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傾聽鄉土的聲音——陝西農村婦女日常生活訪談實錄(1949-1965)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市場價】
696-1008
【優惠價】
435-630
【作者】 陳海儒李巧寧 
【出版社】當代中國出版社 
【ISBN】978751540879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當代中國出版社
ISBN:9787515408798
商品編碼:71233692806

品牌:文軒
出版時間:2018-12-01
代碼:89

作者:陳海儒李巧寧

    
    
"
作  者:陳海儒李巧寧 著 陳海儒,李巧寧 編
/
定  價:89
/
出 版 社:當代中國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8年12月01日
/
頁  數:489
/
裝  幀:平裝
/
ISBN:9787515408798
/
目錄
●華縣白改秀口述/001
人太困苦,沒辦法,想上(學)上不起。/我爸那人愛聽的話,所以有啥號召他是第一個響應的。/太忙啦,到黑了把人就乏得不行了。你想,做了一天活,回來娃哭呀、鬧呀的,還得哄娃,還要做飯、喂豬、做家務。/後來土地分到戶了,也不用看隊長的臉色了,我看家家還過得好。/那時人做那麼重的活還喫不飽。經常是不到時候就餓了。/(困難時期)隻要是綠的都挖回來喫,都快把山喫禿了。/有的女的用《婚姻法》和父母鬥,自己給自己爭取幸福。/那時(結婚)就不準請客,一請就說你是鋪張浪費,要批判哩。/有多少人為了生娃把命都送了,但那個年代也隻有聽天由命了……/(有了娃)緊做慢做都當缺糧戶哩,能做盡量都不歇。/“共產黨來了晴了天,從此秀女把身翻。”
大荔縣孫玉霞口述/012
那你不抱娃不叫你念,你就這樣一個胳膊夾的娃,抱到身子旁邊,那刻苦地念書。/就是這個我知道解放軍來了。/我大就是教識字班的。/忙得一天到黑都是忙的。/(我媽)那個時候(女)人恓惶太。/(坐月子期間)屋裡的啥活你都要做哩。/那個時候結婚,一人一個棉襖一個棉褲,一個被子一個褥子,就準你結婚。/他一料不愛叫娃娃念書,你舅是光抓農業……/你請假的話不給你記工分,喫飯就沒你的飯……/那就是叫你喫不夠也餓不死,餓死的是個別的。/(男的)在韓城澄縣煉焦……,村上男的都走完了……,全村女的黑嘍都睡到一塊,白天到地裡去干活。/
能離開的婦女也讓去修渠修壩,我有我娃哩(沒去)。/你舅干活積極,一料精身子,就被評為黨員了……/那你宣傳(婚姻法),那個時候(不夠
年齡的)在村裡偷偷摸摸地結婚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婚姻)那就自由一點了,那強得多了,比原來強得多啦,自由戀愛可談不上。/那歌裡唱的“誰來搭救咱”,一解放(婦女)就獲得搭救了。/(宣傳婦女解放的歌謠我)有的都忘了,不完滿咧!
大荔縣史家成訪談/029
(你姥姥)九歲就開始賣咸豆哩。/(生娃)叫門上人接生哩,農村有喔老娘婆,就是接生婆。/那個時候(時)興小腳,大腳嫁不出去。/婦女干的體力勞動比較輕,掙的工分比較低……/戲臺子上演的喔《梁秋燕》就是講婦女解放哩,講婚姻解放,自由戀愛哩。/農村這是分為大人和小娃,大人嘍(食堂)給你多舀點,小娃給你少舀點……/那大煉鋼鐵學生都把課停了,我(們)那個時候都不上課煉哩,弄幾個月……/分了以後可以重新買哩,買一牛,買個拉車。/那民校就是掃盲班。……那時候干什麼都沒有錢,都是義務勞動,沒報酬。/(你婆)那個時候女娃都念書哩,不念書的娃少。/那你把人家(大隊裡經過培訓的接生員)叫來就要掏錢哩,農村這(沒經過培訓的)可不要錢。/(婦女)那忙得很,要種地還要管娃,還要做飯,忙得很。/(平梁、挖埝、修渠)你能慢一點,你可不敢太過分,太偷懶嘍隊長到跟前連說帶罵。
大荔縣李永欣訪談/042
黨的政策使婦女地位提高了。/當時我家成分高,想入社還不要,一直到開始組織高級社時纔批準入社的。/組織了食堂,說是解放了婦女,家務減輕了,但下地勞動加重了,沒有理由不下地。/咱們這裡的掃盲班連一個月都沒持續下來。/附近的野菜挖完了,還必須到渭河對面去,每天早晨,河岸上等船(過河)的人排好長的隊。/我們這一代人,結婚時正處於困難時期,一般情況下,要幾十塊錢、兩身衣服、兩床鋪蓋、老式箱櫃各一個就行了。/婦女一產,細糧加些粗糧蒸些馍讓月婆子喫。/婦女整天勞動、搞家務、帶孩子,哪談得上娛樂?/(我母親)整天照顧孩子、做飯、洗衣服、紡線、織布、做針線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一直宣傳解放婦女……/在咱們這兒,(集體化時期)可以說女的比男的的勞動還重……
大荔縣李海娃訪談/052
(我媽)那個時候啥活都干。/解放之後頒布了《婚姻法》,……年齡不夠就不能結婚。/掃盲班是晚上,下地回來了,過去識字。/(19)59、60、61三年暫時困難,有“暫時”二字,難道中國永遠困難下去?
