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農村家庭能源消費與能源貧困研究:以青海省為例姜璐東南大學出版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ε
    【市場價】
    353-512
    【優惠價】
    221-320
    【作者】 姜璐 
    【出版社】東南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6419902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東南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64199029
    商品編碼:10061089839105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22-03-01

    代碼:48
    作者:姜璐

        
        
    "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商品名稱:農村家庭能源消費與能源貧困研究:以青海省為例
    作者:姜璐著
    代碼:48.0
    出版社:東南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2-03-01
    ISBN:9787564199029
    印次:
    版次:
    裝幀:
    開本:

      內容簡介

    本研究以青海省為案例靶區,繫統回顧了家庭能源消費研究的國內展,構建了家庭能源消費文獻綜述分析框架,以家庭能源活動為主要對像,基於實地調研開展其家庭能源消費調查,通過開展農區、牧區、農牧區農戶生活能源消費的入戶調查,建立區域和家庭尺度的家庭能源消費基礎數據庫,開展家庭能源消費結構、空間特征、多維效應及優化策略研究,識別青藏高原家庭能源活動和能源貧困情況。


      目錄

    1緒論

    1.1選題背景

    1.1.1應對氣候變化與區域環境治理的共同需求

    1.1.2可持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需求

    1.1.3家庭尺度是能源地理研究精細化的必然趨勢

    1.2研究意義與關鍵問題

    1.2.1研究意義

    1.2.2關鍵問題

    1.3研究內容與理論方法

    1.3.1框架結構

    1.3.2理論基礎?

