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張仲景診斷學(第3版)(張仲景醫學全集)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市場價】
    540-784
    【優惠價】
    338-490
    【作者】 陳家旭 
    【出版社】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2140586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21405866
    版次:3

    商品編碼:12482759
    品牌: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包裝:平裝

    開本:異型16開
    出版時間:2019-01-01
    用紙:膠版紙

    作者:陳家旭

        
        
    "

    編輯推薦

    經久不衰、一版再版的當代中醫經典著作,國醫大師王琦推薦閱讀。

    《張仲景醫學全集》集仲景學研究之大成,從源流、疾病、藥物、方劑、實驗及養生諸方面進行繫列研究,不僅構架新穎,內容翔實,而且反映當代研究進展,使經典穿越時空,具有強烈的時代感,是一部耐讀耐用的細流綿長的書。-------國醫大師王琦

    實乃叔和之後,於仲景學說之光大,又一時代功臣也。業醫愛醫者如能手置一部是書,逐類考究,於中醫前途,必得光明昌大之一助矣。-------施今墨再傳弟子薛鉅夫


    內容簡介

    本書按《中醫診斷學》的順序分章節介紹了張仲景相關診斷學的內容,並結合仲景對特殊診法的貢獻,增加了“試探診法”和“陰性癥狀診斷法”。全書內容豐富,資料翔實,既對原文進行了闡釋,又就後世的補遺進行了整理彙編,自成體繫,較全面地反映了張仲景診斷學學術思想。本書可供中醫藥院校師生、臨床醫師閱讀參考。


    目錄

    第一章望診/ 1

    第一節舌診/ 1

    第二節色診/ 10

    第三節體態/ 19

    附一望診的現代研究/ 21

    附二舌診的現代研究/ 27

    第二章切診/ 47

    第一節脈診/ 47

    附寸口脈幾種特殊脈像/ 81

    第二節腹診/ 93

    第三節肢體切診/ 99

    附一脈診的現代研究/ 108

    附二腹診的現代研究/ 117

    第三章 問診和聞診/ 120

    第一節 問診/ 120

    第二節 聞診/ 126

    附聞診的現代研究/ 132

    第四章 試探診法/ 135

    第一節 藥物試探/ 135

    第二節 飲食試探/ 136

    第三節 嗜欲試探/ 144

    第四節 聞聲音試探/ 144

    第五章陰性癥狀的診斷學意義/ 148

    第一節 不嘔/ 148

    第二節 不渴/ 150

    第三節 小便利/ 152

    第四節 無熱證/ 156

    第五節 無裡證/ 157

    第六章六經辨證/ 158

    第一節六經病證臨床特征/ 159

    第二節六經病發病類型/ 175

    第三節六經病傳變/ 175

    第七章髒腑辨證/ 177

    第一節肺與大腸病辨證/ 177

    第二節肝膽病辨證/ 180

    第三節脾胃病辨證/ 183

    第四節心與小腸病辨證/ 186

    第五節腎與膀胱病辨證/ 188

    第六節髒腑兼證/ 189

    附一中醫肺髒本質的研究進展/ 193

    附二中醫肝髒證候的研究進展/ 204

    附三中醫脾髒本質的研究進展/ 224

    附四中醫心髒本質的研究進展/ 247

    附五中醫腎髒本質的研究進展/ 261

    第八章 八綱與病因辨證/ 276

    第一節八綱辨證/ 276

    第二節病因辨證/ 290

    附寒熱證的研究進展 / 297

    第九章 經絡辨證/ 308

    第—節手太陰肺經病證/ 308

    第二節手陽明大腸經病證/ 309

    第三節足陽明胃經病證/ 309

    第四節足太陰脾經病證/ 310

    第五節手少陰心經病證/ 311

    第六節手太陽小腸經病證/ 312

    第七節足太陽膀胱經病證/ 312

    第八節足少陰腎經病證/ 313

    第九節手厥陰心包經病證/ 314

    第十節手少陽三焦經病證/ 315

    第十一節足少陽膽經病證/ 315

    第十二節足厥陰肝經病證/ 316

    第十章 三焦辨證/ 317

    第一節 上焦病證/ 317

    第二節 中焦病證/ 319

    第三節 下焦病證/ 320

    第十一章 氣血辨證/ 322

    第一節 《傷寒雜病論》血證/ 322

    第二節 《傷寒雜病論》血瘀證辨病與辨證/ 325

    附一氣虛證診斷標準與客觀化指標的研究進展/ 333

    附二中醫血瘀證的研究/ 340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第一章 | 張仲景醫學的淵源

    第一章

    望診

    望診是醫生用視覺觀察病人全身神色形態和局部表現的一種診病方法,是中醫望、聞、問、切四診之一,古人雲:“望而知之謂之神”,顯示了古人對望診的重視和其在診斷上的重要地位。中醫學認為,人的面色、膚色、舌苔、舌質、體態等與人體內在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相應,觀察上述部位的變化可以推斷內在髒腑的功能狀態和異常變化,所以望診在張仲景診斷疾病的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第一節舌診

