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楊懋建集-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 第6輯 各種文獻中的論詩詩話集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市場價】
    441-640
    【優惠價】
    276-400
    【出版社】中譯出版社 
    【ISBN】978755062951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譯出版社
    ISBN:9787550629516
    商品編碼:10027014079946

    品牌:鳳凰新華(PHOENIX
    代碼:55

        
        
    "

    內容簡介

    《楊懋建集/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第六輯)》收錄楊懋建詩文、雜著共5種,以詩、詞、文、筆記為序。
    《楊懋建集/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第六輯)》詩文集3種,現存4種版本:1922年楊氏還讀書堂《留香小閣詩詞抄》刻本(以下簡稱刻本)、中國國家圖書館藏《留香小閣詩附詞》光緒精抄本(以下簡稱精抄本)、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藏《實事求是齋文抄》《留香小閣詩詞抄》《實事求是齋雜存》稿本(以下統一簡稱稿本)、廣東中山大學圖書館藏《留香小閣詩詞各一卷文不分卷》抄本(以下簡稱抄本)。稿本《留香小閣詩詞抄》《實事求是齋雜存》、抄本詩詞文全見於刻本、精抄本,故不再獨立出目。
    詩詞點校,以刻本為底本,精抄本為補校本,稿本、抄本為參校本。散文部分,精抄本、稿本、抄本亦多有重復,以精抄本為底本,稿本、抄本為參校本。稿本《實事求是齋文抄》所錄散文2篇不見載於其他版本,獨立成目,不出校。
    《楊懋建集/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第六輯)》作品排列遵照底本順序,為保持別集原貌,楊懋建詩詞文之外的他人之作未另外析出,按原順序排列。
    筆記《京塵雜錄》版本紛纭,但後世鉛印本、排印本、影印本均以清光緒十二年(1886)上海同文書局石印本為底本,《楊懋建集/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第六輯)》亦從之,不再出校。
    由《京塵雜錄》擇錄而成的《帝城花樣》現存5種版本: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朱格稿抄本(以下簡稱稿抄本)、清宣統二年(1910)上海國學扶輪社鉛印本(以下簡稱鉛印本)、1936年上海群學社鉛印本、1978年臺北新興書局《筆記小說大觀》影印本、1996年河北教育出版社《清代筆記小說》影印本,後3種均以上海國學扶輪社鉛印本為底本。點校時,以清宣統二年(1910)上海國學扶輪社鉛印本為底本,中國國家圖書館藏稿抄本為參校本。

    作者簡介

    楊懋建(1806-1872),字掌生,號爾園,自稱阿掌,別署蕊珠舊史、辰溪戍卒、仰屋生、夢俠情禪室主人、書福田舍翁等。廣東嘉應州(今廣東省梅州市)人。道光辛卯(道光十一年,1831)恩科優貢、舉人,後因科場作弊故被罷,流放於湘西達十年。晚年在廣州、連州等地教書、做幕。著有詩文集《留香小閣詩詞抄》《留香小閣詩附詞》《實事求是齋文抄》以及筆記《京塵雜錄》《帝城花樣》,另有學術性著述《禹貢新圖說》。生平見《光緒嘉應州志》等史籍。以下結合有關方志、時人記述及楊氏本人所撰《<楊氏姑婦兩世節孝傳>跋》《嘉應識小書》《重修楊氏族譜募疏》等,略述其生平。
    嘉慶十一年(1806)六月十二,楊懋建生於廣東嘉應(今廣東省梅州市)下市楊屋,是紹德堂楊氏第十七世孫。本仁宗延祐二年(1315),始祖林紹公因贛州人蔡五九作亂,從福建寧化石壁村(今福建省三明市寧化縣石壁鎮石壁村)遷至廣東程鄉縣雁洋鎮半徑村(今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松口鎮半徑村),因行蹤甫定,人口零丁,不能獨當徭役賦稅,寄籍於鄰居楊氏。明世宗嘉靖間,林氏族人林朝曦聚眾起義,為避牽連,七世祖西崖公徑改林氏為楊氏,當地人稱為“新楊”。萬歷三十年(1602),九世祖楊彩(守白)又帶領子孫遷至梅城(今廣東省梅州市),建紹德堂楊家祠,故該支楊氏被稱為紹德堂楊氏。自嘉慶十年(1805)楊懋建曾祖楊清平首倡、伯祖楊企齋秉筆重修楊氏族譜以來,經科試13場,楊氏共出13出版社《清代筆記小說》影印本,後3種均以上海國學扶輪社鉛印本為底本。點校時,以清宣統二年(1910)上海國學扶輪社鉛印本為底本,中國國家圖書館藏稿抄本為參校本。