    1.3.3研究方法

    1.3.4技術路線

    2國內外研展及綜述

    2.1中國家庭能源研展及述評

    2.1.1研究主題與熱點

    2.1.2家庭能源消費特征及其趨勢

    2.1.3家庭能源消費的環境效應

    2.1.4家庭能源消費的影響因素

    2.1.5中國家庭能源轉型政策

    2.2國際家庭能源消費研展與述評

    2.2.1家庭能源消費研究熱點及其主題

    2.2.2發達國家家庭能源消費特征及其趨勢

    2.2.3家庭能源消費的影響因素

    2.2.4家庭能源消費的環境效應

    2.3國內外家庭能源消費研究對比及啟示

    2.3.1家庭能源消費特征差異·

    2.3.2家庭能源消費影響因素差異·

    3研究區概況和數據采集

    3.1青藏高原區情概述

    3.2研究靶區概況及能源地理特征

    3.2.1自然地理特征

    3.2.2社會經濟特征

    3.2.3自然資源概況

    3.2.4民族文化特征

    3.3數據采集過程及處理

    3.2.1數據采集步驟數據標準化及預處理

    3.2.24能源消費結構與能源貧困評估

    4.1家庭能源消費結構及影響因素

    4.1.1家庭能源消費結構·

    4.1.2家庭能源用途及其分布·

    4.1.3非商品能源需求的影響因素·

    4.2能源貧困內涵與方法·

    4.2.1能源貧困內涵·

    4.2.2能源貧困測量方法

    4.3青海省能源貧困測量

    4.3.1基於現實情景

    4.3.2基於以電取代固體能源的情景·

    4.3.3能源貧困和收入貧困·

    4.4小結·

    ……

    7.3農牧交錯區典型家庭能源活動建模分析

    7.4小結

    8家庭能源消費優化策略

    8.1加強政策制定,夯實數據統計

    8.1.1分區制定政策

    8.1.2加強生活能源消費統計工作

    8.1.3加強交通部門能源政策制定

    8.2優化爐灶設備,改造住宅外牆

    8.2.1優化爐灶設備

    8.2.2改造住宅外牆

    8.3推廣清潔能源,緩解能源貧困

    8.3.1擴大太陽能應用方式

    8.3.2提高沼氣利用技術

    8.3.3倡導清潔能源消費

    9結論與展望·

    9.1研究結論

    9.1.1青海省家庭能源消費特征及能源貧困評估

    9.1.2牧區家庭能源消費結構特征

    9.1.3農區家庭能源消費結構特征

    9.1.4農牧交錯區家庭能源消費結構特征

    9.1.5家庭能源消費環境效應空間特征

    9.1.6家庭能源消費優化策略

    9.2創新點

    9.3研究不足與展望附錄調研實圖

    參考文獻


      前言

    農村地區能源綠色轉型發展,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內在要求,是構建現代能源體繫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鄉村振興,實現國家和區域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和農業農村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家庭能源活動是地理學區域人地關繫研究的重要領域,亦是能源地理和能源轉型研究的前沿和熱點。目前,家庭作為能源需求和碳排放的主要貢獻方,面向家庭尺度的精準能源政策成為源轉型的重要調控工具。既有研究表明,家庭能源消費受收入、建築特性、家庭屬性、氣候環境以及地方文化等多因素差異,因此迫切需要開展多時空條件下家庭能源消費調查,繫統揭示區域家庭用能的組成結構和基本模式,探究家庭能源消費空間格局和影響因素,發掘家庭節能的潛力與主要障礙,提升關於家庭能源消費情景的高精度闡釋,並為走向區域可持續能源轉型決策提供依據。青藏高原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生態環境繫統脆弱區和典型的文化多樣區,因此,立足青藏高原開展人地關繫分析對於本區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地域、科學及實踐意義。本研究以青海高原為案例,以家庭能源活動為主要對像,基於實地調研開展其家庭能源消費調查,通過開展農區、牧區和農牧區家庭生活能源消費的入戶調查,建立區域和家庭尺度的家庭能源消費基礎數據庫,開展家庭能源消費結構、空間特征、多維效應及優化策略研究,認識青海高原家庭能源活動和能源貧困(energypoverty,亦可作為能源困境)情況。

    通過研究發現:①家庭收入、人口規模、能源可得性及受教育是影響家庭能源消費的重要因素,而區域地理環境特征及資源稟賦則決定了家庭能源結構的基本特征,農區、牧區以及農牧交錯區家庭能源消費結構存在空間差異,交通用能已經成為家庭能源消費的主要增長點並呈一步增長趨勢。②青海的能源貧困表現為現代能源短缺而非能源可得性,由於現代能源供給不足,仍有超過50%的人口處於能源貧困,為實現家庭向現代能源轉型,應代能源在家庭能源消費中的比例,調整以收入貧困人群為主要對像的能源政策。③相較於低收入家庭,高收入家庭的能源消費種類更豐富,消費量更多。在牧區,家庭能源消費結構轉向多種能源組合,煤炭的消費比重增加,在能源用途上均每戶家庭比農區和農牧交錯區需要消費更多的能源滿足取暖、炊事和交通的用能需求;在農區,盡管電力是家庭認為重要的能源,但電力使用在能源消費結構中僅占4%;在農牧交錯區,受農業政策和牧業政策的雙重影響,家庭能源消費轉向以煤炭為主的多種能源組合結構,本區域兼具不同文化,環境意識差異導致家庭能源消費存在差別。④家庭能源消費的環境生態效應具有復合特征。牧區的甲烷(CHa)排放大,增溫效應明顯。二氧化硫(SO2)是農牧交錯區家庭能源消費主要產生的污染物,懸浮顆粒物(TSP)是牧區家庭能源消費產生的主要污染物。

    本專著是在作者完成的蘭州大學博士學位論文“青藏高原農村家庭能源消費與能源貧困研究——以青海省為例(19)”的基礎上,在青海師範大學和廣東省科學院廣州地理工作期間修改後完成的。在此專著出版之際,我對我的博士培養單位蘭州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和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CL)巴特萊特建築學院及指導老師陳興鵬教授和米志付副教授表示衷心感謝;同時對博士畢業後的工作單位廣東省科學院廣州地理及時任所長張虹鷗研究員,以及在職博士後工作站北京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部及合作老師史培軍教授,表示衷心感謝;感謝目前就職的青海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青海省人民政府一北京師範大學高原科學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一高原能源產業與生態研究中心的各、專家、同仁和同學等對本項研究野外收集數據、資料統計分析等給予的大力幫助和支持;基於本研究撰寫的“關於青海省農牧民能源可持續轉型的研究報告”,獲得了青海省人民政府時任常務副省長李傑、副省長纔讓太的重要批示,在此,也對二對本研究的肯定和鼓勵表示謝意。後,由於資料和數據所限,本書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敬請讀者和同行批評指正。


