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教育史研究與教育規律探索/中國當代教育學家文庫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上海古籍出版社
【市場價】
905-1312
【優惠價】
566-820
【作者】 滕大春賀國慶朱文富何振海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ISBN】978710733581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ISBN:9787107335815
版次:1

商品編碼:12731144
品牌:其他品牌
包裝:平裝

叢書名:中國當代教育學家文庫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9-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790
字數:860000

正文語種:中文
代碼:126
作者:滕大春,賀國慶,朱文富,何振海


    
    
"

內容簡介

該書繫《中國當代教育學家文庫》中的一本,是我國當代外國教育史學科主要奠基人之一、著名教育史學家和比較教育學家滕大春教授畢生從事教育史、比較教育學等學科教學和研究的成果結晶,精選了作者在外國教育史和比較教育學領域具有重要學術影響的代表性論著及相關作品。該書主要包括古代東方教育研究、師範教育和中小學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教育改革研究、教育家研究、外國教育史和比較教育學科理論研究等專題。該書深入探討了外國教育由古至今發展進程中的一繫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全方位展現了作者深邃的教育史學術思想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教育研究理念。
《教育史研究與教育規律探索/中國當代教育學家文庫》對構建和完善中國特色教育史學科體繫和比較教育學學科體繫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主要供高校教育學相關專業師生、教育科研人員、中小學教師、教育管理人員閱讀和參考。

作者簡介

滕大春,1909年生,北京通州人。我國當代外國教育史學科主要奠基人之一,著名的外國教育史學家和比較教育學家。1933年從北京大學教育繫畢業後任山東省立一鄉村師範學校教師兼附屬小學主任,1935年任安徽省義務教育委員會秘書,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赴四川任國立編譯館編審。1947年赴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留學,攻讀比較教育和外國教育史,先後獲教育學碩士和博士學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響應黨和國家號召,於1950年回國,先後任河北師範學院、天津師範大學、河北大學教授。1987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任我國一個外國教育史博士點博士生導師。1989年被評為全國教育繫統勞動模範,獲人民教師獎章。1992年被評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002年逝世。曾兼任中國教育學會教育史分會副理事長、中國教育學會比較教育分會副理事長、中國教育學會理事、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理事、河北省社科聯副主席、河北省老教授協會名譽會長等職。代表性專著有《今日美國教育》《美國教育史》《盧梭教育思想述評》《教育史研究與教育規律探索》《外國教育史和外國教育》等,主編有《外國教育通史》《外國古代教育史》《外國近代教育史》及《中國大百科全書·教育》“外國教育”分支、《教育大辭典》“外國教育史”分卷等,主持翻譯有《科技發達時代的大學教育》《德國教育史》。在《教育研究》《教育史研究》《比較教育研究》等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學術成果曾多次榮獲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國家圖書獎、中國圖書獎、河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等。

目錄

滕大春先生的學術人生和學術貢獻(代前言)/賀國慶
第一編 古代東方教育研究
關於兩河流域古代學校的考古發掘
古代埃及的教育
古代印度的教育
古代希伯來的教育
古代伊斯蘭國家的教育

第二編 師範教育和中小學教育研究
美國師範教育的歷史、現狀和展望
美國師範教育的改革
美國中等教育結構改革的歷史經驗
美國中學的轉變
美國中小學師資問題的嚴重性及其成因
英國的重點中學:公學

第三編 高等教育研究
美國大學“教授治校”評介
美國戰後高等教育大眾化問題
戰後美國高等院校的發展方向問題
美國高等院校的科學研究和教學改革
美國當前高等教育
英國怎樣辦好大學本科教育
英國大學的領導和管理

第四編 教育改革研究
美國建國初期衝破禁區的教育革新運動
美國進步教育運動述評
美國教育科學的發展和教育專業的成長
戰後美國教育的改革
今日美國教育
美國教育發展的特點和問題
美國是怎樣向外國教育學習的
美國教育史顯示的教育發展客觀規律

第五編 教育家研究
柏拉圖的《理想國》及其教育理論初探
盧梭教育思想述評
裴斯泰洛齊為教育而奉獻的愛心
——紀念教聖250周年誕辰
從比較教育觀點評費希特在教育史中的貢獻
霍拉斯·曼的教育事功和教育論點
艾略特的教育貢獻
杜威和他的繼承者以及對立面
他人的誤解與自身的不足
——關於杜威教育理論的批判和研究

