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套裝2冊 林徽因:在所有物是人非的景色裡+張愛玲當真愛來臨時女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ε
    【市場價】
    507-736
    【優惠價】
    317-460
    【作者】 朱丹紅 
    【出版社】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 
    【ISBN】978720508754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
    ISBN:9787205087548
    商品編碼:12279284239

    包裝:平裝
    開本:32
    出版時間:2013-05-01

    用紙:膠版紙
    套裝數量:2
    正文語種:中文

    代碼:79
    作者:朱丹紅

        
        
    "

    產品特色

    /

    編輯推薦

    注定是不一樣的林徽因和張愛玲

    1.獨特的內容:在內容方面,「世間始終你好」書繫選擇的是別人沒講過的內容,或者是講過但沒講透的內容。在《林徽因》這本書的前面,還會有21幅她以及她的友人、家人曝光量極少的生活照片。這是目前同類書中少見的。保證了本書的閱讀和收藏價值。

    2.專業的團隊:《林徽因:在所有物是人非的景色裡,我隻喜歡你》與《張愛玲:當真愛來臨時,我們誰都卑微》兩本書一起,形成雙璧。本書的制作團隊就是制作了銷量高達數十萬冊的《你是人間四月天》(同心出版社版)的團隊,親手捧讀過的人纔能領會到這種美。

    3.顏值無敵的書:與我們曾制作的許多書一樣,這本書也是同類書中超級精美的一個範例。
    在裝幀上,我們每一本都能代表當時同類書精美的一個範例。本書由國內書裝設計師檸檬設計,封面五色印刷,內外雙封;內文用高平滑純質紙,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這是我們一貫追求的。

    內容簡介

    《林徽因》內容簡介:她出身名門,16歲便隨父親林長民遊歷了歐洲,是那個時代不可多得的有主見的女人。她和徐志摩、梁思成、金嶽霖的三段感情,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後來,她嫁入中國當時有影響力的一個家族。這個家族的當家人有個耳熟能詳的名字:梁啟超。她的丈夫是梁啟超愛的大兒子梁思成。 
    她也曾因為人生太過圓滿,被現代某位作家解讀為“綠茶婊”。 
    本書以這位民國女子為中心,通過親情、友情、愛情、審美情趣,貫穿全書,展示了一幅民國年間的高層文化氣像,以及那些令人感動的“老派的情誼”。 
    而她是誰? 

    她是詩人,是作家,是建築師 
    她是林徽因,她是人間四月天 

    本書涉及到的人物有:徐志摩、梁思成、金嶽霖、梁啟超、泰戈爾、胡適之、張幼儀、陸小曼、凌叔華、冰心、瀋從文、張兆和、費慰梅、費正清、李健吾、蕭乾…… 
    我們盡量為您講述:林徽因不為人知的經歷,講別人沒講過的故事,以一個現代女性的眼光去解讀林徽因,呈現一個全面的多面的林徽因,給當代女性以借鋻。 

    《張愛玲》內容簡介:講述張愛玲傳奇多彩卻又淒婉的人生,通過以親情、友情、愛情來貫穿全書,以張愛玲為中心,展示一副張愛玲身邊的人的“眾生相”,比如張愛玲的母親、父親、姑姑與張愛玲微妙的關繫,她姑姑張茂淵的傳奇愛情經歷、炎櫻與張愛玲的交往,後來彼此疏遠,表現出了張愛玲特別的處世原則等。盡可能地敘述張愛玲不為人知的經歷,講別人沒講過的故事,以現代女性的眼光去解讀張愛玲,不唱贊歌,不拍馬屁,將民國纔女張愛玲的一生以別樣的筆觸和獨特的敘述方式展現在讀者面前。

    作者簡介

    《林徽因》作者:程碧/原名程園園 
    喜歡閱讀世界各國不同領域裡活得精彩的女子的故事,並以此汲取能量;亦愛研究民國女子,民國風物。 
    現為全球生活美學MOOK《innearth地球旅館》繫列讀物的主編。同時也是獨立設計師。 
    願以文字在時間上縫制美妙的針腳。 

    《張愛玲》作者:凱瑟玲/80年代生人,雜志編輯,一直以來,都在研究世界各地有趣的人和他們做的有趣的事,並將他們的故事寫出來呈現給讀者。 
    喜歡研究不同國家、不同時期,女性作家的文學作品以及她們的生活狀態。 
    希望能以時空旅行者的身份,去發現她們的美麗,與她們對話。

