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南京大屠殺 張純如的書 二次世界大戰中被遺忘的浩劫 抗日戰爭歷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市場價】
376-544
【優惠價】
235-340
【作者】 張純如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5338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53389
商品編碼:12696703990

品牌:鳳凰新華(PHOENIX
包裝:平裝
開本:16

出版時間:2015-08-01
代碼:49
作者:張純如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南京大屠殺》是一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的轟動世界、震撼人心的巨著。 
·入選“百種經典抗戰圖書”,是一部令國人流淚的書,所有的中國人都要看的書。 
·中信版《南京大屠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遺忘的大浩劫》是在原著基礎上,增加了張純如母親所做的序、張純如生前丈夫布雷特·道格拉斯於2011年9月撰寫的尾聲,新增加的內容對這本書創作的前因、後果以及張純如短暫而偉大的一生進行了一個完整的梳理。
內容簡介
1937年12月,日軍攻入中國古都南京。幾周之內,30多萬中國平民和士兵遭到有計劃地強暴、折磨和屠殺——死亡人數超過廣島和長崎原子彈爆炸遇難人數的總和。 
張純如不僅在《《南京大屠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遺忘的大浩劫》》中詳述了日軍瘋狂暴行的細節,而且分析了在軍國主義文化背景下成長起來的日本士兵對人類生命的漠視。張純如對南京大屠殺的幸存者進行了大量采訪,並首次發掘了許多重要文獻。 
《南京大屠殺》先是從日本士兵、軍官為什麼完全脫離了人類基本的行為規範,日本學校和教科書從心理層面向學生灌輸對中國人民的仇恨和蔑視,以及高度軍事化的教育體制等多個方面闡述了南京大屠殺發生的根源性原因。 
在這本《《南京大屠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遺忘的大浩劫》》的核心篇章裡,作者通過采訪當事人、查閱檔案資料以及實地考察與研究,極其詳實地記錄了日本軍隊殘暴、滅絕人性的屠殺行動,深刻揭示了日本侵略軍的兇殘本性。同時,作者還生動記述了南京安全區裡以德國商人約翰·拉貝、美國外科醫生羅伯特·威爾遜、“南京活菩薩”明妮·魏特琳拯救中國人的英雄壯舉。 
後,作者以悲憤的筆觸揭露了世人所了解的南京大屠殺、日本占領下的南京、對日本戰犯的審判、幸存者的命運等鮮為人知的情節。 
這本《《南京大屠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遺忘的大浩劫》》是關於這段恐怖歷史的專業之作。 
作者簡介
張純如(IrisChang),1989年畢業於伊利諾伊大學阨巴納·香檳分校,獲新聞學學士學位。畢業後在芝加哥度過了短暫的記者生涯,之後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獲寫作碩士學位。 
作為美國著名的年輕歷史學家之一,張純如曾獲得眾多榮譽,包括麥克阿瑟基金會和平與國際合作項目獎、華裔美國人組織年度女性獎、伍斯特學院名譽博士、加州州立大學東灣分校名譽博士等。1991年,張純如與布雷特·道格拉斯(BrettDouglas)結婚,並育有一子。 
她的作品刊登在《新聞周刊》、《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等多家出版物上,此外,她還接受眾多電視和廣播節目的采訪,並發表過眾多演講。除了《南京大屠殺》之外,張純如還有《蠶絲》(ThreadoftheSilkworm)和《美國華人》(TheChineseinAmerica)兩部著作問世。 
2004年11月9日,張純如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自己的轎車內開槍自殺。 
精彩書評

★它是一本充分研究南京大屠殺的英文著作。
——哈佛大學歷史繫主任柯偉林

★由於張純如的這本書,“第二次南京大屠殺”為之終結。
——《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喬治·威爾

★在這個動蕩的世紀即將結束之際,張純如的著作喚起了民眾對“二戰”中這段*黑暗歷史的關注,為通向未來和平的道路灑滿陽光。
——《南京大屠殺:歷史照片中的見證》的合著者史詠