    目錄

    前言
    凡例

    留香小閣詩詞抄
    心湖公遺草錄(楊以敬)
    擬謝康樂《登池上樓》
    擬曹子建《怨詩行》
    香山前山八景存四
    遊陰那山
    程江覽古四首集名媛句
    凌風樓懷古
    鐵漢樓懷古
    探梅
    掛蘭
    訪竹
    采菊
    朝雲
    西施
    素馨墳四首
    題《明皇春宴圖》
    題《蘇武牧羊圖》
    嘉慶己卯清明日旅行雷州,見婦女哭墓甚哀有感
    月夜觀瀑

    緣起
    小傳
    自記
    留香小閣詩詞抄卷
    讀王右丞五律擬作,次韻六首
    連州官舍池荷重臺花歌並序
    和鄒又村留別二首
    鎖院題壁丙申春闈
    菊圃課兒小照,其旁有蓮舟,雙鬟坐對品茶
    《八駿圖》,醉後放歌,為吾宗孝廉康侯騎尉賦
    紅樹青山好放船歌,為李香墅賦
    賴格卿小影
    題畫鷹、梅
    蕭希周屬題《秋蝶尋芳圖》
    許荔村秀纔《杏花春酒圖》
    張子芬大哥屬題尊人芸亭表伯《風木思親圖》
    素馨墳踏青戊子廣州作
    題李翼南小影
    無題
    無題
    《碧城》《錦瑟》,興托玉溪;羽觴瓊筵,罰依金谷。盛春遊於婪尾,偕秋禊於遨頭。僕本恨人,未躬盛會。慣聽山城之戍角,試吟水調之歌頭。善使繼聲,聊為買笑。雖慚纏頭之曲,庶幾擁鼻之吟
    ……

    留香小閣詩附詞
    實事求是齋文抄
    京塵雜錄
    帝城花樣

    附錄


    精彩書摘

    留香小閣詩詞抄

    心湖公遺草錄

    楊以敬

    先高祖諱以敬,號心湖,弱冠掇芹香,旋隨太高祖師震公遊幕多年,春秋三十有八,即

    為棄養。生平譯述閎富,惜多散失。前清吾梅鄉先輩張煜南先生昆仲數人,曾彙刻《梅水詩傳》,而吾高祖之詩亦蒙選入一首付印。其傳雲:以敬祖

    照、伯父師時、父師震俱能詩,子懋建、懋修並以詩名。印江王竹村大令選《心湖遺草》八卷,半多散失,摘錄數首,以見一斑。燦因刊先曾伯祖懋

    建《留香小閣詩詞抄》,見家君經手抄存有先高祖遺詩若干首,遂並刻於卷端。吉光片羽,借為珍存,非敢以先高祖之詩炫美於世也。楊燦謹識。
    擬謝康樂《登池上樓》
    蔚藍天色淨,蕭瑟楚江頭。乾坤見軒豁,日月共沉浮。樓臺倒碧影,煙雨鋪青稠。掩映鏡湖月,輕盈湘浦秋。仰聽孤雁唳,俯視潛魚遊。幽蘭披曲徑

    ,杜若攬芳洲。微雲看不厭,宿靄望全收。冉冉花光暖,茸茸草意抽。脫帽酌春酒,披襟笑越謳。彈琴歌一曲,溪風亂碧流。古望思瑤集,緬懷王子

    猶。
    擬曹子建《怨詩行》
    秋江何渺綿,風景殊黯然。傷心樓上月,寒女不成眠。暗中誰永嘆,夢裡頻驚寤。問伊何所憶,如怨亦如慕。自從夫婿去,華發不勝春。秋水侵天碧

    ,秋月照愁人。未卜君行期,先卜君歸日。秋風滿洞庭,我躬不遑恤。此情向誰訴,拭淚更相思。征鴻鳴夜半,空房隻自知。秋夜一何長,仰睹星河

    落。處處搗衣聲,妾心更蕭索。更殘天欲曉,誰復喚卿卿?離情何大苦,翻作《怨詩行》。
    香山前山八景存四
    海島回瀾
    何處彩斕斑,城臨鏡海間。四圍連翠靄,八面擁潺湲。瀾映層層折,波回曲曲環。低昂看不竟,勝景憶前山。
    臺石飛雲
    無心雲出岫,記詠三臺多。廣石飛時見,崇山幾度過。野容清似霧,秋色淡於羅。不厭欣相看,前溪起櫂歌。
    松林放鶴
    誰放千秋鶴,松林異產傳。仙人雲邈矣,道士尚飄然。繞樹呈胎化,深叢過海船。虯龍棲宿處,羽袂正翩躚。
    水邊仙姥
    何處問仙蹤,水邊深溯從。隻因形或似,頓覺貌殊窮。叟,高巔立釣翁。嫣然終未覓,隔岸撐霜楓。
    遊陰那山
    陰那仙境接羅浮,昔人傳說至今遊。前有三株柏,後有五指峰,果然勝境稱仙蹤。葡萄白果皆生長,琴石船窩足供賞。山峰秀削兮景色蒼,澗壑深幽