    《傷寒論》與《金匱要略》中關於舌診的記載,共有三十條,除重復外,實有二十四條。其中以《傷寒論》的“太陽病”篇、“陽明病”篇的內容較多。仲景舌診可以歸納為舌質、舌苔兩類,與《內經》是一致的。但從病理舌像而言,無論質與量都較《內經》有顯著提高,而且“舌苔”一詞,也為仲景所首創。張石頑在《傷寒緒論》中雲:“舌苔之名,始於長沙,以其邪氣傳裡,如有所懷,故謂之胎。”後人把舌胎(今寫成舌苔)二字,發展為舌上苔垢的統稱,遂成為一個專門名詞。

    一、舌質

    1. 舌青指舌體色青。指瘀血的舌像,瘀血內阻,新血不能外榮,故見舌青。見於《金匱要略》:“病人胸滿,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無寒熱,脈微大來遲,腹不滿,其人言我滿,為有瘀血。”(《金匱·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證並治第十六》)

    2. 舌本燥指舌根部干燥,舌本即舌根。肝脈循喉嚨之後,絡於舌本,肝寒火弱,不能蒸血生津上潤於舌本,故舌本干燥。“肝中寒者,兩臂不舉,舌本燥,喜太息,胸中痛,不得轉側,食則吐而汗出也。”(《金匱·五髒風寒積聚病脈證並治第十一》)

    《金匱要略心典》:“肝脈循喉嚨之後,中寒者逼熱於上,故舌本燥。”

    二、舌苔

    1. 舌上苔指舌面上出現苔垢,一般認為指薄白微黃苔。誤下胃中空虛,邪熱內郁,客氣動膈,伴見心中懊等。治宜清宣郁熱,用梔子豉湯。(《傷寒》第221條)

    成無己:“傷寒舌上苔,何以明之?舌者心之官,法應南方火,本紅而澤。傷寒三四日以後,舌上有膜白滑如苔,甚者或燥,或澀,或黃,或黑,是數者,熱氣淺深之謂也。邪氣在表者,舌上即無苔,及邪氣傳裡,津液相博,則舌上生苔也。寒邪初傳,未全成熱或在半表,或在半裡,或邪客於中者,皆舌上苔白而滑也。經曰:舌上如苔者,以丹田有熱,胸上有寒,邪初傳入裡者也。陽明病,邪下硬滿,不大便而嘔,舌上白苔者,可與小柴胡湯,是邪氣在半表半裡者也。陽明病,若下之,則胃中空虛,客氣動膈,胸中懊惱,舌上苔者,梔子豉湯主之,是邪客於胸中者也。髒結宜若可下,舌上苔滑者,則雲不可攻也,是邪未全成熱,猶帶表寒故也。及其邪傳為熱,則舌之苔不滑而澀也。經曰:傷寒七八日不解,熱結在裡,表裡俱熱,時時惡風,大渴,舌上干燥而煩,欲飲水數升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是熱耗津液,而滑者已干也。若熱聚於胃,則舌為之黃,是熱已深也。《金匱要略》曰:舌黃未下者,下之黃自去,若舌上色黑,又為熱之極也。《黃帝內經》曰:熱病口干舌黑著,死。以心為君之官,開竅於舌,黑為腎色,見於心部。心者,火;腎者,水。邪熱以極,鬼賊相刑,故知必死。觀察口舌,亦可見其逆順也。”(《傷寒明理論》卷二)

    錢潢:“但言舌上苔而不言色與狀者,以意揆之,當是邪初入裡,胃邪未實,其色猶未至於黃黑焦紫,必是白中微黃耳。”(《傷寒溯源集》卷六)

    2. 舌上白苔指舌上有白苔。邪郁少陽,胃氣不和,故舌上白苔,見於陽明病,伴見脅下硬滿,不大便而嘔。治宜和解少陽,可用小柴胡湯,使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傷寒》第230條)

    柯琴:“舌上白苔者,痰飲溢於上焦也,與小柴胡湯,則痰飲化為津液而燥土和,上焦仍得汗出而充身澤毛矣。”(《傷寒論注》卷三)

    程應旄:“白苔雖不遠於寒,然津結終不似寒結之大滑,推其源隻因上焦不通,夫不通屬下焦者從導,不通屬上焦者從升。小柴胡湯主之,達中土之木而順其性,使上焦得通,則津液得下,胃氣因和,諸證皆愈也。”(《傷寒論後條辨》卷七)

    錢潢:“若熱邪實於胃,則舌苔非黃即黑,或干硬,或芒刺矣。舌上白苔為舌苔之初現,若夫邪初在表,舌上無苔,即有白苔,邪雖未必全在於表,然猶未盡入於裡,故必為半表半裡之征。”(《傷寒溯源集》卷六)

