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  文化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保健/养生
     体育/运动
     手工/DIY
     休闲/爱好
     英文原版书
     港台图书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萬古江河-中國歷史文化的轉折與開展 許倬雲 文津獎獲獎作品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市場價】
    452-656
    【優惠價】
    283-410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ISBN】978755611690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ISBN:9787556116904
    商品編碼:29731428058

    品牌:鳳凰新華(PHOENIX
    代碼:68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 與黃仁宇、、楊聯陞、何炳棣、張光直比肩的海外華裔史學大家中國通史力作

    ★ 第三屆“文津圖書獎”獲獎作品

    ★ 葛兆光、姚大力、許紀霖、王子今、白岩松一致推薦

    :許先生好學深思,遍涉人文—社會諸學科,能將廣博的知識加以融會貫通,而納入一種由深思熟慮得來的分析繫統之中,著作宏觀與微觀交互為用、古今一貫、雅俗共賞。

    葛兆光:許先生的筆下,是一個大歷史。“所謂‘大歷史’,不能從單獨的事件著眼,必須從各種現像的交互作用,觀察整體的變化。”大歷史要有大判斷,非博覽碩學之士,不能下大斷語。

    姚大力:用許倬雲先生自己的話來講,政權的遞換並不一定與中國這個復雜共同體的變化周期或者節律完全一致。這個周期實際上是一個更長的時段,它超朝代。如果把中國通史按照朝代一個個講下來,那它內在的經濟、文化、社會演變的線索是掐斷的。《萬古江河》非常好,就在於它是以超時代的時間幅度來講中國歷史的。

    許紀霖:許倬雲先生是中國史研究的大家,他的西周史、春秋戰國與漢代的社會史研究獨步天下,但影響更大的是他打通中西、縱觀古今的通史研究。隻有學問到了爐火純青、閱歷通透人情世故、人生看盡江山滄桑的時候,方能夠化繁為簡,將歷史深層的智慧以大白話的方式和盤托出。有學問的專家不謂不多,但有智慧的大家實在太少,而許先生,就是當今在世的大智者之一。

    王子今:怎樣在真實描繪社會運動的洪峰和大潮時,兼及社會生活的微瀾和細流呢?怎樣通過一個具體社會事件個案的了解,觀察總體社會風貌,如同通過分析一支試管中的水樣,察知大河的水質呢?《萬古江河》是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好的一部論著。要知道江河的位置和流向,可以使用1:10000的地圖,也可以使用1:25000000的地圖。前者便於察知細微,後者便於理解大勢。二者的合理結合,就是《萬古江河》的成功。

    白岩松:我們是誰?一直以來,我們以為自己知道。看了許倬雲先生的書,纔明白,其實我們基本不太知道,先生行走與寫作都不便,卻讓思考走到*遠,穿越了歷史與成見。我們的不知道,正是一種對他致敬的方式。

    ★ 放寬歷史視界看“文化圈”的中國走過的道路

    從上古、中古到近古,從新石器時代的考古遺存到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世界的風起雲湧,中國歷史和文化一步步成長起來,一步步與他者發生聯繫:考古以前的中國(新舊石器時代的諸種中國文化源頭)、中原的中國(商周青銅文明,春秋戰國的思想爭鳴,核心文化奠定基礎的時代)、中國的中國(秦漢大一統國家背景下文化經濟社會的發展,思想信仰世界的豐富)、東亞的中國(民族融合、文化交流空前深入的魏晉南北朝隋唐)、亞洲的中國(經濟發展、科技進步、思想文化繁時期)、世界的中國(1500年以來中國文化思想變化、逐漸融入世界並面臨挑戰的經濟政治,近代的曲折前行與掙扎)。

    ★ 聚焦數千年中國人的生活起居、心靈關懷和信仰世界

    不同時代的中國人,他們的廚房、餐桌、衣櫥,日常娛樂活動、生產勞動等等都經歷了怎樣的變化?雞鴨豬狗牛羊何時被中國人馴化?人工栽培的蔬菜在不同時代的中國都有哪些種類?普通中國人日常喫喝是如何多樣起來的?不同階層、不同地區的人穿著的樣式、材質有什麼不一樣?歷史上的普通中國人都住哪種樣式風格的房子?外來文化、物品對中國人有何種影響?

    中國人的知識和思想是如何產生變化並發展到今天的?不同時代的中國人如何看待自己和周圍的世界?