大荔縣王淑芳訪談/056
解放咧,文明了,叫夠年齡的去識字。/(解放初)有的女娃沒有滿18就結婚,這如果有人一反映,就有人叫你回(娘家)去,夠年齡再回(婆家)來。/(坐月子)在屋裡就是有了喫好一點,沒有了喫爛一點,隻要有一碗做模糊的面就不錯了……/咱這邊人去人家澄城縣那邊煉鋼,男的去,女的不去,女的要做屋裡活,拉犁、拉耙……/婦女能到地裡去了,開會的時候能待到人面前了。這就算解放了。
商縣—眉縣張氏訪談/061
我媽給我包(腳),我大打我媽。/(在商縣)餓得到底招架不住了,我說,走,到眉縣去。/叫我在人面前說(自己要節育的)話我辦不到,我嫌sheng很,沒去。/簡直叫娃把我一輩子纏得,我都害怕了!/中間歇一點氣,撒腳就跑回來,給娃喫點奶,趕緊可往地裡跑……/(針線活)黑了做哩麼。/我坐月的時候,你今黑了生下娃,明天你起來烙馍、做飯……/那活咋恁多,人還沒啥喫。
眉縣麻雪訪談/071
你問我啥時候要下的,我不知道麼。/喫完晌午飯去念一下下,念完還要給人家上工。/織布的時候經常點著黑煤油燈燈,到前頭碎黑房底下,人眼睛都老早就不行了。/我媽給我說下的(對像),我啥都不知道。/那陣纏著腳睡覺時都不能放,疼得在地下爬,連路都走不了……/(結婚時)我是紅襖,底下是碳青的裙子往腰上一繫;你爺是一身黑長袍,大襟衣服。/(從娘家)回來就跟到地裡頭干活呢,到家裡做飯,啥都干呢……/那時人都那樣,把生娃娃不當啥,娃娃都不值錢,命都賤得很。/沒聽過有計劃生育,光聽人家隊上人開會說少要點娃娃。/(來月經了用)“騎馬布”麼。/生活苦麼,人都可憐得不像啥,一天喫不飽,命苦得!/有娃娃的(婦女)都讓人家派去近處去(參加工程)了。/人家說過(婦女解放),光說哩,我們還是一樣。/你老老婆為養活你爺,……啥都給人家弄,像要飯的一樣。/人家有賣的,那時候有人還在河灘地裡頭種(鴉)片煙。
眉縣張鳳仙訪談/085
我這腳在地裡拐不成麼,我思量在屋裡掙點工對咧。/(識字班)閑了黑了去學一下,忙了就不去了。
眉縣肖喜雀訪談/088
剛喫食堂那陣喫飯不要錢,做活不記工麼。/碎腳也到地裡去做活,人家做啥她們就做啥。/你婆急得說:“……隻要給我兒把婚結了,我以後剜野菜喫都行……”/我這屋沒勞動力,你舅家婆經常趕著叫我(們)做活掙工分,隻怕餓下了。/把我生下時……正打仗呢,我媽成天逃荒呢。/單干的時候過一點光景也難得很。/女娃都從地裡偷著往學校跑呢。/你舅家婆把我們抓得緊的,我們就一直沒停過(勞動),她也沒停過。/她們黑了學的字,白天顧了做活、顧了家務,可又忘了。/平時穿的是自己屋裡織下的棉布做的衣服,結婚的時候纔(上街)扯一身咔嘰、條絨。/你像我結婚來咱這以後,(農歷)四月生娃,我一鼕還在生產隊拉碌碡。/天黑了把娃夾到懷裡一邊哄娃一邊紡線。/大煉鋼鐵時,(渭)河灘人滿著呢,其他地方的人都來住河灘浪鐵呢。/那幾年都是土廁所,人上了廁所就到偏壩(注:旁邊)土廁所裡隨便尋個干淨胡幾就擦了麼……/(女的來月經了)布裡面縫點爛套(注:舊棉花),縫成馬形,兩頭縫上帶帶,繫腰上。/人生娃的時候,……身底墊的是灰包,就是用爛布縫個大包包,裡面裝的是鍋底掏下的灰。/生你姐呀是(19)67年4月,到屋生嘞。那陣“”呢,成天發傳單呢,……我生你姐就用攢下的傳單紙。……(1969年)生你哥呀用的是麻紙。是到醫院生嘞,醫院就給給一沓麻紙。/上往年人把作難受扎了。/(如果到屋裡生孩子)農村有會接生的人,就叫來,叫人家幫忙呢,你像鉸臍帶呀啥。
眉縣李金海訪談/113
1964年把咱劃成“漏劃富農”……/轉社以前,咱這的女的基本不到地裡做活。1954年鼕轉了初級社以後,人家說起是解放婦女呢,叫婦女到地裡去做活。/那陣活路太多,隻顯勞動力欠,沒有剩餘勞動力麼。/寡婦再嫁要的彩禮比姑娘還貴。/生產經營方式變得多啦。/(分配辦法)確實是變化多!/1959、1960,以後好幾年都是一個勞動日值三四毛錢,分得好的年份也隻六七毛錢,六七毛錢是偶爾的。/我1962年(從學校)回來以後到隊裡當的是記工員、出納。/咱這好像是(19)68年開始宣傳(計劃生育)的。/咱們這裡就是你來賢伯結婚的時候把事省了,他是1958年辦食堂的時候結的婚。
吳旗縣蘇萬英訪談/125
掃盲就像學生娃一樣……/我是被童引到婆家的,……結婚啥都沒有。/(坐月子)一上40天該干啥都干啥了。/(男女)在一搭(勞動)呢,人家做啥你做啥。/我的苦一直都沒有變輕。
吳旗縣許青珍訪談/135
(我家)離學校近,纔能上上學了。/(我的對像是)自己談的。/你大娘娘上了幾天學,沒啥喫,……連學校也不去了。/(掃盲班)就教些農村用的字。/人家干啥我們(孕婦)干啥,有的懷娃娃還抱的糞鬥子抓糞呢、揭地了。/都在自己家裡養(娃娃),誰去衛生院了?/男的一天十個工分,女的八個工分。/轉合作化、生產隊,男的和女的都能在一搭了。/臘月二十幾,婆姨女子三四個、五六個幾個一塊走著到陝西省這邊要飯去了。/有喫有穿就對了,還要求啥呢?