    張錫駒:“舌上白苔者,上焦不通,火郁於上也。可與小柴胡湯,調和三焦之氣。上焦得通,而白苔去。”(《傷寒論直解》卷四)

    3. 舌上苔滑與舌上白滑苔

    (1)舌上苔滑指舌面水滑泛津。陽氣虛衰,寒濕凝聚,故舌上苔滑。“髒結無陽證,不往來寒熱,其人反靜,舌上苔滑者一者,不可攻也。”(《傷寒》第130條)

    方有執:“舌,心之苗也,苔滑,生長滑膩如苔膜也。苔滑本由丹田有熱,胸中有寒而成。然丹田,陰也。熱反在陰而寒反在陽。所以為不可攻也。”(《傷寒論條辨》卷五)

    程應旄:“其舌上苔滑者,則寸脈所見之浮陽,為陰邪客於上部結滯而成,胸中有寒誠然矣,丹田有熱未必也。故縱有可攻之證,總屬寒結,不可攻也。”(《傷寒論後條辨》卷五)

    瀋明宗:“陰氣上溢,則舌上苔滑,然陰邪必當溫散,不似陽邪結胸而以陷胸峻攻,故不可攻也。”(《傷寒六經辨證治法》卷二)

    吳儀洛:“觀其舌上苔卻有滑膩之像者,此外感寒邪,結於下焦陰分,作熱於丹田,而其標在舌也。”(《傷寒分經》卷一)

    (2)舌上白滑苔指苔面白滑溢津。中陽衰敗,陰濁凝聚,故舌上苔滑。“何謂髒結?答曰:如結胸狀,飲食如故,時時下利,寸脈浮,關脈小細沉緊,名曰髒結。舌上白苔滑者,難治。”(《傷寒》第129條)

    張璐:“髒結苔白滑,滑者純陰之極,不可攻也。蓋舌乃心之苗,紅赤是正色,苔白而滑,如物入水中,色剝而白也。”(《傷寒緒論》卷下)

    柯琴:“五髒以心為主,而舌為心之外候,舌苔白而滑,是水來克火,心火幾於熄矣,故難治。”(《傷寒論注》卷二)

    程應旄:“舌上白滑苔者,寒水之氣,浸浸乎透入心陽矣。故為難治。”(《傷寒論後條辨》卷五)

    瀋明宗:“寒邪深重,搏結於陰,陰邪上溢於舌,則生白滑苔而不燥。”(《傷寒六經辨證治法》卷二)

    汪琥:“舌上白苔滑者。經雲:丹田有熱,胸中有寒,今者苔滑,則是舌濕潤而冷也。”(《傷寒論辨證廣注》卷五)

    錢潢:“舌上白苔滑者,胃中寒也,凡胃中有熱實,則舌苔黃黑枯燥,此乃脾髒已為陰邪所結,比更見陽證,乃為易治,……今言舌苔白滑,則胃腑無陽,故曰難治。”(《傷寒溯源集》卷三)

    張錫駒:“舌為心之外候。白滑苔者,陰寒甚於下,而君火衰於上也。”(《傷寒論直解》卷三)

    吳謙:“此條‘舌上白苔滑者,難治’句,前人舊注皆單指髒結而言,未見明晰,誤人不少。蓋舌苔白滑,即結胸證具,亦是假實;舌苔干黃,雖髒結證具,每伏真熱。髒結陰邪,見此為逆,不堪攻下,故為難治。”(《訂正傷寒論注》卷一)

    御:“舌上白苔滑者,其病難治。蓋舌乃心竅,白為肺色,心火既衰。肺津瘀濁,膠塞心宮,故舌起白苔。胃土燥熱,則胎黃澀,肺金濕寒,則苔白滑也。”(《傷寒說意》卷三)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圖書在版編目(CIP)數據

    張仲景診斷學 / 陳家旭主編. —3版. —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8.12

    (張仲景醫學全集)

    ISBN 978-7-5214-0586-6

    Ⅰ. ①張… Ⅱ. ①陳… Ⅲ. ①中醫診斷學 Ⅳ. ①R241

    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2018)第261895號

    美術編輯 陳君杞

    版式設計 易維鑫

    出版 中國健康傳媒集團|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地址 北京市海澱區文慧園北路甲22號

    郵編 100082

    電話 發行:010-62227427 郵購:010-62236938

    網址 wwwNaNstp.com

    規格 710×1000mm

    印張 23.25

    字數 311千字

    初版 2005年1月第1版

    版次 2018年12月第3版

    印次 2018年12月第1次印刷

    印刷 北京市密東印刷有限公司

    經銷 全國各地新華書店

    書號 ISBN 978-7-5214-0586-6

    定價 49

    版權所有 盜版必究

    舉報電話:010-62228771

    本社圖書如存在印裝質量問題請與本社聯繫調換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