    目錄

    《林徽因》 
    序言︱還有什麼比活著的時候快樂更快樂的事情 

    上卷·情事:閃亮的日子 

    壹·與徐志摩︱在所有物是人非的景色裡,我隻喜歡你 

    柔情蜜意的康橋歲月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北平時光 
    你松開手,我便落入茫茫宇宙 
    你是我心底未完的詩 

    貳·與梁思成︱世間始終你好 

    費城留學 有時甜蜜有時傷 
    逃亡歲月 
    短暫的好時光 
    愛是恆久忍耐 

    參·與金嶽霖︱陪伴是長情的告白 

    關於金嶽霖的情史 
    從此再也未惹情事 
    陪你直到故事講完 
    她是他生活的真諦 

    肆·林式愛情︱愛情如同纔華,都支撐不了一輩子 

    張幼儀的尷尬 
    林徽因的選擇 
    伍·家族榮光︱開明的家長們 
    祖父林孝恂︱眼光超前的雅士 
    父親和母親︱月亮的正背面 
    公爹梁啟超︱他是個操碎了心的好爸爸 

    中卷·人生:女神的迷思和壁壘 

    壹·迷思︱她隻是活得很用力 

    像斯嘉麗一樣去奮鬥 
    異常艱苦的建築師路 
    自我成長是一生的路 

    貳·文藝︱兵荒馬亂中的浪漫 

    兵荒馬亂中的浪漫 
    林徽因的審美情趣 

    參·壁壘︱你當溫柔,卻有力量 

    大女人林徽因 
    與瀋從文的情 
    母親林徽因 

    下卷·情誼:是燕在梁間呢喃 

    壹·林徽因的“仇敵”們 

    陸小曼︱前女友隻要存在就已是罪惡 
    凌叔華︱徐志摩的“康橋日記”迷案 
    冰 心︱“太太的客廳”引發的醋意 

    貳·與費正清夫婦︱一生的朋友 

    胡同偶相遇 
    一生的情誼 
    人生是不過相聚又別離 

    讀林徽因︱你是人間四月天 

    後記︱讓我們談一場老派的戀愛 


    《張愛玲》 

    上卷 情 事 · 人間難有小團圓 

    壹 與胡蘭成︱ 沒有一場傾城之戀 

    她是民國臨水照花人 
    棋逢對手的怦然心動 
    愛是塵埃中開出的花 
    相思與傾情都曾真心 
    並沒有一場傾城之戀 
    誰也不過是誰的過客 

    貳 與桑弧︱ 離亂中大的慰藉 

    黑暗歲月的一抹光亮 
    何須把喜歡誇張成愛 
    她終究是他的紅玫瑰 

    參 與賴雅︱ 不曾辜負初心與歲月 

    孤島相逢餘生來相識 
    平凡世界的安定喜樂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中卷 家 事 · 所念人,所感事 

    壹 家 族︱ 晚清貴族絢爛與寂寞 

    祖父張佩綸·天下翰林幼樵
    曾外祖父李鴻章·品酒論詩青眼相加 
    祖母李菊耦·命運如此防不勝防 
    父親張志沂·清末遺少的浮世夢 
    繼母孫用蕃·一生中惡的人 
    弟弟張子靜·他做了姐姐的影子 
    童年·溫暖而遲緩的光陰 

    貳 母親黃逸梵︱ 她亦飄零久 

    遙遠而神秘的愛 
    她的驕傲與失落 
    隻是愛自己更多 

    參 姑姑張茂淵︱ 干脆利落的人生 

    清平機智的名門閨秀 
    她是那一闕孤清的詞 
    執著相許誤半生年華 
    守望半生餘情緣未盡 

    下卷 情 誼 · 滾滾紅塵中的相遇 

    壹 與炎櫻︱ 一個像初夏,一個如深秋 

    快樂的喫夢小獸 
    她是花朵的靈魂 
    漸行漸遠漸無書 

    貳 朋友抑或陌路︱ 人生路途的不期而遇 

    汪宏聲和弗朗士·溫暖的師生情誼 
    蘇青·亂世桃花逐水流 
    胡適·溫情的忘年之交 
    邝文美·她寵壞了張愛玲 
    潘柳黛·熱烈之後終陌路 
    周瘦鵑·被誤傷的紫羅蘭 
    夏志清·世間難有的知己 
    柯靈·故人亦別來無恙 
    傅雷·恩怨終究會消散 
    戴文采·她與張愛玲為鄰 

