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2052:未來四十年的中國與世界 喬根·蘭德斯 羅馬俱樂部 經濟 能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市場價】
    608-880
    【優惠價】
    380-550
    【作者】 喬根·蘭德斯著秦雪征譚靜葉碩譯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ISBN】978754477144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ISBN:9787544771443
    商品編碼:31796672345

    品牌:鳳凰新華(PHOENIX
    包裝:精裝
    開本:16

    出版時間:2018-05-01
    代碼:78
    作者:喬根·蘭德斯著,秦雪征譚靜葉碩譯


        
        
    "

    ks_mark="y"

    編輯推薦

    在未來四十年中,人口數量將會達到多少? 
    地球是否能承受得了這麼多人的生存需求? 
    下一代人是否願意為這一代人的養老與債務買單? 
    氣候與環境會不會一直惡化下去? 
    西方式的民主能否解決人類面對的巨大問題? 
    世界經濟的主導地位將如何過渡給中國? 
    …… 
    這些與所有人息息相關的問題,本書給出了有理有據的解答。

    內容簡介

    喬根?蘭德斯,聚合全球頂*的科學家、經濟學家與未來學研究者,就經濟、能源、自然資源、氣候、食品、城市化、養老金等問題,對未來四十年進行了趨勢預測。好消息是,在能源效率方面我們將看到深刻的進步,我們會更多地關注人類福祉而不是人均收入的增長;但變化也許並不會如我們期望的一樣發生:*貧窮的人口仍然生活在窮困當中,失去控制的全球變暖也是可能出現的。 
    那麼,我們該如何為未來做好準備?蘭德斯將我們導向一條通往未來的現實之路,討論我們可以為自己以及子孫們的更美好的未來做些什麼。

    作者簡介

    喬根·蘭德斯,世界頂*環境戰略研究學者,羅馬老級人物。早在麻省理工學院斯隆商學院攻讀博士學位時,二十五歲的他就作為該項目*年輕的負責人,參與到經典著作《增長的極限》的研究與寫作之中,從而成為全球極富爭議的可持續發展研究學者。他曾任世界自然基金會瑞士副總干事、BI挪威商學院院長,在挪威陶朗公司、英國電信、美國陶氏化學公司等多家企業董事會或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任職,並領導了挪威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委員會的工作。著有《增長的極限》、《超*極限》、《2052:未來四十年的中國與世界》等。

    精彩書評

    《2052》再次雄辯地證明,極限範式既不是悲觀主義,也不是樂觀主義,而是主動應對地球危機、要求未來生活更美好的現實主義。

    ——諸大建

    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 可持續發展與管理研究所所長

    這是一本思想深刻、發人深省的書,對所有真正關心我們共同未來的人來說,它既鼓舞人心,又充滿了挑戰性。

    ——格羅?哈萊姆?布倫特蘭

    挪威前首相,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主席


    目錄

    鳴謝 
    前言:未來會帶來什麼? 

    第一部分:背景 

    1 憂慮未來 
    為什麼是現在? 
    這種預測是可能的嗎? 
    為什麼要預測未來四十年? 
    有據猜測的基礎 
    用平和的心態全速前進 

    2 2052年前面臨的5大問題 
    “可持續革命” 
    關於體繫變化的五個中心問題 
    資本主義的終結? 
    瞥見 2-1:黑暗的年代:特權和分化 
    經濟發展的終結? 
    瞥見2-2:限制亞洲消費 
    緩慢民主的末日? 
    瞥見2-3:轉向可持續 
    代際和諧的終結? 
    瞥見2-4:代際戰爭,為公平而戰 
    穩定氣候的終結? 
    瞥見2-5:2052年的極端天氣 

    第二部分:我的全球預測 

    3 預測背後的邏輯 
    指南星 
    粗略的全景 
    簡述我的預測 
    決定性的支柱 
    圓形迷宮的線性呈現 
    數學公式 
    對數據庫的z後一點解釋 

