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屏幕上的聰明決策 企業管理/網絡營銷 新零 售時代三部曲 抓住多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ε
【市場價】
308-448
【優惠價】
193-280
【作者】 什洛莫·貝納茨喬納·萊勒石磊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8879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88799
商品編碼:12408913228

包裝:平裝
開本:16
用紙:純質紙

頁數:215
字數:175000
正文語種:中文

代碼:56
作者:什洛莫·貝納茨,喬納·萊勒,石磊

    
    
"

/

編輯推薦

馬雲說:“純電商時代過去了,未來十年是新零售的時代。”未來的新零售會有怎樣的機遇?如何迎接新零售浪潮?“新零售時代三部曲”:《超市裡的原始人》《不可消失的門店》《屏幕上的聰明決策》,在新零售時代關鍵轉型期,助你擁抱新零售時代的風口,抓住消費升級帶來的新機遇。

“行為經濟學之父 ”理查德·泰勒欣賞的合作搭檔、行為經濟學加什洛莫·貝納茨顛覆之作。為什麼在手機上購物讓你買得更多?是什麼影響我們在屏幕上的決策?網絡行為×行為經濟學新的研究成果,8套自測題+42種實用工具,幫助你在屏幕上做出更聰明的決策!

浙江大學經濟學教授、跨學科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主任葉航,信息社會50人論壇輪值主席姜奇平,中國零售業資深IT專家楊德宏,點我達產品專家、知乎30萬贊同答主劉飛,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羅伯特·希勒,《怪誕行為學》作者丹·艾瑞裡,《稀缺》的合著者埃爾德·沙菲爾等聯袂推薦。

湛廬文化出品。


內容簡介

為什麼在手機上購物的人,常常高估商品的價值?

為什麼利用網絡訂餐,人們更容易選擇熱量高的食物?

為什麼網站上明明提供了所有選項,人們卻還是選不到好的方案?

屏幕正在改變我們的思考方式,讓我們變得更衝動,更容易根據直覺做出反應,進而做出錯誤的決策。在《屏幕上的聰明決策》一書中,什洛莫·貝納茨教授通過引人入勝的實驗及案例,揭示了究竟是什麼影響了我們在屏幕上的決策。

《屏幕上的聰明決策》告訴我們,隻要用對工具,善用字體、色彩、熱點位置、淘汰分類……隻需一些微小的改變,就可以輕松解決我們面對屏幕常犯的錯誤,創造出有助於思考的屏幕世界。

《屏幕上的聰明決策》還告訴我們,屏幕上蘊含著大量商機,誰能夠率先掌握設計調整屏幕引導客戶做出聰明決策的方法,誰就能夠抓住新零售時代的風口。


作者簡介

什洛莫·貝納茨

畢業於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經濟學專業,主修行為經濟學,康奈爾大學約翰遜管理學院博士,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安德森管理學院教授及行為決定研究組聯合主席。

與“行為經濟學之父 ”理查德·泰勒合作推動了“為明天多儲蓄”計劃,幫助400多萬美國人提高了儲蓄率,2006年,該計劃列入美國《養老金保護法案》。

2004年入選《金錢》雜志(Money)評選的年度傑出人物,2005年又榮獲美國教師退休基金會(TIAA-CREF)保羅·薩繆爾森獎。

目前擔任加利福尼亞數字助推計劃(California Digital Nudge Initiative)的首席科學家。關注網絡行為,研究人們在面對屏幕時的不同思考方式,希望能夠利用這些知識來設計更有效的信息與選擇框架,從而提高人們的決策水平。



喬納·萊勒

於哥倫比亞大學主修神經學,在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埃裡克·坎德爾(Eric Kandel)的實驗室裡做過有關記憶的生物學研究實驗。

牛津大學羅茲學者(Rhodes scholar),關注20世紀的文學藝術,對藝術與科學的關繫進行了深入研究。

《連線》雜志特約編輯,《紐約客》雜志長期撰稿人,《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著有暢銷書《想像》《普魯斯特是個神經學家》。



精彩書評

21世紀注定是一個屬於網絡的時代,我們無論置身何處都將離不開網絡。那麼,網絡將如何影響我們的行為、我們的心理,以及我們的思維和決策呢?《屏幕上的聰明決策》就是試圖告訴你——當你在網絡世界徜徉時,你會成為怎樣一個人。這是一本繫統闡釋網絡心理學、網絡行為學、網絡經濟學和網絡決策學的開山之作,它必將成為一部開拓學術新傳統的指南,也將成為我們每個人認識網絡自我的指南。閱讀它,將給你帶來極大的收獲!

