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鳳凰新華書店旗艦店】神神鬼鬼 漫說文化有聲朗誦繫列 魯迅胡適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市場價】
    243-352
    【優惠價】
    152-220
    【出版社】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ISBN】978756992348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ISBN:9787569923483
    商品編碼:58665452674

    品牌:鳳凰新華(PHOENIX
    代碼:49

        
        
    "

    內容簡介

    1985年,被稱為 “燕園三劍客”的錢理群、黃子平、陳平原三人共同提出了“20世紀中國文學”的概念,倡導以整體的眼光將中國現當代文學溯源至晚清,將“近代文學”“現代文學”“當代文學”三個時段打通,引起了學術界的強烈反響。“漫說文化叢書”即是這一概念的具體表現,所選散文充滿文化意味而又妙趣橫生。"鬼"與"神"在一般民眾心目中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神神鬼鬼》一書節錄了現當代文學史上名家如魯迅、茅盾、陳獨秀、胡適、老舍等在鬼神觀念上的看法和觀點,在理論上介紹了鬼詩、鬼畫、鬼戲的藝術特色,並對若干以鬼為表現對像的文藝作品進行了介紹分析,是一代文人對鬼神及"鬼神文藝"潛在而濃厚的興趣所在。

    作者簡介

    陳平原,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的一座高峰。北京大學中文繫教授(2008-2012年任北大中文繫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俗文學學會會長。他對20世紀中國文學、中國小說與中國散文、現代中國教育及學術、圖像與文字等領域有著精深研究和獨到見解。治學之餘,撰寫隨筆,借以關注現實人生,並保持心境的灑脫與性情的溫潤。

    目錄

    |再 記|

    | 序 |

    |附 記|

    |導 讀|

    有鬼論質疑 ◎ 陳獨秀| 001

    闢《靈學叢志》 ◎ 劉半農| 003

    送灶日漫筆 ◎ 魯迅 | 007

    搗鬼心傳 ◎ 魯迅 | 011

    從拜神到無神 ◎ 胡適 | 014

    談迷信之類 ◎ 茅盾| 025

    談狐仙 ◎ 唐弢| 029

    土地和灶君 ◎ 唐弢| 031

    白晝見鬼 ◎ 薰宇| 033

    迷信 ◎ 王力| 036

    神的滅亡 ◎ 靳以| 043

    人和鬼 ◎ 吳晗| 045

    再談人和鬼 ◎ 吳晗| 049

    帥菩薩 ◎ 豐子愷| 053

    漫談鬼神觀念的枷鎖 ◎ 秦牧| 056

    從神案前站起來 ◎ 藍翎| 061

    說鬼 ◎| 067

    鬼贊 ◎ 許地山| 069

    我們的敵人 ◎ 周作人| 072

    花煞 ◎ 周作人| 075

    瘧鬼 ◎ 周作人| 081

    鬼的生長 ◎ 周作人| 083

    劉青園《常談》 ◎ 周作人| 089

    說鬼 ◎ 周作人| 095

    談鬼論 ◎ 周作人| 100

    失掉的好地獄 ◎ 魯迅| 108

    “鬼的箭垛” ◎ 曹聚仁| 110

    鄉人說鬼 ◎ 老向| 115

    鬼學叢談 ◎ 種因| 120

    鬼話連篇 有序 ◎ 李金發| 127

    美麗的弔死鬼 ◎ 許欽文| 134

    談鬼者的哀悲 ◎ 陳子展| 138

    水母 ◎ 汪曾祺| 141

    中國的神統 ◎ 金克木| 147

    文藝上的異物 ◎ 周作人| 150

    五猖會 ◎ 魯迅| 154

    無常 ◎ 魯迅| 159

    女弔 ◎ 魯迅| 167

    鬼趣圖 ◎ 唐弢| 174

    論《封神榜》 ◎ 聶紺弩| 176

    鬼與狐 ◎ 老舍| 181

    畫鬼 ◎ 豐子愷| 185

    鬼話 ◎ 施蟄存| 193

    德國老教授談鬼 ◎ 陳銓| 197

    說鬼 ◎ 林庚| 208

    鬼故事 ◎ 邵洵美| 211

    略談莎士比亞作品裡的鬼 ◎ 梁實秋| 217

    神·鬼·人 ◎ 柯靈| 221

    話中有鬼 ◎ 朱自清| 231

    有鬼無害論 ◎ 廖沫沙| 235

    怕鬼的“雅謔” ◎ 廖沫沙| 239

    《鬼趣圖》和它的題跋 ◎ 黃苗子| 242

    |編輯附記| ◎ 250


    精彩書摘

    美麗的弔死鬼

    許欽文

    “要是真的沒有鬼,那末這個一撇開頭,一點收梢的鬼字怎麼來的呢?難道古人造字,是憑空亂干的麼?”

