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張仲景方劑學(第3版)(張仲景醫學全集)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市場價】
    750-1088
    【優惠價】
    469-680
    【作者】 呂志傑 
    【出版社】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2140568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21405682
    版次:3

    商品編碼:12522390
    品牌: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包裝:平裝

    開本:異型16開
    出版時間:2018-12-01
    用紙:膠版紙

    作者:呂志傑

        
        
    "

    編輯推薦

    經久不衰、一版再版的當代中醫經典著作,國醫大師王琦推薦閱讀。

    《張仲景醫學全集》集仲景學研究之大成,從源流、疾病、藥物、方劑、實驗及養生諸方面進行繫列研究,不僅構架新穎,內容翔實,而且反映當代研究進展,使經典穿越時空,具有強烈的時代感,是一部耐讀耐用的細流綿長的書。-------國醫大師王琦

    實乃叔和之後,於仲景學說之光大,又一時代功臣也。業醫愛醫者如能手置一部是書,逐類考究,於中醫前途,必得光明昌大之一助矣。-------施今墨再傳弟子薛鉅夫


    內容簡介

    呂志傑主編的《張仲景方劑學(第2版)》第一章概論從總體上對經方的概念、命名等13個方面進行了繫統的講解;第2-26章把傷寒、金匱的252 首經方統一按功效歸類,分為25章,每章之前有概述,之後有“類方串解” ,每首方劑結合古今醫家的心得體會和精闢論述,從方劑組成、方藥用法、方證釋義、主治病證、臨床發揮、醫案舉例等角度進行分析和總結。《張仲景方劑學(第2版)》博采眾長、擷英取華、構思新穎、體例獨特、條理清晰,是一部啟迪性和實用性很強的學術專著,適合各級中醫臨床醫師閱讀。

    精彩書摘

    第一章

    經方概論

    這一章乃參考上百篇(部)有關經方研究的論文或論著,博采眾長,擷英取華,結合心得,分為 12 個方面潛心編寫而成。此章內容可幫助讀者從總體上了解經方。

    一、經方的概念

    (一)經方的淵源

    方劑的起源歷史悠久。我們的祖先在尋找食物的過程中發現了藥物,這是用單味藥治病的起源。經過長期的經驗積累,逐步認識到幾味藥配合起來,其療效優於單味藥,於是便創制了方劑。中醫治病由單味藥過渡到方劑,這是經驗的豐富,科學的發展,歷史性的飛躍!

    1.《五十二病方》 在現存醫書中,最早記載方劑的是1973年在長沙市馬王堆漢墓中出土的《五十二病方》。本書原無書名,因其中記載方劑283首,分列為五十二個題目,每題都是治療一類疾病的方法,原書目錄之末有“凡五十二(病)”的字樣,所以馬王堆帛書小組命其名為《五十二病方》。該書的內容比較粗糙,不但沒有方劑名稱,而且有些藥名、病名後世亦未見。從其內容和字義分析,該書早於《黃帝內經》和《神農本草經》。