    儒、釋、道三種主要思想、文化、宗教的各自的發展以及相互之間爭執、交融與補充,外來的其他宗教、思想、知識不斷衝擊、刺激、融入中國文化,這一繫列的變化,不僅對知識精英、社會上層有深刻的影響(士人思想心態的變化、政治實踐的進退、經典的闡釋與書寫、精英文學藝術活動),也對普通民眾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民間信仰、通俗文學、日常生活方式、倫理道德實踐、對精英文化的利用)。而且,文化的影響還是雙向的,不僅自上而下,而且還自下而上。

    ★ 探索豐富多樣的中國區域文化交織融合

    以干旱半干旱農業為主的中原文化、沙漠草原遊牧為主的草原文化、以稻作農業為主的南方農業文化、東南沿海的海洋文化、西南的高山高原文化、西北的中外貿易交換影響的絲路文化。生活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的人們走過不同的道路,形成不同的區域文化,交流、交換、影響,在逐步形成了中國文化的基底。

    ★ 比較世界舞臺上的中國與其他文明

    始終以世界的眼光看待走向世界的中國:考古所見中國文明與西亞兩河流域文明,秦漢帝國與羅馬帝國,隋唐帝國與伊斯蘭帝時代的中國與東亞和世界的互動,明代中國與哈布斯堡王朝的西班牙,已經進入世界體繫的清朝的盛世與危機,鴉片戰爭以來的近代中國以及文化的諸種變化、選擇。


    內容簡介

    在世界文明存在與變化的劇烈大潮之中,中國如何自處,如何看待自身的歷史與文化?中國從何處來,中國文化從何處來,又要向何處去?

    這本《萬古江河》即心懷中國文化的著名史家許倬雲先生交出的一份答卷,也是為今天中國人撰寫的歷史,為中國文化的成長發展作的一部傳記。隨著歷史的進展,中國文化的內容與中國文化占有的空間不斷發生變化:從考古發現所見的中國文化的發端,到“中原”的出現,中原變成了中國,“中原的中國”慢慢擴張變成“中國的中國”,然後超*中國之外,慢慢將四鄰吸收進來,通過文化上的交往以及勢力範圍的擴大,變成了“東亞的中國”,然後在亞洲範圍之內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是“亞洲的中國”,再經過百多年顛簸與蹣跚進入世界,成為“世界的中國”。在對這各個超*王朝、政權的長時段文化圈的敘述中,中國文化和生長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的人纔是真正的主角,所以許先生圍繞國家體制與時代特色,思想、宗教與文化變遷,農業、手工業與經濟網絡,民族、文化的融合與互動,中國人的日常生活,生活方式與生活資源,民間社會與信仰世界,文化、科學技術的進步轉變,對外關繫及與他者文明的比較互動等一繫列主題展開。在在講述著中國文化和中國人多彩鮮活的成長故事。

    更可注意者,每一個階段,中國都要面對別的族群及其締造的文化,經過不斷的接觸與交流,或迎或拒,終於改變了“自己”,也改變了鄰居族群的文化,甚至“自己”還與“別人”融合為一個新的“自己”。


    作者簡介

    許倬雲,1930年生於江蘇無錫,1962年獲美國芝加哥大學博士學位,先後執教於臺灣大學、美國匹茲堡大學,其間多次受聘為香港中文大學、美國夏威夷大學、美國杜克大學、香港科技大學講座教授。1986年榮任美國人文學社榮譽會士。學貫中西的史學耆宿,精通中國上古史、文化史、社會史,熟悉西方歷史及其理論與思想,擅長利用不同學科的視角和方法來研究歷史,尤其是考察中國的歷史與文化;不囿於書齋,時時心懷天下,關心中國文化的發展與走向。代表著作有《西周史》《漢代農業》《中國古代社會史論》《萬古江河》《我者與他者》《說中國》等。

    目錄

    前 言

    章 古代以前:中國地區考古略說
    一、孕育出中國文化的自然地理
    二、舊石器時代的人類活動
    三、農業與聚落
    四、新石器文化的區繫類型及聚合過程
    五、古代傳說與族群分合
    六、復雜社會的出現
    七、中國古代文化與兩河古代文化發展的比較

    第二章 中國文化的黎前16世紀--前3世紀)
    一、進入青銅時代
    二、古代文化核心的商文化
    三、華夏文明體繫——西周封建與“三代”觀念
    四、中國秩序的發展與重組--地方文化與融合
    五、中國思想體繫的核心成形——孔子學說及諸子百家的辯證發展
    六、南方的興起--長江流域的發展及其與中原的融合
    七、編戶齊民:國家組織與人民生活
    八、生活資源與生活方式
    九、中國古代文化發展的特色

    第三章 中國的中前3世紀2世紀)
    一、普世國家體制
    二、精耕農業與市場網絡
    三、中國文化體繫的整合
    四、民間的信仰
    五、北疆遊牧文化與中國文化的接觸
    六、走向南方
    七、佛教傳入中國與道教的形成
    八、秦漢中國人的日常生活
    九、秦漢帝國與羅馬帝國的比較

