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新華書店旗艦店】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史(戲劇卷) 趙志忠 主編 李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市場價】
    617-896
    【優惠價】
    386-560
    【作者】 趙志忠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ISBN】978702011397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ISBN:9787020113972
    商品編碼:53221226700

    品牌:鳳凰新華(PHOENIX
    包裝:精裝
    開本:16

    出版時間:1900-01-01
    代碼:77
    作者:趙志忠


        
        
    "

    內容簡介

    本書為《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史》的戲劇卷,論述了原始戲劇儺戲到現代戲劇歷經千餘年的中國少數民族戲劇,重點介紹了儺戲、門巴戲、藏戲、布依族戲劇、佤族戲劇、傣族戲劇、白族劇戲、滿族戲劇、侗戲、苗族戲劇、彝族戲劇等20餘種戲劇,闡述了中國少數雜劇、清京劇形成和發展過程中所作出的貢獻,敘述了其發生、發展歷程,總結了其發展的一些規律和特點。
    本叢書將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分詩歌、小說、散文、戲劇、文學批評五卷進行完整綜合的敘述和論析。內容重點有:一、從史的角度論述不同時代產生的作家與作品,同時關注不同時代、民族出現的文學現像與思潮。二、以作家文學為主,向人們展示從古至今少數民族作家的創作,而不是僅僅以少數民族民間創作為重點。三、注重綜合比較研究,包括漢族文學與少數民族文學之間、各少數民族文學之間以及中國周邊國家文學以及跨境民族文學比較研究。

    目錄

    緒論
    第一節 少數民族戲劇的概念與範圍
    第二節 少數民族戲劇的產生與特點
    第三節 少數民族戲劇在中國戲劇史上的地位

    第一章 原始戲劇
    第一節 撮泰吉:古老的彝族戲劇
    第二節 土家族儺堂戲
    第三節 門巴族戲劇《阿拉卡教父子》

    第二章 唐宋時期的戲劇
    第一節 回鶻人的戲劇
    第二節 藏族的藏戲

    第三時期的戲劇
    第一節 雜劇與北方民族
    第二節 女真人的戲劇
    第三節 蒙古人的戲劇

    第四章 明代的戲劇
    第一節 白族戲劇吹吹腔
    第二節 佤族清戲

    第五章 清代的戲劇
    第一節 京劇與滿族
    第二節 滿族戲劇
    第三節 壯族戲劇
    第四節 傣族戲劇
    第五節 侗族戲劇
    第六節 布依族戲劇

    第六章 現代戲劇
    第一節 現代戲劇的產生與特點
    第二節 苗劇
    第三節 滿戲
    第四節 彝劇
    第五節 蒙古劇

    第七章 話劇創作
    第一節 老舍的戲劇
    第二節 烏·白辛的戲劇
    第三節 胡可的戲劇
    第四節 超克圖納仁的戲劇
    第五節 沙葉新的戲劇