橫山縣高占蓮訪談/148
解放以後就男女平等了,女娃娃念書的也就多了。/掃盲:晚上給你教了,白天忘得光光的。/找對像:我們那時就見見,還是娘老子包辦著了。/你老奶那時還沒解放,說是要小腳了,說大腳人家就沒人要了。/有水地了,還擦擦(飯)不斷,有的連擦擦飯也喫不上。/你還要歡歡地,一喫就快快(往地裡)跑。/(懷孕)不休息,那時候臨養著還要拿個羊糞簸箕抓糞了。/一天苦那麼重,沒好喫喝,娃娃瘦瘦的,(生孩子會)有什麼(危險)?/那看你(婦女個人)的本事了麼,有本事的了就跟男人拿一樣的(工分),沒本事的了就掙六分七分。/煉鋼鐵給人家撿石炮,人家叫拉搖杆,就那麼用手拉著煉鐵。/(婦女解放了)就是說婦女提高了,男人能說的解下的咱們也能說了。/不要罵不要打的夫妻就是好夫妻。/那時候的互助組哦,就是咱們種地就像變工的一樣,今天給你種,明天給他種,就這樣在一塊了;然後又到了農業合作社,又合作到一塊,再就入了農業社。/(公社化)那就把地都收到一塊,不說你的、我的,咱就都是一塊了。/咱這川畔畔上人家還一直給喫救濟糧,但還餓得爬不動。
略陽鄧素蓮訪談/164
那天梁家河花扭了秧歌,還唱了一首歌:“解放區呀嘛呼兒嗨,大生產呀嘛呼兒嗨,軍隊和人民親哩哩刷啦啦索羅羅呔,解放區呀嘛呼兒嗨……”/哪有不想上(學)的?不過條件有限也就白想了。/我的四個孩子都是高中畢業,大的上的是獸醫班,其餘三個上的是蠶桑班。/那時我們的班主任是趙老師,來家裡喫飯時還要幫忙(做家務)。/那時我正在上學,晚上就去(掃盲班)給別人教,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呢!/(姑娘找對像)隻要政治上沒啥問題就行,再就是門戶要清,盡量嫁得近。/記得(出嫁)我那天早上哥哥嫂嫂把我送過去時,男方家裡人還沒起床,哥哥就在門外喊,等著人家起床、開門、接人。/我初八干完活,有點腰疼,十二(日)就生下了你大哥。/(在家裡生孩子)怕也沒用。/當時好多甘肅那邊的人因生活困難,逃荒到這。/如果農活干完了,就會把勞力拉出去修路……/我們這有鐵礦石,就采礦煉鐵,在地上挖個大坑,一層柴一層礦石來煉鐵,把它叫“悶爐”。/當時工地上的鐵匠隻有楊鐵匠一個人,他就唱:“八百多人修渠(哩),一千多人送飯(哩),全靠我楊鐵匠一人。”/當時有“多喫菜,少國債”的口號。/(講的“婦女解放”)就是不用再裹腳,在婚姻上有了自由,可以自己選對像,在家庭中男女平等,女的可以當家作主,可以出遠門。/太忙了,根本沒空(耍)。過年時,蕩秋千耍一下而已。
洋縣張秀蘭訪談/177
法院老於說:“我就是來貫徹《婚姻法》的,你要來離我就給你離麼,不然我就成違法的了。”/好的定得多,壞的定得少,這是為社會主義打基礎哩麼。/我是在鐵爐子上工作嘞。/一類婦女優選七分,二類是六分。/去干有工分,(自己)不去心裡慌,而且年輕人愛熱鬧。/“馬梅英,年十八,有人給她找婆家,就是男子懶沓沓。那樣的男子我不要,勞動英雄纔愛他。”這是一課書麼。/我結婚那天就是抬的轎,擺的酒席。/(臍帶)自己就剪了麼,都提前準備好的,剪子、線線,準備好,一滿(用)草,把月娃肚上的臍帶剪了,扎住。/娘呀,喫啥哩?有啥喫的哩?/(鼕學的)具體情形我也不大清楚,隻記了一些順口溜:“太陽落,娃子交給她婆婆,背上書包上鼕學。”/單偏有宣傳政策,(講)男的能干啥工作,強女的就能干啥工作。
洋縣周昌彥、羅平珍訪談/187
(洋縣)那時候亂死了。/(國民黨)那時候就是要捐要稅哩,要款哩,什麼稅都要哩。那個兒“拉兵”“拉夫”。/(土改)那時候,咱們家就你巴和巴爺,分了一間房,你爺在解放軍裡當兵。不是你爺當兵的話,就沒事。/那時候就纔倆錢都還上不起,窮得都念不起,窮得喫飯都打怵哩。/(人)家(掃盲班)是農民識字,有個農民識字書哩,寫的是《農民識字》,上頭啥字都有哩。/一解放,那時候有歌謠口號:“男二十,女十八,衛生院裡去檢查,隻要雙方沒有病,就給發個結婚證。”/當時的歌謠口號:“結婚證,兩面紅,兩個名字站當中,你看光榮不光榮?”/(我)頭一天結婚,第二天就下廚房做飯。/有哩,少。沒的現在這就像換鋤頭把兒哩似的,早上結婚下午就離。/我那有你大爹呀,還天天下地做活。/我每一次一出月就去掙工分。/(住在村)後面的文學他大,眼看死呀,他女子蓮娥跟她弟弟往回抬了一桶飯,走路上給淹了,他大大問:“淹哪裡了?那我可不得夠喫了?”(孩子們)說(淹)在路上。(他大)趕緊就出去找到淹飯的地方,趴在路上,用舌頭舔。/(人喫的)紅苕、稀湯苞谷糝糝,倒了狗都攆不上的飯。/先是評成分,成分評了纔鬥(地主惡霸)。/一般都是爭先搶後地做。做得多,工分高,“多勞多得,少勞少得”。/在北山鐵河煉鋼鐵嘞。/那時候嘛,人家能給你啥?就是掙點工分。/白天做一天活掙工分,黑了回來了做一會兒(針線活)。/(婦女)翻了身了麼,(可是)你不做活不得行,不掙工分不得行。
洋縣路珠琴訪談/202
(即將解放)喔時候都把共產黨叫的“紅頭”。/我還是十歲的時候,人家有“民校”哩嘛,下午家上,我上了兩年就上小學了。/都一塊比一塊窮,(找對像)能有啥條件?身體好、能做活就行了。/不要(彩禮),那都窮得(很),有啥哩?有的人結婚會兒喔鋪蓋、(床)單都還是借人家的。/(懷孕期間)一樣搶活做,有你二大時,晌午還在地裡呢,黑了回來就坐下了。/那1960年前後鬧饑荒時我還喫過糠蛋蛋、榆樹皮、芋頭稈稈……,苦得很。/(女的干一天活)說的是七分工,其實都是給六塊多工分。/外頭做活整哉,一心一意地,該做啥做啥。/有塊說梅花的(歌謠)我記著哩,梅花是塊新媳婦的名。
城固縣陳素芳訪談/210
(土改)那時候,(窮)人積極得很,一分代價不給,跑得快得很。/(掃盲)那陣會兒像人家那20來歲的,30歲以下的,像我們這些半樁女女,都積極。/(我沒有上學)關鍵不是學費的問題,是屋裡這些事情不得行,得經管弟弟妹妹。/(19)58年到(19)61年,喫食堂那會兒,生活那麼困難,沒人(願意)出去工作,出去的還有回來的。/尋婆家光說成分好、這家人不做壞事,就行了。/那都是人情關繫了,幫忙。……出工資的少得很。/(食堂喫飯)有,記的有冊冊。/(婦女隊長)帶領婦女下田干活,下水呀。婦女有特殊原因給婦女隊長請假,婦女隊長給安排干活,不叫人家去動水嘛,就是這些事。/(當脫產婦女干部)給你一個大隊,你和人家大隊的干部不協調搞好(關繫),人家就要歧視你哩。/接近餓死我沒見過,那都是連餓帶病。那陣會兒也照顧哩……/(五六十年代)是政府呀、干部呀,都把婦女捧得高。可是婦女成天就是干活、喫飯、養娃,就是這麼一回事。/那時候發展女干部,人家都說那跑跑就跑飛了,不準出去,多少都被拉回去了!/我總覺得現在這社會好得很。/那時候(難產的)少。……(生的時候)快得很。/(解放以後)雖然叫你(婦女)干活了做啥了,你自由麼,不受家庭(太多)約束麼,不受丈夫約束。/(國棉)三廠恢復了以後,人家公函來調他,調他那時候我屋裡困難得很。/(你姑父)就是這樣換回來的。/那邊你太爺死得早,……(你太)向大戶人家賃塊馬騎上就走了,告狀去了。/我爸爸也是當下大隊干部的。/那時候大部分男的都去煉鋼鐵去了,都是些女的在屋做活哩。/像我們小娃,過年了給你縫塊紅布衫麼,就是那粗布,縫塊綠褲麼。/解放了土改了以後,女女也好,男的也好,女老的、男老的都知道政策了,婚姻自由了啥的。/現在這政策你看好得!