★對二戰中*令人發指的一幕作了果敢的回顧,改變了所有英語國家都沒有南京大屠殺這一歷史事件詳細記載的狀況。
——《新聞周刊》

★對歷史和道德進行探究的全新力作。張純如極其認真地對這場大屠殺的各個層面進行了詳細敘述。
——《芝加哥論壇報》

★張純如的外祖父母僥幸逃過了南京大屠殺……她在這部全新力作中,詳細敘述了這場聳人聽聞的大屠殺,她在文中表現的憤怒之情是可以理解的。
——《紐約時報》書評

★該書結構嚴謹,可讀性強……張純如讓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廣受關注。
——《國家評論》

★張純如的故事讀來字字驚心……書中詳盡地記錄了對這一道德暴行的控訴。
——《休斯敦紀事報》

★這是一段不容否認的歷史,該書的意義在於,它既記錄了人類在實施暴行時的冷酷無情,又通過個人的英雄主義行為讓我們看到了希望。
——《聖何塞水星報》

★張純如提醒我們,不論發生在南京的種種暴行多麼令人難以理解,它們都不應該被遺忘——至少不能讓遺忘危及文明自身。
——《底特律新聞報》

★張純如所做的恢復歷史的工作非常急迫……她的著作促使世人邁出了承認這場悲劇的重要一步。
——《海灣衛士報》

★正如張純如在其精妙著作《南京大屠殺》中所言,中國在歷史上飽經苦難。該書歷數了20世紀30年代後期在中國東部城市南京發生的一樁樁恐怖事件。張純如寫道,南京成為日本士兵練習屠殺手無寸鐵、不予反抗的平民的實驗室,隨後他們將施暴範圍擴展到整個亞洲。日本侵略者把受害者比作螻蟻或畜生,他們精心策劃了一場戰爭,導致幾十萬——(沒有人知道確切數字——)中國士兵和非戰鬥人員死於非命。張純如在研究過程中發現了一位出人意料的英雄人物——德國商人約翰·拉貝,他本是納粹黨的忠實成員,目睹這一暴行後一再請求阿道夫·希特勒干預並阻止日本在南京的屠殺,他本人也親自拯救了無數南京居民的生命。張純如還提議要求日本政府為其軍隊的恐怖行徑進行道歉和賠償。
——美國書評

