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新華書店旗艦店】慶歷四年秋 夏堅勇著 從嶽陽樓記續寫的長篇散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市場價】
    320-464
    【優惠價】
    200-290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ISBN】978754477657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ISBN:9787544776578
    商品編碼:49938943302

    品牌:鳳凰新華(PHOENIX
    代碼:58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首屆魯迅文學獎得主——夏堅勇 深耕宋史十餘載 全新力作。

    撥開北宋興衰轉折之迷霧,再現士人精神湮沒的輝煌。

    *讀懂北宋,從《慶歷四年秋》開始。 重現宦海浮沉的波詭雲譎,深入世態百相的細密幽微,筆觸細膩,紋理清晰,堪比文字版《清明上河圖》。

    *繼《紹興十二年》後,“宋史三部曲”的全新力作。撥開北宋興衰轉折之迷霧,再現士人精神湮沒的輝煌,全景呈現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宮廷市井,群像描摹範仲淹/歐陽修/蘇舜欽/滕子京。

    *從《嶽陽樓記》續寫而來的長篇散文,以豐厚史料撰文,以密實故事入筆。

    *高票入選第六屆“閱讀之城”請讀書目/獲第二屆孫犁散文獎(2017—2018)/入選2019年5月新浪好書榜/《揚子江評論》2018年度散文類第*名。

    編輯推薦2:

    從《嶽陽樓記》到《醉翁亭記》,這些中學生耳熟能詳的經典古文,全都誕生於同一時期——北宋。這是中國文人政治*高漲的年代,也是市井居民高歌通俗文化的朝代。

    二十年前,因一部《湮沒的輝煌》,他曾獲首屆魯迅文學獎,散文大家實至名歸。

    因一句“慶歷四年春”,他“前後左右廣言之”,將一篇《嶽陽樓記》擴展至二十萬字的篇幅。

    因著一“秋”字,由春而到秋,看似無意,卻韻無窮,濃濃秋意奠定了整部書的節奏和基調。

    因興之所至,他從一個小小進奏院的公款喫喝案寫起,布局到整個慶歷年間的文人政治與市井風情。

    他拒絕散文的小情懷與小格局,而試圖開拓散文的疆域,打破文體的界限,開闢散文的新面貌。

    這部“宋史三部曲”的第二部,是他深耕宋史十餘載,歷時三年,寫就而成。沉潛史料,埋入案頭,卻入而能出,一支筆,飽蘸歷史與人文關懷,化作萬千故事,讀來過癮,卻情韻悠長。


    內容簡介

    一次小小的酬神聚餐,引發了朝局的軒然大波,背景是北宋中期的慶歷新政。作品展示了從宮廷到市井廣闊的生活面,政治、社會、軍事、外交,錯綜復雜;變革、權爭、陰謀、人禍,驚心動魄。一波三折的朝廷新政被置於日常性的生活描畫之中,既有細密精微的人情洞察,又有對於天下大勢縱橫捭闔的宏觀把握,讀來興味盎然,令人深思。

    作者簡介

    夏堅勇,著名散文家,劇作家,國家一級編劇。現居江陰。1979年開始專業文學創作,代表作有繫列文化散文《湮沒的輝煌》、長篇散文《大運河傳》《紹興十二年》及話劇《金粉殘陽》等。曾獲莊重文文學獎、曹禺戲劇文學獎及魯迅文學獎等。其散文創作以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強烈的現代意識見長,是國內文化散文的代表性作家之一。

    精彩書評

    “慶歷四年春”,這是範仲淹《嶽陽樓記》起首句所定格的不朽時間。慶歷四年,從春到秋,這段貌似短暫的時間軸上,凝聚了多少非同一般的故事和人物?作者從今論古,以古觀今,小說筆法,微言大義,在歷史的褶皺中縱橫開闔,挖掘出豐饒的人文意義。

    ——第二屆孫犁散文獎雙年獎 頒獎詞


    這本書裡邊,作家跳出來進行評點,嬉笑怒罵,我說開創了大散文的一個領域,開創了評點散文的先河。

    ——評論家 丁帆


    歷史學家關注因果,而文學家關注的是歷史的人性,是歷史的體溫,是歷史的血肉。歷史學家是給歷史照一個X光片,夏堅勇是照了一個CT。

    ——評論家 王彬彬


    夏堅勇用豐厚的史料、細膩的文筆、精巧的結構、宏大的視野給我們展開了一幅北宋仁宗慶歷新政前後的朝政百態,將政治的幽深同士人精神的清遠用散文的筆觸娓娓敘來,皇權同社會緊密相關又高高在上,冰冷而苛酷。