    2.《內經》十三方 《黃帝內經》約成書於春秋戰國時期,是現存醫籍中最早的中醫藥理論經典著作。本書內容非常豐富,從髒腑、經絡、病機、診法、治則等各方面,對人體的生理、病理、診斷、治療等作了較為全面繫統的論述。《內經》中的治療以針刺為主,對方藥運用,僅提出了13個方子,一般稱為“十三方”。將《內經》十三方歸納一下,有以下五點:①所用藥物的基原:有植物、動物、礦物。②其劑型:有湯、丸、散、膏、丹五種。③其用法:有內服、外用兩種。④其功用:有的用於預防,有的用於治療。⑤其用藥多少:用藥一味有4方,即湯液醪醴(“必以稻米,炊以稻薪”。古代用五谷熬煮以作湯液,以滋養五髒。五谷熬煮經發酵,便成醪醴。用作五髒的治療)、生鐵洛飲(“夫生鐵洛者,下氣疾也”。洛與落為同音通借字)、蘭花湯(即佩蘭。“治之以蘭,除陳氣也”)、豕膏(豬脂外塗。治癰疽);用藥二味者有4方,即左角發酒(左角之發的一方寸,燒制為末,以美酒一杯同服。治尸厥)、雞矢醴(雞矢白,曬干焙黃,米酒送服。治臌脹)、陵翹飲(“剉陵翹草根各一升”……陵翹即連翹。治脅癰)、半夏秫米湯(半夏、秫米。治不眠);用藥三味者有1方,即澤瀉飲(澤瀉、白術、麋銜。治酒風);用藥四味者有2方,即烏鲗骨丸(烏賊骨、茜草、麻雀卵、鮑魚汁。治血枯)、寒痺熨法(淳酒、蜀椒、干姜、桂心。治寒痺);用藥五味者有2方,即馬膏膏法(馬脂塗一側、白酒和桂末塗另一側,“且飲美酒,噉美炙肉”。治卒口僻,即面癱)、小金丹(辰砂、雄黃、雌黃、金箔,四味經特殊制法,煉蜜為丸,“冰水下一丸”。為道家制法,恐後人補入。此為預防疫癘方)。這十三方,構建了中醫方劑學的雛形,對後世方劑學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3.“經方十一家” 《漢書·藝文志》曾記載“經方十一家”,其中有《五髒六腑痺十二病方》《五髒六腑疝十六病方》《五髒六腑癉十二病方》《風寒熱十六病方》《泰始皇帝扁鵲俞拊方》《五髒傷中十一病方》《客疾五髒狂癲病方》《金瘡疭瘛方》《婦人嬰兒方》《湯液經法》《神農黃帝食禁》。這些方書雖已亡佚,但說明在漢代已廣泛流傳。

    (二)“仲景論廣《伊尹湯液》”考

    《針灸甲乙經·序》:“仲景論廣《伊尹湯液》為十數卷,用之多驗。”《伊尹湯液》之書,久佚。班固《漢書·藝文志》著錄《湯液經法》三十二卷,此書亦久佚。王應麟《漢藝文志考證》在《湯液經法三十二卷》下注雲:“皇甫謐曰:仲景論《伊尹湯液》為十數卷”,謂仲景書據《湯液經法》而為之。清代學者及目錄學家姚振宗在《漢書藝文志條理》(此書收入《二十五史補編》中)之《湯液經法三十二卷》下注雲:“按後漢張機仲景或取是書論次十數卷也。”姚振宗《後漢藝文志》之《張仲景方十五卷》下又雲:“按王應麟《漢藝文志考證》引皇甫謐曰:仲景論《伊尹湯液》為十數卷。按漢志經方家有《湯液經法》三十二卷,仲景論定者,蓋即是書。”據王應麟、姚振宗所考,皇甫謐所雲《伊尹湯液》,即《漢書·藝文志》之《湯液經法》。

    《伊尹湯液》皇甫謐曾親見並閱讀,已見諸《甲乙經·序》;皇甫謐又親見“王叔和撰次仲景遺論”,兩相對比後,皇甫謐作出明確判斷:《傷寒雜病論》是在《伊尹湯液》古醫書的基礎上“論廣”而成的。“論”指研究和條理化,“廣”指擴大和補充。仲景對《伊尹湯液》一書加以研究和條理化,又擴充一些內容,而成《傷寒雜病論》。

    北宋林億《傷寒論·序》亦認定《傷寒論》是在《伊尹湯液》一書基礎上撰寫而成的。序曰:“夫《傷寒論》,蓋祖述大聖人之意,諸家莫其倫擬。故晉·皇甫謐序《甲乙針經》雲:‘聖之纔,撰用《神農本草》以為《湯液》,漢張仲景論廣《湯液》為十數卷,用之多驗。近世太醫令王叔和撰次仲景遺論甚精,皆可施用。’是仲景本伊尹之法,伊尹本神農之經,得不謂祖述大聖人之意乎?”