目錄
中文版序 
序言 
前言 
一部分 
一章 通往南京之路 
第二章 六周暴行 
第三章 南京淪陷 
第四章 恐怖的六星期 
第五章 南京安全區 
第二部分 
第六章 世人所了解的南京大屠殺 
第七章 日本占領下的南京 
第八章 審判日 
第九章 幸存者的命運 
第十章 被遺忘的大屠殺:再次凌辱 
結 語 
尾 聲 
致 謝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通往南京之路
要理解日軍的所作所為,必須首先弄清楚一繫列顯而易見的問題。在南京大屠殺期間,究竟為什麼日本士兵的行為竟然完全脫離人類基本的行為規範?為什麼日本軍官允許甚至鼓勵這種失控行為的發生?日本政府是怎樣參與其中的?日本政府對於從本國渠道獲得的報告,以及來自南京大屠殺現場的外籍人士的消息,究竟有什麼反應?
要回答這些問題,我們必須先從相關的日本歷史談起。
20世紀日本人的民族特質是由一種業已存在千年的社會制度鍛造出來的,在這種制度下,社會等級的確立和維持是通過軍事鬥爭實現的。千百年來,日本列島上強大的封建諸侯雇用私人軍隊,彼此征戰不息;到了中世紀,這些軍隊逐漸演變為日本社會獨特的武士階層,他們的行為規範被稱為武士道(即“武士的行為規範”)。為主人效忠而死是武士一生中至高無上的榮譽。
當然,這種榮譽規範絕非日本文化首。古羅馬詩人賀拉斯先指出,每個時代的年輕人對其統治者應盡的義務是:為國捐軀,無上光榮。但是,日本的武士哲學更進一步,對軍事義務的界定遠遠超過了正當和適宜的程度。日本武士的行為規範極為嚴苛,其顯著的特征是道義上的強制性,即如果沒能光榮完成軍事任務,就要自殺謝罪:通常情況下武士要在多個證人面前實施高度程式化而又極端痛苦的剖腹儀式,大無畏地自殺身亡。
到了12世紀,在征戰中獲勝的家族(因此也是有權勢的家族)首領成為幕府將軍,他雇用武士向天照女神的直繫後裔(廣受尊崇的天皇)提供軍事保護,作為交換,武士階層獲得了整個統治階級的神聖認可。隨著時間的推移,初隻有少數人遵循的武士行為規範逐漸滲透到日本文化中,成為所有年輕男子尊崇的行為典範。
時間的流逝並沒有削弱武士道的精神力量,這種精神在18世紀開始嶄露頭角,並在現代戰爭實踐中趨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臭名昭著的神風突擊隊執行自殺式攻擊任務,受過正規訓練的日軍飛行員駕駛飛機直接撞向美國戰艦,日本青年這種誓死效忠天皇、隨時準備獻身的行為給西方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像。而且並非隻有少數精英團體擁有這種寧死不降的信念,人們驚訝地發現,盟軍投降與戰死的比例是1∶3,而日軍的這一比例則是1∶120。
另一種塑造日本人特殊品行的力量來自於它的孤立,既包括地理上的孤立,也包括它自身的選擇。15世紀末16世紀初,日本在德川家族統治下實行閉關鎖國政策,以免受外國影響。這一政策的本意是保護日本免受外部侵擾,結果卻事與願違,造成日本社會與正在發生工業革命的歐洲完全隔絕,新技術無從傳入,進而威脅了國家安全。在長達250年的時間裡,日本的軍事技術一直停留在弓箭、刀劍和火槍的水平。
到了19世紀,事態的發展超出了日本的控制,作繭自縛的日本再也難於自保,陷入了極度不安與仇外的絕望。1852年,時任美國總統米勒德·菲爾莫爾對日本拒絕開放通商口岸的做法極為不滿,加上他以“白人責任論”(當時將歐洲擴張主義合理化的一種觀點)的心態看待其他社會,於是決定派海軍準將馬修·佩裡前往日本,以終結其孤立狀態。佩裡仔細研究日本歷史之後,決定以大規模展示美國武力的方式震懾日本,逼其就範。1853年7月,佩裡派遣一支冒著滾滾黑煙的小型艦隊開進東京灣——讓日本人一次見識了蒸汽動力。在六七十位手持刀槍、面目兇悍的侍衛簇擁下,佩裡昂首闊步前往幕府將軍的駐地,要求會見日本的高官員。
說佩裡的到訪使日本人目瞪口獃實在太過輕描淡寫了。關於此事,歷史學家塞繆爾·莫裡森這樣寫道:“這件事對日本人來說,就如同宇航員宣布形狀怪異的外太空飛行器正在飛向地球一樣。”3驚慌失措的德川貴族階級匆忙藏好細軟,召開會議,準備應戰。但終他們別無選擇,不得不承認美國的軍事技術優勢,接受美國代表團的要求。僅此一次造訪,佩裡不僅迫使德川幕府與美國簽訂各種條約,而且為英國、俄國、法國和德國等國家打開了與日本通商的大門。