    4 到2052年的人口與消費 
    人口數量會到頂 
    勞動力數量到頂時間稍早 
    生產力會增長,但會遭遇障礙 
    生產(GDP)會增長,但速度越來越慢 
    瞥見4-1:不經濟增長的終結 
    投資——被迫的和自發的投資——將會增加 
    新成本將會浮現 
    適應成本和災難損失會呈爆炸性增長 
    國家參與會增加 
    瞥見4-2:稍為“綠色調”的增長 
    消費會停滯——在一些地區還會下降 

    5 到2052年的能源和二氧化碳 
    能源效率會繼續提高 
    能源使用會有所增長,但不會一直持續 
    氣候強度會由於可再生能源而減少 
    瞥見5-1:通往光伏之路 
    瞥見5-2:核能之死 
    能源使用排放的二氧化碳總量會在2030年到頂 
    氣溫升幅會超過2攝氏度 
    超過2攝氏度會帶來真正的難題 
    瞥見5-3:備受困擾的北冰洋 
    瞥見5-4:逃往城市 

    6 到2052年的糧食與生態足跡 
    糧食生產會滿足減少的需求 
    生物燃料和白肉數量會增加 
    瞥見6-1:高價石油=高價食品 
    瞥見6-2:蛋白質的限制 
    隻有受監管的漁場纔能擁有商業魚群 
    地球生態繫統將會蒙難 
    瞥見6-3:爭相成為z後一名失利者 
    尚未使用的生物承載力會大幅減少 
    瞥見6-4:城市金屬挖掘 
    瞥見6-5:限於公園的自然 

    7 到2052年的“非物質未來” 
    GDP總量減少:對全球承載力極限的壓力減小 
    生產力增速放緩 
    消費減少引發的緊張態勢 
    短淺目光的普遍存在 
    更強大的政府 
    被迫的再分配 
    超級大城市環境 
    瞥見7-1:超級大城市生活以及思想的外化 
    無處不在的互聯網 
    不斷減退的魅力 
    健康狀況更好 
    瞥見7-2:公共醫療下的個人健康 
    軍隊抗擊新威脅 
    瞥見7-3:未來戰爭與機器人崛起 
    瞥見7-4:以幫助可持續發展為目的的軍隊 

    8 2052年的時代思潮 
    碎片化:對本地解決方法關注的提高 
    瞥見8-1:蘇格蘭加入新歐洲 
    瞥見8-2:地中海差異的終結 
    瞥見8-3:非洲貧民窟的城市化 
    新的範式:對經濟增長關注的減少 
    瞥見8-4:重視整體 
    改良資本主義:明智政府扮演更強勢的角色 
    瞥見8-5:繫統性的CSR,或者CSR2.0 
    集體創造力:受啟發的個人結成的網絡 
    瞥見8-6:利用群體智慧 
    瞥見8-7:巔f年輕人:以遊戲促進公共福祉 
    代際公平:開闊視野 

    第三部分 :分析 

    9 對未來的反思 
    主要驅動力 
    圖表中的未來 
    千鈞一發之際 
    我的反應 
    8個關於未來的直接問題 
    無法預料的事 
    通往2052年的道路 
    瞥見9-1:向太陽能的突進 
    瞥見9-2:為未來籌措資金 

    10 五個地區的未來 
    邁向2052:美國 
    瞥見10-1:太陽能的光明未來 
    邁向2052:中國 
    瞥見10-2:中國——新的超級大國 
    邁向2052:除美國外的OECD國家 
    邁向2052:BRISE 
    瞥見10-3:豐富的生物燃料 
    邁向2052:世界其他地區 

    11 和其他未來的對比 
    與全球電腦模型之間的測試 
    與《增長的限制》研究的對比 
    較為詳細地描述“超限和崩潰” 
    對21世紀後半葉的看法 
    瞥見11-1:第五個文化階段 
    瞥見11-2:生命之樹的第三次綻放 