城固縣熊景宣訪談/237
(她)忙得很吶,哪有那麼多時間和心情,肚子都喫不飽還有啥心情去上掃盲班?/(婦女要)帶小孩、洗衣服、做飯、縫衣裳、做鞋、紡線織布、喂豬,等等,很多很多,最主要的還是織布紡線。/男女掙的工分不一樣,男的一天能掙十個工分,可女的隻有七個,那已經是優選的了,有些隻有五六個工分。/對她們而言那都是無所謂的,干啥都一樣,沒有喜歡不喜歡、願意不願意。/土改的時候,婦女都很少出門,公婆都不允許兒媳婦出門,管得很嚴。/隻有父母都不在了,女娃家年齡又小,沒辦法纔會去當人家的童養媳。/1956年後,就經人介紹,雙方年輕人還可以見一面,相互了解一下。/有些孕婦在田裡正干活哩,就把孩子生在田裡了。/接生婆也隻是憑經驗處理罷了,實在難產的隻能等死了。當時咱們一個縣纔一所醫院,又那麼遠,也沒錢,隻有等死了。/(坐月子)剛開始幾天家裡還有人照顧,過幾天後就自己照顧自己,屋裡能勞動的人基本上都就出去勞動了。/(農活)多得很,男的能干的,女的基本都干。/1956年以前上學的基本上是男娃。1956年以後,女娃逐漸地上開學了。/1958年轉公社後,村裡的婦女,有少數覺悟高的,入了黨還參了政,在隊裡還會擔任公職,有文化的可以在學校教書。
周至縣張秀花訪談/248
害怕很,成天打仗,有的部隊來了把人能嚇死,跟土匪一樣……有的部隊來了就好很,不拿百姓的東西。/那時也沒有幾個娃念書,把人一天能忙死,連活都做不完。/那時誰有錢給娃看病嘛?硬把娃作踐死了。/我13咧(嫁過來),我家窮很……窮漢家女子給出去換個口糧。/婆如今這一身病都是月子裡落下的病根子。/把人能掙死,……把人一天都忙瘋了……/多虧咱這南山給咱出產了不少東西,開春咧,樹芽子都能喫,總得把肚子墊(一)下麼,不然就餓死了。
乾縣辛月新訪談/254
婦女在地裡勞動,男的在外面勞動。/我女子為要錢買本子和筆,沒少挨(家長的)打。/掃盲班裡人邊看娃邊聽課,能學的字少得很!有些婦女邊聽課邊紡線、納鞋底……/家裡成分稍微不好點的娃不好找對像。/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雖然也要媒人說呢,但兩個娃還要見面談一談。/結婚前還沒見過你爺的面,那時候就不興遇個面啥,就那樣跟你爺把婚結了。/(生孩子時)躺在半截炕上,炕的一頭倒的是灰,上面蓋一塊席片,用灰來滲血。/那時候一天三晌干活,晚上纔加工織布、紡線、納鞋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婦女就沒有那麼約束了……
鳳翔縣歐玉芬訪談/261
那會兒娶新人的時候抬的有轎,有專門賃的新人穿的裙子。/我上速成班認識下的字不少,臨後有了你姑,(學下的字都)忘光了,顧了操心經管娃娃了。/(女娃娃)可怎麼能不想上(學)哩?想上沒錢。/我懷送給人家的那個你碎爸的時候,都快生娃了還幫著翻地哩。/當時咱們這附近兩個隊合在一搭,下地做活的時候女人多得很!/當時把罪受扎了,就沒時間休息。/人家說(婦女)解放了就解放了麼。經常開會,不住勁地開會!
鳳翔縣羅氏訪談/269
要是人家說起這個女娃伙勤勞,會給人家做飯、做家務,針線活好,身體沒麻達,這個女娃伙就好找對像!/當時去上速成班基本上是粗識字,能認識100到200字。/(修水庫的)工地上女人多很,主要是用架子車在大壩上拉土。/女人們除參加生產隊勞動外,就看管孩子、照顧老人、做飯、磨面,屋裡一家子人穿的衣服都是自己用紡車紡的線,自己織的布。
佳縣郭子珍訪談/272
我小時候沒喫過多少苦,生活條件也好一點。/當時辦掃盲班的時候,我還算老師給他們上課呢。/一般找人家的標準是“一軍二干三工人,至死不找受苦人”,對軍人特別崇拜。/我娘家不要彩禮,是婆家自願送的,送了二鬥米、二鬥面、錢。/我生完娃三天後就開始自己干家務了,40天後就下地干活了,苦得很。/喫大鍋飯時,每家隻能留一口鍋,其他都不能留,全部煉鋼了;每家每天晚上的尿也要收集起來制作。/當時我特別羨慕別人家的女人,心想我男人要是個小隊長我該有多享福,也不用受苦了。/我家主要是沒有勞力,我老伴在外面工作,所以說家裡門外都要我一個人干,大娃娃還能幫點忙……/現在回過頭來看看,以前就一個字,“苦”。
佳縣崔領珍訪談/280
該就那種可厲害的婆姨纔跟著了麼!/(集體化時期)一群人就做營生就拉話,說嘞笑嘞,可紅火了!/(1960年前後的饑荒時期,咱們這裡)則該就喫兩顆救濟(糧),再推的喫玉米芯芯,蒸的喫苦菜窩窩那些。/(我找對像那陣)也沒甚條件,一般就是有糧食,人老實則行嘞麼。有的就看大人了,大人願意的話沒東西也行。/養你二姑姑那天,早起喫罷飯我到溝裡灌了兩回水回來,剛把水倒下噻,則肚子疼起嘞,我褲子一脫,就養娃娃。/一群人在一起做營生了,一個隊還跟一個隊比賽,看誰家先做完,可紅火了。/就是那陣白天可忙了,(家務)都要黑夜做了,還沒電。/我們家那陣是全崔家垇最有東西的,不是說沒錢,我爸爸們該是說女娃娃念書沒用,則該沒讓我們念麼。/那時候也看娃娃們了,各自不想念了則該沒法念了麼。/該就是女的結婚不用光聽娘老子的嘞,還要看個人願不願意了;女的不用纏腳;女娃娃們也能念書;女的跟男的一樣樣地可地裡那些麼。/(五六十年代)就可忙了。
