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制造音樂 升級版 搖滾的文藝復興人 多棲音樂家大衛·拜恩經典作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ε
    【市場價】
    1104-1600
    【優惠價】
    690-1000
    【作者】 大衛·拜恩陳錦慧李劍敏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3073151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3073151
    商品編碼:10042889497528

    包裝:平裝
    開本:16
    出版時間:2022-01-01

    用紙:輕型紙
    頁數:377
    代碼:199

    作者:大衛·拜恩,陳錦慧,李劍敏

        
        
    "

    奧斯卡、金球、格萊美、托尼獎獲得者

    “搖滾的文藝復興人”、多棲音樂家大衛·拜恩經典大作

    披露如何從零打造一份持續成功的藝術事業

    揭秘文化娛樂行業的盈利之道

    《制造音樂》全新升級版(平裝)

    (How Music Works)

    “中國搖滾之父”崔健、“中國甚具影響力DJ”張有待

    《樂隊的夏天2》冠亞軍樂隊重塑與五條人主唱華東、仁科

    魔岩三傑之一、搖滾詩人張楚

    音樂人高旗、王曉芳、周鳳嶺,DJ怡丹,樂評人李皖

    音樂廠牌主理人張曉舟,主持人海陽

    聯袂推薦!


    內容簡介

    文化藝術產業正在隨互聯網的發展而急劇變化,邁入一個新時期——泛音樂時代。身在產業中的你面對風口浪尖,是否已經心中有底,隨時可以乘風破浪?

    你是否知道:科技的進步會如何影響音樂人的創作以及聽眾對音樂的體驗?演奏場地對於孵化音樂人有什麼重要作用?音樂人如何纔能在商業上取得成功,實現理想與現實的平衡?當世界步入數字時代時,音樂產業會面臨什麼樣的挑戰與危機,從業者又如何將危機化為機遇,從海量音樂作品中脫穎而出,與時俱進,持續成功?……

    傳奇多棲音樂家大衛·拜恩在其經典之作《制造音樂》全新版中對上述重要問題給出了引人深思、值得借鋻的回答。拜恩從上世紀70年代出道起一直活躍至今,以其遠見、膽識與獨到的思索不斷探索、創作,並取得非凡的成就。他既是西方搖滾樂第三次變革的先鋒者,是“搖滾的文藝復興人”,也是奧斯卡獎、金球獎、格萊美獎、托尼獎特別獎及美國在線影評人協會獎終身成就獎的獲得者。

    書中,他毫無保留地分享了自己在臺前幕後近50年的獨特經驗、教訓、知識,這本書將會改變你感受音樂、創作音樂、演繹音樂、推廣音樂的方式——你的事業與人生也許正需要這種改變。

    精彩書評

    當翻到大衛·拜恩的《制造音樂》第285頁,有這麼一句話:“到了現代,人們已經認定藝術與音樂是個人努力的成果,而不是族群的產物。”按照我的理解就是:音樂不是為了弘揚什麼文化的,而是個人精神的釋放。

    ——知名搖滾樂歌手、詞曲家、音樂制作人 崔健

    一開始買這本書,完完全全是因為傳聲頭像樂隊。很久以來,我都是他們的歌迷。然而在實際閱讀時,我忘記了買它的初衷。大衛·拜恩以非常個人化的視角與筆觸描繪了他對音樂及其發展過程的理解、心得,以及擔憂。請不要因為這本書的厚重而心生畏懼。它就像是一篇篇連貫的隨筆,它輕松、風趣,卻又不失嚴肅。當一幕幕音樂的場景隨著紙頁在不經意中慢慢展現在你面前時,你會體驗到一種心領神會的微妙感。

    ——重塑雕像的權利樂隊主唱 華東

    音樂從來不需要“制造”,憤怒和閑雲野鶴都是難於制造的,但它們卻是我們直指生命核心的動力,也不會為“制造”所限制——這就是音樂的魅力。

    ——音樂人 張楚

    很多年前,有一本《搖滾shengjing》在各個打口販子手裡流傳;現在,我相信會有另一本書流傳於各個音樂人之間,它就是《制造音樂》。

    ——五條人樂隊 仁科

    大衛·拜恩把他腦袋裡的“絮叨”寫成了這部書。在這顆睿智的腦袋裡,對過去音樂實踐的明察、對未來音樂市場走向的洞見都條理分明。更難得的是,他不僅講述了創作時藝術家最感性的領悟,還有對音樂本質及相關產業的像科學論文一樣的嚴謹分析和理性推斷。