    12 你該做些什麼? 
    理想狀態下,全球社會應該做什麼 
    20條個人建議 
    學會與即將到來的災難共存,並仍然抱有希望 

    結語 
    附錄 
    1. 概要 
    2. 定義和數據來源 
    3. 《2052》瞥見的延伸閱讀 
    4. 關於生育和生產力的補充數據 

    從《增長的極限》到《2052:未來四十年的中國與世界》 諸大建 

    注釋 
    索引


    精彩書摘

    八個關於未來的直接問題

    我將在第12章中討論怎樣改變未來的狀況。但是首先,讓我來回答一些問題。對於未來四十年的發展,你們很可能提出這些問題。我也認為,這些問題將在未來逐漸浮現。

    1.我會變窮嗎?

    我們中的一些人會變得貧窮,另一些人則不會。

    為了給出一個更為清晰的答案,必須將這個問題明確為:和x相比,我的經濟條件會更差嗎?而且,你還必須選擇,x應該是(a)現在;(b)如果人類選擇應對問題,理智地管理世界,所得到的未來;(c)和你的同齡人相比的生活。

    另外,你還必須明確,“未來”指的是哪個時間點。是2052年嗎?或者更短一些,2032年?我希望你還記得,到2052年的平均收入變化並不是一條直線。在我的預測中,人均消費在未來四十年的某個時刻將達到峰值,並於2052年開始出現下降——具體情況則取決於你生活的地區。

    如果我們願意犧牲一些精確性的話,我就可以給出這樣的答案:隻要你不是美國人,到2052年,你就會比現在更富裕。但是,如果你沒有生活在中國或者BRISE國家,那麼經濟水平的增長是非常有限的。讓我再添加一些細節吧:如果一名仁慈的獨裁者在2012年掌控世界,並且迫使人們增加必須的投資,使所有人都能獲得工作,將全球升溫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之內,那麼比起目前的發展態勢,屆時你的經濟狀況將會寬裕得多。

    我還要補充一點:除非你在未來四十年間,做了非常愚蠢的(或者非常前衛的)事情,否則你的收入水平將和鄰居、同齡人一樣。在未來四十年間,你們的發展速度都是一樣的。但是,如果你現在極為富有,那麼情況就並非如此了。在再分配過程中,你的社會地位將發生下降。而且我認為,在未來四十年間,一定會出現再分配,其目的就是減少資本主義世界中,不公平現像快速增長所帶來的社會緊張態勢。

    z後,我還要冒昧地給你一點建議:你提的問題本身就是錯誤的。你不應該問“我會變窮嗎?”,而是應該問“我會比現在更滿足於自己的生活嗎?”因為(對你而言),生活滿意度比生活條件的高低更重要。經驗告訴我們,對某些人而言,收入的高低決定了他們對生活的滿意度。但是對大多數人而言,福祉這件事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工作、健康狀況、家庭、社區以及未來的前景——除了收入以外的各種因素。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總和,決定了你現在和未來的福祉。

    因此,當你從我的預測中估計自己的未來時,試著想想未來對你的福祉意味著什麼,而不僅僅是考慮未來收入的變化。

    2.未來就業機會充足嗎?

    充足。

    或者更輕率地說:未來的工作數量就和過去一樣多——相對於勞動力總量的話,事實就是如此。或者我們可以更科學地說:認為未來和上一代相比,失業率會升高(或者降低)是沒有道理的。這意味著那些希望得到有償工作機會的人中,有10%不能立刻得到工作。在經濟形勢良好時,這一比例為5%;而在形勢不佳時,則會升至15%。未來的情況和現在沒有什麼不同。