第六編 外國教育史和比較教育學科理論研究
試論外國教育史的學科體繫和教材建設
試談外國教育史的“古為今用”和“洋為中用”
外國教育史教材建設的回顧與展望
研究教育史有助於促成教育現代化
《教育史研究》創刊號祝詞
……
第七編 教育著作前言和結語
附錄
編後記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教育史研究與教育規律探索/中國當代教育學家文庫》:
(二)教育目標
有的教育史學家曾做了發人深省的對比。他們指出埃及的文士直接為政權服務,和古希臘的辯士不同。希臘的辯士從闡述哲理的途徑,服務於政權,埃及的文士卻多數是政府的職員;希臘青年奴隸主以學習科學哲學做參政的準備,但不全有居官的機會,埃及青年奴隸主經過學習而在政府、寺廟和商業中任職者,極為平常。培養文士便成為埃及古代教育的核心。
埃及社會尊重文人而輕視不識文字的人,艱苦的體力勞動者的生活條件遂遠遠比不上有文化的腦力勞動者。《道福的教誨》說,追求學術的文人在求學過程中就能享有無窮的讀書之樂。它還說,木匠用鑿子操作而疲憊不堪,理發匠為填飽肚皮而勞累雙手,園丁終日彎腰折背去種植花木,鞋匠要和皮革糾纏,鐵匠要在火爐旁滴汗和發出臭魚般的氣味;在另一方面,卻沒有貧窮的文士,文士享有宮廷的一切。別的文獻如《不要做車夫》《不要做水手》《不要做制餅匠》等文章也說:“要專心做文士,文士是將指揮全世界的。”“充當文士吧!那能使你免於去承擔被迫去干的苦役,能夠使你在一切勞動中得到保護。你可以不用鋤頭去犁地,也不用提著筐籃去操作的。”考古學者挖掘出的家長訓子的文章寫道:“我把你放在與貴人子弟相處的學校裡,叫你去受教育,去接受成為非常體面的文士的培訓。”“你要用手書寫,用口讀書,向聰明人求教。你不要懶散,不要有一天怠惰和陷入歧途。”否則,“我可以狠狠地打你一百下!”古代埃及家長恨鐵不成鋼的火熱感情,是和兩河流域的家長相似的。
(三)教育場所
1.家庭
埃及古代以家庭為教育子女的場所。埃及何時出現學校尚無定論,不過在學校產生以後,家庭仍然是重要的教育園地,而且家庭教育不僅屬於普通生活知能和道德品質的培養,就連高深的專業知能也由家庭傳授。就“教育”一詞的埃及字源“sochpr”看,它意味著“使之成為”,是指父親使子成為木匠、醫生或軍官之類。一般的辦法是:兒童在14歲以前由母親撫育,子女以玩具為遊戲,並從日常活動中受教育。在歐美的博物館中,陳列著古埃及的帶有毒牙的鱷魚、雙臂能動的木偶、二三木偶合作舂米的復雜玩物,說明古埃及的兒童教育水平較高。新生一代長到14歲或16歲,則由父親對兒子施行教導。在古王國和中王國時代,權貴人士都以王宮為生活中心,其5歲以上的子弟也常到宮廷和王子一起玩,有時和王子王孫同受教育,學習文化和實習治術。直到新王國,纔發展到由政府部門成立學校,肩負起造就干部的職責。古埃及的專業工作者,如文士、醫師、木乃伊師、建築師等,每每采用師徒傳習的方式,由父親在生產作業中,把應具備的知能教給兒子,教育、生產和生活是融為一體的。準備從事專業的青年,特別是文士的後備隊,都學習書寫和計算的知識。一般家庭子弟則如古羅馬史學家狄奧多羅斯所說:“至於廣大埃及群眾,他們從兒童期起就被父親或親屬傳授適合各種生活需要的實際知能;談到閱讀和書寫,埃及人至多隻對兒童進行一些膚淺的教授,並且不是所有埃及兒童都學習它們,就最大限度看,隻有以讀寫為職業的人纔去學習它們。”
這裡要說明的是,那時埃及各種職業多是父子相傳,在不少行業中,其行業秘密是由不同家庭長期把持的。某建築師之家曾經22代之久從事營建工程,某高僧之家9代世傳為僧侶,某文士之家曾7代世傳為文士。古希臘史學家希羅多德提及底比斯某高僧曾世傳達345代之久,或許過於誇大;而狄奧多羅斯說“處理尸體的巧妙的木乃伊師,是由家庭傳統中獲得專業的知識”,倒是可信的。不少家庭是擔負著專業教育的重要職責的。
在專制制度下,古埃及的婦女不得入學校,僅有少數富貴之家延聘教師在府邸授書,極個別女子到文士學校學習,所以婦女教育是不及男子教育發達的。
2.學校