    ——《鐘山》


    目錄

    第一章將進酒
    第二章年號那些事
    第三章六州歌頭
    第四章吹皺一池春水
    第五章干卿底事
    第六章聲聲慢
    第七章添字丑奴兒
    第八章菩薩蠻
    第九章秋水江湖

    精彩書摘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範仲淹的一篇名文,讓人們對北宋歷史上的這個時間節點耳熟能詳。

    由春而扯到秋,這隻是一種習慣性的文人修辭,並無深意……

    ——題記


    第一章將進酒



    西風寒水,秋老中州。京師護城河邊的槐樹和柳樹仿佛在一夜之間就落盡鉛華,蕭索中透出幾分孤傲之氣。大街上,達官貴人的馬鞍已經換上了狨座。狨是一種比老鼠大不了多少的猿猴,長可六寸。越小的東西往往越值錢,用狨尾編成的鞍韉謂之狨座,皆來自遼國,極名貴。但這種名貴的鞍韉也不是你有錢就可以享用的,要看身份。本朝制度,有資格享用狨

    座的,須是文官“兩制”以上,武官節度使以上;每年九月乘,二月撤。至於什麼時候乘,什麼時候撤,倒沒有明確的規定,但潛規則還是有的,那就是須得等宰相先用了,其他人纔可以用。撤亦如是。曾有位老兄久居卿監,想來早晚必遷“兩制”,就預先購置了狨座放在家裡,結果被人告發,因“躁進”而罷斥。〔1〕可見在官場上,不光要看領導的臉色,有時候還要看屁股的,所謂逆風尿三丈,那是爬到一定的位置纔可以顯擺的,你沒爬到那個位置,對不起,隻能夾住尾巴,慢慢等。

    宏觀地俯視京師的地理形勝,可以把橫向的汴河和縱向的御街作為兩條坐標軸。汴河是京師的生命線,東南財賦,盡賴此河輸挽入京。京師的舊稱汴梁亦得之於汴河。當年吳越王錢俶初次到汴京朝見太祖,進獻了一條寶犀腰帶。太祖說:“朕有三條寶帶,與此不同。”錢俶請示其詳,太祖笑稱:“汴河一條,惠民河一條,五丈河一條。”這樣的胸襟和氣魄,讓本來就誠惶誠恐的錢俶大為嘆服。〔2〕汴河與御街交會於州橋,從州橋向北,御街東側為著名的大相國寺,西側則是接待遼國使節的都亭驛。都亭驛是真宗年間建造的,原先接待遼使的驛館在封丘門外的陳橋,也就是太祖黃袍加身的龍興之地。澶淵之盟後,因為和遼國通好,朝廷在靠近皇城的核心區新建都亭驛接待遼使,從這裡經御街向北不遠就是大內的宣德樓,很方便的。而作為遼使進入京師必經之地的陳橋驛則改名為班荊館。班荊者,班荊道故也,朋友途中相遇,共話舊情,典出《左傳》。這樣的命名,自然有宋遼兩國是老朋友,願世代修好的意思。從都亭驛到皇城的右掖門,中書省、樞密院、尚書省、開封府、大晟府、御史臺,星羅棋布,都是炙手可熱的大衙門,要說天子腳下,輦轂繁華,這裡纔是名副其實的天子腳下。而在這些大衙門的夾縫中,卻有一處不大起眼的小單位—進奏院。〔3〕

    京師的大街小巷裡,大抵一年四季都會聽到叫賣香印的鑼聲,入秋以後尤甚,因為這時候各家衙門都要舉行賽神會酬神儀式,酬神當然要燒香,香印銷售由是大增。這種用模子印制的帶有造型的香料,唐代已很流行,這從唐人的詩句中可以看到不少,所謂“閑坐燒香印,滿戶松柏氣”〔4〕,說明香煙不僅繚繞於祀神的殿堂,也彌漫在民間日常生活中。但要說商販在街上“叫賣”其實是不確切的,因為他們並不吆喝,“香印”兩個字的發音和太祖皇帝的聖諱“匡胤”相近,為了避諱,商販不敢呼叫,就用敲鑼代替。〔5〕秋風吹送著紛飛的落葉,也吹送著遠近有一聲沒一聲的鑼聲,大大小小的衙門裡,一年一度的賽神會次第開場。