    原因很簡單。在工業化和後工業化的城市社會中,對個人而言,擁有一份工作至關重要。這是個人分享社會財富的唯y途徑——如果他不想偷竊的話。由於工作非常重要,因而個人會竭盡全力爭取得到一份工作。而社會——至少在長期——也會盡可能地保障就業機會,主要方法就是爭取使經濟實現增長。但是,回顧歷史,我們可以看到,這一任務非常艱難,而政治家的努力常以失敗告終。結果就是,我們會經歷較長的一段高失業率時期,即便在發達經濟體中也是如此。而在未來,確保充分就業的任務會越發艱難,因為我預測,未來GDP的增長將會放緩。

    但是,鋻於就業對社會和平與秩序的重要性,鋻於精英團體對社會重新洗牌確實抱有恐懼,社會將采取必要的措施,確保就業——遲早是這樣。我敢這麼說,是因為這一問題在理論上是可以解決的。如果失業率問題沒有在短期得到解決,那是因為社會沒有同意使用必要的手段,盡管執政的精英們手頭就有現成的方法。因為這些方法將會從富人(擁有工作的人)手中拿走一部分,給予窮人(沒有工作的人)。

    說到z後,執政者還可以大開印鈔機,雇傭失業者從事社會需要的工作,而後者則可以掙到這些紙幣。例如,政治家可以決定,社會需要建造新的堤壩,以防止海平面上升帶來的威脅;或者清理公共場所與高速公路上的垃圾;或者將所有屋頂都刷成白色(這樣可以反射更多的陽光,減輕全球變暖的影響);或者創造新的公共娛樂活動。政治家可以印刷足夠的紙幣,以雇傭失業者,從事必要的勞動。這部分新增的紙幣,可以促進工人對任何必需品的需求——食物、住房、能源、假期——還可以帶來傳統的擴張效應。盡管這麼做的代價是通貨膨脹率升高,但是這對富人的影響更大。隻要經濟中還存在沒有得到充分使用的資源,國家就可以通過財政赤字,促使人們完成必要的工作。因此,通過印刷新鈔來降低失業率使可行的。但是,富人會反對這項措施。因為他們會看到的是:自己的財富和收入被轉移至窮人手中。

    如果精英們足夠愚蠢,以至於不願意在合理的時間範圍內解決失業問題,那麼革命(社會繫統中至少會發生混亂,引致危機,使繫統無法正常運轉)就是結果。這種混亂會在短期內使收入降低,但在長期看來,混亂會帶來社會的重新洗牌,為之前的失業者提供新的機會。混亂使失業率下降到更容易承受的水平,還可能使其降至10%以內。

    因此,我不認為未來將出現更高的失業率。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就業率將一帆風順。失業率會繼續發生波動,在“勉強可以接受”和“完全無法承受”之間變化。而在此過程中,將帶來不必要的痛苦。

    3.氣候問題會對我們造成傷害嗎?

    是的,但是在2040年之前,傷害不會很嚴重。

    我的預測以量化細節展示了,我對全球平均氣溫在未來幾十年裡的上升情況預測。2012年,全球平均氣溫與工業革命前相比,高出0.8攝氏度;而2052年,這一數字將上升到2攝氏度;在2080年還可能達到2.8攝氏度。

    2080年的數值,已經超過了警戒線。世界領導人曾一致同意,2攝氏度是氣候變化開始失控的警戒線。但是,我們也需要意識到,這是一個在政治協商後取得的共識。關於警戒線究竟是什麼,人們的意見各不相同,而且現在也不相同。



    前言/序言

    前言 
    未來會帶來什麼? 