蒲城徐秀珍訪談/290
解放了以後,我還在青年隊給引隊(扭秧歌)哩,腰裡繫著紅(布),手裡拿一個帕帕,切面刀腰裡別著。/老早那就是的,老封建麼,說“女娃十二三,都不離娘的裙邊”。/娃大了(自然)叫念(書),那念得好壞是自己的事,你再有錢供,(娃)不念也不行。/那不貴,(但是)那沒有的,那掙不來錢,光是種莊稼哩,這鋤地呀弄啥呀的。/(我)不得(經常)去(掃盲班),有娃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找對像)那都要同意哩,那還叫見哩麼……/那我這是先說了一個(對像)是17(歲時),(改嫁)到這時28(歲)。/老早那不是在地裡,就是在屋裡紡線織布。/怎樣是好婚姻,那就是在這屋裡暢快了好,這家子人都待咱好,那這就是好。/哎,(懷孕了)老常都是小跑,還跑得跟不上。/(在家裡生娃)那害怕那咋?那說婆娘都是銅心鐵膽。還能有啥辦法?/坐月子這段時間,我跟你爺倆個互管哩……/那就是你到啥時候了做啥……/那我屋裡(走)不得開,不然娃都給誰擱呀?(我)老漢去(煉鐵)該。/(修水渠、水庫、鐵路、公路)那可能回回都沒把他漏過。/(婦女解放)就是慷慨了麼。/人說老早(女)人那腳(可以放)在醋碟裡。/記不起(當時對婦女有啥宣傳了),那時屋裡負擔重很。
蒲城縣劉秀雲訪談/307
我是因為我妹子比我小七歲,要看她,沒上學。/女子夜校,全女的,都積極得很;不想上的就在屋裡做針線活。/像我那時候,訂婚,就是看上(男方)屋裡的案(板)還大大的。/我結婚的時候都解放了,也把辮子鉸了,也沒有蓋頭,戴的是蓬頭紗。/就算懷孕也要下地干活,憑工分喫飯,不得不去,掙的(工分)多,分的(糧食)多。/有啥喫啥,20個雞蛋,也沒有個掛面,把人能窮死……/那時候就不怕干活,新社會自由,舊社會不自由。/不願意(喫食堂)也沒辦法,生產隊不分糧食,沒啥喫!/出去干活美麼,能喫上馍,喝些稀飯。在屋裡喫不上,窮得跟啥一樣!/忙得跟啥一樣的,還娛樂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婦女)就自由了,可以出門。以前見了陌生男的不準說話,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可以出去,(可以)做地裡活。/退了食堂,(食堂)散了,自己屋裡做,改革開放了(就好了)。/……屋裡二層梯住下了,太陽能、手機、電動車、摩托車啥都有了。
蒲城縣武東霞、惠堯登訪談/316
我今年77(歲)了,你問我幾時出生的,我就不懂。/不願意讓她們去(上學),那隻想做的賣布,紡的賣線哩!/叫他上該,咱這幾個(娃)都上該。/我學的那期(鼕學),每天下午,我獨自一個人去學,我媽給我看門哩、管娃哩,我還寫的那字、買下的本子什麼的。/家裡情況(如果)不好,為了錢的把娃不管咋樣,隻要人家給錢(就嫁)。/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雖然提倡婚姻自主,但還要錢哩。/那國家提倡(婚姻自由)哩麼,隨解放就提倡哩。/都尋的啥(對)像?一時期也一時期的。/咱東街一些個都是的,家裡情況好的,媳婦都大。/在舊社會,這塊的家庭不算好,也是算差不多的,(彩禮)過於貴了(我們家)還不要(那女子)。/一般的、大多數的(新娘)都坐那(馬)車!坐轎的是那情況好的。/(好婚姻)那就是忍人任勞,一輩子沒打架、沒罵仗。/那今去娘家、明去娘家,娘家也肯叫。/解放以後,有些男的到外面干活去了,生產隊就靠婦女,有時候男的走完了。/(懷孕期間)那隊長就安排輕點的活,重活叫(別)人家做哩。/(生孩子前我心裡)害怕,那黑來還哭該。/我今(娃)滿月了住娘家待十天,40天就開始下了活了。/總的說,婦女啥活都做哩。/(大煉鋼鐵)那去的人不少哩,我妹子也去該。/喜歡做那個工程,做飯換工分哩。/在地裡去都拿的活。/封建家長不壓迫你了,那就強得太了。/給你唱兩句,給你唱那土地改革。/(國民黨時)她先後兩個,她年齡大,那個上(婦女班)的時間長,那把婦女的一、二、三、四冊書,這麼長的把那上完,現在起碼那完小畢業都認不下那些字。/……病下了,差點把命要了。/那誰照顧,誰給你照顧哩?沒人管。/那過去的婦女,黑來紡線是一定的。/那反正是,那幾十年反正是顧了嘴了,光顧了嘴了。
商洛市商州區任興華訪談/337