    參 尾 聲︱ 永遠的張愛玲 

    民國女人張愛玲 
    她是天纔插畫師 
    是與非,粉與黑 
    唯有靈魂香如故 

    附錄  
    張愛玲年譜 
    張愛玲作品簡析

    精彩書摘

    《林徽因》文摘: 
    我覺得兩個人的相遇,是兩顆星宿恰好運轉到了一個好的咬合角度。而宇宙還在不停地運行,在某個疏忽的關口,某個咬合的齒輪松開了,角度業已發生改變,再度重新咬合就很困難了。於是他們越走越遠,直到永不相見…… 
    ——你松開手,我便落入茫茫宇宙。 
    ——節選自本書內文 貳?與費正清費慰梅夫婦︱一生的朋友 
    北平初相遇 
    對於感情豐沛、喜歡表達自我和喜歡朋友環繞身邊的林徽因來說,每一個與朋友在一起的日子,都是她人生中閃亮的時刻。她是離不開朋友的人,七七事變之後,她從北京向西南遷徙之前,在一封給瀋從文的信中寫道:“東西全棄下到無所謂,難過的是許多朋友都像是放下忍心的走掉。” 
    在林徽因和梁思成諸多的好友中,費正清和費慰梅夫婦是林徽因夫婦生命中不可忽視的存在,他們與梁氏夫婦在和平時期的惺惺相惜,在戰亂中的患難與共,讓他們的友誼持續了一生,並一直延伸到他們的晚輩。 
    1932年,25歲的費正清和23歲的費慰梅來到了北京,那時的他們是一對無憂無慮、對“古老中國”有著共同興趣大學生,他們不遠萬裡從大洋彼岸來到中國,在北京西總布胡同的一個四合院裡住了下來,並舉辦了簡單的婚禮,然後一腔熱血地開始研究中國。在牛津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費正清想要研究的是中國的社會問題,畢業於哈佛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Radcliffe College)藝術史繫的費慰梅感興趣的是中國的藝術和建築。那時他們還不叫費正清和費慰梅,他們分別是來自美國南達科他州的John King Fairbank(約翰?金?費爾班克),和來自馬薩諸塞州劍橋鎮Wilma Canon Fairbank(威爾瑪?坎農?費爾班克)。費正清和費慰梅是梁思成後來為他們取的中文名。 
    初到北京的費氏夫婦隻會說零星的漢語,在北京也沒有朋友,在這年的秋天,在一個外國人辦的美術展上,費慰梅夫婦遇到了英語流利的林徽因夫婦,並與熟悉美國文化的他們一見如故,四個人都是年紀相仿的年輕人,費慰梅又對中國的藝術充滿了好奇,剛好遇到同樣對藝術感興趣的林徽因,聊至盡興,分手的時候,林徽因要了他們的地址,纔發現兩家住處離得很近,隻有幾百米的距離。好客的林徽因便常常邀請他們到家中做客,參加她和朋友們的“星期六聚會”。自此,費正清和費慰梅不再像初到北京時單槍匹馬地做研究了,他們結識了當時中國的一群有趣的知識分子,到了第二年,在這些朋友們的引薦下,費正清還去了清華大學任教,這讓他對中國的研究更加方便和深入了。後來,費正清和費慰梅都成為美國著名的中國問題專家,費正清被稱為研究中國歷史之父,美國社會說他們是“二次大戰後在美國幾乎是單槍匹馬地創造了現代中國研究的領域”。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時,帶的隨行人員中就有費氏夫婦。 