    參考書目
    後記

    精彩書摘

    《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史》戲劇卷
    第五章 明代的戲劇
    第二節 佤族清戲
    佤族是中國西南邊疆的一個古老的民族。現有人口39.66萬(2000年),主要分布在雲南省境內。佤語屬南亞語繫孟高棉語族。由於佤族歷史上沒有自己的文字,佤族文學隻有民間文學,直到新中國成立以後纔產生了自己的作家文學。
    但值得注意的是,佤族歷史上卻有自己的戲劇“佤族清戲”。這種戲劇藝術大約在明代洪武年間傳入到佤族地區,並且流傳至今。但研究者認為,佤族清戲並不是佤族自身所創造的藝術形式,而是我國古代漢族戲曲聲腔青陽腔的遺存。盡管幾百年過去了,佤族人對這種青陽腔也進行一定的民族化,但從古至今,佤族在演唱清戲的時候,用的都是漢語而不是佤語,穿的都是漢族服裝,演出的也都是漢族傳統的劇目。(3)青陽腔最早流行於安徽池州府青陽縣一帶,故又稱“池州調”。後來又逐漸融入到弋陽腔聲腔劇種之中。據《中國大百科全書.戲曲曲藝卷》中記載,現今尚存的“一些與青陽腔有淵源關繫的劇種,主要有湖北的清戲和麻城高腔,山西萬榮百帝村的清戲,江西都昌、湖口的高腔,安徽嶽西的高腔等”。佤族的清戲屬於弋陽腔聲腔繫統,又稱為高腔腔繫。佤族清戲的客觀存在,是漢族文學藝術對少數民族文學藝術直接影響的結果。清戲從經濟比較發達的內地,傳到雲南邊疆地區,經歷了幾百年的歷史變遷,仍然保留至今,這本身就是一個奇跡。一個典型的文化交流範例,一個典型的文學藝術互補現像。從另外一個角度看,一個漢族地區將要變成戲劇遺存的古老劇種,在雲南少數民族地區卻保存完好,這本身就是對中國戲劇的一種貢獻。同時,對於研究中國古老戲劇劇種的流傳與演變,對於研究漢族與少數民族文學藝術的交流與影響,都是十分重要的。
    清代時,佤族清戲在民間仍然有演出。到了抗日時期,侵略者占領騰衝之後清戲演出被迫中斷。新中國成立之後,在對清戲調查、整理基礎上,恢復了演出。“文化大革命”期間,佤族清戲又被禁演,直到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纔得到恢復。清戲的演出與發展迎來了一個新時期。
    佤族清戲主要流傳於雲南省騰衝縣荷花鄉佤族聚居的甘蔗寨、汪家寨、勐洪、蠻壘等四個大寨。新中國成立之前,甘蔗寨就有佤族自己的清戲班子。每年的春節前後,戲班子就開始排練。到了春節,戲班子將劇中各種人物化妝,與耍龍燈、耍獅子一起走村串寨,到各家賀喜。大年初二時,清戲開始正式演出。除了在本寨 子演出外,他們還到其他寨子進行演出,不僅在佤族寨 子進行演出,而且還到漢族寨子進行演出。
    佤族清戲的唱腔主要源於我國戲曲中的弋陽腔,即後來的青陽腔。青陽腔盛行於明代萬歷年間,流傳至佤族地區後,受本地民間小曲、滇劇、花燈戲的音樂影響,有了一些地方特點。佤族清戲的主要唱腔有“九腔十三板”之說。目前能夠演唱的曲牌主要有,[四平腔]、[駐雲飛]、[大漢腔]、[步步嬌]、[青江引]、[哭相思]、[浪淘沙]等,此外還有[高腔]、[放腔]、[哭腔]、[土子腔]、[百珍腔]、[蘆胡腔]、[花音腔]等。
    佤族清戲在表演上,隻分三個行當,即生、旦、丑。旦多由男性扮演,一般為獨角或2——4人表演。清戲的程式化並不突出,也無太多的身段表演。佤族清戲無弦樂伴奏,以打擊樂為主,並以大鑼、小鑼、大鈸、堂鼓、板鼓、提板、鉸子組成樂隊。一般是一陣打擊樂鑼鼓之後,演員開始演唱。佤族清戲的臺詞、念白、演唱均采用漢語。
    佤族清戲在表演時,不但采用漢語,而且還穿漢族服裝,並演出一些漢族傳統的劇目,如《大堂上壽》、《和尚化齋》、《湘子度嫂》、《安安送米》、《文龍趕考》等。反映佤族社會生活的劇目不多,其代表作有《天上有星星》。現存佤族清戲劇目主要有《文龍辭妻》《三孝記》《白鶴傳》等。
    佤族清戲《文龍辭妻》是大本戲《文龍趕考》中的第一折。《文龍趕考》的故事說,書生張文龍進京趕考,並且作了官,其妻肖桂英在家淪為乞丐。後來,張文龍回鄉找尋妻子。妻子肖桂英憑三件信物與張文龍相認。《文龍辭妻》一折敘述了張文龍趕考時與妻子肖桂英離別的情景。
    張文龍 (引)苦讀寒窗,猶如蛟龍困池塘。
    (詩)十年攻書上學堂,
    錦繡文章腹內藏。
    有朝一日皇榜中,
    九霄之外奉(鳳)呈祥。
    〔肖桂英內聲:“來矣!”,隨上。
    肖桂英(唱〈駐雲飛〉)
    奴在香房繡針褙,
    忽聽夫君喚連聲。
    ……