    我曾被一個戴著瓜皮帽的人這樣責問過。我說由於想像,同龍一樣。但他不以為然,說是鬼,不但有著這個字,而且還有許多話,什麼“鬼兒子”,“鬼東西”,“搗鬼”和“鬼鬼祟祟”等,又有“鬼谷子”的老先生。

    “沒有鬼,”他又發問,“那末人死以後靈魂變做什麼呢?”

    似乎總要承認了鬼的存在,天下纔有道理可講,做人纔有意思。我聽得頗有點憤憤,可是一回憶到兒童時代的情形,就覺得像他這樣信鬼,精神生活倒是豐富的,幼年的時候,我總覺得人間實在是平淡的,人事缺少變化,關於鬼的故事纔動聽。無論是使得我害怕,使得我高興,以及使得我深深憂愁的,大概都是鬼的故事,很少是人的事情;——有了鬼,宇宙纔神秘而富有意義。

    又因為照迷信家說,人本由鬼而來,死後仍然變鬼,以為人無非是偶然間暫時做做的,關繫不大,所以重視鬼事。

    由此可見,如果現在還能夠信鬼,我就可以樂觀起來;死了可以做鬼,得同已故的父母姊妹重聚,何等快樂!即使做了鬼再死去,還可以做聻,不是前途遠大得很麼?

    更其是對付仇人,即使今世報復不了,也可以慢慢的等到下世再說。記得坐在牢監裡的時候,因為冤被誣告,有些法官輕訴濫判,迷信的難友時常咬牙切齒的這樣說,“等到我出去,就是已經死了,總也要到他的墳頭上去蹈幾腳!”也有是這樣說的,“就是坐不出去,死在牢監裡,做了鬼我總也要去收拾他!”

    聽著這種話的時候,我總覺得墨翟的《明鬼》,並非毫無道理;而王充的《論死》《訂鬼》,倒未免是多事。

    兒童時代的生活,雖然多半都已忘卻,可是關於鬼的事情,還有些記得清楚;當時最使得我注意的鬼有三種,就是河水鬼,舍母鬼和弔死鬼。我最怕的是舍母鬼;我自己不會做產婦,本來不用怕這種鬼來討替身。怕的是母親的關繫,當時弟妹還是接連的產生,以為如果母親給舍母鬼抓了去,是不堪設想的了。其實會得最怕這種鬼,原是母親等講得起勁的緣故。她們一談到這種鬼,總就出神的顯得很害怕;更其是在更深夜靜的時候,造成恐怖的空氣。這種鬼究竟是怎麼樣的並不明白,隻知道有時要變成功貓,是全身墨黑的,會得很快的跳來跳去。

    河水鬼最好玩,因為多變化。據說這種鬼,有時會得變成功個精巧的花棍棒,有時會得變成功隻黃毛的小鴨,也會得變成功個什麼瓜;總之是引誘人的,到河邊去的小孩子喜歡什麼,就會變成功什麼。本形是亂蓬頭發的。照大姊的老乳母說,她所見到的河水鬼,好像是隻鷺鷥。但照一個做醫生的堂兄說,所謂河水鬼,原是一種野獸,是生長在水中的,同野貓相像,不過細長點。這樣那樣的說得花樣很多,或者原是恐嚇的手段,是警戒我到河邊去玩水的。我可信以為真,因此夏天,每當中飯以後,乘著大家睡午覺的機會,常常特地偷偷的溜到河門口去窺看,想發見個由河水鬼變成功的東西。

    弔死鬼有一定的具體觀念,是從看戲得來的,故鄉每到秋季,總要做幾臺“大戲”,照例到半夜要“調弔”。

    在弔死鬼出臺以前,必先吹一陣尖聲的號筒,連響十八的,造成陰森森的空氣。吱的一聲叫,弔死鬼甩著披散的亂頭發跑出臺來,非常好看:圓圓的兩隻大黑眼睛下面,顯著鮮紅的兩頰,嘴巴是翹聳聳的;紅衫外面罩上青的長背心,也很醒目,真是美麗。

