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文明志:萬年來,人類科學與藝術的演進 歷史 瀋福偉著 上海人民出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ε
    【市場價】
    408-592
    【優惠價】
    255-370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1336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13367
    商品編碼:23980132295

    開本:小16開
    出版時間:2013-12-01
    頁數:506

    字數:569000
    代碼:68

        
        
    "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商品名稱:文明志:萬年來,人類科學與藝術的演進 歷史 書籍
    作者:瀋福偉
    代碼:68.0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2-01
    ISBN:9787208113367
    印次: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小16開

      內容簡介
    《文明志》選擇了與衣、食、住、行有關的各項重要發明作為主線,分別以重大的事件與歷史轉變時期發生的主要變革作為緯線加以串連,從角度描述它們的誕生、成長與輝煌的業績。本書分上下兩卷,此卷為上卷,側重闡釋物質層面的文明進程。

      目錄
    章 土地和水:生命的根子
    物質的兩種不同表述:五
    跨越洪水傳說下的地質年代
    走出采集經濟的怪圈
    第二章 文明中心的交替
    城市文明的興起
    文明中心的演變
    第三章 人類的新生:創建農藝世家
    從植物獵手到園藝高手
    千裡稻禾的源頭
    主宰人類食物結構的小麥
    落戶歐美的大豆
    別稱印度大麥的蜀黍
    救荒食物紅藷
    玉米的傳播
    馬鈴藷的環球旅行
    第四章 當美化生活的園丁
    古老的紡織原料棉花
    亞麻與胡麻
    用途甚廣的紅花
    染紫佳材蘇木
    古稱胡麻的芝麻
    咖啡老家是非洲
    飲譽的中國飲料:茶
    改變人類食料的甘蔗種植
    使陷入吞雲吐霧的煙
    引發輪軸的橡膠樹
    第五章 掃描農藝王國的果子
    果中仙桃
    抗旱耐寒的杏
    梨鄉在中國
    中華柑橘遍大地
    南方珍果荔枝
    可以充饑的香蕉
    西域名產葡萄
    四季皆宜的石榴
    久享盛名的無花果
    印度棗子羅望子
    西瓜來自西亞
    甜瓜變種白蘭瓜
    南國風光盡椰樹
    核桃稱胡
    歷史神奇的獼猴桃
    源自熱帶的芒果
    又名波羅蜜的木波羅
    原生巴西的鳳梨
    庵摩勒華名餘甘子
    植物訶黎勒
    伊朗美食巴旦杏
    果品又兼藥材的番荔枝
    古譯韶子的紅毛丹
    爪哇美食莽吉柿
    阿拉伯人的口糧椰棗
    第六章 古代香藥連稱的香料和藥材
    阿拉伯特產:乳香
    揚名於世的印度胡椒
    清熱蘆荟
    古來入藥的罌粟
    波斯蒔蘿移種嶺南
    丁香古名雞舌香
    和胃化濕的白豆蔻
    名目繁多的沉香
    索馬裡木香
    芳香開竅的龍腦
    南海天然食品檳榔
    美味調料辣椒
    珍貴香料肉桂
    久享盛名的中國大黃
    第七章 帆船時代的海洋
    古人在漂洋過海中體驗的
    繁榮的阨立特裡海貿易
    活躍在七海上的各國帆船
    航海羅盤的發明:大航海的前奏
    開闢橫越印度洋的航線
    15世紀鄭和乘寶船七次下西洋
    在火炮中壯大的歐洲海上力量
    先闖入好望角海域的是誰?
    哥倫布和他的先驅登臨美洲的航行
    太平洋探險
    海上爭霸的後一幕:英法之爭
    帆船的後榮光:飛剪船時代
    第八章 時隱時現的黃金國
    黃金與香木埃及人遠航邦特國
    為找寶歷盡艱辛的赫古利士
    約遜和他尋找金羊毛的伙伴
    所羅門王和他的黃金寶藏
    全民皆飾黃金的斯基泰牧民
    羅馬金幣湧入印度
    中國古代的金飾和金幣
    湄公河旁的金山
    古稱赤土國的金洲
    神秘的非洲金窟索發拉
    第九章 黃金國驅動下的環球航行
    馬可·波羅將黃金國信息帶給歐洲
    哥倫布心目中的黃金國
    新西班牙刮起掘金熱
    歐洲人到中美洲尋找“愛多拉都”
    南美洲地道中發現藏金洞
    西班牙運寶船遭遇的阨運
    在科科斯島尋找《金銀島》中的寶藏
    澳洲新金山引發的移民潮
    中國勞工遠赴南非,重振德蘭斯瓦金礦
    第十章 光怪陸離的寶石
    古的寶石礦在尼羅河谷地
    舉世無雙的珍寶館:圖坦卡蒙王陵
    屋脊上古老的玉石貿易
    神奇的寶石之鄉印度
    名聞遐邇的緬甸玉石
    聲名遠揚的鐵網珊瑚
    印度洋上三大采珠場
    王室珍寶金剛石
    變化中的鑽石地圖
    百年滄桑琥珀宮
    第十一章 馬文化展現的人類進程
    演繹馬文化的源頭
    騎馬文化席卷亞洲
    尋找千裡馬
    叱咤風雲的鎧馬甲士
    東方與西方的對抗
    成吉思汗和他的兒孫締建的原帝國
    馬文化跨越大西洋
    火炮時期的歐洲騎兵
    馬的藝術:矯健與力量
    追蹤馬文化的軌跡
    第十二章 岩石創造的古老文明
    遍布舊大陸的巨石文化
    彪炳

