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哲學卷-20世紀中國知名科學家學術成就概覽-第三分冊 傳記 錢偉長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ε
    【市場價】
    1843-2672
    【優惠價】
    1152-1670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ISBN】978703041768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ISBN:9787030417688
    商品編碼:68384572918

    開本:大16開
    出版時間:2014-08-01
    頁數:866000

    代碼:229

        
        
    "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商品名稱:哲學卷-20世紀中國知名科學家學術成就概覽-第三分冊
    作者:錢偉主編
    代碼:229.0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8-01
    ISBN:9787030417688
    印次: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16開

      內容簡介
    國家“十一五”重大出版工程《20世紀中國知名科學家學術成就概覽》以紀傳文體記述中國20世紀在各學術專業領域取得突出成就的數千位華人科學技術和人文社會科學專家學者,展示他們的求學經歷、學術成就、治學方略和價值觀念,彰顯他們為中國和科技發展、經濟和社步所做出的貢獻。本書為《20世紀中國知名科學家學術成就概覽》哲學卷第三分冊,收入了54位哲學家傳記,講述了他們成長經歷、取得的學術成就以及為中國哲學的發展作出的貢獻。在卷簡要介紹了20世紀中國哲學發展簡史,卷末附20世紀哲學學科發展大事記。這與傳文互相映照,從而反映出中國哲學領域的百年發展脈絡。本書以學術成就為,著力勾畫出這些哲學家研究路徑的變遷和學術生涯的沉浮,力求對哲學家以及相關學科的專家學者和教師有所鏡鋻,對愛好哲學的大中學生的學術成長有所幫助和啟迪。

      目錄
    目錄
    《20世紀中國知名科學家學術成就概覽序 錢偉長 (i )
    《20世紀中國知名科學家學術成就概覽?哲學卷》前言汝信 (i)
    20世紀中國哲學學科發展史 (1 )
    20世紀中國知名哲學家 (97 )
    高清海(99 )
    邢賁思(110)
    蔡仁厚(120)
    李澤厚(127)
    孫伯鍨(138)
    徐崇溫(147)
    趙鳳岐(160)
    陳先達(170)
    李秀林(183)
    車文博(193)
    夏甄陶(205)
    梁存秀(216)
    汝信(227)
    呂大吉(235)
    陶德麟(250)
    舒煒光(265)
    孫小禮(277)
    陳昌曙(287)
    邱仁宗(298)
    錢中文(313)
    楊適(323)
    方立天(333)
    金宜久(346)
    潘富恩 (357)
    靳輝明 (371 )
    陳啟偉 (384 )
    劉放桐 (396 )
    張立文 (410 )
    葉秀山 (421 )
    葛榮晉 (430 )
    陳筠泉 (441 )
    王樹人 (452 )
    崔清田 (460 )
    楊春貴 (471 )
    陳中立 (484 )
    葉汝賢 (493 )
    張奎良 .(504 )
    陳村富 (517 )
    金吾倫 (528 )
    餘源培 (545 )
    張家龍 (553 )
    陳晏清 (567 )
    方克立 (579 )
    葉朗(590 )
    黃頌傑 (598 )
    牟鐘鋻 (610 )
    楊曾文 (623 )
    陳瑛(633 )
    杜維明 (647 )
    霍韜晦 (658 )
    姚介厚 (671 )
    曾繁仁 (684 )
    俞吾金 (697 )
    20世紀中國哲學大事記 (708 )

      編輯
    《20世紀中國知名科學家學術成就概覽·哲學卷·第三分冊》著力勾畫出這些知名專家學者的研究路徑和學術生涯 ,力求對學界同行的學術探索有所鏡鋻 ,對青年學生的學術成長有所啟迪 .