    林徽因在美國讀書的時候,曾經接受過當地一家叫《蒙塔納報》報紙的訪問,被問及她對美國女孩的看法時,她說,她更喜歡跟美國的女孩子交朋友,因為在她看來,中國女孩子的價值觀大多來自家庭,英國的女孩則大都做作矜持,而美國女孩身上則有一種令她感興趣的自由、民主的精神。費慰梅這個與她有諸多共同話題可聊的美國女孩如從天而降般走入她的生活,讓她從心底感到快樂,她說:“我從沒料到,我還能有一位女性朋友,遇見你真是我的幸運,否則我永遠也不會知道和享受到兩位女性之間神奇的交流……” 
    晚年的費慰梅回憶她與林徽因的交往,說:“對於我闖入梁家的生活,起初是徽因母親和傭人疑惑的眼光,盡管有種種不適,但不久我的來往得到了認可。我常在傍晚時分騎著自行車或坐人力車到梁家,穿過內院去找徽因,我們在客廳一個舒適的角落坐下,泡上兩杯熱茶後,就迫不及待地把那些為對方保留的故事一股腦倒出來……” 
    看林徽因的一生,她大概也隻有費慰梅這一個親密的女性朋友,其他女人,提到林徽因時總是不自覺地站在一個比她低的角度仰望著她,而與費慰梅,她們不但可以一起聊共同喜歡的建築、藝術,她也可以將自己心底自私、隱秘的想法和家庭瑣事對她和盤托出,成為真正的朋友。 
    那時,出入“太太的客廳”的人裡面,除了戀愛觀前衛的老金,還有一幫在其他領域有著前衛思想的海外留學歸來的學者,再加上費慰梅夫婦這對身材高大、金發碧眼的外國人,難怪當時,每每女兒到梁思成家裡玩,保守的梁思順都要迅速地把女兒接回家。 
    在他們相識後的第二年的夏天,費氏夫婦的朋友阿瑟?汗墨博士把他在山西汾州的住處暫借給他們一個夏天,此前,林徽因總在她面前抱怨自己的時間被家裡繁瑣的事物占據了,費慰梅便熱切地邀請林徽因夫婦來此地考察,順便把林徽因從家務瑣事中解脫出來。那是軍閥混戰時期,喫住行都條件簡陋,特別是到了鄉村之後,簡陋會翻滾著加倍,運氣好的時候會租到外國人的吉普車,或者喫到外國傳教士提供的熱的湯飯,運氣不好的時候,就隻能干啃自帶的干糧,靠自己的雙腳踏著泥濘的山間小路前行。那一次山西之行,他們用七天的時間考察了八個縣,度過了苦甜參半的七天,他們一起分享簡陋的餐食,一起感受發現一座古代廟宇的歡樂。有一個晚上,他們在一座古寺中住了下來,費慰梅和費正清把簡陋的床鋪支在大殿外的空地上,在雨後山谷清新的空氣裡,望著廟宇上空的繁星與在大殿內搭地鋪的林徽因和梁思成,一邊聊天,一邊進入夢鄉。那是一段雖苦卻值得回味的充滿詩意的時光。 
    山西之行以後,他們的關繫更加親密起來,到了1936年,費氏夫婦在中國完成一個階段的研究返回美國的時候,他們已成為依依不舍的老朋友了。臨行前,費慰梅為林徽因畫了一幅畫像。林徽因送給費氏夫婦很多中國的傳統服飾,並在他們回國後,將家族傳下來的一隻紅色古董皮箱寄給他們做紀念。 
    人生相聚又別離 
    在費氏夫婦離開中國的第二年,中日戰爭打響,北平安逸、祥和的時光被徹底打亂,林徽因和梁思成以及他們的朋友開始了向西南後方逃亡的生活。1937年到1945年間,他們沿著北京——天津——長沙——昆明——李莊這條路線,一路向後方轉移,他們每在一處落腳便會寫信給遠在美國的費慰梅夫婦,將路上所發生的一切以及親眼所見的中國的處境告訴他們,事無巨細。她毫不避諱地給他們描述著逃難時狼狽的逃難生活: 