    綜上所述可知,張仲景《傷寒雜病論》正如其“自序”所說,是在“勤求古訓,博采眾方……並平脈辨證(即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與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編著而成,而《伊尹湯液》很可能構成了仲景書的主體內容。

    (三)經方的定義

    “經方”一詞最早見於後漢·班固《漢書·藝文志》所收錄的劉向父子的《七略》。《七略》中的《方技略》將所涉書籍分為四類,即醫經、經方、房中、神仙,並對其概念有明確論述,指出:“醫經者,原人血脈、經絡、骨髓、陰陽、表裡,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箴石湯火所施,調百藥齊和之所宜。……”“經方者,本草石之寒溫,量疾病之淺深,假藥味之滋,因氣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齊,以通閉解結,反之於平。……”由此可見,當時醫經是指中醫的基礎理論性著作,經方則是指利用藥物治療疾病的方法和方劑的總稱。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時代的變遷,經方概念的範疇逐漸變狹。時至今日,中醫界所言“經方”,乃與後世“時方”相對,習慣上隻限於《傷寒雜病論》一書中所載之方。《中藥大辭典》對“經方”的解釋是:“漢以前的方劑稱為經方。其說有三:①後漢·班固《漢書·藝文志》醫家類記載經方十一家,這是指漢以前的臨床著作。②指《素問》《靈樞》《傷寒論》《金匱要略》的方劑。③專指《傷寒論》《金匱要略》所記載的方劑。一般所說的經方,多指第三說。”

    (四)經方的意義

    目前,“中醫方劑學”的主體是“經方”(一般所說的經方是指仲景書之方)與“時方”(指張仲景之後的醫家所制定的方劑。陳修園《時方歌括·小引》說:“唐宋以後始有通行之時方。”)。為何經方在“方”之前加上一個“經”字呢?陸德明於《經典釋義》詮釋說:“經者,常也,法也,徑也。”由此而知,言“經方”者,揭示經方具有嚴謹的法度和技巧,具有重要的臨床指導意義,為醫方之經,必須深鑽細研纔能得其要領。

    班固所言“經方十一家”未能流傳下來,但值得慶幸的是,《傷寒雜病論》的理、法、方、藥被保存下來而流傳至今。經方配伍嚴謹而獨特,遣藥精確而深奧,療效卓著而可靠,為後世醫家臨證處方之基礎,乃“方書之祖”也。

    二、經方的命名

    仲景所用之方,共計252首,為眾方之祖。這些方劑的命名,可以歸納為以下三類:首先,約占80%的多數方劑繫以方中藥物作為方名;其次,約占14%的方劑是以功效與主治命名;其他6%的方劑命名特殊。分別探討如下:

    (一)以藥物作為方名

    以方中藥物作為方名者,這在《傷寒論》《金匱要略》中數量最多,共計201方,占79.8%。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這種命名原則是最原始的,人們用某幾味藥物來治療某種病證獲效,即以所用之藥為方名,記載下來,並流傳至今。以藥為方名者,有以下幾種情況:

    1. 以該方全部藥名先後排列作為方名 如梔子豉湯、干姜附子湯、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等,而以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五味並列為最長。

    2. 以該方君藥類為方名 如桂枝湯、麻黃湯、白頭翁湯等,繫以一味藥命名;梔子柏皮湯、黃連阿膠湯等,則是二味藥命名;麻黃連軺赤小豆湯,則是以三味藥命名(該方共有8味藥)。

    3. 藥名與數字相結合的命名 如五苓散,繫以豬、茯苓為主而共有五藥,十棗湯雖另有三藥,而以十枚大棗煎湯溶藥同服而命名,還有厚樸三物湯、厚樸七物湯等。

    4. 在原來以藥名為方劑命名的基礎上,再加減其他藥而成方 這種類型方子數量較多,充分表現了古人的質樸。例如:小半夏加茯苓湯、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黃湯(此方共列8藥)、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湯等。還應指出,仲景組方遣藥很注意方中藥物間劑量的比例,即使原來方中有該藥,在加強該藥用量的情況下,也要另列方名,以桂枝加桂湯最為典型。

    (二)以功效主治作為方名

    以功效主治命名者,共計35方,約占14%。此類方劑如瀉心湯類、四逆湯類、承氣湯類、建中湯類、抵當湯類、陷胸湯類,以及腎氣丸、奔豚湯、下瘀血湯、風引湯、理中丸、頭風摩散、溫經湯等。還有葶苈大棗瀉肺湯、蜜煎導、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等雖有藥名,但亦與功效主治有關,故列此。茲擇其幾種說明如下:

    1. 承氣湯類 有大承氣湯、小承氣湯、調胃承氣湯、桃核承氣湯4方。承,即承順的意思;氣,指胃腸之氣。六腑“以通為用”,若燥屎、瘀熱等阻結於內,導致腑氣不通,治療上必須用攻下之劑。這類方劑能承順胃腸之氣,故名承氣。