此次蒙羞在日本這個傲慢的民族心中留下了強烈的怨恨。日本當權精英中,有人私下主張應該立即向西方列強宣戰;其他人則主張謹慎行事,認為戰爭隻會削弱日本而非敵國。持後一種觀點的人敦促領導階層安撫入侵者,師夷長技,徐圖復仇大計:
在機械制造方面,我們還無法與外國人抗衡,因此我們應該與外國保持交流,並學習他們的軍事訓練方法與戰術,等我們(日本)各藩屬國團結如一時,就可以走出去,將外國的土地分封給戰功卓著的將士;這樣,士兵們將爭先恐後地表現其勇猛果敢,那時我們再宣戰也為時不晚。
盡管這一觀點並未公開流行,卻頗有預見性。因為它不僅預示了日本將要奉行的戰略,還描述了日本人長期以來認為生命屬於國家而非個人的理念。
面對西方入侵,德川幕府沒有明確的行動方案,於是決定觀望等待——這一決定實際上宣告了其統治的終結。幕府將軍安撫外敵的政策與其忠誠支持者的要求相距甚遠,招致許多人的唾棄;鷹派反對者也對其大加批判,認為幕府將軍對入侵的謹慎回應無異於向外國蠻夷卑躬屈膝。由於確信幕府已經失去統治資格,反叛各藩結成倒幕聯盟,推翻了幕府統治,還大政於天皇。
1868年,倒幕聯盟以天皇的名義獲得勝利,並開啟了一場轟轟烈烈的革命,旨在將日本從戰亂頻仍的封建割據國家轉變為強大的現代國家。他們將崇拜太陽的神道教尊崇為國教,將天皇視為國家的像征,掃除地方割據勢力,進而統一日本列島。新的帝國政府決心終戰勝西方,因而將武士道精神作為全體公民的道德準則。來自國外的威脅進一步促進了日本列島的精神淨化,這一時代後來被稱為“明治維新”。此時日本全國上下回響著各種民族主義的口號:“天皇萬歲!驅除蠻夷!富國強兵!”
日本以驚人的速度在科學、經濟和軍事等方面迅速步入現代社會。政府選派優秀的學生到西方國家的大學學習科學技術,政府還控制本國工業,創設兵工廠,建立以征兵制為基礎的國家軍隊,取代地方割據的封建軍隊。日本還仔細研究美國和歐洲各國的國防戰略,其中推崇德國的軍事制度。但是,日本留學生帶回的關於西方技術和國防戰略的知識擊碎了日本長久以來自以為是的軍事優越感,使它陷入深切的不安,對將來向西方宣戰時必勝的信念產生了懷疑。
到19世紀末,日本已準備好大展拳腳,在其亞洲鄰邦身上測試自己的新力量。1876年,明治政府派遣一支由兩艘炮艇和三艘運輸艦組成的海軍艦隊前往朝鮮,強迫朝鮮政府簽訂通商條約——此舉不禁使人想起當年佩裡強迫日本開埠通商的情景。
隨後,日本在朝鮮問題上與中國發生了衝突。1885年簽訂的條約雖然確立朝鮮為中國和日本的共同保護國,但10年不到,當中國試圖平定一次由日本極端民族主義者支持的朝鮮叛亂時,中日兩國爆發了大規模衝突。1894年9月,雙方宣戰後僅僅6周,日本不僅占領了平壤,而且在海戰中使中國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清政府被迫與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該條約規定,中國向日本支付2億兩白銀作為戰爭賠款,割讓臺灣、澎湖列島和遼東半島給日本,並增開4個通商口岸。這次戰爭後來被稱為“一次中日戰爭”。
若不是後來西方列強的干預,日本原本會取得全盤勝利。戰後日本獲得的大戰利品——遼東半島,由於俄國、法國和德國的干涉,後被迫歸還給中國。這進一步表明遙遠的歐洲列強具有迫使日本就範的實力,但這隻會激勵日本痛下決心,努力在軍事上超西方宿敵。到1904年,日本的軍隊規模增加了1倍,並在軍備制造方面實現了自給自足。
這種努力發展軍事力量的戰略很快得到了回報。日本揚言不僅能在戰爭中打敗中國,而且能打敗俄國。在1905年的日俄戰爭中,日本重新奪取了遼東半島的旅順港,並在對馬海戰中取得勝利,獲得庫頁島的一半和在東三省的商業優勢。對一個過去50年來在西方羞辱中臥薪嘗膽,同時又自尊自傲的國家而言,此次勝利實在令人振奮。當時一位陶醉於勝利喜悅的日本教授曾經這樣總結整個國家的雄心壯志,宣稱日本“命中注定要對外擴張並統治其他國家”。
……