    第四章 東亞的中國(2世紀--10世紀)
    一、秦漢帝國的崩解
    二、中國與周邊民族
    三、佛教的影響
    四、文學與藝術
    五、天文、數學與醫藥
    六、中古的衣食住行
    七、經濟形態的轉變
    八、民族關繫
    九、中國對外關繫
    十、唐帝國與伊斯蘭帝同的比較

    第五章 體繫的中國(10世紀--15世紀)
    一、中古後期的中國與列國體制
    二、北族政權與漢人世界
    三、東亞經濟圈的形成
    四、經網絡
    五、宋代以來的知識階層
    六、思與整合
    七、近古科學與技術的發展
    八、近古中國人的日常生活
    九、近古中國與東亞轉型的特色

    第六章 進入世界體繫的中國上篇(15世紀--17世紀)
    一、明代中國文化體繫的僵化
    二、人口與生活資源
    三、大海波濤
    四、波西潮
    五、明代的工業
    六、明代的市場經濟
    七、南北經濟社會的差異
    八、明代思想的轉變
    九、明代中國與哈布斯堡王朝的西班牙
    十、明朝時的臺灣

    第七章 進入世界體繫的中國下篇(17世紀--19世紀中葉)
    一、清帝國的性質
    二、臺灣的開發
    三、清初民族與文化衝突問題
    四、清代學術風氣
    五、民間社會組織方國家的關繫
    六、中國與西方國家的關繫
    七、清代的商業活動的文化接觸
    八、中國與西方
    九、通俗文化
    十、當時的歐洲

    第八章 百年蹣跚(19世紀中葉--20世紀中葉)
    一、內憂與外患
    二、中國近代經濟的改變
    三、教育制度的改變
    四、近代中國的武化現像
    五、都會文化的勃興
    六、時代思想與文化變遷
    七、中國近代革命與俄國革命的比較
    八、中國維新運動與日本明治維新的比較
    九、臺灣百年的變化

    後 言


    精彩書摘

    《萬古江河:中國歷史文化的轉折與開展》:
    從甘肅東鄉林家馬家窯期地層中,曾出土一件使用陶範鑄造的青銅小刀。馬家窯期的時代前3100前2700年,所以這件青銅刀可能是中國地區早的青銅器。但是,中國地區較古老而且較普遍的銅制品遺存,當是在齊家文化的武威皇娘娘臺、永靖大河莊、秦魏家等遺址發現的銅制刀、鑿、錐、斧、鑽頭。近來在廣河齊家坪還出土了中國地區古老的銅鏡。齊家文化的時代,經過碳十四測前2050±155年至前1915±155年之間,前第三千年紀過渡到第二千年紀之際。這些銅制品,大多是冷鍛的紅銅,銅鏡卻是冶鑄的青銅,正呈現青銅文化初期的混合現像。齊家文化的銅器時代,至少晚於西亞兩河流域青銅文化有整整一個千年紀。齊家文化所在的地區,正是中亞交通路線的東邊盡頭。
    中國北方,由西往東,四壩文化、朱開溝文化、夏家店之下層,這一連串位在北疆的文化,都有銅刀、銅制裝飾品出土,其間有相當的一致性,時代大前第二千年紀早、中期。從地理位置來看,它們可以說連成一條青銅進入中國的通道。中國內地的河南與山東龍山文化遺址,也有十餘處出土了相當原始的銅制品。河南登封王城崗的龍山文化遺址出土一件錫鉛青銅鑄件,是銅鍛的殘片,時代前第二千年紀的前半段。
    究竟是中國地區的古代文明自行發展了青銅,還是青銅工藝的知識由西亞傳人中國?由上述時、空兩個條件來看,解答的線索隱約可見。中國新石器時代的銅制品,原始銅制品與青銅鑄件各地均有出現,以其分布情形看,西部的銅制品早於東部。由此,我們也許可以推測,中國地區的青銅工藝,當由西路傳人,但傳播過程中,中國地區的工匠可能並未得到鑄造合金的完整知識,於是各地還是從打造原始銅件開始,摸索尋求青銅工藝的技術。中國新石器文化制陶的工藝技術相當成熟,能夠掌握火候,高溫焙制陶器。從制陶工藝發展鑄銅技術,有了掌握高溫及制造陶模兩項條件,鑄造青銅的工藝,即不難有迅速的進展了。商代的青銅鑄件,種類多、數量大、水平高。從龍山文化晚期到商代,時間不過數百年,青銅工藝的進步速度,相當可觀!
    青銅鑄品,作為小型的鋒利工具,切割的功能勝於石器、骨器。但是,青銅質脆易斷,用於大型破土的農具與砍伐樹木的斧斤,並不十分有用。因此,使用青銅工具,未必能提高生產水平。用青銅制作武器,卻能提高。這一特征,也許可以解釋幾個青銅文化的現像:出現了專業的戰士、復雜的社群,以及資源集中、資源分配不均等現像。凡此,都因為銅料難得,鑄銅技術又不是人人能夠掌握,以致隻有少數人壟斷這一有效的武器,從而以此劫持社群,形成資源的集中及社群的分化。中國傳統所謂“三代”,正是國家形成及發展的時期,其與青銅文化的出現,有一定的相關性。
    車出現於中國地區的時間,至今還難定言。考古證據所見,商代車輛的形制,基本上與西亞、埃及和印度的兩輪馬車類似。在中國地區,至今未見原始形態的車輛,也未見車型演化的過程。凡此可以推知,車是外來事物。用車的知識與鑄造青銅合金制品的知識同時傳人中國,是頗為合理的推測:車之用於戰爭與青銅武器的使用,兩者都與廣袤草原上武裝族群的移動有關。戰爭能帶來族群之間文化的交流及資源的交換前第二千年紀的中期,西亞、南亞、東歐、北非的族群移動十分頻繁:希克索人侵入埃及,赫梯人在西亞建國,希臘半島有族群的交替,印度次大陸也有一波又一波的雅利安人移人。這些族群移動,都伴隨著戰車的傳播。
    ……