    ——音樂人 高旗

    這是我第一次見到一本與音樂制作有關的書。先知道作者那很有個性的音樂,再看他的書,感覺很妙!長時間做音樂,終究會成為自己音樂的制作人。如果你身在圈內,那麼我推薦大衛·拜恩的這部經典之作,你一定能從中吸收和學習很多。

    ——音樂人 王曉芳

    第一次聽到大衛·拜恩的音樂是通過他們那場經典的“別假正經演唱會”,他的歌聲仿佛一種隱藏在我潛意識裡從未被開發的聲音,顛覆了我對搖滾樂的認識。多年後,我終於讀到他的著作《制造音樂》,他從人類學與社會學等角度對音樂的產生與創作的分析再一次顛覆了我對音樂的認識。

    ——知名DJ、主持人、資深樂評人 張有待

    實踐出真知。大衛·拜恩以其深刻的藝術實踐和思考,打破了關於音樂的諸多根深蒂固的認識,提出了別開生面的見解。這些來自藝術前沿的意見最終指向了未知,向著未來敞開。這是《制造音樂》一書甚為珍貴之處:最終促使人思考,而不是止於結論。這部書同時具有音樂百科全書般的廣博,音樂產業的各個行當,甚至這之外的藝術從業者都將從中獲益。

    ——知名樂評人、媒體人、專欄作家 李皖

    這本書告訴我們:音樂家自治,音樂家話事,音樂家如何做自己的老板,如何掌握自己的命運和音樂的命運。音樂家不是非要聽命於資本家,不是要成為音樂產業的螺絲釘或搖錢樹,而是要成為他自己——要會培育和捍衛自己,要會從樹林的視野看待一棵樹,從土地的角度看待一棵樹。

    ——樂評人、音樂廠牌主理人 張曉舟

    合上《制造音樂》這本獻給音樂的情書,房間再次鋪滿嘈雜又無方向感的底噪,我卻享受著它如同音樂一般……大衛·拜恩帶領我們從非洲草原一路聽到實驗室,各種演奏、編曲、錄音技術的迭代使人目不暇接。然而令人欣喜的是,在科技幾乎wsbn的今天,還有像拜恩這樣的音樂家依舊堅守著音樂的“氣”——生命力。

    ——主持人、“金話筒”獎得主 海陽

    喜歡聽音樂的人很多,但或許因為音樂相較於其他藝術形式似乎沒有那麼高的門檻,反而讓很多人對音樂行業缺少應有的尊重和基本的了解。而音樂行業如何運行,似乎也是一個謎團。每個年代都有對音樂的不同理解,不管你來自哪個時代,這本書都會告訴你如何創作真正的音樂,以及音樂產業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音樂DJ 怡丹

    《制作音樂》中充滿了對音樂的原創想法和對音樂制作的深刻洞見。

    ——《雲圖》作者、英國知名作家、歐美文學界公認的新一代小說大師大衛·米切爾

    《制造音樂》有章講到了場景設定,我讀的時候一下子想到了八九十年代波特蘭漫畫場景的孵化過程。道理都一樣:便宜房租,幾家機構的支持,能給予重要反饋且人數達到一定量的群體。

    ——“美漫界的奧斯卡”艾斯納獎得主、DC漫畫家史蒂夫·利伯

    本周推薦的是傳聲頭像樂隊大衛·拜恩的《制造音樂》,書中對簡化的概念有很深的闡述。

    ——獲獎獨立電影制作人、油管大紅人丹·梅斯

    這本旁征博引、風趣幽默的著作向我們揭示了拜恩的真實一面:他是一位貨真價實的音樂知識分子,對音樂藝術有著嚴肅而深刻的見解。

    ——《出版人周刊》

    大衛·拜恩是一位卓爾不群又獨樹一幟的搖滾明星,他寫出了一本與他多變纔華匹配的書!

