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三作家傳-卡薩諾瓦.司湯達.托爾斯泰 斯特凡.茨威格 著 上海譯文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市場價】
    308-448
    【優惠價】
    193-280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ISBN】978753277535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ISBN:9787532775354
    商品編碼:40474905016

    品牌:鳳凰新華(PHOENIX
    代碼:38

        
        
    "



    ——茨威格擅長抒寫心靈和情緒的激蕩,被譽為“打開弗洛伊德危險閘門的心靈獵手”——《三作家傳》以細膩的筆觸描寫卡薩諾瓦、司湯達與托爾斯泰三位作家的人生與寫作,是茨威格傳記代表作


    《三作家傳》是茨威格傳記代表作之一。在這本書中,斯臺芬·茨威格從世界文壇上選擇了三位作家作為他研究的對像,從心理分析在文學作品中的表現來研究這三位作家的生活和創作,他們是意大利作家卡薩諾瓦、法國作家司湯達和俄國作家托爾斯泰。茨威格認為,這三個作家代表了三個不同的創作階段,一級高於一級。卡薩諾瓦是原始階段,他的作品無非是把自己的生活經歷白描一番,一一訴之於紙,未加評論,未作分析。而司湯達是心理學階段。到了托爾斯泰則更進一步,進入道德、宗教階段。


    斯特凡·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1942),奧地利小說家、詩人、劇作家和傳記作家。出身富裕猶太家庭,青年時代在維也納和柏林攻讀哲學和文學,日後周遊世界,結識羅曼·羅蘭和弗洛伊德等人並深受影響。創作詩、小說、戲劇、文論、傳記,以傳記和小說成就著稱。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從事反戰工作,是著名的和平主義者。一九三四年遭納粹驅逐,先後流亡英國和巴西。一九四二年在孤寂與幻滅中自殺。代表作有短篇小說《像棋的故事》《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回憶錄《昨日的世界》,以及作家和歷史人物傳記《三大師傳》等。


    斯特凡·茨威格選擇了甚為艱難的主題,正好就是愛情,作為他的著作的基本主題,但是要想在他那裡尋找莫泊桑作品裡的那些快樂的、可總是有些粗野的軼事趣聞,那是白費心思。他並不“沉緬”於這個主題。他是一個傾向於悲劇性的藝術家。我相信,在他之前還沒有人這樣深刻地懷著對人的驚人的慈悲之心描寫過愛情。

    ——高爾基

    也許從埃拉斯姆斯的時候起直到現在,沒有一個作家像斯特凡?茨威格這樣遐邇聞名。

    ——托馬斯·曼

    我享受您的大作……您對妖魔般人物的心靈生活的深入發掘。我極為欣賞您精巧優美的語言,它表達的思想極為貼切,看上去像是透明的衣衫熨貼在古典雕像身上。

    ——弗洛伊德


    作者的話/1


    卡薩諾瓦


    青年卡薩諾瓦的畫像/9


    冒險家/15


    教養和天賦/22


    膚淺的哲學/30


    好色之徒/41


    昏暗的年月/58


    老年卡薩諾瓦的肖像/66


    自我描述的天纔/74


    司湯達


    說謊的興趣和說真話的快樂/85


    肖像/89


    他的生活掠影/94


    我和世界/122


    藝術家/137


    令人愉快的心理學/150


    自我描述/156


    司湯達的現代特征/166


    托爾斯泰


    前奏/171


    肖像/175


    生命力及其對立面/181


    藝術家/196


    自我描述/212


    危機與轉變/220


    假基督徒/228


    教義及其荒謬/239


    為教義的實現而鬥爭/256


    托爾斯泰生活中的一天/271


    決斷和神化/285


    逃向上帝/292


    尾聲/297




    一九一年十月二十八日,大約早上六點鐘,樹林間還是漆黑的夜,幾個人影特別奇怪地躡手躡足地圍著亞斯納亞波利亞納的府邸行走。鑰匙咔嚓咔嚓地響,像小偷輕輕轉動門把手把一扇又一扇門都打開了。在馬廄的干草裡車夫小心翼翼地把馬套在車上,沒出一點聲音。在兩個房間裡有不安定的影子晃來晃去,手裡拿著遮住光線的手電筒,打開箱子和櫃子,摸索著抓起各種各樣的包袱。然後,他們就悄悄溜出無聲地推開的門,小聲說著話,跌跌撞撞地穿過庭園裡肮髒的雜草地。一輛馬車躲開府邸正面的路,悄悄地從後面向庭園的大門駛去。