    前言/序言

    (節選)

    今日讀史的讀者,不同於舊時,在這平民的時代,大率受過高中教育以上者,都可能對歷史有興趣。他們關心的事,當為由自身投射於過去,希望了解自己何自來,現在的生活方式何自來。本書在此等處著手,既為了針對讀者的求知欲,敘述日常生活及諸種心態觀念的來龍去脈,也是為了這些事項本身的演變有其漫長的過程、豐富的內涵,值得史學工作者探討。

    中國文化,本有內華夏、外諸夷的傳統。近世以來,民族史學與民族國家的建構同步進行,是世界近代史上的重要現像,近代中國史學不能自外於這一潮流。於是,中國人的歷史觀承受上述兩項因素,每每有中國文化自我中心的盲點,以為中國文化既是獨步世界,又是源遠流長。中國史學對於中國以外的事物,大多不大注意,甚至於中國文化與其他文化交流的史實,也往往存而不論。本書呈現的中國歷史,是一個的復雜體繫—這樣的形像,與中國文化中心論的觀點頗為不同。中國文化的特點,不是以其優秀的文明去啟發與同化四鄰。中國文化真正值得引以為榮處,乃在於有容納之量與消化之功。本書為了彌補自我中心觀念造成的缺陷,於文化圈的內外關繫,特加注意。在這一主題範圍,本書不僅注意中國文化放射於其他文化的影響,也將注視中國文化在發展過程中,域外文化曾有過的影響。本書目的,除學術興趣外,也不辭冒天下之不韙,擬對國民自大心態的偏差,盡規勸諫諍的努力。如前所述,今日的世界已漸為一體,任何地區的居民都必須與其他社會或其他文化的成員,有所交往。過分自大,難免自蔽,於己於人,均非健全正常的心態。為此,本書將於中外文化交流的現像,在每章中特有專節討論。

    除了文化交流現像以外,本書也將有專節,比較中國文化及其他文化在各自發展過程中的若干特定現像。比較研究,可以有助於了解文化發展中,哪些是歷史的共相,哪些是自己的殊相。老子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所謂知己知彼,沒有可作為參考的比較,即不易有真正的自知之明。本書各章都有中外文化比較的專節,其所以選取各歷史現像為比較的主題,並不意味該一時代隻有這一現像值得注意,卻毋寧是選取一項,當作標本而已。

    大致言之,本書於史前部分,並不設定“中原”觀念,而於歷史時代所謂的“中原”,也常有不同的定義。在空間上,“中原”是移動的,可由秦漢的黃河中遊及關中,擴大為中古時代的華北,再移轉到近古時代的東南,以至近代的沿海。而且,“中原”作為討論中國文化史的觀念,也與討論政治史的內涵不同。中國文化,若作為一個文化圈,則在每一個時代,都可以政治或地緣定義的“中國”。堪注意的,則是中國文化於中古以來,儼然是東亞許多地區共同參與的一個文化體繫。本書第四章以下,於中國文化繫統的討論,即有不限於中國地區的理解,其中若干中外比較,是為了解釋中國歷史發展之特點,討論他處史實則是為了陳述時代背景。總之,今世所有的文化體繫,都將融合於人類共同締造的世界文化體繫之中。我們今日正在江河入海之時,回顧數千年奔來的歷史長流,那是個別的記憶;矚望漫無止境的前景,那是大家應予合作締造的未來。萬古江河,晝夜不止。謹以此書,向千百代的祖先,獻上敬禮!

    後,撰成此書,許多觀念得自一生師友與學生的啟發,一並致謝,恕不能列舉了。撰寫過程中,漢聲同人,尤其吳美雲、湯世鑄兩位費力多,甚感。曼麗時加鼓勵,本書書名,即是她想到的!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