土改前有40多畝地,當時我家裡人少地多,沒有勞力,我當時在學校裡(上學),土地是廣種薄收。土改時土地按人口分配,我家的土地就減少了。/合作化時,農民有的積極,有的消極……/婦女和男的一樣,擔、挖、收、種,可以說是男的干啥、女的就干啥,所以說,婦女太苦了,要生娃管娃、做家務,到地裡去還要跟男人一樣地干活。/掃盲的時候,男的、女的都掃,女的也多。一般是青年女的、沒有碎娃拖累的,比較積極,來了學認字。/總之一句話,不管它是苦的、臭的,隻要無毒,都弄來喫。/女的看男的,一是看長得皙丑,二是看家裡成分,看你家裡成分高不高。再一個,干部的後代好找對像。/五六十年代的婦女實在是太可憐啦……/(婦女)白天為了掙工分、多分糧,就和男子一樣地干活,一天最多掙八個工分。一切家務都在晚上做……/土改合作化人民公社那陣子,婦女是獲得了解放,是在政治上獲得了解放,婦女能夠參加社會活動,如參加識字速成班、秧歌隊等。/她沒有上過掃盲班,主要是因為她年齡大、家庭成分是地主、纏了小腳、孩子多、家務忙。/第一個孩子是1949年出生的。以後每隔兩三年就生一個孩子。一連三個孩子都是男孩子。……結果三個孩子都得了“四六風”病夭折了。/借下的糧食她經常給我多喫,她自己就喫代食品,像野菜、蓖麻葉等,可以說是喫糠咽菜。
商南縣李翠英回憶/346
擔憂婚姻/重建家業/承擔公務/參加勞動/養育孩子/時來運轉
高陵縣馬鳳琴訪談/354
我上學時已經都十幾歲了,……班裡還有個18歲結了婚的姑娘來上學。/我是1967年結的婚。……他用自行車把我帶到他家,我們那會兒都興這樣。/我們那的村裡,有政府專門培養的接生婆,也叫農村接生員,比較專業。/女的活相對重些,如拉架子車、割麥、搗鼓“三類苗”、撥(棉)花苗等活。/五六十年代,國家當時推行的政策好,婦女確實得到了解放。
高陵縣胡清賢訪談/360
最後(1962年)趕上了“年齡的政策”,……就不能繼續上學。/(找對像)一般都是介紹人介紹,兩個人見面,要是同意就算訂婚了。/過去婆婆對媳婦要求特嚴,……等我結婚時都好多了,婆婆對我很好。/我們那會兒懷孕了照樣工作,那會兒的人非常潑辣,在生產隊什麼活都做。/那會兒好像人們一年四季都在地裡干活。/女的能當干部管理男的,這也說明男女是平等的。
高陵縣韓衛東訪談/368
母親每天干完地裡的活還要干家裡的,婦女可憐,活多。/(大概1961年)我母親餓得整個人浮腫,臉特別黃。/五六十年代通過宣傳,……婦女有了很大程度上的自由。/我們夫妻之間還是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我那會兒工作離家太遠,妻子是一頭沉,……家裡家外的事她都擔著。/在我上學問題上,母親特支持,寧願縮衣節食供我上學……
鎮安縣趙光強訪談/375
那土改對人來說可是翻天覆地的事。/集體勞動那就是自己督促自己,想辦法完成自己的工分,纔能分到雜糧。/我們這食堂辦得不好。/咱這掃盲那就是黑的去麼,勞動一天,晚上拿個本,一晚認30個字,學會、認會。男的女的都一樣。/沒的彩禮,隻要要彩禮,就說是買賣婚姻,(所以)都不要彩禮。/那跟現在就沒法比,(現在)生活翻了不知多少倍,那還不拿百分比來說,真的,生活改善得都不知道有多強了。/我記得當時我母親就說,有了共產黨就是好,以前都沒想到會過上這種日子,往年吧被打著罵著就覺得過得昏天暗地的,現在身上有了勁,倒覺得年輕了些。
鎮安縣章榮珍訪談/385
(掃盲班)一般都是白天下地做活,晚上上課識字。/我跟你爺是(19)54年結的婚,……也沒有啥子彩禮,就是領個結婚證結個婚麼,沒要彩禮。/平時沒得糊湯飯喫的,坐月子有糊湯飯喫,就是那。/(大煉鋼鐵運動時)我們(婦女)也跟著砍柴燒爐子,找各種鐵器,啥都干過。/(五六十年代)婦女干的是跟男的一樣的活路,自己屋還有家務活要干,比男的還辛苦。/(土改)就是解放以後多少人沒有地就按人口分。/搞合作化就是反正同意參加合作化就喫飯,做啥也都有保證。/那個時候那一陣(喫食堂)就是政策麼,……必須喫食堂,不存在願意不願意的情況。/(鬧饑荒那一陣)找野菜、野草麼,不鬧人的東西就喫。個人喫樹皮,啥都挖回來喫,能喫的都喫了。/(五六十年代)那一陣的生活都是一樣的麼,那都是受罪。
鎮安縣王邦慶訪談/395
你奶還沒過門在娘家就參加(田間勞動)了。/你奶懷孕的時候照樣啥事都干,挺個大肚子照樣下地干活,一直到馬上要生了纔回家生娃。/生產隊的活不能耽誤,還有一大堆家務要干,到田裡干活,還要把娃帶上,你奶很辛苦的。
鎮巴縣劉文蘭訪談/398
上學的女娃娃也多,那些嘛,因為男女平等,社會好。/我們當時在(娘)家,纔十四五歲,我也參加過,上了半季掃盲班。我還認字,寫字寫得很好呢。現在因為活苦,忘完了。/(20世紀50年代)時興自己找對像,不過(我)還是由父母做主,我媽很兇的。/(懷孕期間)照樣地干,沒得人體貼,硬干,大家都一樣,有的時候晚上還要夜戰。/(在家自己生孩子)不擔心,(危險)那些不考慮,人是恍的,生就生了,死就死了,條件也不好,幾十裡路纔有醫院。/(婦女)啥都干,挖地、挑梯田、修堰塘,那些在李家坡搞大會戰,挖梯地、栽茶……/忙啊,我們當時地又遠、活又多,每晚十一二點纔睡,早上五點多、六點多就要起來,苦啊。/(婦女解放)就是婦女有權,男女平等,男人能做的女人也能做,輕活重活都得干。/五幾年、六幾年苦得傷腦筋,又要顧喫又要顧穿,苦惱得哭呀,掉眼淚呀!
