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收獲長篇小說2021春卷 收錄長安十二時辰兩京十五日作者馬伯庸長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市場價】
    452-656
    【優惠價】
    283-410
    【出版社】中譯出版社 
    【ISBN】978753217919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譯出版社
    ISBN:9787532179190
    商品編碼:10032146973082

    代碼:55

        
        
    "

    內容簡介

    《收獲》是原創文壇舉足輕重的雜志。其長篇小說專號出版多年來,發表重要作家重要作品,引發讀者關注。包括《繁花》《應物兄》等備受贊譽的中國當代重要長篇小說,很初都是在《收獲長篇小說專號》中展露風采。《收獲長篇小說2021春卷》是由國內很好文學刊物《收獲》文學雜志社策劃組織編輯的長篇小說圖書。春卷是2021年的卷。收錄了四部長篇作品,作者陣容強盛,有廣為讀者喜歡的作家馬伯庸,也有資深名家蔣韻,更有知名青年作家蕭耳和楊瀟。四位作者都是國內創作勢頭很好的作家。四部作品為蔣韻的長篇非虛構《北方廚房》、馬伯庸的近期新長篇小說《長安的荔枝》、蕭耳書寫江南小鎮的性靈之作《鵲橋仙》、楊瀟的非虛構重磅力作《西南三千裡:重走湘黔滇旅行團1938年之路》。作品形態不同,但是在文學構思、社會關切、講故事等方面都有著相同之處。春暖花開之時,《收獲長篇小說2021春卷》將令人期待的精彩之作一舉收入囊中,是真正精神上的饗宴。


    《長安的荔枝》 馬伯庸

    天寶十四年,長安城的小吏李善德突然接到一個任務:要在貴妃誕日之前,從嶺南運來新鮮荔枝。荔枝“一日色變,二日香變,三日味變”,而嶺南距長安五千餘裡,山水迢迢,這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可為了家人,李善德決心放手一搏。在胡商等人的幫助下,李善德靠著精密計算和反復試驗,確定了保存方法和轉運路線,將時長控制在十一天,運鮮荔枝之事終得落實。萬事俱備,李善德卻沒料到,橫亙在他面前的最後一座大山,是官場。

    李善德還是運來了鮮荔枝,為此,他失去了朋友,又險些丟掉性命,卻始終沒有失去為人為官的本心。官場詭譎,而初心未改,反使得他最終在亂世中得以保全。

    《北方廚房》 蔣 韻

    世界著名美食哲學家布裡亞·薩瓦蘭說:“告訴我你喫什麼樣的食物,我就知道你是什麼樣的人。”

    作家蔣韻精細描摹了一部類似編年史的北方家庭的烹飪史,一樣一樣食物的烹制,背後是一段又一段飽蘸情感的記憶。作品劃分為奶奶、母親以及蔣韻自己主廚的三個時期,物質匱乏年代,堅韌的奶奶主理廚房,一個大家族面臨著歷史巨變時無可奈何的風流雲散。而母親主廚時期適逢撥亂反正時代,每逢周末的熱鬧聚餐,喫下的是美食,真正分享的是那個時代給予人們的精神養分……這是一部蔣韻的家族尋根史,個人成長史,同時也是一個社會的物質史,那些食物牽引出的個人命運與創痛的記憶,已經超越了食物本身,而呈現出人性與哲學思考的深度。

    《鵲橋仙》 蕭 耳

    鵲橋仙(蕭耳)書寫江南小鎮的性靈之作 。1981年高考前的盛夏,棲鎮少年靳天在武林頭碼頭邂逅了絲廠廠醫湘湘,從此半生戲夢卻不改鐘情。靳天和幾個同學一起糊裡糊塗地卷入“殺狗事件”,引起一場風波。多年以後,似乎衰敗的故鄉小鎮再次成為昔日發小們的人生舞臺。官員靳天在棲鎮重逢了初戀情人湘湘,水文站研究員陳易知在戴正的河邊茶館重逢了回鄉探親的何易從,放棄醫生職業的戴正多年單身之後,於四十歲那年帶回了自己的女人,此後在棲鎮圓一個當代柳敬亭的夢。一場場婚禮與葬禮,一次次盛宴襲來,聚散離合間,到底是,意難平。