    “在日機對長沙的次空襲中,我們的住房就幾乎被直接擊中。炸彈就落在我們的臨時住房大門十五碼的地方,在這所房子裡我們住了三間……可還沒來得及下樓,離得近的炸彈就炸了。它把我拋到空中,手裡還抱著小弟,再把我摔到地上,卻沒有受傷。同時房子開始軋軋亂響,那些到處都是玻璃的門窗、隔扇、屋頂、天花板,全都坍了下來,劈頭蓋腦地砸向我們,我們衝出房門,來到黑煙滾滾的街上……” 
    “我們所有的東西——現在已經不多了——都是從玻璃碴中撿回來的。眼下我們在朋友那裡到處借住。” 
    “我們在令人絕望的情況下又重新上路,每天凌晨一點,抹黑搶著把我們少的可憐的行李和我們自己塞進長途汽車…… 
    “日本鬼子的轟炸機或殲擊機的掃射都像是一陣暴雨,你隻能咬著牙關挺過去……” 
    費慰梅夫婦是林徽因夫婦逃難時期的一線光亮,是那段長達9年灰暗日子的寄托。 
    直到1942年,已經在美國華盛頓政府任職的費正清,終於有機會再次來到中國,那年8月中旬,費正清從美國啟程,經過大西洋中部的亞森欣島,穿過非洲到埃及,又橫渡印度洋到印度,再飛越過喜馬拉雅山的“駝峰航線”,歷時一個多月,纔再次到達中國。那時,梁思成、林徽因所在的中國營造學社為了就近利用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的圖書資料,和躲避越來越密集的日軍轟炸,離開昆明搬到離四川省南溪縣李莊鎮生活。 
    九月底,在陪都重慶安頓下來的費正清,終於見到了前來重慶籌集研究資金的梁思成,隔了6年的重逢,使感到他們興奮又熱烈,他們足足握了5分鐘的手。費正清為梁家帶了自來水筆、手表、奶粉、藥物等生活所需物品,並囑托他們把自來水筆和手表等賣掉,以換取生活基本所需。臥病在床的林徽因,也在見了老友之後,病情竟然慢慢好轉,第二年,她便鼓勵梁思成把一直以來都想完成的《中國建築史》的圖稿在這段時間整理完,做成黑白片子,加上中英文注解,在美國出版,這個想法也得到費正清的大力支持,他不但答應協助梁氏夫婦把黑白片子在他工作的新聞處縮印,還為他們請了一位美國攝影助理,協助他們拍攝和制作縮印的膠卷。被戰爭耽誤掉太多時間的梁氏夫婦興奮地日以繼夜地工作,在當年的11月就全部整理完成,他們拷貝成兩份,自己保留一份,一份交給費正清。 
    又過了三年,1945年的夏天,費慰梅終於也千山萬水地再次來到中國,在美國大使館的總部在重慶任文化參贊,那時的梁思成被任命為中國戰地文物保護委員會副主席,費慰梅到達重慶的時候,他也在重慶履行著他的副主席的責任,他們在重慶相聚。而當時的林徽因,在李莊臥病在床。有一天晚上,費慰梅和梁思成,還有兩位青年作家,在美國大使館的餐廳用餐完畢,忽然聽到警報聲,他們以為又是空襲,緊張地走出門外,當他們走出餐廳,卻見山底下的街道突然湧出來很多人,他們在奔跑,在大叫,在歡呼,隨後,鞭炮聲也噼裡啪啦熱鬧得響徹整座山城,不,應該是整個中國,這一刻,他們纔知被戰爭蹂躪了8年的中國勝利了。大街上,無論認識和不認識的人,都握手慶祝,梁思成戰地文物保護委員會的同事們也在喝酒、跳舞慶祝。這麼重要的時刻,林徽因一個人同孩子們在李莊,本來打算晚些時間再去見林徽因的費慰梅,看到梁思成黯然的神色,於是立刻聯繫了一架要去執行任務的軍用直升飛機,連夜離開重慶,趕到李莊同林徽因一起慶祝這個特別的時刻。 
    時隔多年,兩位老友終於再次相聚。 