——葉航

浙江大學經濟學教授、跨學科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主任

屏幕上的智慧在於:如何讓對像化於屏幕的符號,轉變成主體化的智慧?這需要把工夫從風動、幡動,轉向心動,即人自身能力(如決策能力)的提高。從心動的需要,反過來改進對像化的界面技術,使體驗變得更好,達到本質直觀。

—— 姜奇平

信息社會50人論壇輪值主席,中國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書長,中科院互聯網周刊主編

我們正在告別紙讀時代,進入屏讀時代。介質本身就會影響我們對信息的攝取。《屏幕上的聰明決策》研究的正是人在屏幕上獲取信息的習慣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以及接下來可以通過怎樣的方式影響人。

——李翔

資深媒體人,《李翔商業內參》出品人

《屏幕上的聰明決策》是一本很棒的書,能夠引導我們利用行為經濟學的原理洞悉消費者的行為。作者給出的很多建議都可以應用到日常工作中,他提供的改善消費者網絡行為的有效方法可以幫助我們重新規劃與設計在線銷售平臺,決勝新零售時代。

——楊德宏

中國零售業資深IT專家, 杭州米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相信很多人都認同,未來的互聯網產品的價值將取決於如何占領用戶的心智。這些產品在短短幾年內就充斥了我們的生活:起床後先查閱每天的早間新聞,出門前在地圖上觀察哪條路線更通暢,工作時用各種郵件和即時通信保持溝通,下班時用生活信息平臺的推薦來決定去哪兒解決晚餐,晚上在家到視頻平臺上找一些喜歡的電影和綜藝節目……它們雖然有的是信息平臺,有的是娛樂平臺,有的是工具,但都有一個共性:它們的載體都是屏幕,不管是電視、電腦還是手機。《屏幕上的聰明決策》正是一本論述在多屏時代中,我們如何反思自己的消費衝動與商業機會的書。互聯網從業者可以利用這本書來考量自己對屏幕的利用,考量在方寸之間如何左右用戶的心智;普通消費者也可以利用這本書來反思自己對屏幕的依賴,並找到理性且有邏輯的手段,讓自己做出更聰明的決策。

——劉飛

點我達產品專家,錘子科技前產品經理,知乎300000贊同答主,《從點子到產品》作者

《屏幕上的聰明決策》真的讓人大開眼界。它展示出人們如何在一個基於屏幕的社會中運轉,數字世界如何改變我們對自己及他人的認知。

——羅伯特·希勒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

我們知道如何布置自助餐來影響人們的選擇,卻對網絡環境如何影響我們的決定不那麼清楚。在這本十分有用的《屏幕上的聰明決策》中,貝納茨和萊勒為我們精確地呈現了我們在屏幕上的所見、所想及所選之間的關繫。

—— 丹·艾瑞裡

杜克大學心理學及行為經濟學教授,《怪誕行為學》作者

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多地依賴於受限的大腦與屏幕上無限的信息的交流互動。在這本頗具深度的《屏幕上的聰明決策》中,貝納茨探索了生活在數字世界中的人們的經驗,並對社會、心理、倫理、經濟等各個方面加以思考,讓屏幕更好地為我們服務。這是一本有趣、有意義、有啟發性的讀物。

——埃爾德·沙菲爾

普林斯頓大學心理與公共關繫學教授,《稀缺》的合著者

致使Uber這類企業如此具有顛覆性的原因,除屏幕的神奇力量之外無它。界面改變,我們的行為也會隨之改變。我們在媒體上展現我們的喜惡,並希望我們的喜惡獨立於媒體而存在。但正如《屏幕陷阱》巧妙闡釋的一樣,這遠不是真相。

——羅裡·薩瑟蘭

奧美廣告英國副主席

你以為你真的知道屏幕是如何影響人們行為的嗎?別鬧了。《屏幕陷阱》可以說是投資者、企業管理者,以及所有需要在數字時代做決定的人的必讀書。

——比爾·哈裡斯

PayPal和Intuit公司的前CEO


目錄

測試題 你了解屏幕的影響力嗎

前言 是什麼影響我們在屏幕上的決策

數字時代,我們面臨嚴峻的挑戰:擁有更多的選擇,但總是做出錯誤的決策;擁有更多的信息,但總是對重要的信息視而不見;能夠快速行動,但總是魯莽行事。我們要了解自己如何犯錯,纔會知道如何修正!