    前言/序言


    中國歷來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中國文學既包括漢族文學,也應當包括少數民族文學。離開了少數民族文學,中國文學是不完整的。但由於歷史的原因,少數民族文學始終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少數民族文學研究也僅僅處於初級階段,其綜合與比較研究更是剛剛開始。
    為了進一步促進少數民族文學的繁榮與研究,我們組織了一批國內專家學者,歷時八年,共同完成了這套《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史》。這套叢書由五部專著組成,分別是《中國少數民族史》詩歌卷、小說卷、散文卷、戲劇卷、文學批評卷。這套叢書的主要特點和價值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填補空白之作。到目前為止,國內外還沒有一套類似的叢書出版。其中小說史、散文史、戲劇史、文學批評史更是首次面世。本叢書將填補此項研究的空白。《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史叢書》將從史的角度去論述不同時代產生的作家與作品,從古代文學、近代文學、現代文學,一直到當代文學。同時,還注意到了不同時代、不同民族出現的文學現像與思潮,並且闡述這些作家及作品在少數民族文學史,乃至整個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這種闡述與評價在以往的少數民族文學研究中是不多見的。
    二、以作家文學為主。在民間文學領域裡,少數民族創作了大量的神話、英雄史詩、民間敘事詩等作品,極大地豐富了中國民間文學寶庫。“三大英雄史詩”——《格薩爾王傳》、《江格爾》、《瑪納斯》更是享譽世界。但人們對少數民族作家文學了解得並不多,此套叢書恰恰以作家文學為主,向人們展示從古至今少數民族作家的創作。李直夫、楊景賢、薩都刺、耶律楚材、李贄、納蘭性德、曹雪芹、文康、顧太清以及老舍、瀋從文、蕭乾、端木蕻良、舒群、顏一煙、牛漢、李準、柯岩、瑪拉沁夫、曉雪、霍達、張承志、烏熱爾圖、阿來等一大批作家,與同時代的漢族作家一起登上了中國文壇,並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有些人甚至代表了他(她)所處時代的文學的高峰。雖然從整體上看,少數民族作家文學與漢族作家文學有一定的差距,但這些作家及其作品仍然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三、注重綜合與比較研究。少數民族文學研究如果從新中國成立初算起的話,已經走過了五十多年的歷程。在過去的研究中,一方面注重文學的搜集、整理,一方面開始了每個民族文學史、文學概況的編寫。時至今日,大多數民族已經基本上對本民族的文學創作非常了解,並且編寫出了本民族的文學史或文學概況,因此對少數民族文學進行進一步的綜合與比較研究已經勢在必行。所謂綜合研究,就是指將我國五十五個少數民族的文學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研究,以區別單一民族的文學研究。當然這種綜合研究是建立在單一民族文學研究基礎上的,如果沒有一個一個民族的文學研究,也就沒有綜合研究。中國少數民族文學比較研究,或者說“多民族文學比較研究”包括了兩層含義:對內是漢族文學與少數民族文學之間以及各少數民族文學之間的比較研究;對外是中國周邊國家文學以及跨境民族文學比較研究。我們應該有自己的神話學、史詩學、敘事詩學,以及小說體繫、戲劇體繫、文學批評體繫。本套叢書正是朝著這個方向努力的。把五十五個少數民族文學作為一個整體,分成詩歌、小說、散文、戲劇和文學批評進行研究,以突出其綜合研究特點。盡管比較的成分比較少,理論體繫也沒有完全建立,但方向是不會改變的。
    我們相信,《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史》的出版,將極大地促進少數民族文學研究,並且將這種研究引向更高的層次,少數民族文學研究也將由此走向一個新的臺階。
    趙志忠
    後記
    到目前為止,國內外還沒有一本《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史》戲劇卷出版。本人不揣淺陋,經過多年的努力終於撰寫出了這本戲劇史,也算是填補一項空白吧。由於本人水平有限,不當之處在所難免,敬請諸位專家、學者指正。
    本書重點論述了少數民族的古代戲劇,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傳統戲劇,或者說少數民族戲劇劇種,而現代戲劇方面則論述較少。一方面是由於篇幅有限,另一方面是由於少數民族戲劇劇種更能代表少數民族戲劇的傳統。本書在少數民族戲劇的概念與範圍、雜劇與北方民族、京劇與滿族、少數民族戲劇在中國戲劇史上的地位等章節中,有一些自己的見解。
    這本書作為《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史》之一,將與《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史》詩歌卷、小說卷、散文卷、文學批評卷一起構成一個完整的研究繫列,為進一步推動少數民族文學研究,豐富整個中國文學盡微薄之力。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