供的免費服務,具體包括:作物授粉、碳封存、氣候調節、水淨化、空氣淨化、營養擴散、營養循環、廢物處理、防洪、病蟲害防治、疾病控制,等等。生態繫統服務的意義非常重大,有如下兩個原因:DI一個原因是,生態繫統每年為我們的環境提供的(免費)服務,其價值相D於36 ——這個數字大概等於全球所有經濟體一年的總產值;第二個原因是,至少在目前,僅僅依靠我們人類自己的能力,還無法提供上述服務中的任何一種,這一點是我們花費了建立起來的實驗生物圈2 號已經清晰地表明了的。

       但是,電爐灶的優點並不僅僅體現在它的生態意義上。它還可以讓婦女們和孩子們從收集柴火這種工作D中解放出來,讓他們有時間去工作、去接受教育,由此可以進一步降低兒童的死亡率、提高婦女的地位,更好地保障他們的權益;因此,采用電爐灶後,還會使人口增長率下降。單單一隻簡單的電爐灶就能帶來如此巨大的積J變化,讀者們不妨請想想,如果上述提到過的所有家用電器都用起來,一個普通的尼日利亞家庭每天耗電量真的達到了8.7 千瓦時,可想而知,人類能夠因此而得到的好處將何等巨大!另一個會引起深刻變化的因素是教育。我們必須讓生活在這個星球上的每位孩子都接受教育,掌握基本的讀寫能力、數學運算能力、生活技能與批判性的思維能力。D然,有人或許會認為,隻教給孩子們這些東西,似乎太過於單薄了,但是大多數專家都認為,孩子們如果在小學裡掌握了這4 個方面的基本技能,就能為他們日後實現自我完善奠定良好的基礎。而且很顯然,這些技能也是實現富足的重要基礎。再者,在這裡所說的自我完善的意思也與過去所認為的並不完全相同。如今,世界上已經出現了互聯網這個新生事物,它是一個蘊藏豐富資料的寶庫。要想了解互聯網上的相關信息,掌握上述4 大基本技能是zui大的關鍵。互聯網已經成了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很顯然,它也是有史以來促進自我完善的zui偉大的工具。

       如今,我們之所以要著重強調個人的成長與個人責任,把這兩者說成是zui關鍵的東西,是因為我們現在正處於教育改革的潮流D中。正如肯· 羅賓遜爵士(Sir Ken Robinson)等教育專家反復強調過的,目前,我們擔心的並不是教室過於陳舊,而是學位的貶值。他說:“突然之間,學位變成了一文不名的東西,D我還是個學生的時候,如果你擁有一個學位,就等同於你得到了一份工作。在那個時候,如果你找不到工作,那隻能是因為你不想工作。”

       因此,教育問題具有雙重的復雜性:一方面,在世界上許多地方幾乎不存在任何基本的教育設施;另一方面,在有些地方,即使存在著基本的教育設施,它們的教育理念也是J其陳舊落後的。今天許多國家的教育體繫也是建立在同樣落後的等級觀念的基礎上的:數學與科學學科是zui重要的,人文學科其次,藝術學科則排在zui末位。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這種教育體繫原本是在19 世紀建立起來的,D時正值工業革命時期,這種教育制度zui能讓人獲得個人成功。但是如今,形勢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技術文明日新月異,信息經濟飛速發展,創新理念成為具有ZJ決定意義的資源。而現行的教育體繫卻完全無益於這種資源的培育。

       此外,目前的教育體繫還是圍繞著學習事實性知識的需要而建立起來的,但是,今天的互聯網已經可以即時提供關於幾乎任何一個事實的可靠而有效的資料。這也就意味著,我們的孩子目前所學習的許多技能,實際上是他們根本就用不著的。而被忽略掉的那些技能,恰好又是他們所需要的。在教會孩子們如何培養他們的創造力與好奇心的同時,再為他們的批判性思維、讀寫能力和數學運算能力奠定堅實的基礎,是保證他們將來能夠適應越來越快的技術變革的必需且zui好的方法。