    在一次為避免前南斯拉夫陷入戰爭而舉行的重要會議之前,主持會議的捷克共和國總統瓦茨拉夫?哈維爾對記者席問道: 
    “諸位,你們是樂觀主義者嗎?” 
    長時間的停頓。 
    “不,我不是一個樂觀主義者。因此,我並不相信一切都會順利。但我同樣也不是一個悲觀主義者。這意味著,我並不會相信一切都會出問題。我是一個充滿希望的人。這是因為,沒有希望,就絕不會有進步。希望,像生命本身一樣重要。” 
    四十年前,我和我的同事花了整整兩年時間,在我們位於麻省理工學院的辦公室裡繁忙地工作著。在丹尼斯?L.梅多斯的領導下,在多尼拉?H.梅多斯的監督下,我們對未來進行了漫長而艱難的思考—其產品就是那本名為《增長的極限》的“臭名昭著”的小書。2這本書的內容是一個情景分析,在其中,我們試圖來回答這個問題:“在未來的一百三十年裡,如果人類決定要遵循某些政策,會有什麼情況發生呢?”舉個例子,如果全球社會繼續追求經濟增長,而並不特別強調控制人口的增長,那麼,將會有什麼事情發生呢?或者,如果人類決定將其巨大的技術技能(和一定量的資金)集中起來,在全球範圍內開發對環境無害的農業,又會發生什麼事呢?我們為未來提出了一些可能的圖景。有些圖景中所描述的未來出了這樣那樣的問題,而另外的圖景中所形容的未來則對人類更為有益。 
    但我們並沒有做出任何預測。我們並沒有試圖去告訴大家,在今後一個世紀的時間跨度中,真正能夠發生些什麼事情。究其原因,我們並不相信以科學之嚴謹就能夠做到這一點。我們可以想見1970年至2100年這長達一個多世紀的時間中,有許多事情都會發生,以至於我們根本不可能去“選擇”一個可能的未來,而阻止其他未來的可能性發生。 
    相反,我們做了一次情景分析。我們試圖對那些不同的政策組合所帶來的可能結果“說點什麼”。我們試圖描述利用社會資源,加快從技術上解決眼下這些明顯的問題—人口增長、糧食短缺、資源稀缺以及新出現的環境損害—可能造成的影響。我們使用了一個計算機模型來幫助我們捕捉到一些點子,譬如:“如果人類決定將人均消費量,或是每名婦女生育的子女數量設置一個上限,可能會發生什麼?” 
    我們試圖讓各種情景—也就是我們的未來圖景—具有內部一致性。我們試圖讓人口增長與我們關於“理想的家庭規模”的假設在邏輯上具有一致性,並讓家庭規模與所提供的教育和衛生事業水平達到一致。我們試圖確保那些我們認為將要出現的技術方面的解決方案並不會自發地出現在我們的情景中,而隻是在經過幾十年的研究開發,以及小規模的試點運行之後纔會正式出現。為了避免各個假設之間彼此衝突,我們將這些假設都整合在我們的計算機模型中。該計算機模型還有助於讓我們有效避免從全套假設中導出不合邏輯的推論。 
    我們在20世紀70年代初的努力,所得出的主要結論是:如果沒有大的變化,人類將面臨增長超出我們星球的物理極限的危險。這是一個基於觀察而得到的結論(對我們來說,它是不言自明的,但這並不意味著所有人都這樣認為)。人們需要一定時間,來解決那些由於星球資源有限而產生的迫切問題(對我們來說,它是顯而易見的,但這並不意味著所有人都這樣想)。而人們找出這些問題,接受“這些問題真的存在”,設法解決它們,以及實施新的解決方案,同樣也需要時間。第一部分—“觀察與接受延遲”—使得(對於我們來說,但並不一定對於所有人)人類很有可能允許自身的數量增長和物理影響超出全球生態繫統的可持續承載能力。這一漫長的延遲過程,將允許—甚至“鼓勵”—我們俗稱的“過衝”(overshoot)情況出現,尤其是當人類的發展超過了地球的限制時。實事求是地講,人類保持一段時間的過衝狀態(如出現過度捕撈時)是有可能的;然而,一旦其基礎已被破壞(沒有更多的魚了),這種狀態是不能也不會永遠持續下去的。 