鎮巴縣張德厚訪談/406
婦女要做家務、要干(田地裡的)活、養小孩,所以沒有時間參加掃盲班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她參加田間勞動,大家都下地干活,她也要去砍柴、種菜、鋤草……,水田一般不去。/生完孩子一般(被)照顧十來天就要出來煮飯、做家務的。農村家裡窮,隻要不提重東西、不踫冷水就行
了。/母親的生活是比較忙碌和艱苦的,無論在啥時候她都很苦的。/五十年代,《婚姻法》強調婚姻自由、解放婦女,女子有權提出離婚。/蔣介石時代就是沒有結婚證,50年代纔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誰不參加勞動,那是(被)說思想不端正的。/我結婚在1964年,新郎穿干淨的衣服,身上結個大紅花,女的穿紅衣服,有頭蓋,有花冠,坐轎子到我們家。/那時候沒有錢,也沒有條件的,就想(在家生孩子)順其自然,就這麼一回事。/婦女有參加煉鋼的,燒火、砍柴、挖土都要婦女干的,還要負責送飯的。
寶雞金臺區強月梅訪談/413
那時候好得很,給女的一分地,在家裡就能說起話了,也就敢串門子了。/合作化好得很,當時地裡產量比私人種時高得多,一畝地產100多斤,生活就不愁喫了,分的糧還有剩餘。/我很想那時候的集體勞動,熱鬧得很,隊長把鈴一打,我就去了,積極得很,隊長分配做啥就做啥。/(要)不是掃盲噻,我(們)這些女人沒上過學,咋認得字呢?/(三年困難時期)人餓很,但沒餓死人。國家好很,還給救濟糧呢。/記得(社教時)對大隊小隊干部進行清理,看有沒有貪污。有時候晚上還開批鬥會,鬥爭“四不清”干部,男的女的都在會上發言。/找個工人就好得很。/(三個孩子)都是在家裡生的,村裡有衛生員呢。/那時候生活好著呢,家家戶戶都一樣。
富平縣劉氏訪談/419
我咋知道我啥時候要下的?/(我)都十六七歲了,上了幾天民校。/(問男方要東西)我都不會要啥,我媽給我要。四身衣服……,幾長頭布,幾斤棉花。/你想掙人家工分呢。/干活的時候就用繩子(把“騎馬布”)拴在褲帶上,掉不了,濕的!重的!/女的也去。有娃的,去不成的,讓你在近處去;沒有娃的就派到遠處去了,就不得回來(喫飯),在那喫的大鍋飯。/那時候期盼啥時候能喫個白面馍……
合陽縣趙雪花訪談/425
(土改分地)像咱這就是按人頭分呢,你家的人多,分的地也就多。也就是平均每人四畝來地。不過這還是要看地方的,有的地方人就平均得多,並不是那麼絕對的。/我八歲就上學了。咱們這有個雷莊小學,我們村的孩子基本上都在那上學,不管男女都上,大家都是跟風看樣子呢,你去我也去,反正也不用交學費。/隻要男的家裡成分好,沒啥不良嗜好,為人厚道老實,勤勤懇懇,能過日子就行咧。/我結婚是在臘月,就快過年了,你說地裡還有啥農活可干?/像年輕人就上的“民校”,一天來兩次,學習程度稍高;成年婦女們就上個識字班,會點字就行了。/那時女的勞動一天纔給八個工分,男的給十個……。我們(婦女)是鋤地、摘棉花、拉土拉糞的,跟男的干的差不多,因為男勞都被調去修路、修渠什麼的了。/那時人窮,誰有錢上醫院去生產啊?那時每個村都有一兩個接生員,誰家要是生小孩就去請接生員。/……所以我(坐月子期間)還得做飯。家裡還養著豬和雞,我還要喂豬喂雞,並不很輕松的。另外,還得給孩子做衣服鞋帽。/勞動沒有積極性,公社生活一年不如一年,隻得解散了。/我們那時候比我媽她們那輩子好得多了,你們現在又比我們幸福得多。
禮泉縣田清珍訪談/433
記得,餓得很,一天到晚為喫發愁,為嘴勞計,蘇聯逼債緊得很。/隻有地主、富農家女娃能上得起學,當時社會就沒有讓女娃上學的意識,如果有,還要被人笑話。/都抱的娃上掃盲班,走形式,沒心思上,家裡活多很,地裡的、還有許多人的喫喝穿都要靠手來做,人忙得沒有時間上。/在舊社會,打死的、糟蹋的媳婦多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打媳婦的現像沒那麼嚴重了,但剛解放的時候還是那樣的。/當時是套個牛車娶的。……在從娘家走時候,頭發要梳成扎角,頭戴花冠、蓋頭,披紗。……中午新娘拆頭後梳成泡泡型……第二天回門去娘家……/我是1951年開始當接生婆的,……以前的接生婆接得粗糙,所以死的人較多;我接生時,剪臍帶有技巧,大約有三指這麼長吧,挽一下就好。/我在我的兩個孩子的月子裡,剛剛出月就勞動。/干的活雜得很,鋤麥子、挖地、挖溝坡,還有就是平地,這個是主活;還有吆車、拉土、拉糞……,什麼活都干。/織布、紡布、喂牛、看娃……,全部家務(婦女)都干。
禮泉縣鄧素芹訪談/440
以前婦女在家隻是織布紡線,不能下地勞動,沒有說話權;土改後,女的開會、學習、念速成班。/以前我屋老都是短錢戶,貧得很。合作化以後給我(按勞動)分糧,生活當然比以前好。/食堂人根本就喫不飽,都不生娃了。/你想,我到鋼鐵上做飯,想喫多少就喫多少;到生產隊還有人管,喫的就那麼一點點,到底沒有外面好。我那年輕時還愛往外面跑。/(饑荒時咱這裡)嚴重很,我記得咱村都沒有懷孕的。許多人都拉不下(大便)來。/剛解放女娃上學不多,後來慢慢比舊社會多了,像大女子上民校、速成班,碎娃就叫你上學。/剛解放(找對像)雙方還不談話,還是包辦,不見面,那是剛一解放;後來還談話、見面。我跟你爺就沒見面,我是(19)58年結的婚。/要麼,你一天都在地裡干,不晚上加班加點做這些(家務活),人家誰給你做?都是要熬夜做呢。/(五六十年代)婦女能勞動,能和男的到一塊去麼,開會弄啥的婦女都能到人前去麼。老早那誰叫你去?