        更讓人感到高興的是即將到來的教育領域的技術變革。與目前所采取的“一刀切”的教育體制完全不同,將來的教育體繫是通過個人電腦(或者像智能手機這樣的個人計算設備)而得以實現的,因而它必定是去中心化的、個性化的、完全交互式的。去中心化意味著學習不容易被政府所壟斷,也不太容易受到社會經濟動蕩的影響;個性化意味著可以根據個體的需要與他所偏愛的學習方式進行量體裁衣式的教學。去中心化和個性化這兩者都是教育領域的巨大改進,但是許多人認為,交互性這個特點所帶來的益處纔是zui大的。正如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與一人一本協會(One Laptop Per Child,簡稱OLPC)的創辦者尼古拉斯· 尼葛洛龐帝(Nicholas Negroponte)所解釋的:“從約翰· 杜威(John Dewey)到保羅· 弗萊雷(Paulo Freire),再到西摩爾· 派普特(SeymourPapert),這些哲學家都一致贊成‘干中學’。這個觀點告訴我們,如果你想學到更多的東西,那麼你就得更多地去實踐。‘一人一本’計劃強調的是讓孩子們利用微軟的工具去探索知識,並且鼓勵他們把自己的想法勇敢地表達出來,而不是給孩子們下學習指令。愛比責任更能征服孩子。用筆記本電腦代替老師,指導孩子們根據個人興趣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繫,同時為孩子們提供相互分享和批評的工具,這樣一來,孩子們就會變成主動的學習者與老師了。”

       富足金字塔中間層的zui後一個組成部分是信息通信技術。在本書前面的章節中已經提到過這個主題了,信息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再怎麼強調也不為過。在肯尼亞,有一個名為卡致560(KAZI 560)的就業服務機構,它就是利用移動電話讓潛在的工人和潛在的雇主建立聯繫的。在成立後的頭7 年裡,卡致560就通過這個移動網絡幫助大約6 萬肯尼亞人找到了工作。在贊比亞,農民們沒有銀行賬戶,他們依靠移動電話去購買種子和肥料,這使他們的收益大概提高了20%。在尼日爾,2005 年的時候,手機網絡成了這個國家事實上的食品分配繫統,幫助人們有效地避免了饑荒。2007 年,著名的企業管理天纔伊希斯· 尼揚奧(Isis Nyong’o,他D時是音樂電視網的高管,如今已經跳槽到了谷歌公司)告訴BBC,移動電話對非洲的影響“完全不亞於一場民主革命”。

       更重要的也許是,手機所引起的這種變化是一種“有機”的變化。移動電話技術的傳播根本不需要借助任何傳統的“推銷”。事實上,手機是像病毒一樣迅速地普及開來的,它的流行一發不可收拾,並且完全不可抗拒。借用馬爾科姆· 格拉德威爾(Malcolm Gladwell)的話來說吧,是觀念發生了轉變。一旦人們了解了這個科技產品,一旦這個科技產品的價格下降到連普通人也差不多負擔得起(之所以說“差不多負擔得起”,是因為在第三世界國家,許多人往往需要依靠小額信貸纔能購買手機),它的使用率就會成倍地增長——就像我們在尼日利亞所看到的那樣。

       在2001 年,1.34 億尼日利亞人D中,隻有50 萬臺固定電話。同年,尼日利亞政府開始鼓勵在無線通信領域進行市場競爭,並且得到了市場的積J反應。到了2007 年,尼日利亞已經有了3 000 萬手機用戶,很顯然這J大地推動了D地經濟的發展。但是,還有一點也很重要,我們要記住,受益的不僅僅是尼日利亞人。2009 年,諾基亞公司的盈利達到了10,該公司表示,這些盈利主要是在非洲市場上實現的。也正因為如此,到了2010 年,D芬蘭的這家跨國公司宣布第十億部手機是在尼日利亞賣出的時候,甚至完全沒有人覺得驚奇。

    1;CY=CY層:健康和自由

       富足是一個包容性非常強的概念,它無所不包,並且關乎所有人。富足意味著個人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更加重要。有鋻於此,富足金字塔的zui1;CY=CY端由以下兩個概念組成:健康與自由,它們對加強個人的能力有重要作用。現在就讓我們從健康開始說起吧。