    雖然也有點可怕,但我更覺得可憐。照說女人上弔,總是因為“夫也不良”,以及公婆姑娘們的兇惡。長聲短吁的“嘆弔”,聽起來也是夠覺淒涼的。

    或者有點受我的慶也很喜歡弔死鬼,他的傑作《大紅袍》,含著不少“弔死鬼美”的成分。

    戲中的表現,上弔的人要給弔死鬼接連的打巴掌;這是可怕的,用意本在勸人不要輕易去上弔。但我甘心這樣挨打,為著她的美麗。

    當少年時期,我愛在深夜看《聊齋志異》,時常忽然打開窗門去探望,想在牆頭上面發見的,就是美麗的弔死鬼。

    (選自一九三六年《論語》九十二期)

    ……

    前言/序言

    |序|

    陳平原

    據說,分專題編散文集我們是始作俑者,而且這一思路目前頗能為讀者接受,這纔真叫“無心插柳柳成蔭”。當初編這套叢書時,考慮的是我們自己的趣味,能否暢銷是出版社的事,我們不管。並非故示清高或推卸責任,因為這對我們來說純屬“玩票”,不靠它賺名聲,也不靠它發財。說來好玩,最初的設想隻是希望有一套文章好讀、裝幀好看的小書,可以送朋友,也可以擱在書架上。如今書出得很多,可真叫人看一眼就喜歡,願把它放在自己的書架上隨時欣賞把玩的卻極少。好文章難得,不敢說“野無遺賢”,也不敢說入選者皆“字字珠璣”,隻能說我們選得相當認真,也大致體現了我們對20世紀中國散文的某些想法。“選家”之事,說難就難,說易就易,這點如魚飲水,冷暖自知。

    記得那是1988年春天,人民文學出版社約我編林語堂散文集。此前我寫過幾篇關於林氏的研究文章,編起來很容易,可就是沒興致。偶然說起我們對20世紀中國散文的看法,以及分專題編一套小書的設想,沒想到出版社很欣賞。這樣,1988年暑,錢理群、黃子平和我三人,又重新合作,大熱天悶在老錢那間10平方米的小屋裡讀書,先擬定體例,劃分專題,再分頭選文;讀到出乎意料之外的好文章,當即“奇文共欣賞”;不過也淘汰了大批徒有虛名的“名作”。開始以為遍地黃金,撿不勝撿;可沙裡淘金一番,纔知道好文章實在並不多,每個專題纔選了那麼幾萬字,根本不夠原定的字數。開學以後又泡圖書館,又翻舊期刊,到1989年春天纔初步編好。接著就是撰寫各書的前言,不想隨意敷衍幾句,希望能體現我們的趣味和追求,而這又是頗費斟酌的事。一開始是“玩票”,越做越認真,變成撰寫20世紀中國散文史的準備工作。隻是因為突然的變故,這套小書的誕生小有周折。

    對於我們三人來說,這遲到的禮物,最d的意義是紀念當初那愉快的學術對話。就為了編這幾本小書,居然“大動干戈”,臉紅耳赤了好幾回,實在不夠灑脫。現在回想起來,確實有點好笑。總有人問,你們三個弄了大半天,就編了這幾本小書,值得嗎?我也說不清。似乎做學問有時也得講興致,不能老是計算“成本”和“利潤”。惟一有點遺憾的是,書出得不如以前想像的那麼好看。

    這套小書最表面的特征是選文廣泛和突出文化意味,而其根本則是我們對“散文”的獨特理解。從章太炎、梁啟超一直選到汪曾祺、賈平凹,這自然是與我們提出的“20世紀中國文學”概念密切相關。之所以選入部分清末民初半文半白甚至純粹文言的文章,目的是借此凸現20世紀中國散文與傳統散文的聯繫。魯迅說五四文學發展中“散文小品的成功,幾乎在小說戲曲和詩歌之上”(《小品文的危機》),原因大概是散文小品穩中求變,守舊出新,更多得到傳統文學的滋養。周作人突出明末公安派文學與新文學的精神聯繫(《雜拌兒跋》和《中國新文學的源流》),反對將五四文學視為歐美文學的移植,這點很有見地。但如以散文為例,單講輸入的速寫(Sketch)、隨筆(Essay)和“阜利通”(Feuilleton)固然不夠,再搭上明末小品的影響也還不夠;魏晉的清談,唐末的雜文,宋人的語錄,還有唐宋八大家乃至“桐城謬種選學妖孽”,都曾在本世紀的中國散文中產生過遙遠而深沉的回音。