    《張愛玲》文摘: 

    ○她是民國臨水照花人 

    1995年9月8日,在中國文壇上發生了一件大事——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具爭議但也纔氣縱橫的女作家張愛玲,在美國洛杉磯的公寓去世。據說,她是在去世7天後纔被人發現的。當時,她的寓所內家徒四壁,沒有家具,沒有床,她躺在地板上,身上蓋著一條薄毯子,就這樣安靜地去了。 
    有很多人惋惜,曾經風光無限,光彩奪目的生命,竟然以這樣淒涼的方式凋零、謝幕,跟塵世做後的告別。 
    作為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個“異數”,張愛玲以她的早慧提前洞悉了人性與世間的荒誕。她孤冷獨絕又不拘一格,所以,像那種親人朋友聚於病榻前噓寒問暖,其實內心各有打算的虛偽,跟張愛玲完全不符,也因此這種“丑態”永遠不可能出現在張愛玲身上。所以,她以這種幾乎不為人知的方式離去,不做任何形式上的告別,很符合她一向的風格。 
    晚年的張愛玲,離群索居,與他人的交往變得更少,躲避粉絲,拒絕造訪,到後連信都懶得看了。說張愛玲晚景淒涼,其實未必,張愛玲的一生都活在她自己的世界裡,冷清、自我、不希望被打擾。 
    求仁得仁,張愛玲沒有遺憾,他人也就無需惋惜。無法選擇出生,總還可以選擇告別。 
    2009年,華人文壇又因為張愛玲再次沸沸揚揚,那是被稱為張愛玲“半自傳”小說的《小團圓》在中國香港的出版。據說張愛玲的本意是要將《小團圓》銷毀,卻又反復猶豫,與她的忠實粉絲,也是她朋友的宋淇夫婦多次商討修改與出版的事宜。其間,張愛玲幾易其稿,內心彷徨糾結。 
    其實,張愛玲寫《小團圓》的原因,並沒有那種想要“回望人生”這麼高段位的理由。胡蘭成寫了香軟媚艷的《今世今生》,其中的自戀、軟媚、自我辯護,令張愛玲生生嘔出一口老血。張愛玲被胡蘭成弄得很被動很尷尬:不回應吧,可能胡蘭成的撰述就會成為許多事的“定論”,甚至是真相。就像關於另一位民國纔女林徽因的故事,許多版本都來自梁思成的第二任妻子林洙的敘述,真相如何,人們再無從得知。然而,回應吧,對於胡蘭成這種擅長自我營銷的人來說,張愛玲跟他隔空對戰,正是他求之不得的事。自己沒有影響力了,借助前妻的名氣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成本又低,多麼成功的營銷啊?! 
    張愛玲的粉絲朱西寧,同時也是當時的軍中作家,企圖用荒謬的“分餅理論”給張愛玲洗腦,讓張愛玲與胡蘭成重歸於好。他甚至還流露出想要替張愛玲寫傳記的想法。如果前面是言情劇,那麼現在就是荒誕劇了。張愛玲再無法漠然了——她怎麼能允許朱西寧以胡蘭成的調調去寫自己!而原本與朱西寧常有書信往來的張愛玲在這件事情後,也與他徹底斷了聯絡。 
    張愛玲跟朋友宋淇等人商議,覺得應該親自來寫一本回憶錄式的“自傳體”小說。然而,書就在張愛玲的反復修改、反復糾結中,一直沒有出版,當然,張愛玲後的意願是:銷毀。 
    可能張愛玲寫書的初衷,是為說明她心中的“真相”,是帶著一種“揭下面具,大家都別裝”的心態。但是隨著寫作的進行,她的想法慢慢改變了——以張愛玲那麼冷清的性格,要長時間地去惱怒一件事情其實也是有挑戰的,於是,她開始認真地思考,想要在“愛情幻滅後,留下一些百轉千回的東西下來”。 
    終,《小團圓》得以出版。宋淇的後人為了讓這本違背張愛玲意願的“自傳體”小說找到合理的出版借口,也可能是為了預熱市場找話題,便摘錄了很多其父宋淇與張愛玲來往信件的內容放於《小團圓》中。 
    關於《小團圓》,爭議也很多。不喜歡的人,覺得這本書簡直是沒法讀下去,像個老太太絮絮叨叨的自言自語。如果僅僅作為一部小說來講的話,確實如此,但是如果為了滿足八卦心理,看張愛玲記憶中的曾經是什麼樣子,看她如何審視自己——她寫別人那麼辛辣,輪到自己的時候能下得了手嗎?如果是抱著這樣的心態,那這本書值得一讀,甚至必不可少。因為書裡猛料很多:再也不是欣賞張愛玲筆下冷到的凜冽人生,而是看看那些曾有無數版本的民國牛人們的故事,在被稱為中國女作家頭上一朵黑沉沉烏雲的天纔女作家張愛玲的筆下又是怎樣的版本。 
    這個世界的女人越來越勇敢,越來越敢於直面自己,譬如張愛玲,她不僅寫他人毫不留情,寫自己也同樣心狠手辣。《今世今生》太有矯揉自欺的感覺,張愛玲遠比胡蘭成誠實多了,她對自己的剖析,更犀利、更直白、更凜冽。 
    盡管胡蘭成骨子裡猥瑣又自戀,所著全靠滿紙的“簡靜、貞靜、現世安穩”等讓人霧裡看花的香艷詞彙來迷惑讀者,但有一點,在了解女人上,他是女人當之無愧的知己。他說張愛玲是真正的“民國世界的臨水照花人”。