    2. 建中湯類 有大建中湯、小建中湯、黃芪建中湯3方。方名建中者,建立中焦脾胃之氣也。許宏說:“建中者,建其脾也。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建中之味甘也。”尤在涇進一步說:“中者,四運之軸而陰陽之機也,故中氣立則陰陽相循,如環無端而不極於偏。”

    3. 陷胸湯類 有大陷胸湯、大陷胸丸、小陷胸湯3方。方名陷胸者,陷為邪氣內陷之病勢,胸為病邪內陷之病位。據原方所述,其病變為胸及脕腹之位。

    4. 抵當湯類 有抵當湯與抵當丸兩方,兩方藥物相同,但劑量、劑型不同。方名“抵當”,解釋不一。有人認為,下焦蓄血重證,非他藥所能及,唯有此方四藥足以抵當而攻克之,故名曰“抵當湯”。另有一種說法:方中水蛭,古又名“至掌”,故有的醫家稱此方為至掌湯,而後人訛稱抵當湯。

    5. 瀉心湯類 有瀉心湯、半夏瀉心湯、生姜瀉心湯、甘草瀉心湯、附子瀉心湯、大黃黃連瀉心湯6方。原文所述,有“心下痞”“此為痞”“痞益甚”之文,可知主要用於治痞。所謂心下者,非心髒之位,而是指的胃脕。瀉心湯類所用藥物,既有生姜、干姜、半夏、附子之辛溫,又有黃芩、黃連、大黃之苦寒,寒溫並用,辛開苦降,其立方不在心而在胃腸。後世師其法,凡脾胃虛弱,客邪內襲,寒熱錯雜,升降失調,清濁混淆而致胃腸不和,脕腹脹痛,嘔吐洩瀉等,多用之。許多研究者指出:瀉心湯類對現代醫學所述的急慢性胃腸炎、胃痛、胃神經官能癥、功能性幽門梗阻、頑固性嘔吐、肝炎腹脹等病癥,辨證施治,多有療效,應加重視。

    (三)以特定含義作為方名

    經方中以白虎、青龍、真武三方最為奇特。漢代由於方士的影響,盛行“四靈”之說。四靈,即四種動物,分別為四方之神靈,即東方青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龜(一名玄武,通於真武)。這在漢代銘刻(如印章、瓦當、皋幣等)中屢有發現。奇怪的是,仲景所列之方有青龍、白虎、真武三種,獨缺朱雀。方有執《傷寒論條辨》對“三方之神”有解釋,引述如下:

    1. 青龍湯類 有大青龍湯、小青龍湯、小青龍加石膏湯3方。方有執說:“夫所謂青龍者,青乃木色,龍乃木神……龍之所以名湯,神湯之謂也。”又說:“夫龍,一也,於其翻江倒海也,而小言之;以其興雲致雨也,乃大言之。”龍為水族,能興雲雨,治水飲。大青龍,示發汗力強,似龍興致雨;小青龍,則似龍隱波中,故驅除水飲。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圖書在版編目(CIP)數據

    張仲景方劑學 / 呂志傑編著. —3版. —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8.12

    (張仲景醫學全集)

    ISBN 978-7-5214-0568-2

    Ⅰ. ①張… Ⅱ. ①呂… Ⅲ. ①《傷寒雜病論》-方劑 Ⅳ. ①R222.16

    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2018)第261838號

    美術編輯 陳君杞

    版式設計 易維鑫

    出版 中國健康傳媒集團|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地址 北京市海澱區文慧園北路甲22號

    郵編 100082

    電話 發行:010-62227427 郵購:010-62236938

    網址 wwwNaNstp.com

    規格 710×1000mm

    印張 32

    字數 542千字

    初版 2005年1月第1版

    版次 2018年12月第3版

    印次 2018年12月第1次印刷

    印刷 三河市百盛印裝有限公司

    經銷 全國各地新華書店

    書號 ISBN 978-7-5214-0568-2

    定價 68

    版權所有 盜版必究

    舉報電話:010-62228771

    本社圖書如存在印裝質量問題請與本社聯繫調換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