    小說有軟玉溫香的吳儂軟語、絲絲入扣的江南調性。

    《西南三千裡:重走湘黔滇旅行團1938年之路》

    2018年4月8日到5月17日,楊瀟從長沙出發,徒步為主,輔以鄉村中巴、綠皮火車和順風車,用40天時間走到了昆明,重走了80年前國立長沙臨時大學湘黔滇旅行團的西遷之路。完成徒步與實地探訪後,又歷時近三年完成非虛構作品《重走:在公路、河流和驛道上尋找西南聯大》。

    1938年的師生們橫越中國西南腹地的旅行和2018年一個前媒體精英的背包尋訪,組成雙線敘事。歷史與現實交織、互文、踫撞,同時遵循最嚴格的非虛構標準,每一個字皆有出處。長期以來,對西南聯大的著述都集中在昆明的8年,對於聯大前身長沙臨大及其西遷,缺少出色的整體性研究。作者用了兩年多的時間發掘散落於檔案、口述、地方文史和民國報刊中的相關史料,輔以當事人及後代的采訪,盡可能真切還原歷史現場和歷史情境。在一定程度上,這也是一部西南聯大前傳,它試著通過湘黔滇旅行團的故事,講述抗戰初年中國人尤其是知識分子的流亡史和心靈史。聞一多、黃鈺生、袁復禮、李繼侗、曾昭掄、瀋從文、蕭乾、梁思成、林徽因、穆旦、楊式德、林振述、劉兆吉、錢能欣、餘道南……他們的故事彙聚成了大時代洪流中人的困惑、人的選擇、人的掙扎。

    全書40萬字,將於2021年春季由單讀出版。《西南三千裡》繫本刊精選其中十萬餘字。


    作者簡介

    馬伯庸:作家。人民文學獎、朱自清散文獎得主。被評為沿襲“‘五四’以來歷史文學創作的譜繫”,致力於對“歷史可能性小說”的探索。代表作:《顯微鏡下的大明》《長安十二時辰》《古董局中局》《三國機密》《風起隴西》《草原動物園》等。
    蔣韻:女,1954年生於太原,籍貫河南開封。畢業於太原師範專科學校中文繫,1979年發表處女作《我的兩個女兒》,迄今為止已發表出版長、中、短篇小說300餘萬字。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櫟樹的囚徒》《我的內陸》《隱秘盛開》《人間——重述白蛇傳》(和李銳合著)《你好,安娜》,小說集《心愛的樹》《晚禱》《上世紀的愛情》《失傳的遊戲》《水岸雲廬》以及散文集《春天看羅丹》《悠長的邂逅》《青梅》等。曾獲魯迅文學獎、老舍文學獎、郁達夫小說獎中篇大獎、趙樹理文學獎、“小說月報”百花獎等多種獎項,長篇小說《你好,安娜》獲2019“中國好書”獎,亦有作品被譯為英、法、韓、西班牙等文字。曾任太原市文聯主席,山西省作協副主席。中國作協會員。現居北京。
    蕭耳:女,作家,資深媒體人,不錯記者。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曾為《南方周末》《書城》《信息時報》《百花洲》等多家文學期刊、時尚雜志和報紙寫專欄,在《收獲》《鐘山》《上海文學》《大家》等文學刊物上發表中、短篇小說多種。出版有長篇小說《中產階級看月亮》《繼續向左》;文化隨筆《櫻花亂》《錦灰堆 美人計》《小酒館之歌》《女藝術家鏡像》《20世紀60年代西方時尚符號》及電影文化隨筆《素》、文化地理隨筆《杭州往事》等。
    楊瀟:記者、非虛構作家。80後,湖南人,廠礦子弟,背包客。2004年畢業於南開大學中文繫,2004-2008年供職於新華社,2008-2014年任南方人物周刊特稿記者、不錯主筆,2012年中德媒體使者,2013-2014年哈佛大學尼曼學者。2014-2016年任《時尚先生Esquire》副主編,主管專題與特稿。2017年後獨立寫作,2019年起任騰訊新聞出品的谷雨非虛構創作獎評委。熱愛《紐約客》和《國家地理》雜志,從2010年起周遊列國,嘗試一種融合時事、思想和人文地理的敘事文體。作品兩次獲得南方周末年度傳媒致敬,三次獲騰訊華語傳媒年度盛典單項獎(含特稿寫作獎)。曾出版個人作品集(國內題材)《子弟》。