    前言/序言

    《林徽因》序言 ︱ 還有什麼比活著的時候快樂更快樂的事情 

    我一直這麼認為,世上的女子也許可以分為兩種:張愛玲式與林徽因式。 
    張愛玲,情感超前,纔華出眾,可以輕易地看破人世間男女的微妙感情。她更是把情事寫得犀利、直白、不留情面。比如她在《色?戒》裡寫過的句子——“到女人心裡的路通過陰道”,即便是隔著數十年的時光,到今天再看,依然驚世駭俗。不管文字,還是容貌,她看上去都不像是一個能喫虧的女人。但這樣一個看似把世間事、情愛事都看透了的女人,在現實的愛情中卻總是處在下風。站在男人的角度,會認為她是個不需要照顧的女人,即使受到傷害,也可自愈,不需要哄,不需要寵,更不需要向她解釋。 
    在她與胡蘭成的感情中,就能看到這樣的痕跡。在那場戀愛裡,被傷害的那個人是她,但看起來高傲的她,卻留下了這樣的句子:“喜歡一個人,會卑微到塵埃裡,然後開出花來。”從這也可以看出,看起來那麼強勢、通透、不喫虧的張愛玲,卻並不是一個會照顧自己的女人。她顯然也不像是典型的上海女子,會疼惜自己,打理自己,過好溫暖的小日子。她不是不想,而是不會。在她的人生中,重要的部分都已被寫作和愛情占據,已沒有多餘的心思去為世俗生活做打算。當她對愛情終於失望之後,所剩下的,便隻有寫作了。之所以後來說出過“因為懂得,所以慈悲”這樣的話,估計那也隻是她為自己幻像裡曾經的愛情留下一個美麗的說法罷。 
    林徽因不同,她是一個情商很高的女子。她更像一個現代正能量女郎,出生於大家族的她,父母並不恩愛。林父寵愛的是大字不識的二姨太程桂林,致使林母一生都活在幽怨中。這使得林徽因自小便會察言觀色,在父母、二娘,甚至二娘的孩子們的關繫中,她是一個微妙的平衡點。因為她的存在,纔使得這些人不至於陷入敵對狀態,甚至這些人裡的每一個,都與她保持著友好的關繫,能做到這點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們或許都有這樣的體會,同情商高的人交往是一件令人舒服的事情。 
    況且她生得漂亮,卻不是個什麼都不會做的嬌小姐。她是個跨領域的纔女。在那個年代出名的女子,不是靠寫作、演電影就是畫畫,大概隻有林徽因選擇了建築作為終身事業。 
    雙子座的林徽因,也從來都知道自己要什麼。大部分的美女、纔女,往往會在男人的追逐中失去自我,多多少少都會受到情感的拖累。在這方面,林徽因不能說是沒有受到任何影響,但她總會在人生重要的時刻,找到一條正確的道路——那條不至於使自己陷入窘境的道路——或許她纔是那個“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的人。即便在民國眾多驚纔絕艷的女子中,活得像林徽因這樣周全的女子也不多。 
    而同樣是出身於大家族的愛玲,同樣是父母失和,她與家庭的關繫卻是對立的,決裂的。沒有親情滋養的人,內心往往悲涼,並自我放逐。 
    如果用花來比喻她倆,張愛玲就是鳶尾,姿態孤高倔強,讓人不敢向前靠近;林徽因則是山茶,明媚,自信,吸引著人們圍繞四周。 
    對待愛情,張愛玲像火,張愛一個人,就是一副豁出去了的姿態,是一個愛情終究會戰勝理智的人。 
    林徽因像水,雖然她的內心也許會起波浪,但終究她會權衡得失,選那個靠譜、適合自己的人。 
    張愛玲在愛情裡沒有被善待,她未曾遇到好的人。如果張愛玲也遇到梁思成和徐志摩這兩種不同類型的男士的追求,以她的性格,定是會選志摩。 
    林徽因則是每段感情的主人,愛慕林徽因的男人們,都會為林在心裡留一個位置,他們都一再地用行動對林表達著:在人生兜兜轉轉中、在所有物是人非的景色裡,我隻喜歡你。他們像土壤一樣滋養著她——有人搭了性命,有人用了一生。 
