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大窯遺址研究-四道溝地點(1980-1984) 歷史 馮興無,汪英華主編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ε
    【市場價】
    1446-2096
    【優惠價】
    904-1310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ISBN】978703043502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ISBN:9787030435026
    商品編碼:68383041401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5-02-01
    頁數:239

    字數:385000
    代碼:180

        
        
    "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商品名稱:大窯遺址研究-四道溝地點(1980-1984)
    作者:馮興無,汪英華主編
    代碼:180.0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2-01
    ISBN:9787030435026
    印次: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
    大窯四道溝地點,經過 1979~1984年的連續發掘,出土 2000件石制品、燒骨、灰燼等文化遺存和少量的哺乳動物化石。本項研究觀測和統計了 1689件石制品,包括下文化層(第 4層)的 1190件和上文化層(第 3層)的 499件。石制品原料幾乎全部為燧石;類型多樣,包括人工石塊、石核、石片和多種類型的石器;石核中存在用砸擊法產生的兩極石核;打片以錘擊法為主,偶爾使用砸擊法;石片中包含有一定數量的使用石片;石器毛坯主要為石片,加工方式主要為錘擊法;石器類型有刮削器、尖狀器、砸器、雕刻器、石鑽、石錐、凹缺器、端刮器、鋸齒狀器和球形器。石器工業依然屬於中國北方石核—石片—刮削器主工業範疇。這一工業延續時間較長,以開采基岩中的燧石作為原料,制作出了多種簡單的石器工具。

      目錄
    前言
    章研究歷史與背景(1)
    第二章地層、時代與古環境(5)
    1地質、地理與環境(5)
    2剖面觀察與地層劃分(6)
    2.1早期的地層觀察與劃分(6)
    2.2地層認識的爭論(7)
    2.3本書對地層的觀察與劃分(7)
    3動物化石(9)
    4古環境分析(10)
    5年代測定(15)
    第三章石制品觀測的方法與標準(18)
    1觀察與分類(18)
    1.1石核的類型劃分(19)
    1.2石片的類型劃分(19)
    1.3石器的類型劃分(20)
    2觀測項目(21)
    3數據記錄、統計與分析(24)
    第四章石制品屬性分析(26)1
    四道溝東區石制品(26)
    1.1東區第4層石制品(E-L4)(26)
    1.2東區第3層石制品(E-L3)(42)2
    四道溝西區石制品(53)
    2.1西區第6層石制品(W-L6)(53)
    2.2 西區第5層石制品(W-L5)(56)
    2.3 西區第4層石制品(W-L4)(58)
    2.4西區第3層石制品(W-L3)(60)3
    東西兩區石制品類型和技術特點(62)
    3.1 下文化層石制品(62)
    3.2 上文化層石制品(64)
    3.3 東西兩區綜合對比分析(66)
    第五章石器文化的分析與比較(69)
    1原料與經濟形態(69)
    1.1 石料的種類與分布(70)
    1.2 人類的開發與利用(71)
    1.3原料與類型的討論(72)
    2石器文化的對比(72)
    2.1 與周口店第1地點比較(72)
    2.2 與周口店第15地點比較(74)
    2.3 與丁村遺址比較(74)
    2.4 與許家窯遺址比較(75)
    2.5 與大窯其他石器地點的比較(76)
    2.6 小結(76)
    第六章討論與結語(79)
    1年代與環境(79)
    2石器工業的特點(80)
    3原料對石器工業的影響(81)
    4人類的適應行為(83)
    5對今後工作的一些建議(83)
    參考文獻(86)
    附表 (92)
    附表1大窯四道溝地點西區的備料與石塊(92)
    附表2大窯四道溝地點西區的石核類(97)
    附表3大窯四道溝地點西區的石片(100)
    附表4DY4W石器(120)
    附表5大窯四道溝地點東區的備料與人工石塊(124)
    附表6DY4E石核(134)
    附表7DY4E石片(141)
    附表8DY4E石器(208)
    英文摘要(236)
    後記(238)
    CONTENT
    Introduction
    Chapter1ResearchHistoryandBackground(1)
    Chapter2Stratigraphy,AgeandPaleoenvironment(5)
    1Geology,GeographyandEnvironment(5)
    2.ProfileDescriptionandStratification(6)
    2.1.EarlyDescriptionandStratification(6)
    2.2DisputeaboutStratigraphy(7)
    2.3.DescriptionandStratificationinThisBook(7)
    3MammalianFossils(9)
    4AnalysisonPaleoenvironments(10)
    5Chronology(15)
    Chapter3MeasurementandClassificationonStoneArtifacts(18)
    1.ObservationandClassification(18)
    1.1.ClassificationonCores(19)
    1.2.ClassificationonFlakes(19)
    1.3ClassificationonStoneTools(20)
    2ObservationalandMeasurementalItems(21)
    3Records,StatisticsandAnalysisontheData(24)
    Chapter4ClassificationonDescriptionontheStoneArtifacts(26)1StoneArtifactsfromtheEastSidaogouLocality(26)
    1.1StoneArtifactsfromtheEastSidaogouLayer4(26)
    1.2StoneArtifactsfromtheEastSidaogouLayer3(42)
    2StoneArtifactsfromtheWestSidaogouLocality(53)
    2.1StoneArtifactsfromtheWestSidaogouLayer6(53)
    2.2StoneArtifactsfromtheWestSidaogouLayer5(56)
    2.3StoneArtifactsfromtheWestSidaogouLayer4(58)
    2.4StoneArtifactsfromtheWestSidaogouLay