      摘要
    章 土地和水:生命的根子物質的兩種不同表述:五
    地球哺育了人類,地球也造就了人類。人類賴以生活的地球由地殼、地幔和地核三大部分組成,表面積約5.1億平方千米。其中陸地面積約1.5億平方千米,占29%;海洋面積約3.6億平方千米,占71%。陸地面積中分布著大大小小的湖泊、江河和溪流,還有占10%的長年冰蓋的南極洲,因此實際上我們所擁有的陸地面積隻占地球的四分之一,四分之三都是水的。
    人類的生存必須有空氣、水和土地。剛走上文明征途的人類,還無法認識那無形的空氣,隻有水和土地是有形的可以把握的物質。古人早有“童山不可棲”之說,“童山”就是沒有植被的石山,對植物是如此,對人類而言,土和水更是不可或缺的。地球上早的生命是細菌、藍藻和一些單細胞組織,它們源自海洋,然後走向陸地,之後出現了各種動植物,後來又有了屬於靈長類的猿,再從猿到直立的人。新的科學發現,確認了亞洲是人類早的發源地。埃及和中國在20世紀都發現了作為人類與古猿古老祖先類人猿的化石。20世紀80年代,中國的古生物學家發現了中華曙猿,將類人猿的起源前推到距今4 500萬年以前。1996年,中國科學家又發現了距今4 000萬年的世紀曙猿,已經是的靈長類動物。中國發現的這二批類人猿化石的年代,都比美國古人類學家20世紀在埃及發現的類人猿化石的年代要早許多。後來在亞洲又有了新的發現。1997年一批法國古生物學家在緬甸中部蒲甘發現了邦塘巴黑尼亞猿化石,2009年一個科學考察小組確認了緬甸發現的類人猿化石,是一個距今3700萬年的靈長類化石,出現在靈長類中包括猿猴和原始人科動物的類人猿一類與另一類靈長類哺乳動物剛剛開始分化的時期,證實了人類的祖先並非出自非洲,而是來自亞洲。
    土地和水是人類生命的源泉,幾乎是與生俱來。它給人類提供了氧氣、食物、飲料和使其生命得以延續的一切。海洋吸收了太陽能,又慢慢地向外散發能量,通過海洋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給人類提供了地球上70%的氧氣;同時還吸收了大量二氧化碳,這些二氧化碳是大氣的60倍。海洋蒸發的淡水每年有44億立方千米,通過降水再返回陸地,給人類提供生存所需的淡水。
    古代的中國人將陰陽看做天地之氣。他們以為一陰一陽是自然界兩種基本的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的物質,是萬物的根源,天地的造化,是蘊藏在萬物之中的基本屬性。它們的運動變化構成了萬物變化的原因,主宰著物質的運動變化。《老子前6世紀總結前11世紀以來便已存在的這種學說,將萬物的起源和普遍屬性歸結為“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那麼萬物到底是由哪些要素構成的呢?西周時代出現的五行說,是中國古代科學家和思想家對萬物起源和構成的早解釋。
    素相雜相生形成了我們生存的,這是中國古代哲人的觀念。鄭國的太史史伯提到五行相雜時,用的是西周時“先王”的語言,這種思想以為萬物是以土與金、木、水、火相雜而成的(《國語·鄭語》)。早用文字記下來的是《尚書·洪範》。《洪範》這篇文章是周武王在推翻暴虐的商紂王之後向商王室的賢臣箕子請教怎樣實施王道治理國家的時候,箕子向周武王講述的道理。箕子舉了鯀治水失敗、大禹治水成功的例子,說明不能違背天帝的意願。鯀因為不明白水動態的性質是“潤下”,用圍堵的辦法去治理泛濫的洪水,於是遭到懲罰而死;大禹得到天帝的授意,用疏浚的辦法治水,獲得成功,全在他懂得“洪範九疇”。“洪範九疇”是指人們當時認識到的九條自然規律,重要的是要懂得地球上存在著水、火、木、金、土五種常見的物質形態,它們之間組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