    ——《紐約時報書評》

    這本書充滿了無盡的魅力,以及深刻的見解與智慧。

    ——《書單》

    精彩非凡!大衛·拜恩有一顆瘋狂的野心,想把他所知的浩瀚理論轉變成很有可讀性的作品——他做到了。

    ——《觀察家報》

    一本關於表演和錄音的重要指南,坦誠、新穎,充滿了實用的建議和獨到的見地。

    ——《舊金山新聞》

    貨真價實的驚艷之作!涉及面之廣,每一頁都仿若一曲歌。

    ——洋蔥視聽俱樂部網

    目錄

    推薦序 《制造音樂》再一次顛覆了我對於音樂的認識

    引 言 “重”聽音樂

    / 001

    我們都是非洲人

    流行音樂

    請肅靜!

    錄制音樂:留聲機取代了音樂廳

    當代音樂演奏場地

    鳥類也一樣

    生物界的交響曲

    “演奏”建築

    / 023

    街頭表演

    重新擁抱搖滾樂

    傳聲頭像樂隊

    服裝也是表演的一部分

    成為一支真正的樂隊

    現場演出

    從日本藝術中獲得靈感

    重置舞臺

    最有野心的一場表演

    巡回演出

    舞蹈:不隻是“做點動作”

    / 067

    愛迪生的第一代圓筒錄音機

    錄音的目的是什麼

    被凍結的音樂

    一首歌的時間有多長

    即興變創作

    錄音創造的新世界

    科技烏托邦主義首部曲

    表演之外:磁帶錄音

    格倫·古爾德的預言

    樂器科技及其對音樂的影響

    多軌錄音讓你跟自己合奏

    黑膠唱片

    盒式磁帶

    舞廳音樂

    / 109

    CD 的出現與濫用

    為了便利而犧牲音質

    音樂軟件與取樣創作

    獨享音樂

    腦中的聲音記憶

    科技帶來了什麼

    / 131

    少比多更有價值

    方式1:業內人士的推薦

    方式2:音樂自身的號召

    方式3:社會和文化的影響

    權力歸於大眾

    方式4:敘事

    / 143

    解構與隔離

    想像中的田野錄音

    錄音程序對音樂的影響

    音樂引導歌詞

    兩張專輯同時進行

    巴黎:一座非洲城市

    紐約:神秘的拉丁城市

    我的同名專輯

    錄音室走入家庭

    線上錄制的弊端

    自制作品

    專輯成了賠錢貨

    / 187

    切磋受益

    記譜與交流

    站在巨人肩上

    與偶像一起創作

    從文字入手——別人的文字

    精雕細琢出佳作

    浮現式敘述法:讓歌詞自動浮現

    / 209

    音樂是什麼

    唱片公司都做些什麼

    發行模式

    專輯之外的收入來源:授權

    流媒體時代的挑戰

    音樂創作的意義:自由或務實?

    數字科技打造的美麗新世界

    09 場景的誕生 / 263

    要素1:必須有空間大小與地理位置

    合適的場地來呈現新作品

    要素2:藝人應該有權表演自己的作品

    要素3:駐唱藝人在不表演的時段也能

    免費進場(也許還會有免費的

    啤酒!)

    要素4:遠離主流音樂場地

    要素5:房租必須便宜!便宜!再便宜!

    要素6:樂隊應該獲得合理的報酬

    要素7:鼓勵人際透明度

    要素8:觀眾可以無視樂隊的存在

    音樂場所的傳承

    橫向和縱向統籌

    10 業餘創作者! / 283

    業餘的優勢

    音樂好在哪裡

    贊助

    流行音樂:資本主義的工具

    畢爾巴鄂效應

    栽培業餘玩家

    培養孩子的音樂素養

    11 世界之聲 / 317

    音樂中的數學

    “聲音之神”