       如果說個人很重要,那麼個人的幸福安康尤其重要。因此,保護個人的健、維持良好的衛生保健制度就成了一個富足的世界的核心問題。現在每年都有數百萬人“無謂”地死去。因此,有一件事情是確信無疑的:要建立一個富足的世界,1先要實現的一個目標就是確保這種悲劇不再發生。(之所以說這些不幸的人是“無謂地死去”的,是因為這些人的死亡都由一些完全可以預防或已經能夠輕易治愈的疾病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引起其他嚴重疾病的誘因之一,全世界每年大概有200萬人因此而喪生。在發展中國家,在導致傷殘調整壽命年下降的所有因素D中,急性呼吸道感染位居DI一。患急性呼吸道感染這種病風險zui高的人群是兒童、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者。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主要是因為這些感染通常沒有得到及時確診。例如肺炎,早在差不多一個世紀之前,我們就完全可以治愈這種疾病了,但是,在所有5 歲以下不幸夭折的兒童D中,病因可以歸結為肺炎的仍然占到了19% 以上的比例。更令人不解的是,治療肺炎並不需要什麼稀罕的特效藥物,它們不但廉價,而且唾手可得。這就意味著,主要是診斷和(或)用藥問題。

       現在,要進行一次血液檢測,必須有無菌器材與專業的醫護人員。很顯然,采集一個血液樣本並不需要抽取太多血,但是采集到的血液卻必須送到相應的實驗室裡去檢測。在許多發展中國家,為了等待一次簡單的血液檢測結果,病人往往必須等上數天時間,有時候甚至可能需要等上好幾個星期。在這些發展中國家,不僅僅因為檢測費用十分昂貴,而且還因為交通也非常不便,因此使得許多病人無法在發病後DI一時間去醫院就診。更不要說,會有多少人願意在幾周之後專程花時間前往醫院去了解檢測結果或者到醫院接受治療了。

       好消息是,研究人員正在開發一種新的技術,它叫做芯片實驗室(Lab-on-a-Chip,簡稱LOC),利用這種技術即有可能解決上述這些問題。芯片實驗室並不是一個真正的“實驗室”,恰恰相反,它是一個便攜式的、手機大小的裝置,允許醫生、護士,甚至是由病人本人采集體液樣本(比如尿液、唾液或者一滴血),而且在幾分鐘內就能得出結果。利用芯片實驗室,一次就可以為數十人進行現場檢測(D然,無法同時為幾百人進行現場檢測)。“這是一種全新的技術,”這個領域的一位先驅、萊斯大學(Rice University)的生物工程學與化學教授約翰· 麥克戴維特(John T. McDevitt)說,“它將會為還不曾擁有這種技術的發展中國家的數十億人帶來健康保證。它對像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其醫療費用每年都以8% 的速度在增長,全國經濟總量D中的16.5% 都用於衛生保健事業,也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為如果不運用像芯片實驗室這樣的個性化的醫療技術,那麼即使是發達國家,也會因為過於高昂的醫療費用而面臨破產的危險。”芯片實驗室的另一個優點是它擁有強大的采集數據的能力。而且,因為這些芯片全都連上了網絡,它們所收集到的信息,比如豬流感的爆發,可以立即上傳到網絡上,進行雲計算,同時對這些數據進行更深層次的分析。“DI一次,”麥克戴維特說,“我們將能獲得大量全球性的醫療數據。它將在阻止新的致命病毒與流行病毒的傳播方面發揮出至關重要的作用。”

       更大的喜訊是,芯片實驗室隻是許多種類似技術D中的一種,還有許多其他技術也正在開發D中。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2010 年發布的一個報告聲稱:個性化醫療這一領域——在2001 年之前還未出現這一行業(人類基因組測序常常被D作這個行業誕生的標志),每年的增長速度高達15%。這個報告預測到2015 年,全球個性化醫療市場的規模將會達到4 520。所有這一切都表明,我們很快就會有辦法、有途徑、有動力來評估個人的健康,而這是以前從來不曾出現過的。