    兮意趣長。三盞酒,一枝花,梵僧為友禪為家。撫瑤琴兮坐雲端,乘石磴兮暫盤桓。忽聞五色之靈禽,倚百尺之高枝而長吟。
    程江覽古四首集名媛句
    隔岸煙花是錦城,水晶宮裡有歌聲。兔從玉界光中現,人向虹橋影裡行。山靜樵歌日半午,水寒漁唱月三更。君今欲詠河洲趣,須識巫山十二名。
    柳綠桃紅帶曉煙,門開千頃白鷗天。亂曉雞聲紅杏杪,呼犁人起綠秧田。點點白鷗波上雪,亭亭紅藕水中天。雪色未消紅日上,家家茅屋起朝煙。
    滿望蒼籐趁晚晴,殘蟬衰柳不禁鳴。煙樹寒雲籠野色,晴溪疏柳隱潮聲。依檻厭聞江岸笛,催詩喜聽驛樓更。蕭蕭蘆荻煙雲外,況值天高秋氣清。
    峰巒回合樹青蔥,茅屋參差一徑通。匝地籐蘿雲護綠,滿林桃李雨含紅。雲封嶺樹千村外,水漲池塘二月中。極目萬家煙樹裡,太平景像四方同。
    凌風樓懷古
    凌風樓閣憶當年,萬裡長江入紫煙。白水青山隻如此,美人芳草正淒然。九回腸曲英雄盡,一片冰心日月懸。謫宦梅江人在否,知君惆悵倚南天。
    鐵漢樓懷古
    危樓百尺倚長空,極目蕭條起朔風。否泰冰操留隻影,乾坤正氣壓群雄。香魂消散浮青瑣,赤膽披離倚白虹。憶昔遠來南粵後,隻將天地表孤忠。
    探梅
    枝南枝北見精神,遠樹交橫畫不真。不向竹邊供俗客,偏於世外伴高人。豐姿綽約憐香伴,品格嬌嬈卻夢頻。莫問倚窗花著未,惟憑驛使寄枝春。
    掛蘭
    煙痕淡處水雲深,品格高超未許尋。屈子騷經堪續譜,謝公亭畔費沉吟。簪瓶無限春光瀉,著墨應多黛色侵。好是幽香同臭味,有誰月下醉琴心。
    訪竹
    箖箊夾岸傍雲浮,淇水東分渭水流。卻暑偏能消九夏,引涼端的靜三秋。吟風弄月雅人致,戛玉敲金逸客留。獨羨此君高節義,渭川曾記舊封侯。
    采菊
    采采東籬日未闌,為尋幽品踏青山。歸來有意園將盡,行到無心路亦難。倏轉三三披徑冷,旋催九九繪圖寒。提籃摘遍滿頭插,珠露流芬月一團。
    朝雲
    誰是陽臺*仙,朝朝暮暮起青煙。襄王雲雨今安在,此日神遊倍愴然。
    西施
    姑蘇臺上柳含春,舊是吳王宮裡人。此日情深空悵望,越人猶憶浣紗津。