古代埃及有很多種學校,如宮廷學校、政府機關學校、寺廟學校和文士學校。究竟哪種最先產生是難於判定的。在古王國末期的文獻中就曾偶然提到宮廷學校。比較可靠的資料證明宮廷學校存在於中王國時期。考古發掘的結果是在中王國時期,埃及已有組織良好的學校。在發掘所得的新王國的公文中,已提及中王國的學校比較重視受教育者的個性尊嚴和論辯纔能,而且利用文學作品,陶冶未來文士追求良好生活的素質。歷史學者推測古王國的末期曾久經戰亂,中王國興起而告統一,政治上需要大量文士承擔統治任務,同時,統治者也須有充分的治術纔能治國安邦,因而宮廷邀集文士進行教學。新王國時期存在著宮廷學校,則不僅有記載,而且考古學家已發掘到了學校的遺址。
……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滕大春(1909-2002),是當代中國著名教育史學家,我國新時期外國教育史學科重要奠基人之一。在93年的人生經歷中,滕大春先生(以下簡稱“滕先生”)深耕教育事業園地近70年,其中自1950年由美國留學回國到20世紀末主要致力於外國教育史學科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在教育學術領域取得了豐碩成果,被公認為新時期我國外國教育史學科的重要奠基人。一、滕先生的學術經歷
(一)求學北京大學
1909年10月13日,滕先生生於順天府通州(今北京市通州區)堰上村。祖父為清末舉人,終日讀書施診。父親滕靜波,曾任東北長春府視學和樺川縣勸學所所長等職,後去職返鄉,承繼父業,在村裡行醫濟世。母親孫氏,恭良勤善,持家有方。滕先生是家中長子,出生時父親已逾而立之年,因而從小就被長輩寄予厚望,“上進成人,光宗耀祖”成為滕先生讀書的動力。
滕先生7歲入堰上村國民學校,12歲到縣城入高等小學,一直都以用心學習和成績優良博得老師的誇獎。高小畢業後考入京兆第四初級中學(校址盧溝橋),插入一年級下學期,在二年半的初中時期,成績一直保持全班第一名。
1926年,滕先生升入京兆公立高級中學,前兩年一如既往地埋頭讀書。1928年臨近暑假時,國民黨軍進駐北京。他開始接觸三民主義之類的書籍,知道在軍閥混戰和帝國主義壓迫下,中國非革命不可。於是他積極參加會議,投入辦民校、辦校刊等活動之中。1928年5月3日,濟南慘案發生,滕先生積極投入學生會的反日宣傳,參加了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鬥爭,甚至幻想軍閥已被打倒,以為帝國主義也將退出。1929年,國民黨改組派在北京開展活動,痛罵“黨部變成衙門,黨員變成黨官”。滕先生雖不是國民黨黨員,卻在學生會所辦校刊《毀滅》上發表文章,呼吁改組國民黨,表達革命熱情。不久,改組派人員被捕,他擔心受牽連而回到鄉下。父親斥責他說:“全家省喫儉用供你入學,所盼的是你學習本領去做事,不料竟以寫文章罵人去闖禍。如果你被捕被押,祖母(祖父已去世)還怎能活下去?咱家世代耕讀,不問政治,有喫有喝,多麼自在。何苦做此冒險的事。”①這使他既慚愧又悔恨。一個月的避難生活,使他下決心好好讀書學本領。
1929年秋,滕先生考入北京大學教育繫。當時的北大,名師荟萃,濃厚的學術空氣助長了他一心向學的志向。他說:“我敬仰教授的博學和羨慕他們治學的生活,我矢志從事科學研究工作。”北大成為其學術生涯的始發站。
當時的北大教育繫是剛從哲學繫獨立而成的,設置的哲學學科和心理學學科較多。滕先生回憶道:“作為20世紀30年代北大教育繫的學生,我和同齡人從開始就大量學習哲學課和心理學課。這是學校規定的課程。就哲學而言,我首先聽了徐炳昶先生講授的中國哲學史;1931年,胡適之先生來校講授此課,我重聽了一年。西洋哲學史和中國哲學史同屬必修課,我也聽了一年。另外我選修了陳大齊先生講授的認識論和論理學②,很受益。印度哲學和羅素哲學等課,我也選修過。就心理學而言,我首先學的是普通心理學;汪敬熙先生講授的生理心理學和陳雪屏先生講授的學習心理學,尤令我喜聽;另外我還選修過教育心理學、兒童心理學和社會心理學。我增長了很多知識,卻總覺得別校教育繫注重中等教育、教學方法、教育行政等,比北大更為切合實際。當時教育繫、哲學繫和心理繫在上課和活動方面常在一起,我遂在哲學繫邀請陳大齊先生開漫談會時,向陳先生談出自己的思想。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