    名義上是酬神,實際上是人的節日,或者說是假借神的名義舉行的一次聚餐。而各家衙門敬奉的神祇也不盡相同,這與他們各自的職能有關。例如這家不起眼的進奏院,其職能主要是掌管各種官府文書的上傳下達。中央文件下來了,他們要以最快的速度組織抄寫甚至印刷,然後下發地方;各地進呈中央的奏章,亦要經由他們分送有關部門。進奏院的選址也是基於這種職能的特殊性:毗鄰皇城,在中書省、樞密院、尚書省等中央機構的幾何中心,既便於政府各部門文書的傳遞,又可以防止機密信息的洩露。但畢竟是一個小單位,品級不高,一號長官(監都進奏院)也不過從七品或正八品,在冠蓋雲集的京師,恐怕連芝麻綠豆也算不上。一百二十多號人,大多是抄抄寫寫的胥吏,一年到頭,屁股嘬板凳,忙得灰頭土臉的,也隻是養家糊口而已。進奏院的神祇是蒼王,這個蒼王究竟是哪路神聖呢?說出來估計大家都不會陌生,就是蒼頡。蒼頡是中國文字的始祖,蒼頡創造了文字,纔讓他們有了這份飯碗,他們用小木龕把蒼王供奉在門廳裡,稱之為“不動尊佛”,每天一上班就先朝拜一番。〔6〕蒼王就蒼王,為什麼又稱之為“不動尊佛”呢?要知道,在最神聖的朝拜背後,往往潛藏著最世俗的訴求,因為這些人最關心的就是保住自己的飯碗,“動”往往意味著下崗,因此他們的最g理想就是“不動”。這年頭,官越是做得大的,越是想著“動”,往上爬;而這些養家糊口的小吏所念茲在茲患得患失者,隻是保住自己的飯碗不下崗而已,這種小公務員的卑微心態,實在可悲可嘆亦可憐之至。

    上面已經說過,酬神說到底就是大家聚在一起喫頓飯。喫飯不是問題,因為各單位都有小金庫。至於小金庫的財源,則各有各的來路。就拿時下流行的“三班喫香,群牧喫糞”來說,“喫香”就是喫“香”,動賓結構,並不是後來人們形容的有世面、喫得開的意思。三班本是武職,掌管低級武官的銓選和差遣,所謂“喫香”是他們創收的一種手段。每節(皇帝生日),他們就發起組織祝聖道場,為皇上慶壽,並以此為由頭向方方面面收取贊助費,謂之“香錢”。一個是頌聖,一個是敬神,這樣的由頭誰還敢不掏錢?財源滾滾,除用於和尚尼姑的勞務費外,結餘的部分就“滾”進了單位的小金庫。再說“喫糞”,群牧司是主管國家馬政的部門,牧場上的馬糞曬干了可以做燃料,謂之“糞墼”。賣糞墼的錢也堂而皇之地進了單位的小金庫。但進奏院是個清水衙門,既沒有香錢,也沒有馬糞,他們“喫”什麼呢?都說水過地皮濕,經手三分肥,他們“經手”的隻有公文,下發的要抄寫印刷,上奏的要改裝封題,“經手”過後,剩下的隻有一堆廢紙。廢紙當然也可以賣錢,日積月累,一年也有好幾十貫,雖然隻是小錢,區區之數,但喫一頓飯也差不了多少。

    那麼就喫吧。



    j奏院雖然是個不大起眼的小單位,但這一任的監進奏院卻不是無名之輩。


    蘇舜欽,字子美,太宗朝名臣蘇易簡之孫,詩文和書法的名頭都很響。在宋代文學史上,蘇舜欽的詩文和梅堯臣齊名,一“舜”一“堯”,並稱蘇梅。至於他的書法到底怎麼樣,我們不妨聽聽兩個人的評價。一個人說自己研習草書三十多年,始終不脫俗氣,晚年學了蘇舜欽的字,“乃得古人筆意”〔7〕,從此進入了一個新的境界。話說得夠謙卑了吧?要知道,說這話的可是北宋書法四大家之一的黃庭堅。另一個人形容蘇舜欽的書法“如五陵少年,訪雲尋雨,駿馬春衫,醉眠芳草,狂歌玩樂”〔8〕。這種張揚著審美直覺和藝術想像的評價出自米芾—和黃庭堅一樣,他也是名列北宋書法四大家之一的高手。老天對蘇舜欽真是太慷慨了,除去超邁的纔華,他還是個美男子。他雖然是蜀人,卻身材魁偉,據說“與宋中道並立,下視之”〔9〕。與別人站在一起,居然要“下視之”,就算那個宋某人比較矮,但蘇的身高大概也不多見。再加上一副在文學青年中非常時髦的美髯,要多帥有多帥。綜合以上種種優勢,再順便說出他的另一重身份,人們大抵都會覺得再正常不過了:他是當朝宰相杜衍的女婿。如果把“富”理解為學識和纔華,蘇舜欽是名副其實的“高富帥”,一點也不用將就。