      摘要
    20世紀中國哲學學科發展史
    引言
    哲學是一門既古老又年輕的學科 ,它是在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上然發生的一種以理論形態表現出的文化自覺 ,是關於自然、社會和思維及其發展一般規律的學問 .除此之外 ,哲學還包含著信仰信念、知行關繫、道德倫理、審美思維和社會實踐等諸多內容 ,所以 ,哲學也是教人如何在這個上安身立命的學問 .
    哲學的起源早可以追尋到人類的史前時代 ,那時人們關心的主要是生死、靈魂、自然現像等問題 .如果說這些關心還是不自覺、蒙昧的 ,那麼 ,在人入文明時代後 ,伴隨著認識能力的提高和認識範圍的擴大 ,這些關心和思考開始擺脫原始的狹隘和愚昧 ,逐步發展為對的本原和存在形式、人的本質及人的思維和認識能力、精神與物質的關繫、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等問題的考察和探討 .隨著這種考察和探討的知識化、繫統化 ,就形成了哲學這門既有深刻理論思維、又有強烈實踐動機的學問 .同時還因為任何一門哲學都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 ,都是一定時代的產物 ,雖然哲學的闡述方式通常都比較曲折和深奧 ,與經濟活動、法律制度、行政管理、日常生活等表現出一定的獨立性 ,但歸根到底 ,哲學是以其思想的深邃和理論的凝練之特長來集中地表達時代內容 ,所以 ,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 .隨著人類文明的持續 ,哲學研究的內容和方法在不斷豐富 ,哲學研究的對像、主題和範式在不斷變化 ,每一個時代的哲學既是對前人智慧結 ,也是結合時代的內容予以突破和創新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說 ,哲學是人類智慧結和體現 ,它不僅要為人類社會的存在提供理論支撐 ,而且還力圖體觀念上為人類社會的今後發展指明方向 .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而燦爛的文明史 ,中國古代有著豐富的哲學思想和學說 ,過去常常被稱為 “道”、 “道學”、 “玄學”、 “理學 ”等.一般而言 ,中國哲學的形成和初的繁盛發生於春秋戰國的諸子百家時期 .西漢時開始的 “罷黜百家 ,獨尊儒術”,使得儒學兩千多年來在中國占據特殊地位 .佛學的傳入和道家文化的產展,豐富了中國文化的內涵 ,儒釋道三家的觀點呼應、彼此論辯又互相吸收 ,為後來的魏晉玄學、宋明理學的產生創造了條件 .中國傳統哲學研究中的一些主題 ,如天人之際、名實之辯、知行關繫、形神關繫、古今變通等問題的探討及成果 ,在哲學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
    但是 ,我們今天所說的 “哲學 ”,並不是指我們傳統的哲學思想及其學說 ,而是專指我們在20世紀之初受西方哲學的影響 ,按照西方學科體制建立的現代哲學學科.中國本無 “哲學 ”這個名詞 ,19世紀的日本學者西周取漢字 “哲”、 “學”二字翻譯西文 “ philosophia”,用以表達西方哲學學說 .中國晚清的學者黃遵憲將這一術語介紹到中國後 ,經過康有為、梁啟超等人的應用 ,逐步得到中國學術界的認可 ,此後 ,“哲學 ”二字就作為專門表述這門學科的名詞沿用至今 .這方面具有標志性意義的事件 ,是1912年北京大學正式建立 “哲學門 ”,1913年南京民國正式將中國哲學史和西洋哲學史明確規定為中國大學哲學繫的課程設置 ,從此 ,哲學作為一門學科置入現代中國的大學體繫之中 ,並由此產生了一批職業哲學家 ,一些既有國學功底、又在西方留學的名家開始擔任大學的哲學教授 ,如胡適、張君劢、張頤、金嶽霖、馮友蘭、賀麟等 .與此同時 ,、陳獨秀、等人則努力從事馬克思主義的宣傳 ,傳播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 ,受到青年知識分子的歡迎 .此後的數十年 ,雖然風雲變幻 ,但中國哲學工作者篳路藍縷、殫精竭慮 ,經過數代人的努力奮鬥 ,以自己的創造性的勞動推動了中國哲學事業步 ,我們的文化開始自覺與不自覺地融入文化之林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