    音樂的生物學與神經學基礎

    音樂與情感

    鏡帶動身體擺動

    儀式中的音樂

    視覺文化與聽覺文化

    用建築演奏

    自組織音樂

    人類天生愛音樂

    致謝 / 353

    注釋 / 355

    推薦閱讀 / 361

    索引歌單 / 365

    圖片出處 / 375

    收起全部↑

    精彩書摘

    無限的選擇就是沒有選擇。在供過於求的時代,音樂俯拾皆是,獲取不是問題,關鍵在於找到自己感興趣的音樂。有人索性放棄,繼續聆聽陪伴他們成長的那些藝人,因為他們覺得自己既無時間也無腦力與新音樂打交道。費心費力挖掘新音樂對他們的職業生涯以及養家糊口顯然無甚益處,無異於浪費時間。不過,盡管他們繼續消費的老音樂可能妙不可言、永垂不朽,但對新音樂的點滴探索於他們的職業和生活都有益處,哪怕是間接的益處。

    “這首音樂讓我挨過了高中”,“這首音樂救了我的命”,如此說法我們時有耳聞。音樂告訴人們,不論在感情、體驗還是思想上,他們並不孤單。新的思維方式呈現於歌詞、聲音、制作與節奏。我們無意識地吸收這些聲音隱喻,繼而以全新的眼光看待生活的方方面面。音樂自有嚴肅的價值在,前提是推介給我們的音樂可以讓我們感動和興奮。新的未必就好,或可欲。過濾或把關,不論經由我們自己還是別人,決定了我們聽到何種音樂、受到何種影響。當我們與藝術日益脫離時,當供過於求,讓我們應接不暇時,我們作為一個具有創造力的社群,失去了對自身而言至關重要的東西。那麼,有沒有辦法讓探索發現更簡易?技術可 以讓我們逆趨勢而行嗎?

    什麼東西對樂迷有價值已經發生了變化。過去,所付即所得:我們購買黑膠唱片、CD 或付費下載。被音樂感動的前提是你首先得擁有,可是如今線上音樂唾手可得,以極低廉的價格就可大量獲取。實物本身的價值在降低,反之,體驗以及發現的價值在增長。體驗通常指現場演出,發現則是經由過濾、縮小無限選擇的過程。有時候,體驗與發現有所重疊。選項太多的時候,我們反倒經常選擇“以上都不是”。我們其實更傾向於寧少毋多。可是隻有當它對我們個人有意義時,這個“少”纔有效。我們想要一種自由意志的假像,以為我們所聽的音樂就某些方面而言是我們的自主選擇。我們甚至樂意被廣播電臺告知剛剛播放的寥寥幾首歌可謂百裡挑一,而且我們相信他們提供的服務縮小了我們的選擇。這是一種並不新鮮的集展,可是對許多人而言總比供過於求、無從下手強。廣播電臺的選擇基於收聽率以及某些隱秘影響,可是如果聽眾不買賬,金錢或賄贈的引誘未必總是有效。所以唱片公司或許可以控制播放曲目,但是一個電臺如果總是用蹩腳貨忽悠我們,我們就會用腳投票。就此而言,電臺反映了某種共識。

    可是如今的主流電臺跟我年少時候的相比沒有太大不同。偶爾我會聽到一些感動我的音樂,但十之八九不如意。於是我和朋友們就互相推薦,迄今這仍是最有效的方式。顯然我必須信任這些朋友,但鋻於他們都有或曾經有點名氣,所以風險不大。

    後來,我們發現獨立電臺播放的音樂更加廣泛,有時候我會在路邊停車,把我剛剛聽到的音樂記下來。那個年代音樂的獲取還是個問題,所以真的不能大意。

    在互聯網社區發展起來之前,粉絲群裡就有這種共同信任。如今這些社群和獨立電臺依然存在,由此而來的信任感讓我們仍然願意冒險嘗試新音樂。我還是信得過朋友和個把樂評人推薦的東西。對音樂家和唱片公司來說,如何被人發現成為首要問題。對於音樂家,讓自己的音樂被人獲取不難,難的是怎麼讓人知道。

    如今,新的推介方式紛紛湧現,加上易獲取、低風險的特點,極大改變了音樂行業。信任、(音樂信息的)深度和豐富性的問題依然存在,可是天平已經傾斜,推介越發重要。

    在我看來,存在4類發現和集展音樂的方式:業內人士的推薦、音樂自身的號召、社會和文化的影響(通常由算法控制),以及敘事。以下我將逐一考察,看看它們如何影響我們的音樂選擇。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