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感覺主義的譜繫(新史學十年的反思之旅)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市場價】
    320-464
    【優惠價】
    200-290
    【作者】 楊念群 
    【出版社】北京大學 
    【ISBN】978730120663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北京大學
    ISBN:9787301206638
    商品編碼:1028538545

    開本:16
    出版時間:2012-07-01

    代碼:42
    作者:楊念群

        
        
    "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稱:感覺主義的譜繫(新史學十年的反思之旅)
    • 作者:楊念群
    • 代碼:42
    • 出版社:北京大學
    • ISBN號:9787301206638

    其他參考信息

    • 出版時間:2012-07-01
    • 印刷時間:2012-07-01
    • 版次:1
    • 印次:1
    • 開本:16開
    • 包裝:平裝
    • 頁數:315
    • 字數:280千字

    編輯推薦語

    《感覺主義的譜繫(新史學十年的反思之旅)》由楊念群所著,本書荟萃了作者近十餘年間對此問題的持續思考,是史學界努力建立新研究範式的一次卓見成效的嘗試。當代歷史研究,在突破舊有意識形態的控制之後,又亟待**學科專業壁壘,建立起與當代思潮變動之間的關聯,進而具有廣闊的視野、通達的問題意識及**局部事件的洞察力。

    作者簡介

    楊念群,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教授。主要著作有:《儒學地域化的近代形態——三大知識群體互動的比較研究》(1997)、《楊念群自選集》(2000)、《中層理論:東西方思想會通下的中國史研究》(2001)、《空間·記憶·社會轉型——”新社會史”研究論文精選集》(主編,2001)、《雪域求法記——一個漢人喇嘛的口述史》(合著,2003)、《新史學——多學科對話的圖景》(主編,2004)、《昨日之我與**之我——當代史學的反思與闡釋》(2005)等。兼任中華書局出版《新史學》叢刊學術召集人。

    目錄

    自序
    上編 作為一種“地方性知識”的儒學
    一 “儒學地域化”概念再詮釋
    “儒學”的核心問題是如何進行“道德實踐”的問題
    中華帝國氣質的變化與“道德主義”的興起
    “講學”以“正君心”:道德實踐的發蒙
    “儒學地域化”的底層實踐:道德約束轉化為治理規範
    “儒學地域化”的危機及其在近代的殘存形態
    贅語:道統的坍塌
    二 近代“東亞”的構建與儒學的命運
    “東亞”概念的含混性
    中國“華夷秩序觀”的文化遺留與民族**理念的衝突及其調適
    中國構造“東亞”想像的歷史與現實基礎
    日本的“脫亞”心態及其歷史根源
    韓國的位置
    結論:“東亞”想像的譜繫
    中編道統·政統的歷史構造與興衰軌跡
    三 “文質”之辨與中國歷史觀之構造
    “文質”之辨與“三代”黃金期的建構
    是“反智”還是“反知”?
    “文質”辨析與明清易代
    “文質”之辨僅僅是對歷史黃金期的復歸嗎?
    四 清朝統治的合法性及其治理技術
    清朝統治合法性的闡釋與清史研究新境的拓展
    清朝“大一統”話語與早期全球化視野
    清朝的治理技術與官員的政治執行力
    如何從新的角度觀察“身體政治”
    五 **“漢化論”與“滿洲特性論”
    “新清史”與“舊清史”研究路徑的差異
    “新清史”研究的盲點之所在
    清史研究出現第三條道路的可能性
    餘論:我看“大一統”歷史觀
    六 中國藝術表達中的“隱喻”傳統與歷史寫作
    史學危機與“隱喻史”研究的興起
    “隱喻史”表現之一:詩詞隱語與繪畫主題中所表達的士人心態
    “隱喻史”表現之二:不同藝術作品隱喻中所表現出的歷史變遷
    結論:“隱喻”解讀對於歷史書寫的意義
    下編**“地方性”:思想與方法
    七 “危機意識”的形成與中國現代歷史觀念變遷
    “危機意識”對應三大問題
    “列文森悖論”的有效性及其修正
    從“帝國”到“**”,從“**”到“社會”
    “封建”意義的現代表述
    “危機意識”的轉變與“地方史”研究的興起
    走向“實踐觀”的新史學
    八 中國歷史學如何回應時代思潮(1978—2008)
    從論證政治“合法性”到詮釋社會“現代性”
    “逆現代化行為”出現後的“國學”和“地方史研究”
    “大敘事”的回歸與史學方性發展
    中國史學需要一種“感覺主義”!
    九 “地方性知識”、“地方感”與“跨區域研究”的前景
    “宗族”、“廟宇”與區域社會史研究
    從“地方性知識”到“地方感”
    政治變遷的地方性邏輯和跨地方性邏輯
    跨區域研究的前景
    十 “在地化”研究的得失與中國社會史的發展
    從“古史”到“近史”:日趨單調的歷史?
    “歷史學”人類學化的貢獻及其危險
    “在地化”的認知經驗與“感覺主義”
    “英雄史觀”的回歸?
    十一 如何從“醫療史”的視角理解現代政治?
    什麼是“現代政治”?
    作為問題出發點的“身體”
    “空間”的含義
    “身體”一“空間”一“制度”
    “社會動員”與“**”
    十二 中國的“另一個近代”
    無法步入“西方式近代”的焦慮
    溝口雄三學術世界裡的“地方”及其修正
    中國革命發生學
    “風景”的再發現與“勞動”的再定義
    “群眾動員”與“民主”
    “抗爭性政治”與“顛倒的想像”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