    目錄

    北方廚房 (蔣 韻 )
    聚焦於食物的歷史與生命記憶 王春林

    長安的荔枝 (馬伯庸)
    或十二時辰,十五日,或以六月初一為期 何 平

    鵲橋仙 (蕭 耳)
    “蕩發蕩發”的故鄉、夢與記憶 來穎燕

    西南三千裡————重走湘黔滇旅行團一九三八年之路(楊 瀟)

    精彩書摘

    北方廚房

    ——一個家庭的烹飪史

    蔣 韻

    二百年前,一個叫布裡亞·薩瓦蘭的法蘭西人說過這樣一句話:“告訴我你喫什麼樣的食物,我就知道你是什麼樣的人。”這個薩瓦蘭,是世界上最z名的美食家,或者美食哲學家,他的著作,被稱為“美食s經”。而他自己,則擁有一個“偉大的肚子”。我不關心他的肚子怎樣偉大,但我特別想知道,假如,一個中國人,比如我,誠實地告訴他我自己這大半生所喫過的食物,他將由此得出一個什麼樣的結論?他會堅持自己的說法還是會修正它?

    寫一個家族的菜譜小史、食記或者流水賬,也許,是件有意思的事。薩瓦蘭啟發了我。想像他還健在,還活在那個“流動的盛宴”之城,我寫,他看。然後,他會告訴我些什麼呢?那將是值得期待的。親愛的薩瓦蘭先生,請您煮一壺香濃的咖啡,我開始了。

    第一章 奶奶主廚時期(上)

    一 前史——關於我奶奶和她的一道經典菜式

    我奶奶是窮人家的長女,下面有五個弟弟,活下來的卻隻有兩個。我叫他們三舅爺和五舅爺。這兩位舅爺,一位,善書法,另一位,則曾經在國民黨軍隊的軍樂團吹小號。他們身上的文藝氣質,在我奶奶這裡,一點也不露蹤跡。奶奶目不識丁,甚至沒有自己的名字,出嫁前,就叫“妞兒”,出嫁後,則成了“孔蔣氏”。

    一直到上世紀五十年代,新中國第一次人口普查還是選舉,奶奶的小叔子,我的四爺爺,說,二嫂,咱得有個名字了。於是,戶口簿上,選票上,業已成寡婦的我奶奶孔蔣氏,就成了“蔣憲曾”。這名字,後來就一直跟著她,風風雨雨,到死。

    奶奶的父親,大約是城隍廟的廟祝,管香火,也做雜役。所入不豐,奶奶和她的母親,還要給人漿洗衣衫來補貼家用。小時候,記得奶奶說過,鼕天,天寒地凍,西北風刺骨,她們娘倆到河邊,砸開冰凌洗衣,母女兩人,手上都是血淋淋的小口子,手指腫成了紅蘿卜,浸在冰水裡,疼得鑽心。那河是什麼河?惠濟河。惠濟河是古汴河斷流後,在它的故道上人工開挖出的河流。“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頭”,詩意而傷懷。那是別人的汴河,不是我奶奶的。奶奶的汴河,惠濟河,是一家人的生計,是不管多苦多疼,也得忍耐的閨閣時期。

