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吳泰昌集:藝文軼話 文學 吳泰昌 安徽文藝出版社 9787539663302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ε
    【市場價】
    387-560
    【優惠價】
    242-350
    【出版社】安徽文藝出版社 
    【ISBN】978753966330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安徽文藝出版社
    ISBN:9787539663302
    商品編碼:65098468099

    開本:24開
    出版時間:2018-03-01
    頁數:293

    代碼:58

        
        
    "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商品名稱:吳泰昌集:藝文軼話 文學 書籍
    作者:吳泰昌
    代碼:58.0
    出版社:安徽文藝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3-01
    ISBN:9787539663302
    印次:
    版次: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

    《藝文軼話》繫文史勾陳考訂類文章選集,是偏重於藝文考訂和文學批評的文章,根據作者同題圖書加以增刪。《藝文軼話》*早由安徽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曾獲中國作協舉辦的新時期全國散文(集)獎,後經修訂由中國工人出版社1991年再版。

      目錄

    代序(孫犁)
    與次文代會
    黃遵憲與《紅樓夢》
    《西行漫畫》的流傳
    《女神》的一個修改本
    錢杏郵與《二心集》
    且說《上海事變與報告文學》
    蔣光慈的原名、改名及其他
    郁達夫與太陽社
    《阿英文集》編後的話
    《郁達夫著作編目》補遺
    齊燕銘遺札
    “五四”文學中的陳獨秀
    一次突然的消失
    憶“五四”,訪葉老
    活躍的滬版《救亡日報》文藝副刊
    作家的可貴友誼
    瀋尹默和新詩
    李自成在我國文藝上的反映
    關於《紅樓夢戲曲集》
    “孤島”文壇上的一現曇花
    《倪煥之》與侯紹裘
    蔣光慈與《失業以後》
    從鄭振鐸、葉聖陶沒有參加“左聯”談起
    漫話《抗戰八年木刻選集》
    關於文學遺著的刊印
    文人贊詠中的民間鐵畫
    《紅樓夢》在日本的新鏡頭
    《小說年鋻》
    《秦牧雜文》
    殷夫的成長說明了什麼?
    田漢的散文
    《邊鼓集》
    早年的文學譯著
    《懷舊》的雪泥鴻爪
    文學研究會宣言的起者
    業餘佳作
    葉靈鳳與麥綏萊勒木刻連環故事集
    《瀋尹默書曼殊上人詩稿》
    《王貴與李香香》詩名的由來
    巴金部長篇《滅亡》的問世
    郁達夫的早期代表作《沉淪》
    初版《魯迅全集》話絮
    我國份“詩刊”
    “詩人的歡喜”
    “湖畔”詩人
    《大觀園名媛百花詩》
    徐玉諾與散文詩
    郁達夫的自序
    包天笑與鴛鴦蝴蝶派
    當年的《賽金花》茅盾與“ABC”
    的詩作與詩論
    引進西方藝術的人-李叔同
    曾樸佚詩《燕都小吟》
    《茶花女》的中譯和演出
    跛少年的譯作
    漫話《野》
    文藝作品中的秋瑾
    宣傳《猛回頭》被一鄉民
    陳天華、秋瑾、朱執信的三篇小說
    不以詩人自居的馬君武
    周瘦鵑與花花
    屠格涅夫的散文詩
    《郁達夫詩詞抄》晚出之謎
    朱自清的歐遊二記
    孫犁的《書林秋》
    開卷有益
    評論《子夜》的文字
    讀《東海漁歌》李一氓鈔配本隨記
    馮憲童發表於《東山學生》的詩
    蔣光慈談新詩的一篇序文
    《抗戰獨幕劇選》及田漢的序
    阿英有關晚清文學的三本書
    朱光潛與對話體
    老師的書
    吳組緗的《山洪》
    阿英的日記
    《詩論》重版漫憶
    不該忽略的文壇老人
    《李一氓藏畫選》跋
    :“我們歡迎你們”
    《魯濱孫漂流記》的中譯本
    由章太炎、鄒容想起劉三
    的秋瑾詩詞集
    近代紡織詩歌一瞥
    柳亞子的詩詞
    徐錫麟和吳祿貞的詩
    《越社叢刊》期
    且說東京版《域外小說集》

      編輯

    治學之道,當然不外學識與方法。然學與識實繫兩種功夫。不博學當然無識力,而無識力,則常常能廢博學之功。識力與博學,是互相促進、相輔相成的。認真求實的精神,是提高識力的重要因素。
    現在,國內的學術空氣,漸漸濃厚。但是脫離實際,空大之風,似尚未剎住。有些大塊文章,人們看到,它擺開的架子那麼大,裡面有那麼多經典,有那麼多議論,便稱之為學院派。貶抑之中,有尊畏之意。其實學院派的文章,總得有些新的研究成果,如果並沒有什麼新的成果,而隻是引經據典,人雲亦雲,讀者就不如去自翻經典。或作者雖繫一人,而論點時常隨形勢變化,那麼,缺乏自信的文章,於他人能有何益呢?所以說,這種文章,是連學院派也夠不上的。
    這就涉及治學方法的問題。現在,各個學術領域,都標榜用的是唯物辯證的方法。但如果牽強附會,或隻是一種皮毛,甚至皮毛之內,反其道而行之,其收效就可想而知了。
    學術不能用政治及立場觀點來代替。學術研究的是客觀存在。學術是樸素的,過去叫作樸學。
    用新的方法,不得其要領,隻是趕時髦,求得通過,對於學術,實際是沒有什麼好處的。因為學術,是要積蓄材料,記述史實,一磚一瓦,成為著作。是靠作者的真纔實學,真知灼見,並不單純是方法問題。過去我國的學術,用的都是舊方法,而其成果赫然自在。正像耕火種,我們的祖先也能生產糧食一樣。
    泰昌同志的文章,短小精悍,文字流暢,考訂詳明,耐人尋味。讀者用很少時間,能得到很大收益。寫文章,不尚高遠,選擇一些小題目。這種辦法很可取。小題目認真去做,做到能以自信,並能取信於人,取信於後世,取信於科學,題目再小,也是有價值的。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