       富足金字塔的zui素是自由。實現自由似乎是zui艱巨的一個任務,D然,它也是zui關鍵的一個任務。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阿馬蒂亞· 森(AmartyaSen)在他於1999 年出版的一本著作《以自由看待發展》(Development as Freedom)一書中指出,政治自由的推進必須與可持續發展保持同步。因為根據定義,富足也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擁有一定程度的自由是實現這個目標的先決條件。幸運的是,在出現某種突破性的新技術之後,總會浮現出在一定程度上推動自由的機會——特別是出現了重大的信息通信技術之後。

       事實上,這並不是一個全新的觀念。社會哲學家尤爾根· 哈貝馬斯(Jurgen Habermas)在他1962 年出版的《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一書中就曾經指出過,允許民眾自由表達自己意願的通信工具的出現,將會對非民主國家的領導人造成巨大的壓力。但是,即使如哈貝馬斯這樣傑出的思想家也不可能預測到賈瑞德· 科恩(Jared Cohen)在2009 年6 月所發現的東西。

       科恩是一個標準的年輕“Y 世代”,他也是一個互聯網專家。從哈佛大學畢業後,科恩進入了奧巴馬政府,在國務院工作,而且踫巧是在前國務卿希拉裡· 克林頓的領導之下。2009 年6 月中旬,D伊朗選舉結束後,民眾的抗議風起雲湧。就是這個科恩,聯繫上了Twitter 的創始人傑克· 多西(Jack Dorsey),並說服多西讓他的公司更改了網站維護的時間表,以保證伊朗人可以繼續利用Twitter 在網上自由表達自己的意願。由於所有其他形式的通信都已經被封鎖或者切斷了,Twitter 成了伊朗人與外界聯繫的WY渠道。這個渠道究竟有多重要?這一直是一個聚訟紛纭的問題。威比獎(WebbyAwards)是互聯網界的一項主要的國際獎項,在一次評選中,所謂的Twitter革命不僅入選威比獎“10 年來zui重要的10 個時刻”,而且名列榜1(一起入圍的還有2008 年的總統選舉、谷歌股票公開上市等)。而另外一些人則認為,Twitter 並沒有那麼重要,因為它不可能擋住子彈。但是,不管怎樣,這場革命已經足以證明,信息技術確實是變革的非常強大的推動力量。“通過利用新的媒體來擴大橫向聯繫可以對D前政府施加壓力,”政治分析師帕特裡克· 奎克(Patrick Quirk)在《外交政策聚焦》雜志(Foreign Policy Focus)上寫道,“這一代人加強了推動民主變革的強大的潛在力量的基礎。”

       伊朗發生的故事僅僅是這種變化的其中一個例子。瑞典國際發展合作署2009 年發布的一份調查報告稱,信息通信技術的發展同樣J大地推動了肯尼亞、坦桑尼亞和烏干達等國家和地區的民主運動。這份報告還說:“事實證明,使用並從戰略高度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不僅可以促進經濟發展、緩解貧困,而且能夠推動民主化——包括言論自由、信息的自由流通和人權狀況的改善。”

     

    生物燃料

       但是,如果這種改變恰恰來自這兩個勢力強大、根深蒂固的產業的巨頭們本身,那麼情況又將會變得怎麼樣呢? 2010 年,埃克森美孚國際公司研究與發展部的副總裁埃米爾· 雅各布斯(Emil Jacobs)宣布了該公司的一項SWQL的計劃:埃克森美孚國際公司承諾將投入6,花費6 年的時間開發出新一代的生物燃料。D然,老一代的生物燃料主要是玉米制成的酒精,那對人類來說簡直就是一場災難。因為這些燃料會引發很多環境問題,並且需要耗費掉數以百萬英畝計的良田生產的玉米,從而不可避免地推動糧食價格的上漲。但是,埃克森美孚國際公司所研發的新一代生物燃料既不依賴於糧食作物,也不像DI一代生物技術那樣需要耗用大量的土地。埃克森美孚國際公司打算讓藻類生物生成生物燃料。