    嫁進孔家,日子好過多了。孔家遠比奶奶的娘家殷實、富足。奶奶的丈夫,是孔二先生,他的發妻亡故後,續娶了我奶奶。奶奶嫁過來,跟著孔二先生,去中原某縣赴任,他做了地方上一個小官——警察局長。至今,我也不明白,孔二先生怎麼會出任警察局長?他又不是行伍之人。弄不明白的事,遠遠,遠遠不止這一樁。關於家史,關於家族的過往,有許多年,可以說,是我們這一代、上一代許多人的噩夢、傷疤和禁忌,唯恐避之不及,哪裡還敢去尋蹤覓跡?幾十年下來,一個家族的來龍去脈就成為了秘史。

    所以,之前,我筆下的家史,隻能是小說而不是其他。

    孔家兄弟四人,我從沒聽說過老三,想來是早夭了。而老大,則是在娶妻之後投河自盡。原因我不知道,隻知道,他是從家裡一路走到了黃河邊去尋死。孔大先生是個跛子,是小兒麻痺後遺癥還是什麼,不清楚,隻聽說跛得厲害。他拖著一條跛腿,從城裡,一步一步走到城外,走了十幾裡還是二十幾裡,踩過厚厚的軟軟的、被太陽曬得燙腳的沙灘,一步一陷,搖搖擺擺,來到了河邊。假如,一個人要死的決心沒有那麼堅定不移,這一路,這二十多裡長路走下來,或許會改變初衷,但孔大先生沒有。他忠實地、忠貞地一頭扎進了滔滔的黃水裡,隨波而去,給我們這些後人,留下了一個千古之謎。

    他身上,也有一些文藝的詩人的氣質。

    孔家經營一座醫院,叫“同濟醫院”。據說,是古城開封第一家私立西醫院。主政這醫院的,是孔家的四先生,孔繁某,字顯達。孔四先生在哪裡學了西醫,我還是不知道。隻知道他學成歸來後,曾在中原最早的“官立施醫院”做醫生。後來,自立門戶,開診所,辦醫院。等我父親這輩人出生、漸漸長到記事時,同濟醫院已經很有規模,且頗具名望。孔四先生不僅是名醫,還是社會活動家,和當時國府中原省份的要員多有往來,“同濟醫院”的匾額,就是於右任先生題寫的。

    上世紀九十年代,有一年,在太原的家裡,陪父母看電視劇《常香玉》,意外地,看到了孔四先生。當然是演員扮演的。一身白西服,戴巴拿馬禮帽,顯然是個紳士。劇情講的是,一個有權勢的軍官,看上了常香玉,要強娶她回府。萬般無奈之下,有人向她舉薦了孔四先生。於是,孔四先生出面牽線,請時任河南省主席的張鈁,收她做了義女。這一下,自然震住了那個強取豪奪的軍人。而香玉大師,竟也不忘這涓滴之恩,從此,年年春節,大年初一早晨,必定到孔家來,給孔四先生一家拜年。

    小時候,偶爾地,奶奶會念叨幾句陳年舊事。常香玉年年春節來拜年,就是聽奶奶說的。奶奶還說,有一年,梅蘭芳先生來開封,和孔四先生照過一張合影,相片上,兩個人看上去就像是一對兄弟。可見,孔四先生風姿不凡,很是俊朗。這種時候,假若父母聽見了,就會很嚴肅地說:“媽,別跟孩子們說這些。”奶奶也就沉默了。父母的表情,讓我們覺得,這是一些羞恥的、不能見人的事。