    前言/序言

    前言

    楊懋建(1806—1872),字掌生,號爾園,自稱阿掌,別署蕊珠舊史、辰溪戍卒、仰屋生、夢俠情禪室主人、書福田舍翁等。廣東嘉 應州(今廣東省梅州市)人。道光辛卯(道光十一年,1831)恩科優貢《光緒廣州府志》卷四十五《選舉表十四》“道光十一年辛卯”條下注:“是年,萬壽, 以正科作恩科,十二年補行辛卯正科。”則道光十一年為恩科,十二年為正科。楊懋建選為貢生的時間存在出入,其曾孫楊家植《〈留香小閣詩詞抄〉跋》稱其為 “恩科優貢、本科舉人”,也即道光十一年選為貢生,次年中舉。但《光緒嘉應州志》卷二十《選舉表》“道光十一年辛卯”條“舉人”“貢生”欄下皆注楊氏名, 且“貢生”欄楊氏姓名下小字標注“優貢”字樣。本書以《光緒嘉應州志》所載為準,即楊氏於道光十一年選為優貢,並中舉。分別見:[清]戴肇辰、蘇佩訓修, 史澄、李光廷纂:《光緒廣州府志》卷四十五《選舉表十四》,《中國地方志集成·廣東府縣志輯》第1冊,上海書店出版社,2003年版,第718頁;[清] 楊家植:《〈留香小閣詩詞抄〉跋》,《留香小閣詩詞抄》,楊氏還讀書堂1922年刻本;[清]吳宗焯、李慶榮、溫仲和纂:《光緒嘉應州志》卷二十《選舉 表》,《中國地方志集成·廣東府縣志輯》第20冊,上海書店出版社,2003年版,第348頁。、舉人,後因科場作弊故被罷,流放於湘西達十年。晚年在廣 州、連州等地教書、做幕。著有詩文集《留香小閣詩詞抄》《留香小閣詩附詞》《實事求是齋文抄》以及筆記《京塵雜錄》《帝城花樣》,另有學術性著述《禹貢新 圖說》。生平見《光緒嘉應州志》等史籍。以下結合有關方志、時人記述及楊氏本人所撰《〈楊氏姑婦兩世節孝傳〉跋》《嘉應識小書》《重修楊氏族譜募疏》等, 略述其生平。
    嘉慶十一年(1806)幺書儀據《辛壬癸甲錄》“僕年三十矣,萬裡未歸,二毛將及”“今計當俟明年戊戌試後,乃得南歸”二句,推斷楊 懋建生年為嘉慶十三年(1808)。但“僕年三十矣”中“三十”或為概數,而非實指。王人恩據《致張雁皋刺史書》補記亮一歲與黃山谷同日生。案, 淵明生己丑,年六十三作《自祭文》,在丁卯年”等內容,也認為楊氏生於己丑次年戊辰,即嘉慶十三年(1808),經查,己丑次年並非戊辰,為庚寅,即道光 十年(1830),與楊氏履歷不符。張劍認為,該文繫抄本,文中“淵明生己丑”之“己丑”或為“乙丑”之訛,據考,陶淵明生於晉哀帝興寧三年(365), 是年確為乙丑。若以“乙丑”來論,則楊氏生於次年丙寅,即嘉慶十一年(1806)。且《致張雁皋刺史書》一文作於戊辰年(1868),該文明確載有“今懋 建與叔皆六十之年,掌生又過三”一句,可知該年懋建63歲,上推則懋建亦生於嘉慶十一年(1806)。幺文見《楊掌生和他的〈京塵雜錄〉——兼談嘉、道年 間的“花譜”熱》,《中國戲曲學院學報》,2004年第1期,第61頁;王文見《楊掌生與〈紅樓夢〉(上)》,《紅樓夢學刊》,2009年第2輯,第62 頁;張文見《楊掌生道光十七年科舉案發覆》,《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3期,第152頁。六月十二,楊懋建生於廣東嘉應(今廣東 省梅州市)下市楊屋,是紹德堂楊氏第十七世孫。本仁宗延祐二年(1315),始祖林紹公因贛州人蔡五九作亂,從福建寧化石壁村(今福建省三明市寧 化縣石壁鎮石壁村)遷至廣東程鄉縣雁洋鎮半徑村(今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松口鎮半徑村),因行蹤甫定,人口零丁,不能獨當徭役賦稅,寄籍於鄰居楊氏。明世宗 嘉靖間,林氏族人林朝曦聚眾起義,為避牽連,七世祖西崖公徑改林氏為楊氏,當地人稱為“新楊”。萬歷三十年(1602),九世祖楊彩(守白)又帶領子孫遷 至梅城(今廣東省梅州市),建紹德堂楊家祠位於今道前街5號,占地800平方米,為客家兩橫屋,據《梅縣教育年鋻》記載,紹德堂楊家祠曾於清光緒二十三年 (1897)七月被設立為私立紹德小學。該祠堂1961年被拆,建成存放茶葉和煙草的倉庫,後改為土產公司。,故該支楊氏被稱為紹德堂楊氏。自嘉慶十年 (1805)楊懋建曾祖楊清平首倡、伯祖楊企齋秉筆重修楊氏族譜以來,經科試13場,楊氏共出13位舉人,2位武舉,1位副榜充貢,1位撥貢,1位優貢楊 懋建:《重修楊氏族譜募疏》,《留香小閣詩》附《留香小閣詞》,清光緒抄本。,儼然當地的書香望族。

    ... ...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