      摘要

    1.1選題背景

    地理學的全部實踐和哲學,都依賴於用以研究各種客體和事件空間分布的概念框架的發展(Harvey,1996)。自18世紀工業革命以來,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人類在創造了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也加速了自然資源的消費,並引發了諸如氣候變暖、臭氧層破壞、環境污染、濕地退化、物種滅絕、土地荒漠化等各種危機(Costanza,1997),從而在深層次上影響了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錢易,12)。能源是人類社步重要的物質支撐之一(IEA,19),從人-地關繫視角來看,能源活動亦是重要的人-地作用載體和繫統組成要素(樊傑,15)。因此,地理學視角下的能源地理研究,有助於從空間視角建立繫統研究框架以揭示能源活動狀態、格局及其規律(李小雲等,18),深入挖掘個體、群體與社會的時空行為(蔡國田等,06),從而實現科學與決策服務的關聯,並為區域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撐(傅伯傑,17)。

    1.1.1應對氣候變化與區域環境治理的共同需求

    能源作為連接全球氣候變化、地方環境治理和區域可持續發展等議題的關鍵樞紐(Kammen et al.,16;Sashank et al.,11),受到各國政府和世界組織的廣泛關注,能源轉型成為共同致力於面對的核心議題。聯合國《改變我們的世界: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明確地將“確保人人獲得負擔得起的、可靠的、可持續的現代能源”作為目標7列入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UN,15)。16年11月,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成員國簽署《巴黎協定》,旨在將氣溫升幅限制在工業化前以上低於2℃之內(UNFCCC,18),截至17年,由人類活動導致的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預計將達410億t,其中能源二氧化碳排量(energy-related CO2emissions)達到325億t(IEA,18),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當量的79.3%。因此,能源繫統優化將是影響《巴黎協定》向前的重要因素。事實上,《巴黎協定》也是一項能源協定(UNFCCC,18;薛冰等,16),在區域環境治理是大氣污染中,能源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Reid et al.,10)。例如,來自於煤炭、石油燃料中的二氧化硫排放以及二氧化氮及其次級衍生產品可導致生成酸性沉積物,從而影響到森林、土壤和淡水生態繫統(EU,18)。13年發布的《大氣污染行動計劃》將“加快調整能源結構,增加清潔能源供應”列為十條措施之一(中國,13)。

    當前,面向應對氣候變化與區域環境治理的能源轉型研究及其實踐,在空間視角上主要側重於國家和省市等宏觀尺度(蔡國田等,19),在研究對像上則較為關注水泥(IEA,19;Bilgen,14)、電力(Xue et al.,15)、鋼鐵(張琦等,16)等高能耗工業部門以及公共交通等(Ma et al.,15),對於社會層面的家庭尺度的研究則較為缺乏(姜璐等,19),對於某些地域如青藏高原等的研究更是處於空白狀態。但我們必須注意到,作為社會的,家庭尺度研究已經逐步成為前沿研究熱點(Jiang et al.,19),已經被定義為應對氣候變化和環境治理的重要載體(Wu et al.,19;Niu etal.,19)。因此,以典型區域為案例開展家庭尺度的能源地理研究,有助於從空間和對像上補充和完善能源地理研究體繫,並在理論和實踐上和支撐應對氣候變化及改善區域環境治理。

    1.1.2可持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需求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在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的同時,也在資源環境方面付出了沉重代價(Xue et al.,15)。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大的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形成了源供給體繫、較高的技術裝備以^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