    孔二先生和孔四先生,一直,沒有分家。孔二先生好像沒干幾年局長,卸任之後,回到家鄉,在同濟醫院裡管庶務之類。弟兄二人,共有八個子女,也算是一個枝繁葉茂的大家族。雖說沒分家,但是分爨開伙。孔家不是大富人家,且是創業的一代,家風樸實,生活不講排場,不事奢靡。特別是二房,喫飯的人總有十大幾口,但,主廚的總是二太太,也就是我尚還年輕的奶奶——把廚房交給別人,她不放心。

    四奶奶出身大戶人家,娘家廣有田產還有買賣字號。她主持中饋的手筆格局,自然和我奶奶不太一樣。我奶奶崇尚節儉,惜物敬物。在她眼裡,“拋米撒面”是要下地獄的罪孽。她不識字,卻“敬惜字紙”。小孩子習字臨帖寫壞的紙張,無論大小,她都整整齊齊歸置在一起,隨意丟棄那是對字、對聖人的不敬。她一生不挑食,卻唯獨不喫牛肉,是因為“不忍”。牛辛苦一生,結局不應該是被宰割烹煮。每逢殺雞,她嘴裡總是念念有詞:“小雞小雞你別怪,你是陽間一道菜。不怨你,不怨我,怨你主家賣給我。”她敬畏、尊重世界的秩序,相信萬物有靈。

    我奶奶有一道保留菜式:假魚肚。這是一道大菜,逢年過節纔上桌。食材其實很平常,就是豬肉皮,但做法特別費時,遠不是一日之功。首先是要風干豬皮,平日裡做菜,剁餡,剔下來的肉皮,隨手掛在廚房牆壁上,或是屋檐下,一春,一夏,一秋,讓它們慢慢風干,不急不躁,不慌不忙,一條一條,積少成多。到臘月裡,年根下,時辰到了,找來一隻大盆,把風干透徹卻也是渾身蒙塵的它們集合起來,燒一大鍋滾燙的堿水,倒進盆裡浸泡一天一夜,就像發海參。然後就是一遍一遍地反復清洗,每一條每一塊,都要用刷子刷,用鑷子撥掉毛根。最後,處理干淨的它們,就像經過懺悔和被赦免的靈魂一樣,新鮮而純潔。然後,切成合適的大小,控干水分,燒一鍋熱油,炸。炸到豬皮表面金黃卷曲而起泡。這是最j技術含量的一個環節,油溫幾分熱,起泡的程度,肉皮的色澤,全憑人的經驗。接下來,是要用砂鍋弔一鍋好湯,雞湯、骨湯,都可以,把炸好的豬皮下進去,和火腿、蛋餃、面筋、玉蘭片等食材文火慢煨(有鼕筍最好,但北方不是那麼容易買到鮮筍)。最後,連砂鍋上桌,熱氣騰騰的什錦假魚肚就算大功告成。這菜,其實就是北方的“全家福”,福建的“佛跳牆”一類,是節慶的菜肴,有喜氣。

    除夕的年夜飯,兩房人是要在一起喫的。主婦和女傭們各顯神通,而什錦假魚肚是必不可少的保留節目。當然,做假魚肚的,一定是我奶奶。那是她所信奉的宗旨:物盡其用。從渾身蒙垢的一塊豬皮,到華麗的什錦大菜,這其中的奧秘,就是我奶奶和這世界相處的方式。

    二 在故鄉開封,我最初的味道記憶

    開封,在黃河岸邊。我在這個河邊的城市長到五歲。

    非常奇怪,弟弟和我,對開封,有完全不同的記憶。他的開封,永遠是灰蒙蒙的,陰沉、壓抑。有一次他和人去一座小學校玩,回來就病了,發高燒。那學校是舊廟宇改建的,他懼怕那些古建築,他說,他看見那裸露的屋梁上蹲著綠色的人臉。

    奶奶帶著我,去那學校給他叫魂:“小今,回來吧——小今,回來吧——”還真給他叫回來了,燒退了 ....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