    高富帥屬於稀缺資源,在當時的朝堂上,稱得上美男子的大臣還有幾個,例如韓琦和富弼。但韓、富都是中央高官,蘇舜欽雖然有著顯赫的家世和出眾的纔華,又是進士出身,卻一直沉淪下僚,在遠離京師的基層任職。他是個有政治抱負的人,曾多次向當局上書批評時政,有些意見且得到采納。前些時不久,他剛由範仲淹舉薦調入京師,現在他名片上的頭銜是:大理評事、集賢校理、監進奏院。宋代的官職很復雜,有的是職稱,有的是級別,最後一個纔是每天上班打理的差事,這我們且不去管他,反正也就是個正八品吧。但京師畢竟是京師,那種張揚的士風和議政的熱情讓蘇舜欽如魚得水,在文人的詩酒雅集中,他很快就成了風雲人物。人們有理由相信,在這位政治新星面前,一條鮮花著錦般的青雲之路已經鋪開。

    現在蘇舜欽開始籌備賽神會的聚餐了。他是個朋友人,也是個好熱鬧的人,調入京師以後,又欠了文友們的好些人情,他想利用這次活動,把文友們請來一起聚聚。但小金庫裡就那麼點錢,為了把場面搞得風光些,就自己拿出十貫錢貼進去。那些受到邀請的朋友體諒他的難處,也多多少少贊助了一點。文人嘛,向往的就是那份詩酒風流的氛圍,誰還在乎喫喝什麼?當然也不是你願意掏錢就能參加的,至少必須意氣相投吧。例如有一位叫李定的老兄,聽說這裡有文酒之會,就跑過來說,他也出份子,希望能“忝陪末座”,被主人毫不客氣地拒絕了,理由是:“樂中既無箏琶篳笛,坐上安有國舍虞比。” 〔10〕意思是說,我這裡的酒席上既沒有妓樂助興,參加者怎麼會有“國舍虞比”呢?所謂“國舍虞比”,就是國子博士、太子中舍、虞部員外郎和比部員外郎,這四種人皆屬於“任子”。任子是宋代官場恩蔭制度的產物,當朝五品以上大臣的子弟和後人,可以推恩補官,每三年一次。但這種“恩補”的官員一般不安排重要職位,多是“國舍虞比”一類閑差—除非你後來參加科舉取得了功名。這個李定大概就屬於“任子”吧,不然主人不會這麼說的。平心而論,蘇舜欽這樣打發人家,於人情世故是不大妥當的。有道是“揭人不揭短,打人不打臉”,你可以拒絕,但也完全可以說得委婉一點,犯不著當面寒磣人家。他太率性了,也太自負了。

    起初我看到李定這個名字,覺得有點眼熟。不錯,神宗年間也有一個叫李定的人,曾當過翰林學士和御史中丞一類的高官,但真正讓他青史留名的不是他做過什麼官,而是他干過一樁很露臉的事,他曾向皇帝打小報告,揭發蘇東坡的詩中有影射和攻擊現實的政治問題,讓蘇東坡差點被殺頭(後來被流放黃州),歷史上把這次文字獄稱為“烏臺詩案”。那麼,他和現在這個想到進奏院來蹭酒喝的李定是不是同一個人呢?從時間上看,前後相距二十多年,並不能完全排除。我查了一下,發現不是。現在這個李定是洪州人,後來那個誣陷蘇東坡的李定是揚州人,查實了以後,心中似乎輕松了幾分,俗話說:寧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誰願意踫上那種無事生非的肖小之徒呢?