不理性的屏幕決策

屏幕助推的驚人方式

打造更聰明的屏幕,你必備的行為工具箱

第1章 物理屏VS.心智屏,心智屏纔是重點

信息過載導致注意力稀缺,這一行為規律會在各種屏幕上被進一步放大。富足變成了一種詛咒,我們正淹沒在信息洪流裡。這意味著讓人們看到你希望他們看到的信息,是一項價值連城的本領。未來,屬於能夠掌控注意力的人。

Booking為什麼能搶走希爾頓酒店1/4的收入

注意力,21世紀有價值的資源

神奇數字不再是7±2

別再征收“認知稅”

稀缺就是機會所在

本章測試:你的屏幕有沒有壓垮用戶?

第2章 印像衝動,50毫秒的力量

數字世界如此視覺化,以至於我們很容易就滑入更依靠直覺的思考模式,總是基於膚淺的印像采取行動。因此,網絡印像非常重要,網站調整它們的外觀以迎合人們的無意識偏好隻是時間問題。

Tinder每天12億次滑動從何而來

每一個用戶都有自己的審美算法

顏值高不代表膚淺

無意識美感,功能追隨形式

本章測試:你的產品是否具有視覺吸引力?

第3章 中區偏見,屏幕位置效應的熱點與冰點

屏幕從來就不是讓人們仔細思考的地方,它讓我們在越來越少的時間裡做出越來越多的決定,終結果就是,我們注視點上的目標逐漸代替我們做出決定。因此,我們的視覺熱點變得比任何時候都更熱門。

《超級戰艦》,艦隊究竟藏在哪裡

搶占注視點”

盲點危機,躍動的視覺注意力

本章測試:你注意到屏幕上的熱點與冰點了嗎?

第4章 反饋太多,我們反而視而不見

可穿戴設備的出現讓我們有機會將可以改變人們行為的反饋顯示在屏幕上。但我們並不需要隻能簡單地給出很多反饋或者記錄生活中一切的設備,需要的是能夠幫助我們理出頭緒,提供少一點反饋而多一點有用信息的屏幕和電子設備。

Apple watch真的可以讓人更健康嗎

即時有效的反饋,獲取倒U形曲線的佳位置

反饋過多,比沒有反饋更可怕

匿名的屏幕,松綁效應的兩面性

有效反饋的7大準則

本章測試:你的反饋是否有效?

第5章 屏讀,困難是必要的

好的設計不是讓眼睛看起來更方便,而是認知易用性需求與必要難度的平衡。關鍵的原則是找到難度的正確劑量,用不流暢的信息提醒人們慢下來,更加審慎地思考。信息的形式應該服務於終的目標。容易是好,但有時難比易更好。

Kindle能取代紙質圖書嗎

動態不流暢,感知的掙扎是一件好事

視覺不流暢與認知不流暢

確定“難度”的正確劑量

本章測試:流暢與不流暢的設計,哪個更適合你?

第6章 “個性化”的誘惑力

大多數時候,未來是一個帶著未知結果的抽像實體,我們對它毫無顧忌、視而不見,屈從並滿足於當下的誘惑。然而,通過將個性化與視覺化相結合,我們看到了經過數字編輯後的照片中老去的自己,並進而讓自己的行為表現得更負責任一點。

1顆巧克力,為何能帶來2小費

視覺個性化,打動用眼球“思考”的人

時間裡程碑,抓住新起點效應

數字個性化是有價值的投資

本章測試:你會利用個性化工具嗎?