       根據美國能源部的資料,在每英畝土地上,藻類所能生產出來的能源比傳統的生物燃料要多出30 倍。此外,由於藻類幾乎可以在任何一個封閉的空間內生長,所以目前有關方面正在幾個大型發電廠對藻類進行一項測試——讓它作為二氧化碳的吸收器。把從煙囪裡排放出來的廢氣注入池塘,然後利用藻類去“喫掉” 二氧化碳。這真是一件美妙的事情。為了使這件事情變得更加切實可行,埃克森美孚國際公司與生物界的“壞小子”克雷格· 文特爾,以及文特爾zui近成立的公司合成基因組公司(Synthetic GeDmics Inc,簡稱SGI)組成了一個團隊,共同投入了研究。

       為了研究藻類生長的方式以及利用藻類提取“石油”的技術,埃克森美孚國際公司和合成基因組公司在聖地亞哥建造了一個新的測試基地。文特爾把這個新的測試基地稱為“藻類中轉站”。在2011 年2 月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我參觀了這個新測試基地。從外觀上看,整個測試基地看上去像是一個高科技溫室,它擁有透明的塑料窗格,白色支柱,還有一道道氣閘門。D我們邁步通過這些氣閘門時,項目主管保羅· 羅斯勒(Paul Roessler)向我們解釋了這個測試基地的基本運作原理:“生物燃料需要3 種東西:陽光、二氧化碳和海水,我們之所以要利用海水,是因為不想與農業生產者爭奪土地或淡水資源。二氧化碳則是一個更重大的議題。這正是為什麼隔離與封存二氧化碳會如此重要的原因,因為這樣做不但能減緩全球變暖,而且也提供了一個集中的能源來源。”

       我們步行穿過了另一頭的門,進入了主測試室。主測試室是一個巨大的房間,面積足足有一個足球場那麼大。它沒有太多的裝飾,隻放著6 大桶的綠藻類植物,牆上貼著一張名為“細胞內的生命”的巨幅海報。羅斯勒指著海報說:“我不知道你還記得多少從中小學課堂上學到的知識,但是你肯定還有印像,光合作用就是指植物如何把光能轉化為化學能的過程。白天,植物利用陽光將水分解為氫和氧,然後把它與二氧化碳結合起來,zui後生成一種名叫‘生物石油’的碳氫燃料,這個過程通常在晚上完成。我們的目標是可靠地大量生產這種生物石油。”

       文特爾也在這次參觀者的行列中,他也加入了這個話題的討論:“保羅說得太謙虛了,他實際上已經找到了方法,可以讓藻類細胞‘自願’地分泌出它們所收集到的脂類物質,這就是說,他使藻類變成了一種類似於微型工廠的植物。”羅斯勒則進一步解釋道:“從理論上來說,等技術完善後,我們就可以不斷地重復進行這個程序,不斷地收獲生物石油。這些細胞隻會做一件事,那就是不斷地生產出石油,你不需要收割所有的細胞,你隻需要收集細胞排出的油就可以了。”

       而且藻類的效率非常之高。“與傳統的生物燃料相比,它的優勢太明顯了,”文特爾說,“每年每英畝玉米能夠生產出68 升(的生物燃料)。每年每英畝棕櫚樹能夠生產出大約2 366 升(的生物燃料)。而我們的目標是利用這些經過改良的藻類,每年每英畝都能穩定地生產出37 000 升的生物燃料,而且在每個與這個測試基地類似的面積的約5 平方千米的生產基地都能實現穩產。”

       文特爾提出的是一個雄心勃勃的目標。他的雄心到底有多大?不妨先讓我們來做一做如下這個計算:5 平方千米相D於1 236 英畝,而在每英畝生產37 000 升燃料的情況下,5 平方千米每年能生產出4 573 萬升的燃料。今天一輛車用1 升燃料平均能跑10 千米,而一輛車平均每年要跑19 000 千米。因此一個5 平方千米的藻類農場所生產的燃料就足夠大約24 000 輛汽車跑上整整一年了!那麼要多少英畝藻類農場纔能讓美國所有的汽車跑起來呢?今天,全美國大約有2.5 億輛汽車,如果把所有的汽車擺放在一起,那麼它們所占的面積大約為18 750 平方千米,相D於美國國土面積的0.49%(或者,大約占內華達州面積的17%)。確實,還真不少呢!不妨想想看,如果汽車用每升燃料就可以跑40 千米,或我們D中開始有越來越多人轉而使用電動汽車時,會發生什麼事!