    外單位的文友一共請了十幾位,身份多為館職,也就是昭文館、史館、集賢院和秘閣的文學侍從。這些人雖然級別不高,但館職向來被稱為儲纔之地,皇上要用人了,目光首先會落在這些人身上,因此官場上都把館職視為終南捷徑,前程普遍看好。若是日後能“侍從”到學士甚至翰林學士那個份上,就進入了中央核心機構。翰林學士其實就是皇帝的私人秘書,不僅地位尊崇,收入也非常可觀,除俸祿而外,還有不少外快,這是制度允許的,不算灰色收入。例如每次“承旨”起草官員的任命書,照例都有一筆不菲的潤筆,特別是起草冊立後妃、太子、宰相的文書,所用的文具—硯匣、壓尺、筆格、糊板、水滴之類—“計金二百兩,既書除目,隨以賜之”〔11〕。如果文書中的用典或用語驚艷出彩,皇上一高興,還會有特別的賞賜。有時任命宰相後,皇上順便就讓草制詔書的學士頂替宰相原先的職位(一般是參知政事,也就是副宰相),世人謂之“潤筆參政”〔12〕。你說,這份“潤筆”該有多豐厚。當然“承旨”那活兒也不是好干的,須得有落筆成章文不加點的捷纔。例如有一個叫盛度的學士,是個大胖子。當時朝臣中有所謂“盛肥丁瘦”的說法,“盛肥”即指盛度,而另一位翰林學士丁謂則長得身小體瘦,臉如刀削,故謂之“丁瘦”。一次皇帝叫盛度起草詔書,胖子一般都比較遲鈍,文思也比較慢,他怕當堂出丑,就找了個借口,說自己身子臃腫,伏下來不方便,請求給他找一張大點的桌子。等到桌子找來時,學士的腹稿已經打好了。〔13〕大塊頭有大智慧,他是個聰明的胖子。

    秋光正好,新酒呈祥,歡迎各位文友光臨進奏院。請!請進!快請進——

    朝廷諸公中,有必要先說說王洙,因為他是這中間最g的一個,其他那些人大體都在“校理”這個層面上,處於館職中下層,在此之上,還要經過直院、修撰等好幾個臺階纔能爬到學士。王洙級別高,直接原因是參與監修《國朝會要》,今年四月剛剛獲得了“直龍圖閣”的頭銜,賜三品服。從“龍圖”這兩個字就可以掂量出,龍圖閣在館閣中地位最g,後代戲劇舞臺上的包拯,往往一出場就先來一句:“包龍圖打坐在開封府。”之所以自稱“包龍圖”,就因為他是以“龍圖閣待制”的身份擔任開封府最g長官的。如果說舞臺上的那些劇情大多於史無據不靠譜的話,“包龍圖”的身份則是實實在在的。但在蘇舜欽籌備酬神聚會的這個時候,包拯尚在御史臺任職。御史臺與開封府是隔壁鄰居,這位臉其實並不黑的監察御史在仕途上還要走好長一段,纔能走進隔壁的開封府。當然,此刻他的官階比“賜三品服”的王洙要低不少。而且王洙的勢頭很好,他得到晏殊和範仲淹等高層要員的賞識,在經歷中又有一段時間擔任過天章閣侍講,定期到彌英閣去給皇帝講課。給皇帝講課至少有兩個好處,第一是學問得到認可,不然不會派你去;第二是可以和皇帝混個臉兒熟。僅憑這兩點,他的仕途前景就值得期待。

    集賢校理王益柔,字勝之。古人的字往往是對名的闡釋或補充,形成互文效果。例如範仲淹,“仲”是排行,不去管他。中心字是“淹”:淵博精深。什麼東西淵博精深呢?那就在字裡了。希文:傑出的纔華。淵博精深、纔華出眾,這就是他的人生期許。王益柔的名和字都圍繞著一個“柔”字,又以“益”和“勝”加以遞增。柔當然很好,柔而不弱,百煉鋼化為繞指柔,那是一種很高的境界。但他這個人偏偏不柔,處處鋒芒畢露,傲氣逼人。年輕、有纔氣,而且纔氣和傲氣又往往成正比,這也很正常。再加上他是真宗朝名相寇準的外孫,本朝名相王曙的兒子,名門之後,翩翩貴公子,傲氣又與門第成正比,這就更正常了。但在他身上,傲氣有時表現為一種居高臨下的調侃和尖刻,這就不大好了。例如,有個姓李的官員,寫了一首詩贈給同姓人,其中有這樣一句:“吾宗天下著。”意思是誇耀他們姓李的多麼牛逼。他當然可以這樣寫,因為宋承五代,五代承唐,李是唐朝的國姓,也是第一大姓。但王益柔知道後,竟洋洋灑灑地給加了一段注解,你看他是怎麼說的:是啊,你們姓李的確實挺著名的,住在甘泉坊的以娼妓著名(京師名娼李氏,居甘泉坊);賣藥的以木牛著名(京師李家賣藥,以木牛自表,人稱“李木牛”);下圍棋的以痴憨著名(李乃國手,而神思昏濁,人呼“李憨子”);寫詩的以豁達著名(有自稱“豁達李老”者,喜為詩,到了什麼地方就亂題亂寫,而詩句又十分鄙下,聞者哂之)。〔14〕你看,人家在詩中吹了句無傷大雅的牛皮,關你什麼事呢?何苦要去翻箱倒櫃旁征博引地挖苦人家?說到底,這是一種文人的賣弄癖和表現欲。這個王益柔啊!