    我覺得,好的愛情並不是你要星星要月亮,他都會為你去摘,好的愛情是有個人能讓你成為一個更好的女人。林徽因在建築界和詩歌界的成就,至少是有兩位迷戀她的男士的功勞,他們都讓林成為更好的人。 
    張愛玲也好,林徽因也罷,都是像貓一樣的女人,而且是出身優良的貓,即便是在窘迫的環境中,也頗優雅體面。林徽因的美國朋友費正清說:“她穿一身合體的旗袍,樸素又高雅,別有一番韻味,東方美的嫻雅、端莊、輕巧、魔力全在裡頭了。”而張愛玲連在家裡見女性朋友都要“穿著一件檸檬黃袒胸露臂的晚禮服”,使人一望便知她是在盛裝打扮中。 
    她們也都過過苦日子,張愛玲因為戰事流落香港,生活拮據之時,不顧隨時可能扔下的炮彈,也要與同學結伴去買一管口紅;林徽因因為戰事被迫向中國西南逃亡,在擁擠的小旅館中,她也不忘把深埋心中的詩句寫出來。 
    張的性格讓她選擇了自我放逐,林則盡量讓自己通向溫暖的地方。 
    說了這麼多,我並非不喜歡愛玲,我隻是心疼她,要活成張愛玲那樣的女子需要擁有強大的內心和勇氣來支撐,而我們大部分的人都隻是現實世界裡面的飲食男女,我們更需要的是現實世界裡的快樂。 
    我們一生會遇到許多人,如搭乘一班熙攘的地鐵,大量的人湧向你,他們與你交彙,與你擦肩,在某一時刻,你甚至與其中一些人離得很近,但你們就像生活在平行空間的不同圖層上,這些人大都跟你沒有什麼關繫,大部分的人都會消失在時間裡。 
    如果運氣不算壞,時過境遷,時光會給你留下幾位摯友和可以相愛的人。如果運氣足夠好,他們也許會與你相伴一生。 
    林徽因就是那種運氣足夠好的女人,她的朋友們都寵愛她。當然一個人的好運氣也是他的好性格帶來的,就像古龍先生說的——“愛笑的女孩運氣都不會差”。任何的情感交換都是互相作用的,林徽因品格中有很多珍貴的、吸引人的東西,像磁石般緊緊吸引著靠近她的人。 
    在25 歲之前,我想成為張愛玲那樣的傳奇女子,與家庭決裂,靠寫作為生,與某個多情的男人一生熱烈糾纏,相愛相殺,穿奇怪的衣服,過顛沛流離的生活,不可一世,因為覺得這樣的人生纔酷。而隨著年齡漸長,越發覺得張愛玲的人生過於淒涼,就像她的小說一樣,如果讀多了就會感到周身被涼意包圍,想要立刻走到陽光下逃開這樣的涼意。 
    現在,我已並不想再穿一些奇怪的衣服,而會選擇設計簡單、平和而有質感的服裝,在人群中稍微獨特,卻不想輕易就被眾人的目光揪出來。我更享受同一個平和的男人相愛,生活在溫暖的小房子裡,偶爾買菜、煲粥,或者對著帶有錄音功能的設備大聲讀幾首少年時熱愛的詩歌,過著世俗、有活力又溫暖的生活,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變化,隻與一個人溫暖相擁。 
    在人生的盡頭,我希望如亦舒在《她比煙花寂寞》中所寫的這樣:“當我死的時候,我希望丈夫、子女都在我身邊,我希望有人爭我的遺產。我希望我的芝麻綠豆寶石戒指都有孫女兒愛不釋手,號稱是祖母留給她的。” 
    拋開她們的纔情、作品的比較,如果也將林徽因活得過於短暫這一點拋開(她隻活了51 歲),林徽因的一生比張愛玲圓滿太多,她的內心始終是明朗、豐沛、歡樂、向上的,即便身陷窘境之時,身邊也有愛人相伴,也有朋友耐心聽她的牢騷,離世的時候,一雙兒女環繞膝前。 
    而張愛玲痛生生把自己活成了一個傳奇。在她的晚年,她已經不大見人,以致在去世後很多天,纔被發現伏身在冰涼的地板上。她洶湧的情感在文字中熱鬧著,引得眾人追捧,而現世中的軀殼卻是那麼孤單,在活著的大多數時間裡,也許她內心並不那麼快樂。 
    而在這世界上,還能有什麼比活著的時候快樂更快樂的事情?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