      編輯
    四道溝地點東區剖面包含 3條明顯的古土壤條帶,可以與標準黃土剖面對比;紅色土層中發現有中國北方中更新世哺乳動物群的代表——腫骨鹿的化石;紅色土層底部燒土經過熱釋光測年。綜合上述數據和資料分析,四道溝地點的時代可以追溯到距今 30多萬年。化石和孢粉分析表明,四道溝文化形成時是比較濕潤的森林原環境。9787030435026

      摘要
    章研究歷史與背景
    1973年10月,汪宇平先生在考古調查中發現了大窯二道溝和前乃莫板兩處舊石器地點。1976年,汪宇平、田廣金、呂遵諤等對這兩處地行了正式發掘。在二道溝地點黃土層中獲得了一些石制品和少量的赤鹿、普氏羚羊化石等遺物;在前乃莫板也獲得了一些石制品。前乃莫板地點與二道溝點相距約10km,其地質、地貌特征以及石制品組合特征都與二道溝相似,因此,當時兩個地點的石制品被合在一行了研究報道,認為這兩處地點都是舊石器時代晚期的石器制造場[1,2]。由於上述地點發現的石制品與北方其他較早發現遺址的文化面貌有所不同,所以裴文中先生將這兩處地點所代表的文化命名為“大窯文化”,並親筆題字。
    1978年秋,汪宇平、衛奇等又在大窯四道溝的紅色土層中發現了打制石器,認為屬於舊石器時代早期。1979~1984年,內蒙古博物館等單位在四道溝地點分東、西兩行了幾個年度的發掘(圖版1、圖版2),發現2000件石制品和一些哺乳動物化石。1980年,呂遵諤先生對四道溝地層做了初步研究,並建議把“大窯組”作為內蒙古中部、山西北部地區的第四紀地層的典型剖面[3]。
    1983年出土的標本由汪宇平行了初步觀測和記錄,內容包括石制品的編號、類型、顏色、長度、寬度、厚度幾個項目。據汪宇平等發表的兩篇簡報,1983年四道溝地點共出土石制品1317件;其中,西區出土470件,東區出土847件。
    1986、1987年,汪宇平先生先後對四道溝西區與東區的發掘成行了研究報道。
    據1986年的發掘簡報,四道溝西區共出土石制品470件,其中385件來自下部離石黃土層(稱為早期),85件來自上部的晚更新世黃土地層(稱為晚期)。早期石制品的類型包括石核、石片、刮削器、尖狀器、砸器、石錘和石刀,其中刮削器約占本數的80%,所有二次加工的標本占90%以上;晚期的類型中增加了球形器,除石錘、球形器外,二次加工的標本占本期的88%以上[4]。
    據1987年的發掘簡報,四道溝東區出土石制品共847件。根據地層與時代劃分,這些石制品被歸入舊石器時代早期的644件,中期的203件,晚期的2件。早期石制品的類型同西區,即包括石核、石片、刮削器、尖狀器、砸器、石錘和石刀;其中刮削器約占本數的78.9%,所有二次加工的標本占93%以上。中期類型中僅沒有早期的石刀,其被加工的標本占到了95%以上,其中86.7%是刮削器;晚期的2件分別為石片和刮削器[4]。發掘簡報認為,四道溝的石器不僅尺偏大,而且石器的數量相對很多,是刮削器占到了石制數的80%以上;另外,從早期到晚期,石制品的類型和技術特點基本保持不變。
    四道溝地點石器工業的特點結如下:打片隻用錘擊法;石核利用率很高,不修理臺面;石片特征清楚,邊緣鋒利;石器的毛坯以石片為主,一般采用交互打擊行加工;器型偏大,早期的大於晚期的,有逐漸變小的趨勢,石器工業“基本上屬於匼河—丁村大型石器傳統”[5],而且同我國北方的山西丁村、西侯度、匼河和陝西藍田人遺址等有著淵源關繫[6]。這兩篇發掘報告把四道溝地點歸入到華北兩大文化繫統中的“大石器”傳統;除了石制品偏大的特點之外,刮削器被認為在石制品組合中占很高的比例。根據上述研究,四道溝石器工業與華北的其他遺址和地點在類型方面有很大的差異,基本上是“獨樹一幟”,因此,被稱為“四道溝類型”[7]。
    如果上述結論無誤,那麼這樣的舊石器遺址或地點在中國,甚至範圍內也是很少見的。據統計,中國北方主要的舊石器遺址的石制品組合中,石器數量超過石制數20%的遺址很少(沒有繫統發掘的遺址和地點除外),而四道溝地點的這個比例竟然高達76%。作為石器制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