    這位是大詩人梅堯臣。蘇梅並稱,又惺惺相惜,這種場合他自然不會缺席。但梅的妻子謝氏剛剛在幾個月前病逝,梅堯臣官小俸薄,這些年踉蹌奔走,情懷的寄予一半在良朋好友,一半則在賢淑的妻子。如今一旦淪逝,自然追念不已,難以自撥。這期間他寫了不少悼亡詩,從詩中可以看出,妻子逝去後,他常常徹夜難眠,對身外的一切萬念俱灰。前不久,歐陽修按察河東回京,在途中寫了一首長詩寄給蘇舜欽和梅堯臣,他可能還不知道梅堯臣家中遭遇的變故,因此在詩中想像京師的文酒之會是何等熱鬧,而其中肯定活躍著蘇梅兩位的身影。〔15〕可見蘇梅一體,已是圈子裡的共識。既然文酒之會最能讓大家心情放飛,蘇舜欽也就多了一份借助這次聚會,幫助好友盡快從悲痛中走出來的用心。另外,梅堯臣來了,或許還會讓宴席上增加幾道可口的南方菜肴。這是什麼說法呢?在南方人看來,北方人大多不講究喫魚,也不會燒魚。京師最上檔次的魚就是黃河鯉魚,其實鯉魚隻是有那麼點跳龍門的寓意,口感實在不敢恭維,肉質既粗,又有一股土腥氣。南方人喫魚講究啊!例如鱸魚講究喫四鰓鱸魚,四鰓鱸魚又講究一定要某個地方某座橋下出產的。至於醋魚的烹飪,甚至講究到席位與廚房之間的距離。梅堯臣是南方人,他家有一老婢燒得一手南方菜,尤其擅長燒魚。歐陽修也是南方人,且特別喜歡喫鯽魚,他常常到梅家來蹭魚喫。梅家買了活鯽魚,就養起來,留給他來喫。有時歐陽修也買了鯽魚拿到梅家來燒。這種雞零狗碎的說法有什麼根據呢?當然有,因為都在梅堯臣的日記裡一筆一筆地記著,後人說歐陽修嗜鯽魚,根據就在《梅聖俞集》裡,一共記了好幾十處。〔16〕今天進奏院聚餐,會不會讓梅堯臣把家裡的老婢帶過來燒幾道南方菜呢?此事雖然梅在日記裡沒有記載,但應該是有可能的。

    此外,參加者大致還有集賢院校理刁約、章岷、陸經、江休復,直集賢院呂溱,太常博士周延雋,殿中丞周延讓,館閣校勘宋敏求,將作監丞徐綬,等等。

    需要說明的是,今天的活動實際上是分兩個階段進行的。第一階段是本單位職工的內部聯歡,敬神、聚餐,也喝酒,還請了外面的優伶來助興。作為單位領導,蘇舜欽要熱情洋溢地致祝酒詞,要一桌一桌地敬酒,然後還要接受大家的回敬,互相都勾肩搭臂地說了很多話,雖是貼心貼肺的,卻有點誇張。這些都是例行公事,任何一個單位的聚餐都會上演類似的情節。等走完了一應程序,助興的優伶也唱了幾闋小詞,說了幾段笑話,聯歡就恰到好處地收場了,一點也不拖沓。本單位職工散去之後,文酒之會纔正式開場,前面的活動實際上隻是起一個暖場的效果。為了讓文友們更盡興,還把野路子的優伶換上了顏值更高的營妓。這是重整旗鼓的意思,預示著後面的活動纔是重頭戲。

    來啊,都滿上,將進酒,杯莫停!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