前言/序言

該書中譯本《南京浩劫:被遺忘的大屠殺》在2007年南京大屠殺70周年時出版,又已過了5年。2012年是南京大屠殺75周年,在這5年間發生了許多事情,其中包括我為我女兒純如寫的英文回憶錄《TheWomanWhoCouldNotForget:IrisChangBeforeandBeyondTheRapeofNanking》已於2011年在美國出版,中譯本《張純如:無法忘卻歷史的女子》也已由中信出版社在2012年4月出版。在回憶錄中我詳細記載了純如自出生到逝世的36年短暫的一生,其中重要的一章即她寫作該書的詳細經過。中信出版社為南京大屠殺75周年重新翻譯出版純如的這本著作,我感到非常榮幸能為這本書再做介紹。 
純如在該書寫作及出版的過程中付出許多努力,後克服困難完成寫作。純如在1995年1月就前往美國國會圖書館及耶魯大學神學院圖書館收集數據,後來又在1995年7月到南京實地采訪南京大屠殺的幸存者。回美後,純如努力閱讀整理所得資料,並在1996年找到南京大屠殺期間安全區領袖德國商人拉貝的外孫女而發現了《拉貝日記》。這一連串的活動都是純如孜孜不倦的努力得到的結果。純如在寫作過程中閱讀了大量有關屠殺的血腥的文獻和報告,以致精神上受到很大的震撼,導致失眠、厭食。但她仍然堅持完成該書,她對我說:“作為一個作家,我要拯救那些被遺忘的人。為那些不能發聲的人發言。”這都基於她為受害者鳴不平的執著。這是她維護歷史真相、保護人權的一種熱忱的表現,當然亦是她本身敬業精神所至。 
該書於1997年11月南京大屠殺60周年之際出版,出版後不久就登上了《紐約時報》非小說類暢銷書排行榜,並達3個月之久。純如是當時一一位作品登上非小說類排行榜的美籍華人,因此該書立刻受到了美國出版界的重視,在美國引起轟動。後來該書被翻譯成十幾種語言文字,成為一本國際暢銷書。一般來說,美國主流社會對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猶太人被德國納粹迫害的歷史非常熟悉,對“二戰”中日本對中國及鄰國的侵略歷史卻所知有限。這要歸根於美國等西方國家對亞洲“二戰”歷史的漠視。該書當時是一用英語專題討論南京大屠殺的書,不僅敘述了這段不為西方國家所了解的可悲歷史,更重要的是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善與惡,批評了人類的種族歧視現像,並探討了幸存者人權的問題,體現了純如維護人權及正義的熱忱。該書對美國等西方國家了解“二戰”亞洲戰場中日本侵華歷史有極大的貢獻和深遠的影響。 
1999年9月,純如在一封給我們的家書中寫道:“南京大屠殺終於在世界歷史中展開了自己真實的那一頁。我上周去本地的書店時,發現許多新近出版的有關20世紀歷史的著作中都寫到了南京大屠殺。例如,馬丁·吉爾伯特在他的長篇巨著《20世紀世界史(第二卷):1933~1951年》中就寫到了南京大屠殺,甚至還直接引用了我書中的內容。彼得·詹寧斯的《世紀》以及史蒂芬·安布羅斯的《新編“二戰”歷史》中也提到了南京大屠殺。”該書的出版改變了西方英語國家沒有關於南京大屠殺這一歷史事件詳細記載的狀況。 
另外,該書在國際上產生了影響,例如2005年,當日本想進入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成為常任理事國時,在美國的華人發動簽名請願上訴運動,反對日本得到這個特殊地位。那時全球網民在短短幾周內就征集了數千萬簽名,向聯合國請願,成功地阻止日本野心得逞。很多文章及新聞報道都提到日本沒有資格進入聯合國安理會的原因,就是日本仍然沒有真誠地為“二戰”中的戰爭罪行道歉。而提到日本在華罪行時,首先想到的就是南京大屠殺,許多的報道均提到純如的這本書。由此可見,南京大屠殺慘劇因這本書在國際上已被廣泛地認知。 