    面對這一古老而又生機勃勃的文體,學者們似乎有點手足無措。五四時輸出“美文”的概念,目的是想證明用白話文也能寫出好文章。可“美文”概念很容易被理解為隻能寫景和抒情;雖然由於魯迅雜文的成就,政治批評和文學批評的短文,也被劃入散文的範圍,卻總歸不是嫡繫。世人心目中的散文,似乎隻能是風花雪月加上悲歡離合,還有一連串莫名其妙的比喻和形容詞,甜得發膩,或者借用徐志摩的話:“濃得化不開”。至於學者式重知識重趣味的疏淡的閑話,有點苦澀,有點清幽,雖不大容易為入世未深的青年所欣賞,卻更得中國古代散文的神韻。不隻是逃避過分華麗的辭藻,也不隻是落筆時的自然大方,這種雅致與瀟灑,更多的是一種心態、一種學養,一種無以名之但確能體會到的“文化味”。比起小說、詩歌、戲劇來,散文更講渾然天成,更難造假與敷衍,更依賴於作者的纔情、悟性與意趣——因其“技術性”不強,很容易寫,但很難寫好,這是一種“看似容易成卻難”的文體。

    選擇一批有文化意味而又妙趣橫生的散文分專題彙編成冊,一方面是讓讀者體會到“文化”不僅凝聚在高文典冊上,而且滲透在日常生活中,落實為你所熟悉的一種情感,一種心態,一種習俗,一種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則是希望借此改變世人對散文的偏見。讓讀者自己品味這些很少寫景”也不怎麼“抒情”的“閑話”,遠比給出一個我們認為準確的“散文”定義更有價值。

    當然,這隻是對20世紀中國散文的一種讀法,完全可以有另外的眼光另外的讀法。在很多場合,沉默本身比開口更有力量,空白也比文字更能說明問題。細心的讀者不難發現我們淘汰了不少名家名作,這可能會引起不少人的好奇和憤怒。無意故作驚人之語,隻不過是忠實於自己的眼光和趣味,再加上“漫說文化”這一特殊視角。不敢保證好文章都能入選,隻是入選者必須是好文章,因為這畢竟不是以藝術成就高低為惟一取舍標準的散文選。希望讀者能接受這有個性有鋒芒因而也就可能有偏見的“漫說文化”。

    1992年9月8日於北大

    |附 記|

    舊書重刊,是大好事,起碼證明自己當初的努力不算太失敗。十五年後翩然歸來,依照慣例,總該有點交代。可這“新版序言”,起了好幾回頭,全都落荒而逃。原因是,寫來寫去,總擺脫不了十二年前那則舊文的影子。

    因為突然的情事變故,這套書的出版略有耽擱——前五本刊行於1990年,後五本兩年後方纔面世。以當年的情勢,這套無關家國興亡的“閑書”,沒有胎死腹中,已屬萬幸。更讓我們感到欣慰的是,這十冊小書出版後,竟大獲好評,獲得首屆(1992)新聞出版署直屬出版社優秀圖書選題一等獎。我還因此應邀撰寫了這則刊登在1992年11月18日《北京日報》上的《漫說“漫說文化”》。此文日後收入湖南教育出版社版《漫說文化》(1997)和北京大學出版社版《二十世紀中國文學三人談·漫說文化》(2004),流傳甚廣。與其翻來覆去,車轱轆般說那麼幾句老話,還不如老老實實地引入這則舊文,再略加補正。

    叢書出版後,記得有若干書評,多在叫好的同時,借題發揮。這其實是好事,編者雖自有主張,但文章俱在,讀者盡可自由馳騁。一套書,能引起大家的閱讀興趣,讓其體悟到“另一種散文”的魅力,或者關注“日常”與“細節”,落實“生活的藝術”,作為編者,我們於願足矣。

    這其中,惟一讓我們很不高興的是,香港勤+緣出版社從人民文學出版社購得該叢書版權,然後大加刪改,弄得面目全非,慘不忍睹。剛出了一冊《男男女女》,就被我們堅決制止了。說來好笑,雖然隻是編的書,也都像對待自家孩子一樣,不希望被人肆意糟蹋。

    也正因此,每當有出版社表示希望重刊這套叢書時,我們的要求很簡單:保持原貌。因為,這代表了我們那個時候的眼光與趣味,從一個側面凸現了神采飛揚的八十年代,其優長與局限具有某種“史”的意義。很感謝復旦大學出版社,除了體諒我們維護原書完整性的苦心,還答應幫助解除人文版印刷不夠精美的遺憾。

    2005年4月13日於京西圓明園花園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