    世界會崩潰嗎? 
    一旦過衝狀態出現,隻有兩種途徑能夠回到可持續增長的沃土:要麼是“有由管控的下降”(managed decline)—通過有序地推出新的解決方案(從養魚場撈魚),要麼就是“崩潰”(collapse)(你不得不停止喫魚,因為沒有魚了—漁民們的生計也不存在了,在1992年以後的紐芬蘭地區就是這個樣子)。過衝是不可能持續的。如果你試圖保持這一狀態,一繫列棘手的問題都將在短期內出現。這些問題將給人們提供強大的激勵,來制定並實施新的解決方案。然而,一個新的解決方案不會在一夜之間出現,但僅僅“解決方案和實施延遲”階段—就很有可能耗掉十年光陰。所以,即使你在基礎完全耗盡前開始動作,你依然會冒著當它們z終耗盡時,你仍在等待新的解決方案的風險。這纔是1972年出版的《增長的極限》所要表達的真正觀點。 
    自出版之後的幾十年裡,人類對於氣候問題的怠惰應對態度,為這一觀點提供了強有力的佐證。這一問題在20世紀60年代被首次提及;3直到1988年,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纔算正式成立,其目的是提供科學觀點;4而《京都議定書》的簽訂,則是到了1997年。5而直到四十年後的現在,我們還沒有見到每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的跡像。人類仍然牢牢地處於“過衝”狀態下(世界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量達到海洋和森林吸收量的兩倍),我們也逐漸可以辨認出即將來臨的生態繫統遭到全面破壞的早期跡像—這一生態繫統所提供的大量生態服務是人類必須依賴的。“有管控的下降”總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大型會議上被擺上桌面討論,但是在減排方面的效果,卻可以用微乎其微來形容。 
    在《增長的極限》中所提到的那些場景中,“過衝”+“崩潰”僅僅是未來的一種可能性,它們完全可以如我和我的同事們所認為的那樣,通過新的、明智的、前瞻性的政策來加以避免。而一旦無休止的增長和解決方案遲遲無法出爐的潛在危險得到理解,人類將迅速采取行動。這是在z準確的數據基礎上做出的一個理性警告—我們有理由認為,它能夠提高人類的認識,縮短這種延遲的狀態,並改變堪憂的未來前景。 
    然而,可悲的是,在過去的四十年裡,我們朝氣蓬勃的樂觀主義態度,並沒有得到太明顯的支持。但至少《增長的極限》為一場開明的辯論定義了概念工具—盡管辯論從來沒有真正發生。 

    一項有據的猜測 
    在這本書中,我會做一件完全不同的事情。在我的新朋友們(所謂“新”的意思是,除威廉?W.貝倫斯外,《2052》的撰稿者們都沒有參與四十年前的那本書)非常大的幫助下,我會盡我所能,對“在接下來的四十年中究竟會發生什麼事情”做出預測。這一部分也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另一部分則是敦促整個社會開始行動。做出這樣的預測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這件事是不能以高準確度來完成的。從現在到2052年這段時間中,很多事情都可能發生。因此,從科學的意義上來講,其結果在一個狹窄不確定範圍內,是不可預測的。未來存在著無數的可能性,其中有許多是真正可能發生的,而絕大多數是根本不可能發生的。 
    所以,我不能做出科學的預測—那樣就成了:權w地闡述,這個預測是“z有可能發生”的。但幸運的是,做出一項猜測還是完全有可能的。更美妙的是,做出一項有據猜測,也是完全有可能的。它至少應根據可獲得的事實做出,並具有內部一致性,而不是自相矛盾的。 
    這本書包含了我的有據猜測。這並不是“科學真理”—在未來領域,根本就不存在這樣的真理。它是一項去粗取精的判斷,一項有理有據的判斷。就個人而言,我相信我是正確的,雖然這個命題無法得到證明。但也不能證明我是錯誤的—直到我們在通往2052年的道路上走了很遠的時候纔可以吧。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