       就算合成基因組公司無法實現這個目標,埃克森美孚國際公司也並非是這場比賽中的WY一名“運動員”。位於舊金山灣區的LS9 能源公司也已經在和雪佛龍能源公司(Chevron)以及寶潔公司共同研發生物燃料了。而在離這家公司不遠的加利福尼亞州的埃默裡維爾市(Emeryville),阿米瑞斯生物技術公司(Amyris BiotechDlogies)也在與殼牌石油公司進行同樣的合作研究。波音公司和新西蘭航空公司也已經開始開發以藻類為基礎的飛機燃料。然

       而其他公司甚至已經走得更遠了。維珍航空公司(Virgin Airlines)已經開始部分使用生物燃料(椰子油和棕櫚樹油)讓747 飛機航行於天際。2010 年7月,總部位於舊金山的太陽酵素公司(Solazyme)更是已經為美國海軍供應了35 700 升以藻類為基礎的生物燃料了,並且還贏得了美國海軍的57 萬升生物燃料的訂單。與此同時,美國能源部也正在資助三所不同的生物燃料研究機構研發新一代生物燃料,追蹤可再生能源市場成長情況的清潔能源市場研究公司(Clean Edge)在它的第十屆年度產業報告中概述,全球生物燃料的生產和批發價格總值在2010 年時已達到了564,預計到2020 年將增加至1 128。

       由此可見,市場對碳中和技術以及低成本燃料的興趣空前高漲。不過,問題依然存在。上述提及的每一家公司(或未提及的競爭者)都沒能找到將這種技術應用於大規模生產的方法。美國前能源部部長朱棣文也說,要真正滿足我們的要求,生物燃料的生產規模必須擴大百萬倍,甚至千萬倍。但是,他同時也指出,現在正在研究生物燃料的同一批科學家過去也曾經成功地大幅提高了諸如抗瘧疾藥物等產品的產量。“所以,這個目標是完全有可能實現的,”他說,“考慮到參與計劃的科學家們的高素質,我很樂於相信這個目標是有可能實現的。”

       但是為了滿足能源需求,美國能源部並沒有把所有的賭注都押在生物燃料上。美國能源部對“破解光合作用”的技術也非常有興趣。朱棣文提倡的“太陽計劃”,也正在為美國人工光合作用聯合研究中心(Joint Center for Artificial Photosynthesis)提供資助。這是一個由加州理工學院、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勞倫斯· 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共同領導的,經費高達1.22的多機構合作研究中心。這個中心的目標是開發出人造光合作用所需要的所有組件:光吸收劑、催化劑、分子連接器,以及分離膜。對此,該研究計劃的1席科學家之一、加州理工學院可持續能源技術研究院(Caltech Center for Sustainable Energy Research)主任哈利· 阿特沃特博士(Dr. Harry Atwater)是這樣說的:“我們正在設計一個人工光合作用過程。但是,我在這裡所說的‘人工’有特殊的含義,它是指整個繫統中都不包含任何有生命的或有機的組成部分。我們基本上是直接把陽光、水和二氧化碳轉化成可存儲的、可轉運的燃料——我們稱之為‘太陽能燃料’,以此來滿足通常的太陽能發電繫統無法滿足的另外2/3 的能源需求。”

       這些“太陽能燃料”能為汽車提供動力、為房屋提供熱量,阿特沃特認為,更重要的是,這種方法的效率比傳統的光合作用高10 倍以上,這也就意味著,“太陽能燃料”可以完全取代化石燃料。“我們正在接近一個至關重要的轉折點,”阿特沃特博士說,“很可能,在未來30 年裡的某一天,我們就會說:‘天啊!以前怎麼會用燃燒碳氫化合物的方法來產生熱量和能量呢?!’”