2007年為南京大屠殺70周年,各地舉辦許多活動紀念這段歷史。其中有加拿大制作的電影《張純如:南京大屠殺》和美國制作的紀錄片《南京》,在國際上都轟動一時。影片《張純如:南京大屠殺》描述了純如追溯這段歷史的經過;《南京》以紀錄片的形式描述南京大屠殺,是美國在線前副總裁特德·萊昂西斯受到純如這本書的啟發和感召,個人投資20拍攝而成。2009年,中、德、法合作制作的電影《約翰·拉貝》是根據《拉貝日記》拍攝而成,描述拉貝在南京大屠殺期間英勇拯救並保護中國難民的事跡。《拉貝日記》是純如1996年在德國找到拉貝的後裔而發現的,這是南京大屠殺一個非常重要的不可磨滅的證言。所有歷史學家都認為,發現《拉貝日記》是純如對這段歷史大的貢獻之一。所以該書在幫助世界民眾了解這段歷史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當時純如的這本書一出版,美國的各大報紙刊登了許多關於該書的書評,這些書評對這本書有著高度的評價。就在這本書受到許多人的推崇時,日本右翼分子感到惶恐不安,他們開始了針對這本書的一連串攻擊。不久,美國國內也有一些所謂的“歷史學家”開始批評這本書。但與正面的評論相比,批評的聲音隻是極少數。這也是一種正常的現像,是任何成功的作家(特別是成功的年輕作家)不可避免的。其實,純如從來都未自我標榜過這本書是這段歷史的威著作。她在該書的前言中明確表示,希望這本書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引起更多的人對這段歷史的興趣,進行更多的研究。美國著名的“二戰”史歷史學家史蒂芬·安布羅斯曾經說:“張純如是近代卓越的年輕歷史作家,因為她懂得如何將歷史寫得令人感興趣。”這大概是對該書的某些批評者好的回答。 
由於這本書的關繫,我們也逐漸了解到政治的復雜和黑暗。戰後,日本在美國的扶持下變為一個經濟大國,並使用大量的金錢對美國各階層展開攻勢,粉飾日本是一個自由、民主及愛好和平的國家,但對“二戰”中日本侵略亞洲各國的歷史避而不談,反而把日本描述為“二戰”的受害者,將日本對這些國家的侵略美化為拯救這些國家。我們還要注意,有些在美國研究中國或亞洲的所謂“歷史專家”其實是在日本大量的金錢資助下為日本說話的。在美國大學裡有些研究中日歷史的經費也是來自日本,因此他們的研究很難保持客觀。這一切,當然美國應該對此負一部分責任。戰後為了拉攏日本,使之成其盟國,以便對付共產主義國家,美國保持了日本戰前的政治結構,並使許多日本戰犯逃避了應有的懲罰,這批戰犯及他們的後裔成為當今日本政治的核心人物。 
寫到這裡使我為痛心的是南京大屠殺75年後,日本仍然未真誠地向中國道歉和賠償。日本右翼分子甚至否認南京大屠殺,掩蓋戰爭罪行,篡改歷史。近日本對的“購島”及“國有化”一連串的鬧劇,更可見日本軍國主義陰魂不散,仍在為日本做“大東亞共榮圈”的白日夢。因此我們絕不能遺忘這段歷史,而且要努力教育下一代銘記這段歷史。 
因為日本自“二戰”後從未對自己的罪行真正地進行過道歉,所以這本書終的目的是呼吁日本真誠地反省,力促日本對受害國家的人民道歉及賠償。純如在前言中用警語“忘記過去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轍”來警醒世界。 
1994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日本小說家大江健三郎曾在《紐約時報》上發表題為“否認歷史將摧毀日本”的文章(1995年7月2日),他指出:“日本一定要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侵略進行道歉和賠償。這是基本的要求,大多數有良知的日本人都贊成。但是有一群保守的日本黨派和商界領袖反對。”如果日本未來希望得到各國的尊敬,一的途徑就是要對“二戰”中其對鄰國發動的侵略戰爭的罪行進行真誠的道歉和賠償,這樣中日之間纔能實現真正的友好與和平。純如在書中強調,她寫本書的目的不是煽動仇日情緒,恰恰相反,是為了避免悲劇的重演,是為了包括日本人在內的全人類的未來。 
純如不幸於2004年去世。在我寫的回憶錄裡,除了描述她一生為真理正義而奮鬥,我特別強調我們應該記住的是她精彩的一生。純如自始至終堅信一個人的力量可以改變這個世界。正如《華盛頓郵報》的專欄作家喬治·威爾所說:“由於張純如的這本書,‘第二次南京大屠殺’為之終結。” 
在此寄語讀者:“勿忘歷史,以史為鋻!”並以此與各位共勉。 
張盈盈 
2012年9月27日寫於美國加州聖何塞市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