    這裡發生了什麼事?是有竊賊闖進府邸了嗎?難道是沙皇的警察終於包圍了這位可疑者的住宅,準備進行搜查?不,沒有人闖進來,而是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隻在他的醫生的陪同下像個小偷似的逃出他生活的這座監獄。召喚已經向他發出,這是一個不可反駁的決定性的信號。當他妻子在夜裡秘密地神經質地翻尋他的文稿時,他又一次當場捉住了她。這時,他心裡突然頑強地橫衝直撞地跳出來這樣的決定:離開“這個早已離開他心靈的”妻子,離家出走,隨便到什麼地方去,奔向上帝,奔向自我,奔向自己應得的死。他突然在工作服上面罩上外套,戴上粗俗的帽子,穿上膠鞋,除了老人必需的東西沒有攜帶任何個人的財產,為的是把自己交給人類,就是說他隻帶了日記本、鉛筆和羽毛筆。在火車站,他還潦潦草草地給他妻子寫了一封信,讓車夫把信捎回家去:“我做了一種我這樣年齡的老者通常要做的事,我現在離開這塵世喧囂的生活,為的是在隱遁和孤寂中度過我的餘生。”然後他們上了火車,在一節三等車廂的肮髒的板凳上坐下,列夫·托爾斯泰,這位奔向上帝的逃亡者,身上裹著外套,隻有他的醫生陪伴。


    但是托爾斯泰不再自稱原來的名字了。就像以前卡爾五世那個兩個世界的主人,為了把自己安葬在西班牙馬德裡埃斯科裡亞爾宮的棺木裡,把君權的像征物棄置一旁一樣,托爾斯泰不僅拋棄了他的金錢、家庭、榮譽,而且拋棄了他的名字。他現在自稱T.尼古拉耶夫,這是一個希望為自己創造一種新生活和純潔正當之死的人杜撰出來的名字。終於解除了一切束縛,現在他可以成為走在異鄉大道上的朝聖進香者,成為他的教義和真心話的僕人了。在薩馬爾金諾修道院,他又向那裡的院長即他的妹妹告別:兩位年老力衰的人坐在一起,周圍是和善的修道士,安定和莊嚴的孤獨使他們變得容光煥發。幾天以後,在他第一次失敗的出走歸來時出生的那個女兒追來了。不過,即使在這裡他也無法得到安寧,他害怕被人認出來,怕被跟蹤,怕被人追上,再被拉回自己家裡那種錯綜復雜的不真誠的生活中去。因此,他又一次被看不見的手指所觸動,在十月三十一日早上四點鐘,他突然叫醒女兒,催促繼續往前走,到哪兒去都行,去保加利亞,去高加索,到外國去,隻要去聲望達不到,人們找不著的地方,隻要最後能一人獨處,走向自我,走向上帝。


    但是他的生活和他的教義的可怕的敵手,就是那聲望,那折磨他的魔鬼和誘惑者,還是不放過它的犧牲品。世界不準許“它的”托爾斯泰屬於他自己,屬於他天生的多聞博識的意志。這個被追趕的人在火車的車廂裡剛剛坐好,帽子還低低地壓在額頭上,就有一個旅客認出了這位大師。列車上所有的人立時都知道他在車上了。秘密已經洩露了。隨後,便有無數男人和女人在外面擁到這節車廂的門口來看他。他們隨身攜帶的報紙都通欄刊載著有關這個珍貴動物逃出監禁的消息。他的身份洩露出去了,現在已經被包圍了,聲望又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攔住了托爾斯泰通向完成的路。沿著這列呼嘯疾馳的列車,各條電報線路都在嗡嗡響著傳遞消息。所有的車站都接到了警察局的通知,各級官吏都被動員起來,家裡的人已經預訂了專車。記者則從莫斯科,從彼得堡,從尼什涅—諾沃戈洛德,從四方八面追逐他,追逐這個逃跑的野獸。神聖的教會會議派出一位神父,想抓住這個後悔的人。突然有一個陌生的先生登上列車,他不斷地變出新的嘴臉經過這個車廂,一個密探——不,聲望不讓他的囚徒逃走。列夫·托爾斯泰不應該也不可以一人獨處。人們不容許他隻屬於自己,隻去實現他的神化。