    可汗學院狂潮

       薩爾曼· 可汗是一個成功的對衝基金分析師。2006 年,他住在波士頓,他的一些表親住在新奧爾良,他答應幫助他們完成學業。為此,可汗制作了一繫列簡單的數字視頻短片,以便對他們進行遠程輔導。這些視頻短片的片長一般不超過10 分鐘,視頻展示的是他在動態數字黑板上寫數學方程式、化學反應式等教學內容的過程,由可汗自己做旁白。可汗教的課程全都是學校裡要教的基礎課程,他覺得沒理由不能公開這些教程,所以就在YouTube 上發布了這些視頻短片。令人驚訝的是,與接受可汗本人輔導相比,他的表親們反而更喜歡通過看這些視頻短片來學習。

       對此,可汗在2011 年的TED 大會上是這樣對聽眾解釋的:“這種現像的出現是有原因的,而且隻要搞清楚了背後的本質,就會發現它的意義非常深遠。這種現像說明,我的表親們更喜歡由他們表哥的數字化替身,而不是本人來教他們東西。從他們作為學習者的角度來看,這其實是一個非常合理的想法。在通過視頻學習時,他們隨時都可以要求他們的‘數字化表哥’暫停一會或再重復講一下。如果他們想溫習幾個星期前或者幾年前學到的東西,他們也不必硬著頭皮去問他們表哥,而隻需要重新看一下那些視頻就可以了。如果他們感到有些內容太沉悶、太無聊,也可以直接跳過。他們可以在自己喜歡的時間、喜歡的地方通過視頻學習。”

       這些原本隻為他的表親們準備的視頻教程得到的反應J大地鼓舞了可汗。很快地,一個地下互聯網學校——可汗學院(Khan Academy)就出現了。到了2009 年,每個月觀看可汗學院的視頻的人數就超過了5 萬。一年後,這個數字又上升到了每個月20 萬。再過了一年,則更進一步增加了100 萬。截至2011 年夏天,每個月觀看可汗學院的視頻人數已經超過了200 萬。值得一提的是,這種指數型增長完全是靠良好的口碑拉動的。

       隨著“學生用戶”數量的增加,可汗學院覆蓋的學科面也越來越大。目前,可汗學院已經擁有2 200 套教學視頻,涉及的主題包括了從分子生物學到美國歷史,再到二次方程等幾乎所有東西。大體上,他們每天都要增加3 節課,即每年大約增加1 000 節課。他們還制訂了運行網站、將視頻課程進行眾包生產(crowdsourcing)的計劃。“我們的理想是創辦一個免費的虛擬學校,”可汗學院總裁兼1席運營官山塔努· 辛哈(Shantanu Sinha)說,“我們希望提供的視頻內容足夠豐富,使全世界任何人都可以在可汗學院從‘1 1=2’開始學,一直學到量子力學。我們還想把網站的內容翻譯成全世界zui常用的10 種語言(在這方面,谷歌是一股重大的推動力量),然後進一步通過眾包的形式翻譯成幾百種語言。我們認為,發展到那一步之後,我們的網站將擴展為一個每月的活躍用戶都能達到好幾億的網站。”

       而對於那些喜歡在教室裡接受教育的人來說,可汗學院也不會令他們失望。zui近,可汗學院正在與北加利福尼亞的洛斯拉圖斯學區合作,探索一種徹底顛覆已經延續了200 年之久的傳統模式的教學方法。與教師在課堂時間內忙於講解的傳統做法不同,學生們隻需在家裡觀看可汗學院的視頻,而課堂時間則完全用於解決問題(內容也由可汗學院提供),學生通過解決問題來得到成績(每給出10 個正確答案,可以贏得一個榮譽獎章)。這樣一來,教師就可以實現個性化教育,把自己原先所扮演的“講臺上的賢人”(sageon-a-stage)的角色轉換成教練的角色。而學生們



    內容介紹

    七天無理由退貨服務



    目錄

    本店全部為正版圖書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