第7章 應對屏幕上的選擇困難

在這個擁有無盡選擇和無窮信息的世界裡,我們並沒有因選擇更多而更快樂。因為我們想要的不是無盡的可能性,而是有效的選項管理。所以,僅僅在屏幕上提供無限選擇遠遠不夠。如果你想要成功,就需要幫助人們找到正確的選項。

如何從78000種醫療保險計劃中找到佳選擇

錯誤的分類,比沒有分類還糟

三次無效點擊原則

淘汰賽晉級法,將選項減少到4個

選擇結束法,抵御“決定後懊悔”

重塑屏幕上的選擇架構

本章測試:你的產品能夠幫助消費者更聰明地決策嗎?

第8章 更聰明的屏幕,讓我們更聰明地決策

屏幕很擅長用廣告和充滿誘惑的標題來分散我們的注意力,但在讓我們記住我們所看到的,或者找到好的保險方案上卻很低效。幸好,我們可以利用行為經濟學研究數字化的大腦,預測人們在特定屏幕環境下的表現。

為什麼2/3的美國人都沒有足夠的儲蓄

利用思維工具,突破思考盲點

本章測試:有哪些問題是你應該問自己卻沒有問的?

結語 未來的工具

幾代人之前,人們隻有到電影院纔能接觸到屏幕;而現在,我們花大量清醒的時間與屏幕互動。屏幕陪伴著我們,娛樂著我們,影響著我們。這個向著數字世界的轉變,代表著一個偉大的機會,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讓我們重新思考人類行為的發展可能。

附錄 打造聰明屏幕的42個工具

譯者後記



精彩書摘

三次無效點擊原則

如果你熟悉網頁設計,就會對上述建議產生明顯的異議。這個異議的根據就是三次點擊原則,至少在一些界面設計師眼中,這條定律被奉為行業圭臬。這條定律解釋起來很簡單:用戶會逃離任何在三次點擊內無法完成某項任務的網站。雖然這條規則制定的時間要追溯到撥號調制解調器和移動網絡覆蓋不成規模的時代——網頁似乎永遠加載不出來,要麼就索性沒有反應,但它當時仍有廣泛的實用意義。如果這個定律成立,那它對於任何采取分類法的選擇架構都會持強烈的批評態度,因為每個分類選項就是一次點擊。當我把咖啡選項控制到可以管理的考慮集時,比如點擊到吸引人的那些類別時,就幾乎用盡了規定的點擊數。我就不會再有精力去選擇一種咖啡了。我想這個三次點擊原則可能也是繼續在其搜索頁面上提供很多選擇的原因之一吧。畢竟,這家公司從“一鍵下單”的購物按鈕專利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非常在乎小化你的點擊次數。

但是有證據表明三次點擊原則真的成立嗎? 未必。在用戶界面工程公司(User Interface Engineering)發表的一項研究中,約書亞· 波特(Joshua Porter)表示,點擊次數和在網頁上完成某項任務沒有相關性。實際上,他發現許多用戶如果覺得每次點擊能幫助自己不斷接近所要尋找的內容時,多願意點擊25 次。波特指出,常見的用戶抱怨是,要花很長時間纔能找到某個產品。“然而這些抱怨實際上並不是針對點擊次數,”他寫道,“這

些抱怨針對的是無法找到想要的東西。如果用戶找到了想要的東西,他們不會抱怨點擊的次數。”

目標不應該是減少點擊次數,相反,網站應該力圖讓每一次點擊都有用。我可以改寫一下定律,變成“三次無效點擊”理論,因為無效點擊顯然會趕走用戶。研究表明,點擊類別能幫助我們分解過多選項,得到便於管理的考慮集(傳統意義的考慮集常常會受到廣告的強烈影響),然後就能找到符合我們需求的產品。

可是還會有一種難以預料的情況。分類法在縮小終考慮集到可控數量時效果顯著,比如縮小到三四個選項,但如果點擊了所有相關類別後,我們得到的還是30 種咖啡豆或者20 種醫保方案要怎麼辦?在這些情況下,終的考慮集還是太大,所有的可能性還是會讓我們不堪其擾。要解決這個問題(也是許多在線零售商面臨的問題),我們需要試驗一種更新穎的解決方案,也隻有在這個充斥著屏幕的世界纔能實現的方案。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