    他已經被包圍了,被圍得水洩不通,沒有一個灌木叢能讓他藏身。如果這列火車來到邊境,就會有一個官員很有禮貌地微微抬一下帽子向他致敬,同時不準他過境。不管他想要逃到哪裡去,他的聲望總在他面前擋著他,很惹人注意,七嘴八舌,吵吵嚷嚷。不,他脫不了身,利爪緊緊地抓住了他。這時,女兒發現父親衰老的身體在打寒戰。他已經筋疲力盡了,身子靠在硬木椅上。汗從這位索索發抖的老人的每個毛孔裡滲出來,汗珠從額頭上往下滴。一種寒熱病,一種源於他的血統的疾病向他襲來,目的是想要救他。死神已經舉起他那件黑色的大衣,在這些跟蹤者的面前把他覆蓋起來。


    在阿斯塔波沃,一個小火車站,他們不得不中止行程,這位垂危的病人實在不能繼續旅行了。沒有客棧,沒有旅館,沒有豪華的房間安置他。那位站長很難為情地把車站二層木屋的站長辦公室讓給了他(從此以後這裡便成了俄羅斯世界朝拜的聖地)。人們把這位冷得發抖的人扶進屋裡,於是他所夢想的一切就突然變成了現實;那是一個小房間,低矮,霉味撲鼻,煙味嗆人,一派貧窮景像,放著一張鐵床,煤油燈光十分暗淡——一下子遠離了他逃出來的奢華和舒適。在臨死前的最後一刻,一切都變得如他內心所向往的樣子:純潔,沒有瑕疵,死完全成為出自他的藝術家之手的崇高的像征。幾天以後,這死亡的輝煌的建築便撥地而起,他的教義得到了莊嚴的確認,不再受到人們的嫉妒的暗中破壞,不再有人干擾和破壞他的古老塵世的單純。聲望白白地努起貪婪的嘴唇,屏氣斂息,守候在緊閉的門外;記者和獵奇者,密探、警察和憲兵,宗教會議派來的教士,沙皇指定的軍官,全都白白地奔來和等待:他們的耀眼刺耳、體面喪盡的忙亂絲毫也影響不了這種無法破壞的最後的孤寂。隻有女兒守護著他,在場的還有一個朋友和醫生,寧靜的謙卑的愛默默地環繞著他。床頭櫃上放著小日記本,這是他對上帝說話的話筒,但那緊張不安的手再也不能握起那支筆了。於是,他便呼吸急促地發出有氣無力的聲音,向女兒口授了他最後的思想,他稱上帝為“無限的宇宙,人隻是它的一個有限的部分,是它在物質、時間和空間上的顯示”,他宣稱,這種塵世的生物和其他生物的生命的聯合,隻能通過愛來實現。在他去世的兩天前,他還集中他的所有感官,去捕捉崇高的真理,那可望而不可即的真理。然後,黑暗便漸漸地遮沒了光輝的大腦。


    在外面,人們為了解情況好奇而放肆地推來擠去。他再也感覺不到他們了。索菲婭·安德烈耶夫娜,跟他一起生活了四十八年的妻子,因懊悔而顯出謙恭,淚如泉湧地從窗口往裡張望,隻想從遠處再看一眼他的面容。他再也認不出她來了。這位目光最敏銳的人覺得生活中的萬事都變得越來越陌生了,血液通過漸趨破裂的血管越來越無力,越來越凝滯。在十一月四日的夜裡,他又一次振作精神,悲嘆道:“可是那些農民——那些農民究竟是怎樣死的呢?”這不同尋常的生命還在與這不同尋常的死抗爭。剛到十一月七日,死就降臨到了這位不朽的偉人的頭上。銀發蒼蒼的腦袋向後倒在枕頭上,那雙觀察世界比所有的人都銳利的眼睛失去了光澤。這位情急似火的求索者,現在纔明白了一切生活的真理和意義。尾聲這個人死了,但他與世界的關繫繼續對人們產生影響,這影響不僅像他活著的時候一樣,而且比以前更強大。他的影響在他的理性和愛的方面日益增長,像一切活的東西一樣無休無止地發展。


    ……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