禮泉縣強彩雲、楊胭脂訪談/448
(我)上了一兩年(學),1961、1962年糧食緊張,就棄學了。1962年來的陝西,那時甘肅的饑荒要比陝西嚴重。/(找對像)條件講究女方向男方要一成禮、二成禮、三成禮;還有就是扯衣服、送棉花之類的。/(結婚時)一般的,套個拉拉車,用席子給罩個棚子,半夜就去娶(新娘),趕路呢,要趕天明到婆家。講究新娘車先走,娘家的客人再自己備套個車隨後。新娘子戴鳳披紗,中午後挨家挨戶地拜禮,全村家家戶戶都得拜。/人提起坐月子都害怕……/有的媳婦沒有婆婆,背著娃娃勞動,更累。/有的女的在家裡耕地干男人的活,有的女的被派出去打壩,帶的娃去。/加班做衣服、紡線,因為(白天)沒有時間(做家務),隻得加夜班。/解放婦女的目的是讓婦女有發言權,有掌握權,可以當家,地位提高,說一句(話)能算一句,男女平等,女人頂半邊天。
禮泉縣刑粉蓮、羅淑玉訪談/454
記得有一年大年三十過年,我妹夫給我家十斤肉,我們沒有喫,偷偷地賣了,給娃當學費。/上了掃盲班大概就能認得錢了,還有糧票上的數字,1、2、3、4等都能認得了。/現在大約60歲以上的人(結婚時)沒有結婚證,也沒有《婚姻法》,現在大約60歲以下的結婚時就有(結婚證和《婚姻法》)了。/若人家門關著、沒有起床來開門,那就趁機會多敲幾家門就算拜過了。(新娘拜禮時)手帕上拴個五鈴,拜人的時候叮叮的。/娘家有“叫”有“送”,從娘家回來,婆婆交給一個圍裙,就標志著正式成為媳婦了,就要干家務了。/(孕期)不休息,不停地干活,有的生孩子時還烙馍著呢。/我參加過修水利,當時左小腿底部摔壞了,最後集聚了腰帶扎住、固定後纔被送回家。/晚上服侍老媽、照顧娃,還要加班抽空做衣服,準備春夏秋鼕的衣服,做飯,第二天上地勞動,忙得不得了。
白水縣王海榮訪談/460
那種年代,女的地位低下,誰還舍得為女娃花錢?/那時人結婚,新媳婦下轎光看腳,不管你身體好壞,相貌美丑,隻要腳小,人就說是好媳婦。“腳小手巧”,那時候人就是這麼說的。/妖精要發怪哩,你有啥辦法?/(懷娃和坐月子)誰照顧你,看把你美得!過去那人都沒人管。……生娃都不管,還坐月子呢!/那一天忙得,一下下都不敢停。/(婦女解放了就)自由了麼,能和男人同時管家庭,說話起大作用哩。男的干啥也和女的商商量量,能更好地解決問題。後來還讓女的跳舞哩。這一來,她們整天可以心情歡暢呀……/(掃盲班)上過是上過,不過就上了幾天。後來咱這辦過鼕季的夜校,一直在那裡面上了一二年。/都是在屋裡,用土辦法接生,用炕灰(滲血),用自己的剪子(剪臍帶)。/(活)多麼。你想,娃多,還都小。做飯、洗衣服、經管娃,都是她在忙。對了,還要織布哩。/人家說“共產黨來了變了天”,我看真是天變了,而且還是陰轉晴……
白水縣梁雲霞訪談/467
當時就有順口溜說“婆婆替媳婦去支差,點罷名字跑回來”。/你舅、你媽和你姨,我這三個孩子都上過學。/到新社會,婦女比舊社會的婦女好多了,不纏腳了,也沒有過去那些舊規矩了,結婚、說對像這些都自由了。/那時候的活也不是多重的,就是時間長,有時間規定,活多活少都要去。大多數人也不太好好干,隻是熬時間、掙工分,混口飯喫。/不過有的人就願意去“躍進渠”干活,還說在“躍進渠”干活的“十大好”:不用拾柴、不用燒火、不用做飯……/那時去地裡干活,路上邊走邊納鞋底;在地裡干活歇氣的工夫,手裡都拿的是針線活。/(舊社會)給孩子介紹對像都是包辦的,那時候的人,都是人騙人。/到五六十年代介紹對像,那基本上都叫娃們見一見。自己隻要願意就能成,不願意了可另給介紹。/那會兒嫁到男方隻要不受婆婆壓迫,不受太多的苦就不錯了,也不說什麼好夫妻,隻要日子能順順過就好了。/那時候說那“做一女子做一官,做一媳婦哭皇天,做一阿家嘴磨干”。/那天天都在地裡,一年到頭都是干活。當時家裡隻有我和你外公兩個人干活,晚上也加班,當時叫“夜戰”……/那時候,坐月子的時候,能干的活就自己干。有的情況好的出了滿月纔下地干活;有的家裡缺人,滿月裡頭啥事都得自己干。
西鄉縣周清國訪談/477
(土改後)舀水不上鍋,餓著肚子干活。相比以前地主成分的(生活)條件,越來越苦,日子難過。/(入社)樂意也得去,不樂意也得去。不樂意的就算入反動派,最終都必須入社。/那時候天天都餓著肚子干活,又苦又累。……熱鬧是熱鬧,生產隊人多嘛,餓著也能鬧起來。/(婦女對掃盲班)也不太積極,主要一天要干的活太多了。/(饑荒時期)沒糧食喫,現在好多喂豬喫的東西在那時候都是寶貝呀。/(1951年前後找對像)沒有啥條件,自己不做主的,全由家長說了算。/下地勞動也得等坐完月子纔可以。生產隊的人沒事就會來催人,讓下地勞動,但一般沒到時間不會強迫你勞動。/那時候有什麼休閑娛樂呀?天天活都干不完,還娛樂?
西鄉縣吳業榮訪談/482
字我認識幾個,都是當時在廟裡頭那個夜班認識了幾個。/(找對像的)條件是能做活路就好,屋裡缺勞力可不得行啦,過不下去。/在家裡請的接生婆來,過了留人家喫頓飯都夠了。/當時細娃都小得很,沒人管,都跟到一起耍,每天全身都是灰和水,有時候身上長疤。
張玉梅的悲劇婚姻/486
後記/488
內容簡介
1949—1965年是新中國成立“頭17年”,中國政府在“男女平等”“解放婦女”的口號下對婦女的種種動員,使婦女以靠前的速度和廣度走出家門,參與種種社會事務,婦女的生活方式、生活內容及精神狀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占中國婦女總數85%以上的農村婦女的變化,用“翻天覆地”來描述也不為過。可以說,要充分、全面地認識1949—1965年的中國婦女生活,農村婦女是回避不了的。
但是,由於文化水平、生活繁忙等因素,當時的婦女沒有留下日記或文字性的回憶片斷。已有的史料主要有檔案史料、報刊史料和方志史料,有關農村婦女生存狀況的調查不多。
1949—1965年報刊史料中對農村婦女的報道以正面消息為主,隻有“讀者來信”和“觀察臺”這樣的小欄目對婦女的苦惱有所反映。方志史料基本是線條式的,是政策和簡單統計數字的組合,隻能從中了解到農村婦女生活的政策背景。可以看出,現有史料中農村婦女的聲音十等
作者簡介
陳海儒李巧寧 著 陳海儒,李巧寧 編
陳海儒,男,漢族,陝西城固縣人,歷史學碩士。現為陝西理工大學西北聯大研究所所長。主要從事西北聯大史、20世紀中國鄉村史研究。發表相關學術論文近30篇,出版學術專著《陝西農村婦女的日常生活:1949—1965》一部(與李巧寧合著),參編《西北聯大與中國高等教育Ⅱ——紀念西北聯大漢中辦學75周年》一部,正在主持陝西省社科基金項目“西北聯大與陝南社會變遷研究”等。 
李巧寧,女,漢族,陝西眉縣人。2005年在南京大學取得歷史學博士學位。現為陝西理工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教學之餘,致力於20世紀中國鄉村史、婦女史和社會史的研究,發表相關學術論等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